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基》的原文摘录

  • 白领工作机会较少,沿海地区年轻人因此选择“伪白领”的工作,以显得体面,比如村办公室打杂、文秘会计、保安等等。因这些工作岗位竞争者众多,其收入低于工厂蓝领工作。 与沿海年轻人择业意向类似,当前中国大学毕业生一般都不愿进工厂工作,也不愿从事技术性工作,而多希望选择白领工作,或自己创业,结果显示,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远不如技术工人。 (查看原文)
    胡萝伯爵 7回复 5赞 2021-04-14 17:48:34
    —— 引自章节:全国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发展政策
  • 到2053年中国超过60岁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相应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升至34.9%,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跨入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查看原文)
    赵司空 3赞 2020-05-16 15:49:13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当然要让更多农民生活富裕,同时更要为所有农民提供农业和农村的基本保障。致富是市场的事情,基本保障是政府的事情。为农民提供保底的农业和从村,作为基本保障领域,一定要防止纯市场化的思路,一定不能将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混淆起来。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1-04-01 11:02:04
    —— 引自章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 (对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误解是形而上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简单地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或具有特殊旅游资源的乡村当做乡村振兴的目标。……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工业化是不可复制的,三产融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只可能在极少数的农村实践。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1-04-01 11:02:04
    —— 引自章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 乡村振兴战略尤其不是也不能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的政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农村是缺少进程能力和进程失败农民的退路,农村是农民的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能市场化的。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1-04-01 11:02:04
    —— 引自章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 当前增减挂政策存在的最大弊病是,本来只是转移财富,却让整个社会都以为增减挂钩政策可以创造财富,从而可以为农民提供财产性收益,可以进行新农村建设,可以搞乡村振兴,可以扶贫,可以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可以显化出土地价值,可以通过人入市产生出巨额的财富,可以产生高达100万亿元的土地财富,由此设计出了各种虚假市场机制,结果使得增减挂钩的制度成本极高,产生了很多破坏性后果,包括急不可耐地拆农民房子等等,却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出任何实质性的收益。 更糟糕的是,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大都是以并不存在的所谓土地财富为假定前提,以增减挂钩作为基本的政策工具,从而将本来具有极大制度红利的中国公有土地制度改得支离破碎,问题多多。 (查看原文)
    胡萝伯爵 1赞 2021-04-15 17:31:34
    —— 引自章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逻辑与谬误
  • 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就通过增减挂钩政策来“拆旧”,来让农民退出宅基地,那么就必须给农民补偿。补偿办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让农民上楼:地方政府将原来的自然村拆掉,让农民集中居住,典型是山东等华北农村普遍采用的“农民上楼”模式。因为地方财力有限,给农民的补偿普遍不足,且农民上楼后离耕地较远,进行农业生产也不方便,出现了如农具无处放、粮食无处晒、牲畜无处养、菜园无法种等问题,所以农民普遍不愿上楼,地方政府就强迫农民上楼,以致引发很多恶性事件。 (查看原文)
    胡萝伯爵 1赞 2021-04-15 17:31:34
    —— 引自章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逻辑与谬误
  • 误会来自以为可以通过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来获利。山东德州计划将全市8000多个自然村全部拆掉进行社区建设,以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制度形成相应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按德州有关部门同志估算,“农民上楼”至少可以腾退出100万亩农村宅基地,从而可以产生100万亩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按每亩40万元将指标卖给青岛,德州市就可以获得400元指标费”。按德州市的设想,这4000亿元中,2000亿用于安置腾退宅基地的农民,2000则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增财力。德州市的这个想法显然行不通。 (查看原文)
    胡萝伯爵 1赞 2021-04-15 17:31:34
    —— 引自章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逻辑与谬误
  • 实际上,中国是有两个社会分层体系,一个是城市社会的分层体系,另一个是农村社会的分层体系。这两个体系几乎是独立运转的,相互之间并不交融,虽然有巨大的农民工群体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但是,由于与户籍相关的一系列限制,多数农民工最终还是回到农村去,而不是融入到城市社会中来。 (查看原文)
    呵呵好吗 1赞 2022-01-06 20:27:10
    —— 引自章节:中国是倒丁字型社会结构吗?
  • 以党建为例子,A村有31名党员,每月都要召开支部主题日会议,村党支部副书记每月为整理主题日会议资料“留痕”就要用一周时间。村支书说,最近一年多时间的党建资料比过去20多年的加起来还要多得多。村支书还说,现在党建工作形式要占到90%以上,实质内容不到10%。每个季度上级都要来检查党建资料工作,每次检查也都只是形式要件检查,而不会也不大可能检查实质内容。 不仅党建工作要办事留痕,而且几乎所有农村工作都要办事留痕。维稳、网格管理、农业生产、纠纷调解,都要求有规范的留痕资料存档。村支部副书记的重要工作就是整理资料、留痕存档。 (查看原文)
    李潇潇 1赞 2022-05-06 10:40:23
    —— 引自章节: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
  • X县C村村支书说,现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所有工作都要归到村里来管,并且所有工作都要办事留痕,要做详细记录,这样有助于出现问题时倒查追责。没有留痕的工作要么是白做了,要么出事了就会被追究责任。有时做事情很简单,比如调解纠纷可以很简单,“留痕”却很花工夫。因此,全村4个干部就有两个干部专门做材料。“上面千条线”,不仅“条条多”,而且“框框多”, 每个“条条”所下达的任务都有“框框”,即规范化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上级就可能追究追查,真是“条条蛇都咬人”。X县村支书说:“现在农村工作既要搞工作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然就不知道犯了哪一条,被处分了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怕干事,不想干,主要是怕追责。干得越多怕得越多,干事就容易出偏差,所以不如不手。干事要按程序,有没有效果无所谓,反正不追究责任就算了。” (查看原文)
    李潇潇 1赞 2022-05-06 10:40:23
    —— 引自章节: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
  • 正因如此,当前村级治理的方向不应当是片面的自上而下的规范化、正规化,而是要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动性,建立村级治理的主体性。村庄是国家与农民关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在当前阶段,国家还无力直接面对每一个农户。充分发挥行政村的自治功能,将行政村建设成为国家自上而下的要求与农民自下而上的诉求相对接的平台,是极为关键的。 (查看原文)
    李潇潇 1赞 2022-05-06 10:40:23
    —— 引自章节: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
  •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人财物流入城市,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出现,导致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难以维系。而当前阶段仍然有6亿多农村人口生活在农村,且进城2亿多农民工还要依托农村和农业,因为他们的父母或子女还在农村,他们进城失败的话,还要返回农村。 通过国家资源下乡、各种制度设计来保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就使得中国最广大的农民仍然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就使得农民进可以进城务工经商获利、退可以回到农村生产生活。城市就业机会多、获利空间大,就有更多农民进城并在城市体面安居;城市就业机会减少、获利空间变小,就有更多农民留在农村安居。 并且,正是通过国家推动保底的乡村建设,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才没有破产,农民就不会都作为流民流落在城市;反过来,如果城市遇到经济周期导致大量失业,失业的农民工就可以回到家乡暂避。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农村都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32]。反过来,如果农村失去了保底的生产生活秩序,农民流落在城市,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失业,就意味着大量家庭会面临挨饿的威胁。大量流落在城市、没有稳定就业的农民群体,可能会在危机中成为加剧危机和转化危机的力量。经济危机变成社会骚乱,社会骚乱变成政治动荡,等等。看一看世界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就能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查看原文)
    呵呵好吗 1回复 2022-01-07 16:58:59
    —— 引自章节:谁的乡村建设
  • 仅仅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甚至是以老年人为主的老人农业是很难使产业兴旺的,应对办法有三:一是乡村工业化,二是发展新业态,三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本质上是要赚城市人“乡愁”的钱,借城市人对田园风光、风土人情的好奇来吸引城市人消费,从而让农民有就业和获利的机会。 这样的有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机会来发展出新业态的农村占全国农村的比例不会超过5%。 农村的分化,当代中国存在三种农村,第一是沿海经济带工业化的农村,大约10%,二是西部地区传统农村70%,三是可以发展新业态的农村有区位优势的不超过5% (查看原文)
    tianrizhao 2022-07-13 09:27:13
    —— 引自章节:社会结构篇
  • 农村退路是中国农村的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能市场化的。正是有了农村这个所有中国农民都有的退路,中国才形成了一个与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同的全国劳动力市场,也才创造了在快速发展中仍能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奇迹。 (查看原文)
    煎饼果子的夏天 2022-08-05 19:27:45
    —— 引自章节:全国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发展政策
  • 当前村级治理的方向不应当是片面的自上而下的规范化、正规化,而是要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动性,建立村级治理的主体性。村庄是国家与农民关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在当前阶段,国家还无力直接面对每一个农户。充分发挥行政村的自治功能,将行政村建设成为国家自上而下的要求与农民自下而上的诉求相对接的平台,是极为关键的。 当然,村级具有自主使用权的资源越多,村干部越是可能滥用这些资源,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使用资源进行规范,同时这个规范必须有度。若规范太细、太具体,自上而下的规范就会造成基层治理活力的不足。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级要求太高太具体,造成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普遍的空转与形式主义,导致了农村基层治理的严重内卷化。 (查看原文)
    煎饼果子的夏天 2022-08-09 11:47:48
    —— 引自章节: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和“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 (查看原文)
    tianrizhao 2022-07-13 09:18:20
    —— 引自章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