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唐代高考,全是黑幕。
受时代影响明显,然瑕不掩瑜
篇幅不长,条理明晰,痛快!
这样看来我们和古代人同样都会为了考试焦虑,也会卷起来,真的没什么大不同。
补
八、行卷风尚的盛行与传奇小说的勃兴
言简意赅,内容精彩。进士行卷对唐文学起促进作用。这是个简单的结论但是作者分析论证却非常紧密。里面有好多内容让人看了感觉到照镜子,原来唐代今天的考试和今天一样,长安求学者密布,会有人“乞衣”求一个好兆头,“槐花黄,举子忙”,这不就是今天的所谓的“暑假是弯道超车好时期”嘛,甚至行卷,在今天和给老师发邮件有异曲同工之处。最精彩的部分是行卷一古文一章,看似二者矛盾冲突但是又巧妙融合在一起。书很薄,但是层层深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鲜活的制度史和社会史研究,一篇长论文。唐代科举其实类似于今天的工作应聘或者是保研申博,“荐”的性质浓厚而“考”的性质较轻。上考场临场发挥虽然重要,但前期准备的推荐信和代表作也很重要。只要有功利需求,就当然会有趋之若鹜,因噎废食就大可不必,似八股矫枉过正也是麻烦事。但毕竟统治者第一目的是“赚的英雄尽白头”,其次才是“入吾彀中”。
程先生抓住了进士行卷这个中介环节,详尽考述唐代行卷风尚的来龙去脉,以探究科举制度是怎样影响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创作活动是如何参预科举制度。篇幅虽短,但条理清晰,史料详实,可见程先生用心之纯,治学之深。行卷风尚对于唐代诗歌、古文运动、传奇小说的影响这几章写的尤为精彩!
补彪,上学期宋史课读。
2022.2.28
程先生的著作的确是开山之作,同时他遗留下来的那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后人用力攻克的难题。很多问题也许解决了,也许还没有解决,但是都不妨碍这条道路上有更多风景的可能。
读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唐代显眼包——牛僧儒,你也太活跃了
考据、论述、行文皆是一流,程氏学养,名不虚传。
言简意赅(以至于导读占了书一半...)
“科举制度”只是后人归纳的结果,是死知识。而“行卷之风”,才是当时社会中真切存在的现象与事实,亦是“科举”在历史上的运作过程。由一个点扩展为一个面,再进而扩展为一个体,才是真地能够回到历史现场,才是真地让制度“活”起来。 至于后面几部分,由行卷扩展到诗歌、古文运动、唐传奇,亦有可观之处。
很薄的一本小书。 唐代进士行卷之风起源于不糊名的科举制度。为求赏识,举子将精心之作制成卷轴呈献给社会名流以期获得推荐。因为制度上对诗赋的重视以及对进士科的推崇,行卷盛行于重视文词优劣的进士科。举子们借此机会,积极创作、切磋文艺,力求作品标新立异以获青睐。显贵亦重视行卷,乐于奖掖后进,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了诗歌、古文、传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创新与繁荣。
名作,亦不少牵强、想象处。瑕不掩瑜。
讲实话当个落第的秀才不好吗 或者连秀才也不做 行卷的好恶就不可知了,在这个角度上与现世没差
时隔六年再读这本书,感受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是在接受知识,这次读被作者的开拓之见和简明扼要的文风所吸引。后半部分论唐代行卷对三种文学体裁的影响,诗歌一章选择《唐百家诗选》来论述较为简略,古文一章从行卷角度重新审视唐代古文运动中古文与时文的关系十分精彩。
>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5 有用 库库子 2021-01-28 16:12:01
唐代高考,全是黑幕。
1 有用 知者樂 2022-03-06 17:15:01
受时代影响明显,然瑕不掩瑜
0 有用 深海里的鱼 2022-03-02 20:09:10
篇幅不长,条理明晰,痛快!
0 有用 小河碎冰冰 2021-12-23 19:13:01
这样看来我们和古代人同样都会为了考试焦虑,也会卷起来,真的没什么大不同。
0 有用 青色飞絮 2021-11-22 22:51:56
补
0 有用 Monde 2022-11-09 16:39:02 辽宁
八、行卷风尚的盛行与传奇小说的勃兴
0 有用 玻璃晴朗🎐 2024-03-11 00:18:50 内蒙古
言简意赅,内容精彩。进士行卷对唐文学起促进作用。这是个简单的结论但是作者分析论证却非常紧密。里面有好多内容让人看了感觉到照镜子,原来唐代今天的考试和今天一样,长安求学者密布,会有人“乞衣”求一个好兆头,“槐花黄,举子忙”,这不就是今天的所谓的“暑假是弯道超车好时期”嘛,甚至行卷,在今天和给老师发邮件有异曲同工之处。最精彩的部分是行卷一古文一章,看似二者矛盾冲突但是又巧妙融合在一起。书很薄,但是层层深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0 有用 某某佳哇 2023-09-16 14:22:28 广东
鲜活的制度史和社会史研究,一篇长论文。唐代科举其实类似于今天的工作应聘或者是保研申博,“荐”的性质浓厚而“考”的性质较轻。上考场临场发挥虽然重要,但前期准备的推荐信和代表作也很重要。只要有功利需求,就当然会有趋之若鹜,因噎废食就大可不必,似八股矫枉过正也是麻烦事。但毕竟统治者第一目的是“赚的英雄尽白头”,其次才是“入吾彀中”。
0 有用 蒋道理 2022-06-14 11:23:41
程先生抓住了进士行卷这个中介环节,详尽考述唐代行卷风尚的来龙去脉,以探究科举制度是怎样影响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创作活动是如何参预科举制度。篇幅虽短,但条理清晰,史料详实,可见程先生用心之纯,治学之深。行卷风尚对于唐代诗歌、古文运动、传奇小说的影响这几章写的尤为精彩!
0 有用 隐身不可见 2022-06-20 05:41:50
补彪,上学期宋史课读。
0 有用 陶思 2022-12-20 22:53:44 江苏
2022.2.28
0 有用 江湖满地一渔翁 2023-07-10 18:42:28 江苏
程先生的著作的确是开山之作,同时他遗留下来的那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后人用力攻克的难题。很多问题也许解决了,也许还没有解决,但是都不妨碍这条道路上有更多风景的可能。
1 有用 淮德拉 2023-01-04 00:11:16 湖南
读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唐代显眼包——牛僧儒,你也太活跃了
0 有用 Justin 2022-10-13 09:34:13 广东
考据、论述、行文皆是一流,程氏学养,名不虚传。
0 有用 释空 2023-02-08 19:12:11 重庆
言简意赅(以至于导读占了书一半...)
0 有用 良家子 2023-03-22 00:39:57 河南
“科举制度”只是后人归纳的结果,是死知识。而“行卷之风”,才是当时社会中真切存在的现象与事实,亦是“科举”在历史上的运作过程。由一个点扩展为一个面,再进而扩展为一个体,才是真地能够回到历史现场,才是真地让制度“活”起来。 至于后面几部分,由行卷扩展到诗歌、古文运动、唐传奇,亦有可观之处。
0 有用 schelotto 2025-02-16 19:01:59 上海
很薄的一本小书。 唐代进士行卷之风起源于不糊名的科举制度。为求赏识,举子将精心之作制成卷轴呈献给社会名流以期获得推荐。因为制度上对诗赋的重视以及对进士科的推崇,行卷盛行于重视文词优劣的进士科。举子们借此机会,积极创作、切磋文艺,力求作品标新立异以获青睐。显贵亦重视行卷,乐于奖掖后进,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了诗歌、古文、传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创新与繁荣。
0 有用 水之湄 2022-04-24 21:26:47
名作,亦不少牵强、想象处。瑕不掩瑜。
0 有用 才高八斗油菜花 2020-07-14 13:57:31
讲实话当个落第的秀才不好吗 或者连秀才也不做 行卷的好恶就不可知了,在这个角度上与现世没差
0 有用 墨泠 2021-02-20 16:36:31
时隔六年再读这本书,感受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是在接受知识,这次读被作者的开拓之见和简明扼要的文风所吸引。后半部分论唐代行卷对三种文学体裁的影响,诗歌一章选择《唐百家诗选》来论述较为简略,古文一章从行卷角度重新审视唐代古文运动中古文与时文的关系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