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实用但极端无用的一本书。我大清早已为你设计好了完美的一切,世界第一幸福。你根本做不了任何设计。
这就是一份受到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所激发和启发的实操报告,或许也可不贴切地将其视为白细胞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继续给人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激发。 聚焦而系统、实用且具体的方法集子,干货满满,从目录便可一览概貌;更有众多经验、心得与引介,对社会事业的策划和实作有很多的帮助。
难得有这个主题的书,很实用的方法书,作者的措辞也很亲切易读
距离我所需要的假大空还是差了不少,这个是一个实践手抄本
太过细碎也没什么新意,本科生看看还可以。其他人直接上作者issue+design的网站上看实例即可,没必要看书。
精细的日式方法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会调查团队构成中竟然有一个角色“匠人”,书中解释是“热爱动手制作的人才,例如用插画形式来表现观察结果,可以起到激发其他成员的创造力的作用。”其次,有一章介绍了“如何为项目筹款”,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把“筹款”写入项目教程的书,日本人的务实精神可见一斑。
特别好,很幸运的是,我从05年就开始接触社会设计,所以能感受得到这是一本诚意满满的书。适合初涉或者系统学习者用心阅读。
浅而零碎 意义不大
方法论+案例 可以应用到用户研究分析方面 设计的原点是人 理性与感性 创意与形式 主观和客观的平衡
日本人写的工具书很实用
实操书籍,对着做就好了~看看标题即可
实操方法很多很详细
细致到有点絮叨的日式方法书,作者是很温柔的人吧。「产生创意的过程和烹饪的过程很相似。想象一下有一口能产生创意的大锅:放进这口锅子里的是入手的各种材料(原始信息、二手信息),以及自制的汤底(零次信息)。将合适、优质材料处理后放进锅内(收集),搅拌、蒸煮(咀嚼),有时把火关掉,让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暂时搁置),当材料完全融合后,一道菜就产生了(创意浮现)。将做好的菜给许多人试吃以进行改良(验证)。」
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社会设计:在“丛林中开辟道路”的过程。社会问题的丛林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对这片丛林有着自己的看法,可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我一直都把社工比喻成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作者列举社会设计之旅的七个步骤跟社工的服务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分享的第一个案例就是「救灾志愿者技能标识贴」,我最大的感受是:社会设计项目的原点一定是“人”。对我来说最受启发的是认识到分析和总结并不总是等同于“归纳”,归纳其实是从看似无法共存、不同性质的信息中抽取出要素,并将这些要素重新组合后,找到全新的含义,这就是发现创意的过程。用社会设计的思维再来看现在的社会问题,作为社工,我想我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如果以后有机会继续深造,我想我会念「社会设计」专业。
工具书,总结汇总
读起来特别舒服的书,作者特别相信设计者本身的状态和“直觉”,比如提到设计者对项目的自身意愿很重要,蕴含设计者自身经历和感知细节的零次信息、4个B的酝酿的步骤,这些看了都会会心一笑。大概这就是作者所认同的社会设计:最主要的是“人”(而非只是“用户”的概念)
4.5
2020第3本书 勉强可以 但是下次看书前还是有评分且高分比较好
存在可读性!但略显单薄
看到为地震灾区志愿者设计的标示牌案例很受触动。
> 社会设计
3 有用 [反清复明] 2020-07-10
非常实用但极端无用的一本书。我大清早已为你设计好了完美的一切,世界第一幸福。你根本做不了任何设计。
3 有用 Hancock 2019-12-15
这就是一份受到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所激发和启发的实操报告,或许也可不贴切地将其视为白细胞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继续给人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激发。 聚焦而系统、实用且具体的方法集子,干货满满,从目录便可一览概貌;更有众多经验、心得与引介,对社会事业的策划和实作有很多的帮助。
1 有用 车头灯 2020-02-09
难得有这个主题的书,很实用的方法书,作者的措辞也很亲切易读
1 有用 五斗先生 2020-05-08
距离我所需要的假大空还是差了不少,这个是一个实践手抄本
1 有用 ヒヤシンス 2020-06-30
太过细碎也没什么新意,本科生看看还可以。其他人直接上作者issue+design的网站上看实例即可,没必要看书。
1 有用 Zrui 2020-05-11
精细的日式方法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会调查团队构成中竟然有一个角色“匠人”,书中解释是“热爱动手制作的人才,例如用插画形式来表现观察结果,可以起到激发其他成员的创造力的作用。”其次,有一章介绍了“如何为项目筹款”,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把“筹款”写入项目教程的书,日本人的务实精神可见一斑。
1 有用 yixitx 2020-03-24
特别好,很幸运的是,我从05年就开始接触社会设计,所以能感受得到这是一本诚意满满的书。适合初涉或者系统学习者用心阅读。
0 有用 祝伟★ 2020-08-29
浅而零碎 意义不大
0 有用 白色眼睛 2020-08-26
方法论+案例 可以应用到用户研究分析方面 设计的原点是人 理性与感性 创意与形式 主观和客观的平衡
0 有用 Margot~ 2020-04-05
日本人写的工具书很实用
0 有用 silvio sun 2020-03-05
实操书籍,对着做就好了~看看标题即可
0 有用 Tiffany_sweet 2020-02-01
实操方法很多很详细
1 有用 克柔 2020-01-16
细致到有点絮叨的日式方法书,作者是很温柔的人吧。「产生创意的过程和烹饪的过程很相似。想象一下有一口能产生创意的大锅:放进这口锅子里的是入手的各种材料(原始信息、二手信息),以及自制的汤底(零次信息)。将合适、优质材料处理后放进锅内(收集),搅拌、蒸煮(咀嚼),有时把火关掉,让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暂时搁置),当材料完全融合后,一道菜就产生了(创意浮现)。将做好的菜给许多人试吃以进行改良(验证)。」
0 有用 Loooooriiii 2020-02-09
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社会设计:在“丛林中开辟道路”的过程。社会问题的丛林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对这片丛林有着自己的看法,可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我一直都把社工比喻成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作者列举社会设计之旅的七个步骤跟社工的服务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妙,分享的第一个案例就是「救灾志愿者技能标识贴」,我最大的感受是:社会设计项目的原点一定是“人”。对我来说最受启发的是认识到分析和总结并不总是等同于“归纳”,归纳其实是从看似无法共存、不同性质的信息中抽取出要素,并将这些要素重新组合后,找到全新的含义,这就是发现创意的过程。用社会设计的思维再来看现在的社会问题,作为社工,我想我又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空间。如果以后有机会继续深造,我想我会念「社会设计」专业。
0 有用 卡人卡住了 2021-02-28
工具书,总结汇总
1 有用 hipo 2020-01-19
读起来特别舒服的书,作者特别相信设计者本身的状态和“直觉”,比如提到设计者对项目的自身意愿很重要,蕴含设计者自身经历和感知细节的零次信息、4个B的酝酿的步骤,这些看了都会会心一笑。大概这就是作者所认同的社会设计:最主要的是“人”(而非只是“用户”的概念)
0 有用 hrbmr 2021-01-24
4.5
0 有用 禅达@River 2020-02-01
2020第3本书 勉强可以 但是下次看书前还是有评分且高分比较好
0 有用 松蜉蝣 2021-03-03
存在可读性!但略显单薄
0 有用 unun 2021-02-24
看到为地震灾区志愿者设计的标示牌案例很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