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欢乐分裂 2020-02-24 16:49:54

    谜之低分!精简浓缩漫长帝国史及后帝国时代的变迁,架构清晰,世代谱系勾勒分明,这样思路清爽的文字读着多舒服啊;虽不无某些未定结论与有争议的说法,但解读历史不就如此吗——在拥有自己观点立场的基础上,大胆立论,精密考据,自圆其说,自成一体。作为蒙古学首屈一指的专家,杉山正明无疑拥有宏远视野与高屋建瓴的史观,从「蒙古」入手,解析其来源,指出关乎血统不多,更注重文化的融合,源自游牧民族的家长系父氏社会,逐渐形成氏族/部落,进而建立二重结构的多元复合体,开创多维度的生活形态,并以复合型的国家体系/军事制度模式被欧亚大陆的系列帝国直接或间接继承(开枝散叶到欧亚-亚非),融通的国家观和开阔的集团观是扩张核心。对欧洲中心论的傲慢无知多次提出异议,且古今对比,帝国夕阳的身影投进现代。

  • 9 半糖冰茶 2020-02-12 07:10:13

    确实笔力不逮,可读性太差。

  • 4 #暗蓝# 2020-03-06 11:18:43

    【柒书坊好书榜】这本就是典型的“一家之言”了。由于在现代世界的缺位,蒙古帝国没有自身的话语权,其历史也始终处于“被讲述”“被利用”的状态,而杉山正明的考察则颇有为蒙古帝国正名的意味,譬如将蒙古征服视作世界史的开端,甚至把蒙古征服一贯以来的血腥描述推测成宣传攻势,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些到底只是推测。不过作品中关于陆上世界史的思考角度倒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联系到近期美国宣布将从阿富汗撤军,最后一章的“跑题”也颇值得玩味。

  • 6 陈美芳˙Ꙫ˙ 2019-12-28 12:00:18

    草原摆动在北纬五十度线上下,从大兴安岭两麓一路向西蜿蜒伸展,在蒙古高原铺设出被戈壁分离的漠北草原与漠南草原,继而向西穿越阿尔泰山脉,经由阿尔泰山南坡及塔尔巴哈台山南北,先后与哈萨克草原、南俄草原和乌克兰草原相连接。蒙古的崛起再度实现了漠北和漠南的统一,进而把高原上不同文化的游牧人群整合为一个历史民族共同体。蒙古令人震惊的快速扩张的核心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真正融通无碍的国家观或胸襟无限开阔的集团概念。整个人类历史,也在蒙古时代来了个大转弯,迈向世界史的步伐,首先就在这里。

  • 4 韧勉 2020-02-04 18:49:40

    杉山正明叙述的关于非中国版图上存留蒙古血脉帝国的历史,主体介绍的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前世今生,后半部分也介绍了帖木儿王国,以及被俄罗斯和明朝攻灭后,散落在伏尔加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各汗国的历史轨迹,最后指出这些国家虽然有的突厥化、伊斯兰化、汉化、印度化,但是他们文化语言之中多少还有游牧帝国的痕迹,最后的游牧国家是由普什图人建立的阿富汗,或许理解到普什图人的游牧属性,才能更好地思考今日阿富汗的治理工作。

  • 1 Shirleysays 2020-03-16 23:25:56

    #🍋说书# 显然,作者是“蒙古开创世界史”的拥护者和宣讲者。问题就在于,要想使这个观点成立,必须有强大的史料支持,而不是靠一部蒙古治下伊朗人写的《史集》说事。虽然作者驳斥欧洲的史学家只会虚构历史,以达到抹黑蒙古统治世界是靠杀伐的目的。但作者反复强调的二重政权结构,并未见详实的介绍。均是蜻蜓点水而过。至于,从第六章开始的蒙古后世,的确灌水灌的厉害。说俄罗斯,阿富汗和大清都承袭了蒙古,请拿出实证,光说谁娶了谁家的闺女是没用的。书里没啥干货,看看热闹罢了。不推荐。

  • 4 叫我妖而不孽 2020-05-22 09:53:15

    本来还要考虑是不是买台版,一看是乌兰翻译的,就别犹豫了,肯定比台版好。很感慨的看到一句:日本迎来了自己的学术英雄的时代。是的,整个日本东洋学(不单单是内亚)的厚度确实令人佩服,不得不让人有种日本为整个东方撑起了于西方外学术高峰的大旗(同时也成为思想中心)的感觉。和森安孝夫一样,杉山正明也很看重去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我总有个感觉,日本内亚研究有种要虽然模仿但更要超越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强烈意识,森安围绕粟特人、杉山围绕蒙古帝国,其实都是想证明在西方人构建出世界体系之前,亚洲已经出现了完全不逊色、甚至更好的世界体系。因此对亚欧大陆古老强权的刻意轻视,比如把隋唐视为拓跋国家,忽视蒙古政府中的血腥残忍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这本书里战之美国、不战之蒙古就是很好的例子。明乎此就能理解选材编排的刻意了。

  • 1 烟斗客甲 2020-08-06 16:28:41

    本书展开的是蒙古统治下的中东、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和对世界的影响,后蒙古时代的影响绵长;1920年有两个中亚国家消失,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他们消失在苏俄的版图里,这意味着蒙古帝国的余脉湮灭了;帝国都与蒙古帝国关系密切,13世纪拔都来到俄罗斯,莫斯科公国利用蒙古统一汗国的便利快速扩张直到成为最大的帝国,旭烈兀来到小亚细亚一角的突厥部族原来的代理人苏丹此后接掌发展出奥斯曼帝国;大清国是蒙古帝国250年后的延续,皇太极的势力就在蒙古,帖木儿帝国南下印度次大陆创建莫卧儿帝国,后被英国占领成为殖民地,神圣罗马帝国对抗蒙古大军的两股势力后来是两大王朝;一战前后是蒙古余续势力崩塌时期,或可认为是中世纪或近世的终结;大航海之前的世界格局划分,成吉思汗是陆地忽必烈是海洋;氏族部落的组织形态强大而易消散因王;

  • 1 小山 2020-08-20 09:58:53

    一个个挂着教授头衔,推荐和序言里面的商业互吹侃侃而谈,真正写出来的东西张嘴就来,小学生都不敢这么写。翻译也很狗屎。

  • 2 埃姆维霹 2020-04-30 13:33:45

    和之前看到的关于蒙古的历史很不一样,视角很宏大,观点很新颖。虽然有些句子读起来很别扭,但瑕不掩瑜。

  • 1 獭上尉 2020-03-18 23:03:34

    非常日本的蒙古史……

  • 2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10-20 20:21:05

    老毛病,批判欧洲中心主义也好批判近代民族主义的泛滥也罢,分寸还是要掌握好,不然沦为意气之争,过犹不及。对于蒙古征服过程中的杀戮与被压迫民族的苦难轻描淡写,用史书的夸大抹杀事实本身,真是常见的洗地手法,但对不起专业学者应有的客观与理性,另外强调蒙古帝国的世界史意义问题不大,但强加与近代的关联又属偏离,姚大力推荐语的批判又是过于含蓄。

  • 4 越毓 2020-11-15 14:16:04

    很差。东亚史学研究素来的opinion➡️selected fact(而不是fact➡️conclusion)的毛病真让人难以忍受

  • 0 烧炭小五郎 2020-05-23 19:18:02

    作者的论据在支撑庞大论点时稍显薄弱;俄罗斯部分让我这个蒙粉俄黑读得相当爽。

  • 1 雲隱 2020-07-06 11:14:19

    “草原/游牧中心史观”最开始是为了指出“欧洲/华夏中心史观”对游牧民族的长期忽视——这很正常,游牧民族本就是文明的边陲之地。但是后来这个“游牧中心史观”有点变味了,什么游牧文明给农耕文明输血论都出来了。这本虽然没有这么变味,但所谓“蒙古漫长的后世”有些过于“漫长”,有夸大之嫌。日本人好像很喜欢搞这一套,讲谈社那套中国史南北朝/宋辽金两册也有点这个路子,不知道是学术传统还是某种心态作祟。

  • 1 孔飞刀大叫兽 2020-08-27 14:23:01

    跟《游牧民的世界史》一个风格,作者视野(脑洞)非常开阔

  • 0 Alejandro 2022-03-28 16:53:34

    相对比较客观的一本蒙古史的书籍,把蒙古的由来以及蒙古帝国和元朝以及各个汗国的关系说的透彻。近代以来当蒙古帝国继承国家相继消失,蒙古帝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塑造着欧亚大陆多个大帝国的成长,将它的身影延长到近代时期。也是蒙古帝国塑造了后来清朝大一统的大中国的思想。

  • 0 幺幺林 2022-03-19 13:34:07

    蒙古后世有多久远?四大汗国、蒙古女婿和一战前后五大帝国

  • 0 落霞 2022-03-19 09:37:54

    人的名字太难读了

  • 0 紫霞 2022-03-08 13:46:37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蒙古国,以及他的遗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