将死未死的青的书评 (94)

听说你是社恐?巧了,我也是
你有没有因为社恐而做过一些别人难以理解的事? 比如:路上遇到熟人时为了避免打招呼而远远躲开,迷路时宁可自己拿着手机导航瞎绕一个小时也不找个人问路,有自助点餐机就绝不开口点餐…… 我就是对这些都深有体会的社恐十级患者,老实说,如果不是为了向大家推荐好书,我连这...
(展开)

“我感到很抱歉,想要从大家面前消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时候,你有没有在暑假的午后、趁着大人熟睡,偷偷溜出家门做过什么? 或许对孩子来说,暑假是最适合秘密生长的时节——没有了考试,大人也放松警惕,白昼长得像没有尽头,可做的事实在太多。 最近大热的《隐秘的角落》,就将故事设定在暑假:少年朱朝阳,父母离异,被同学孤... (展开)
浅谈《将死未死的青》
关于书名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听到了很多人对于这本书名的一些观点。在这本书出版之前,2006年台湾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定名为《濒死之绿》,2014年,另一家出版社也出版了这一本书的简体版,沿用了台湾地区的译名。而此次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将之命名为《将死未死的青》,...
(展开)

身体里的另一个“我”,将我拽离自我否定的泥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周国平曾说:灵魂永远只能独行。 每个人都曾感受过孤独感的如影随形,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罢了。即便孤独感无所不在,但它给每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却大有不同,有人享受孤独,也有人惧怕孤独;有人在孤独中找到自我,也有人在孤独中渐渐迷失。 孤独无孔不入,总是可以从四面八方袭... (展开)
是病态的青、青涩的青、淤积的青
孩童的世界大人们总是无法理解的,可偏偏大人们又都是从孩童一点点长大的,真是太奇怪了。 买了实体书,等不及发货,就在网上搜到了新译本的电子书,买下来对照着旧译本一口气读完了。不得不说这次翻译的版本在遣词造句上,要更加地信达雅一些。有很多人说到书名由《濒死之绿》...
(展开)

乙一新书《将死未死的青》,12岁孩子被PUA欺凌,最终选择自救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黎)纪伯伦 当他举起手中的碎石,准备向老师胸口上的碎裂处砸去时,他自我分裂的那个青色人格,终于决定合二为一,在最后一刻放弃杀人的念头,他拨打了电话,救起了老师,也救赎了自我。 杀人心,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他拯救了一...
(展开)

两极人性下的霸凌事件
《将死未死的青》是一本读起来很有意思的书。它的剧情并不复杂,校园霸凌事件是它唯一的主线,关于人性阴暗面的探讨是整本书的底色。生动的语言表达让后半段“青”的出场夹杂着浓烈的恐怖小说氛围。这本小说拍成电影,一定很吓人。 日本是一个民族性很极端的国家。一方面诞生了...
(展开)

迎合他人眼中的自己,可能才是进入地狱的真正缘由
3.3分吧。 这本书的表达并不喜欢,乙一的文笔一直是我不太喜欢的地方,过于故事会的口水话会觉得没有美感且过于拖沓,但决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故事总是很好读的。 这本的题材我还挺喜欢的。 往浅了说,是政治的玩弄,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江户时代的“非人”其实都是人们操控彼此的...
(展开)

【2020/07/26】『校园冷暴力,老师PUA』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0/07/26】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日]乙一 将死未死的青 (阅读方式:豆瓣阅读;13.5RMB) 『校园冷暴力,老师PUA』 2020年阅读之244 我想时间真的是太有意思的事情了,读乙一《将死未死的青》,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吐槽这个译名,但是我觉得这个名字的感觉读着很对。读... (展开)
年轻老师引发的校园精神霸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初,看到《将死未死的青》的简介时,感觉这会是一个有点丧气的低气压故事,尤其是让我联想到了太宰治。当时,我猜想太宰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丧气是由内而外的,而此书作者乙一在这本书中表达的丧气会是由外而内的,或许主要是别人的冷嘲热讽带给主人公太大的心理压力。看完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