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现代人应对混乱生活的一剂良药
原作名: 12 Rules for Life
译者: 史秀雄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328
定价: 7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3094873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写给每一个挣扎生活的年轻人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我*好的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我对自己的现...
【内容简介】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写给每一个挣扎生活的年轻人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我*好的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八
我觉得周围的人总犯蠢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九
我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
面对他人的偏见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一
我感到永不满足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二
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编辑推荐】
2018-2019年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全球销量超300万册,多国图书畅销榜Top1,连续12周霸榜亚马逊排行榜,迄今为止已在美亚销售榜上榜90周;
作者被誉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百万年轻人追随的心灵之父,*受学生欢迎的导师,被学生称为“能改变你的人生”的人;
读懂十二条法则,你就能解决人生80%的不如意。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唯有了解规则、真知、历史与前沿科学中蕴含的真理,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2019年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读这一本。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乔丹•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异常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学,大五人格研究专家。
彼得森和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同事及学生联合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推动当代人对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执教时,入围过极富声望的利文森教学奖(Levenson Teaching Prize)。在多伦多大学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彼得森的经典著作《意义的地图》(Mapsof Meaning)改写了宗教心理学,并由加拿大公共电视台制作成13集热门电视节目。因其对龙虾与人类社会比较的观点阐述,被称为“龙虾教授”。
《人生十二法则》是他的第二本书,还未上市就已登上北美畅销书排行榜,一推出便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
彼得森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长大,做过洗碗...
【作者简介】
乔丹•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异常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学,大五人格研究专家。
彼得森和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同事及学生联合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推动当代人对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执教时,入围过极富声望的利文森教学奖(Levenson Teaching Prize)。在多伦多大学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彼得森的经典著作《意义的地图》(Mapsof Meaning)改写了宗教心理学,并由加拿大公共电视台制作成13集热门电视节目。因其对龙虾与人类社会比较的观点阐述,被称为“龙虾教授”。
《人生十二法则》是他的第二本书,还未上市就已登上北美畅销书排行榜,一推出便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
彼得森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长大,做过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厨师、养蜂人、油田工人,铁路工人。他也为律师、医生、商界人士讲授神话学,为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咨询,为临床病人提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感统失调的治疗,担任加拿大大型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的顾问,并在北美、欧洲等地广泛讲学。
彼得森创立的精神健康网站已帮助数千人纠正性格缺陷,更好了解自己,改善未来。
【译者简介】
史秀雄(Steve Shi)
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作者,知乎“心理学”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代表作《假性亲密关系》,播客“Steve说”“man立”主播,知乎live在线课程讲师。
目录 · · · · · ·
序 言 如何抵御自我的不足与无知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 摆脱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 · · · · · (更多)
序 言 如何抵御自我的不足与无知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 摆脱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结语 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意识形态主义者指的是那些连自己的内在混乱都没有处理好,就装作知道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而他们的意识形态所斌予他们的战士身份恰恰掩盖了他们内在的混乱。针对这种狂妄自大,彼得森在本书中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法则: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自己的房间。意识形态主义者的单纯和自以为是与存在的复杂性无法匹敌。当他们骗不了别人的时候,也不会反省自己,反而还会指责那些指出他们犯过度简化错误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人们始终处在相对不那么理想的A点,并在不断朝着更好的、更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B点移动。我们眼中的世界,总是充满缺点、需要矫正的。即使已经到了旧时的目标,我们也总是会更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及时目标处于暂时满足的状态,我们也依然会保持好奇。人们生活的框架,将当下定义为永恒的匮乏,将未来定义为永恒的美好。因为要不是这样,一个人就会完全无法行动。“ 我们的目标有可能太高,太低或太混乱,这会导致失败和失望,及时在被人看来你是成功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自己的想象力和改善未来的能力中获益,同时又避免当下不够成功和不够有价值的生活一直被贬低呢? 或许你最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自己。你是谁? 也许快乐总是产生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 问问你自己,在生活的所有混乱中,有什么是你能够且愿意去厘清的?你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修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吗?你能现在就开始行动吗? 你的今天和其余每一天,都是由无数小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你能试着把其中一两件事做得更好吗?这里的“更好“是从你自己的角度和标准来定义的——我们的才能都是有限的,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负担。 也许你的价值体系需要彻底重建,也许你想要的东西让你看不见其他所有的可能性,也许你正紧紧抓住自己当下的愿望,以至于看不见其他的事物,包括你真正需求的东西。 你满心嫉妒地向“我应该拥有我老板的那个职位”,如果你老板因为能力出色而稳稳地停留在他的位置上,俺么你的想法会让你充满烦躁,不快,和憎恶。“ 但是对于得不到的职位的渴望,并不能帮上你分毫。 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要定制一个不同的计划,我要追求那些会让我生活得更好的东西,不论它是什么,而且我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即使我发现那东西不是我老板的职位,我也会坦然地接受并继续向前。“ 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生十二法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人生十二法则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人生十二法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5 条 )



擦,如何构建你的未来:Future Authoring Program

-
阿猫 (追踪伤害,化作诗歌和文学。)
混乱也是性选择的压迫力量。女人对配偶十分挑剔,虽然她们的近亲雌性黑猩猩并非如此。大多数男性达不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所以约会网站上的女性认为85%的男性吸引力都低于平均值。正是这个原因,人类的女性祖先是男性祖先数量的两倍。从古至今,所有的女性平均每人都有过一个孩子,而所有的男性里有一半平均有过两个孩子,另一半则没有后代。女性代表的自然拒绝了半数的男性,而对男性来说,每次表白被拒,无疑都是在与混乱正面对... (6回应)2019-12-18 00:35 13人喜欢
混乱也是性选择的压迫力量。女人对配偶十分挑剔,虽然她们的近亲雌性黑猩猩并非如此。大多数男性达不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所以约会网站上的女性认为85%的男性吸引力都低于平均值。正是这个原因,人类的女性祖先是男性祖先数量的两倍。从古至今,所有的女性平均每人都有过一个孩子,而所有的男性里有一半平均有过两个孩子,另一半则没有后代。女性代表的自然拒绝了半数的男性,而对男性来说,每次表白被拒,无疑都是在与混乱正面对决,而每次对决都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女性的挑剔也使得人类的进化比近亲黑猩猩和两者共同的祖先加快了很多。
女性说“不”的癖好是人类进化当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这赋予了人类创造性、智慧和直立行走能力。
自然界则会像女性一样说:“年轻人,你作为朋友挺好的,但是以我目前对你的了解,你的基因不适合继续传播下去。”
6回应 2019-12-18 00:35 -
阿猫 (追踪伤害,化作诗歌和文学。)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标准是必要的,没有标准会让人失去方向和目标。相比之下,人成熟后反而会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人生状态会更加个人化,也更难以和他人做比较。从象征意义上来说,人们应该离开“父亲”统治的家,独自面对个体存在的混乱。人们需要重新发现自我文化的价值,将其从无知的尘封中发掘出来,整合到自己的生活里,这样我们的... (1回应)2019-12-18 09:43 9人喜欢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标准是必要的,没有标准会让人失去方向和目标。相比之下,人成熟后反而会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人生状态会更加个人化,也更难以和他人做比较。从象征意义上来说,人们应该离开“父亲”统治的家,独自面对个体存在的混乱。人们需要重新发现自我文化的价值,将其从无知的尘封中发掘出来,整合到自己的生活里,这样我们的存在才能获得完整的意义。
你是谁?你以为你知道,但也许你并不知道。比如,你既不是自己的主人,也不是自己的奴隶。你不能轻易命令自己必须做什么,或者强迫自己服从,就好像你无法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妻子和儿女一样。你对不同事物的感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培养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但有的事物总是会很吸引你,而有的事物无论如何也不会。
如果你粗暴地压制天性,它也一定会不断反抗。你能强迫自己努力工作到什么程度?这努力的动力能保持多久?你对伴侣牺牲和付出到什么程度会让你的心甘情愿转变成怨恨?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在明确自己的价值标准之前,你应该先把自己当作陌生人去了解。什么对你有价值或者能令你快乐?你需要多少享乐和奖励才能弥补自己因忍辱负重所受的委屈?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才不至于想要挣脱羁绊,放弃一切?你可以强迫自己过完痛苦的一天并在回家之后烦躁地踹自己的狗,眼睁睁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但你也可以学会引导自己去做可持续的、有价值的事情。你会问自己想要什么吗?你可以和自己公平地谈判吗?抑或你就是个暴君,你的自我则是暴君手下的奴隶?
1回应 2019-12-18 09:43 -
玥玥 (不要怕做梦。不要怕梦醒。)
前几天填了一个影视从业者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问是:你工作了多久,才有第一个署名作品。我的答案是10年。 在此前的漫长十年间,除了中间因为个人原因停下的三四年,我几乎都在开会和写作,却也一直经历着“甲方不满意,项目写着写着就黄了,拍完无法播出,工作了却拿不到相应报酬”等各种情况。我也曾无数次问过朋友:我真的适合做一个编剧吗?是我的选择错了么?为什么我都三十多了还没有自己的作品? 她也总是一如既往地鼓...2020-01-05 18:22 4人喜欢
前几天填了一个影视从业者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问是:你工作了多久,才有第一个署名作品。我的答案是10年。
在此前的漫长十年间,除了中间因为个人原因停下的三四年,我几乎都在开会和写作,却也一直经历着“甲方不满意,项目写着写着就黄了,拍完无法播出,工作了却拿不到相应报酬”等各种情况。我也曾无数次问过朋友:我真的适合做一个编剧吗?是我的选择错了么?为什么我都三十多了还没有自己的作品?
她也总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并说了一句对我非常有用的话:在这个行业里,“成”是偶然,“不成”才是常态。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陷入在混乱与慌张中;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这混乱与慌张中,继续不停地去完成手中的任务。
后来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署名作品,也被很好的导演夸赞过:写得不错。
但,生活里的“混乱”还是一样的:“甲方不满意,项目写着写着就黄了,拍完无法播出,工作了却拿不到相应报酬”这些情况,依然存在着。我也依然需要更强大自己,去面对未来的所有的困难。
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局限。每一种生活,都有快乐与痛苦,每个人的”更好“意义都是不同的。
而当我回头看自己的过去十年,的确也因为太过纠结于“想要一个署名”,拒绝了很多生活中的其他快乐和选择。
只要没有意外,未来我还是会在自己热爱的影视行业里前进,但也不会把在它当中的成功,当成人生的唯一成功和唯一意义。
要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要更珍惜所有的小确幸。
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看清楚自己愿意做的是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奖励。而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行动力去做,是否也可以给到自己奖励。
“ 不要去和他人的生活对比,去找到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办法,改善自己的人生。”
人们始终处在相对不那么理想的A点,并在不断朝着更好的、更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B点移动。我们眼中的世界,总是充满缺点、需要矫正的。即使已经到了旧时的目标,我们也总是会更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及时目标处于暂时满足的状态,我们也依然会保持好奇。人们生活的框架,将当下定义为永恒的匮乏,将未来定义为永恒的美好。因为要不是这样,一个人就会完全无法行动。“ 我们的目标有可能太高,太低或太混乱,这会导致失败和失望,及时在被人看来你是成功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自己的想象力和改善未来的能力中获益,同时又避免当下不够成功和不够有价值的生活一直被贬低呢? 或许你最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自己。你是谁? 也许快乐总是产生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 问问你自己,在生活的所有混乱中,有什么是你能够且愿意去厘清的?你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修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吗?你能现在就开始行动吗? 你的今天和其余每一天,都是由无数小的选择和行动构成的,你能试着把其中一两件事做得更好吗?这里的“更好“是从你自己的角度和标准来定义的——我们的才能都是有限的,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负担。 也许你的价值体系需要彻底重建,也许你想要的东西让你看不见其他所有的可能性,也许你正紧紧抓住自己当下的愿望,以至于看不见其他的事物,包括你真正需求的东西。 你满心嫉妒地向“我应该拥有我老板的那个职位”,如果你老板因为能力出色而稳稳地停留在他的位置上,俺么你的想法会让你充满烦躁,不快,和憎恶。“ 但是对于得不到的职位的渴望,并不能帮上你分毫。 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要定制一个不同的计划,我要追求那些会让我生活得更好的东西,不论它是什么,而且我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即使我发现那东西不是我老板的职位,我也会坦然地接受并继续向前。“ 现在你的轨迹完全不一样了。之前你追求和渴望的是一些狭隘和具体的东西,你也因此被困住了,并且感到很不开心。你需要放手,做出必要的牺牲,揭示一系列曾经被掩盖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可能性是很丰富的。 如果你的生活真的变得更好了,它会是什么样的? “更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也许你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没关系,因为当你真心想要更好的时候,你会逐渐开始明白什么是更好。你会慢慢感知到那些之前被你的预设和成见所埋没的事物,你也将真正开始学习。 你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反感,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引自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回应 2020-01-05 18:22 -
玥玥 (不要怕做梦。不要怕梦醒。)
在混乱中,人们失去所有的方向和判断,会不断从混乱中迎来无常。人们天生喜欢秩序,在支序种,人们可以做长远打算,感到稳定,平静和自信,因此我们都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坚持已有的思想观念。人们一直身居秩序,被混乱所围绕。正如纽约双子塔倒塌之前是秩序,接下来混乱降临,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不确定性。正确的问题,不是什么倒塌了,什么还依然矗立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在熟悉领域之外充满了未知,对秩序与混乱...2020-01-02 00:16 3人喜欢
-
沙乐 (自出发起,我们就注定开始重塑)
面对朋友、家人或恋人,我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维护自己,否则我就会成为奴隶,而对方则会成为暴君。当你被折磨奴役时,站起来为自己说话和为别人说话没什么区别。 你需要接纳和爱护拥有原罪的自己,就像包容和帮助那些不完美的人一样。 《情感勒索》这本书里探讨的不健康甚至扭曲的关系,当它们存在与那些与我们或法律上的亲属,还是后天选择的朋友中间,我们更容易被蒙蔽,更容易去妥协,用恐惧感、责任感、内疚感来为退让和妥...2019-12-30 15:12
-
星野 (平庸生活的波澜壮阔)
1、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2、想让自我超越现有的边界,你需要谨慎选择和追求高于你现有能力的,甚至是你不确定最终是否能实现的理想。但如果不确定理想是否能实现,我们又为什么要尝试呢?因为如果你不尝试,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生活将永远不会有意义。 3、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4、人们并不...2021-02-23 09:06
1、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2、想让自我超越现有的边界,你需要谨慎选择和追求高于你现有能力的,甚至是你不确定最终是否能实现的理想。但如果不确定理想是否能实现,我们又为什么要尝试呢?因为如果你不尝试,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生活将永远不会有意义。
3、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4、人们并不是在为了信仰而战,而是在努力协调信仰、期待和愿望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期待和他人的行动保持一致。正因为有这种协调一致,人们才能和平、稳定而又有建设性地相处,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痛苦才能被有效地控制。
5、十二条法则
法则一: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法则六: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同
法则八: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法则九: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法则十一: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法则十二: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6、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7、智商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性格成熟与否则决定了一个人在行为上是主动还是被动,遇事时是焦虑还是沉稳;动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一个人是追求上进还是自甘堕落。
8、在明确自己的价值标准之前,你应该先把自己当作陌生人去了解。什么对你有价值或者能令你快乐?你需要多少享乐和奖励才能弥补自己因忍辱负重所受的委屈?
9、当有话要讲的时候,沉默就是在撒谎,而暴政往往就建立在谎言之上。
10、你要忠于事实,不要摆弄是非;你要讨价还价,但不要主动牺牲或者欺压别人。你不再需要嫉妒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否真的过得更好;你不再需要感到挫败,因为你拥有了耐心,学会了量力而行。
11、你希望孩子学会帮忙布置餐桌。这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自信。你可以把目标行为分解成不同部分。布置餐桌的一部分工作是将盘子从碗柜拿到桌子上,如果你的孩子依然在蹒跚学步,那么这也许很难实现。但你可以先给他一个盘子,再让他把盘子还给你,然后轻拍他的脑袋以示奖励。或者把这个过程变成游戏,先用你的左手递盘子,然后再换到右手,你也可以在递之前先把盘子在背后绕一圈。你在把盘子给孩子后可以倒退几步,这样他就需要先往前走几步才能递还盘子。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被训练成“递盘子大师”,身为“大师”的他也不再会像以前那样笨手笨脚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先想清楚你想要什么,然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一旦看到任何接近你目标的行为,便立刻给予奖励。
12、客观真相是什么呢?我们永远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客观的观察者和准确完整的故事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主观和片面的视角,但是有的视角的确比别的更好。
13、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14、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15、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我经常总结他人对我说的话,确认我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们。有时我理解得很准确,有时却会有些小偏差,甚至还有些时候我完全误解了对方。不过,这些全都是很有价值的反馈。
16、人们总是有太多要做的事,而时间总是很有限。但是我们不需要孤军奋战,而且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分享功劳本来就是好事。
回应 2021-02-23 09:06 -
上1:55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 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 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 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 的样子 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安全而放弃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当你已经瞥见了一些无法忽视的可能性。 直面真相,坦诚生活 每一点新的信息都会挑战现有的观念,迫使其融入混乱后再获得更好的重生。有时侯这样的死亡”会毁灭一个人,使他法计有
2021-02-18 01:57
-
书如其名,是一本讲人生道理的书。 我到了这个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再看这样的书了,实在是作者名气较盛,尤其是将那个傻子女主持人当场噎的说不出话来的名场面,着实吸引了我。看完后,不得不说,“按理”说的对,我不该看。 人类文明几千年,上至先贤,下至走夫,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早已不可胜数。所以,书中没有新鲜道理,12法则中,每一个法则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无数对应的大小道理。比如,第一个法则,关于龙虾姿态的,完...
2021-02-16 12:35
书如其名,是一本讲人生道理的书。
我到了这个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再看这样的书了,实在是作者名气较盛,尤其是将那个傻子女主持人当场噎的说不出话来的名场面,着实吸引了我。看完后,不得不说,“按理”说的对,我不该看。
人类文明几千年,上至先贤,下至走夫,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早已不可胜数。所以,书中没有新鲜道理,12法则中,每一个法则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无数对应的大小道理。比如,第一个法则,关于龙虾姿态的,完全可以用最近较火的,赵本山老师那句名言“你得支棱起来”予以概括。
所以讲道理的书并不在于你提出了什么样的道理--因为没有一个道理是新鲜的--而在于你怎么向读者灌输这个道理的。用文字灌输道理,无非就八个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多用各种故事,是鸡汤文的必备良方。动之以理,则用的是逻辑推理。本书属于后者,因此,逼格高出了许多。
但对我这种油盐不进的中年人来说,只有社会的毒打才能灌进道理,文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如果不看道理而看其他,反而能品咂出一些字里行间以外的东西。比如:
1、作者对西方“白左”思潮是全方位批判的。例如,对等级的认可,对极端环保的否定等等。
2、怪不得有的“女权”主义者讨厌作者。在法则二中,作者人格化了混乱和秩序,认为混乱对应女性,秩序对应男性。虽然在作者的心中,混乱不见得贬义,但能不招女权主义者讨厌吗?
3、作者应该是个基督徒,在法则二中,认为,人们不好好照顾自己的原因,是我们有原罪,所以我们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值得对善待。
4、在法则三中,作者认为,自甘堕落的人不值得拯救,乐于助人不见得崇高,反而会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影响自身。“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难怪白左们极其讨厌这个作者。这一段的思想进一步引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应该极其讨厌非法移民。
5、最好玩的是法则五,关于子女教育的,简直搞笑。作者通篇在论述一个道理,孩子得管。这很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个作者写的那本书,《贫穷的本质》,书中连篇累牍的去分析贫穷的原因以及解决贫穷的方法。但看完之后你就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方法,在中国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本书也是这样,同样做着论述孩子得管的道理,但中国有句老话早都说明白了,小树不砍不直溜。
其实,这本书很多内容,针对的是欧美社会的,对绝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水土不服。年轻人看看前三个法则就可以了,中年人别浪费时间了。
回应 2021-02-16 12:35
-
星野 (平庸生活的波澜壮阔)
1、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2、想让自我超越现有的边界,你需要谨慎选择和追求高于你现有能力的,甚至是你不确定最终是否能实现的理想。但如果不确定理想是否能实现,我们又为什么要尝试呢?因为如果你不尝试,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生活将永远不会有意义。 3、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4、人们并不...2021-02-23 09:06
1、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
2、想让自我超越现有的边界,你需要谨慎选择和追求高于你现有能力的,甚至是你不确定最终是否能实现的理想。但如果不确定理想是否能实现,我们又为什么要尝试呢?因为如果你不尝试,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生活将永远不会有意义。
3、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
4、人们并不是在为了信仰而战,而是在努力协调信仰、期待和愿望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期待和他人的行动保持一致。正因为有这种协调一致,人们才能和平、稳定而又有建设性地相处,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痛苦才能被有效地控制。
5、十二条法则
法则一: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法则六: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同
法则八: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法则九: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法则十一: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法则十二: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6、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7、智商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性格成熟与否则决定了一个人在行为上是主动还是被动,遇事时是焦虑还是沉稳;动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一个人是追求上进还是自甘堕落。
8、在明确自己的价值标准之前,你应该先把自己当作陌生人去了解。什么对你有价值或者能令你快乐?你需要多少享乐和奖励才能弥补自己因忍辱负重所受的委屈?
9、当有话要讲的时候,沉默就是在撒谎,而暴政往往就建立在谎言之上。
10、你要忠于事实,不要摆弄是非;你要讨价还价,但不要主动牺牲或者欺压别人。你不再需要嫉妒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否真的过得更好;你不再需要感到挫败,因为你拥有了耐心,学会了量力而行。
11、你希望孩子学会帮忙布置餐桌。这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自信。你可以把目标行为分解成不同部分。布置餐桌的一部分工作是将盘子从碗柜拿到桌子上,如果你的孩子依然在蹒跚学步,那么这也许很难实现。但你可以先给他一个盘子,再让他把盘子还给你,然后轻拍他的脑袋以示奖励。或者把这个过程变成游戏,先用你的左手递盘子,然后再换到右手,你也可以在递之前先把盘子在背后绕一圈。你在把盘子给孩子后可以倒退几步,这样他就需要先往前走几步才能递还盘子。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被训练成“递盘子大师”,身为“大师”的他也不再会像以前那样笨手笨脚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先想清楚你想要什么,然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一旦看到任何接近你目标的行为,便立刻给予奖励。
12、客观真相是什么呢?我们永远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客观的观察者和准确完整的故事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主观和片面的视角,但是有的视角的确比别的更好。
13、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14、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15、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我经常总结他人对我说的话,确认我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们。有时我理解得很准确,有时却会有些小偏差,甚至还有些时候我完全误解了对方。不过,这些全都是很有价值的反馈。
16、人们总是有太多要做的事,而时间总是很有限。但是我们不需要孤军奋战,而且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分享功劳本来就是好事。
回应 2021-02-23 09:06 -
上1:55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 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 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 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 的样子 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安全而放弃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当你已经瞥见了一些无法忽视的可能性。 直面真相,坦诚生活 每一点新的信息都会挑战现有的观念,迫使其融入混乱后再获得更好的重生。有时侯这样的死亡”会毁灭一个人,使他法计有
2021-02-18 01:57
-
书如其名,是一本讲人生道理的书。 我到了这个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再看这样的书了,实在是作者名气较盛,尤其是将那个傻子女主持人当场噎的说不出话来的名场面,着实吸引了我。看完后,不得不说,“按理”说的对,我不该看。 人类文明几千年,上至先贤,下至走夫,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早已不可胜数。所以,书中没有新鲜道理,12法则中,每一个法则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无数对应的大小道理。比如,第一个法则,关于龙虾姿态的,完...
2021-02-16 12:35
书如其名,是一本讲人生道理的书。
我到了这个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再看这样的书了,实在是作者名气较盛,尤其是将那个傻子女主持人当场噎的说不出话来的名场面,着实吸引了我。看完后,不得不说,“按理”说的对,我不该看。
人类文明几千年,上至先贤,下至走夫,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早已不可胜数。所以,书中没有新鲜道理,12法则中,每一个法则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无数对应的大小道理。比如,第一个法则,关于龙虾姿态的,完全可以用最近较火的,赵本山老师那句名言“你得支棱起来”予以概括。
所以讲道理的书并不在于你提出了什么样的道理--因为没有一个道理是新鲜的--而在于你怎么向读者灌输这个道理的。用文字灌输道理,无非就八个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多用各种故事,是鸡汤文的必备良方。动之以理,则用的是逻辑推理。本书属于后者,因此,逼格高出了许多。
但对我这种油盐不进的中年人来说,只有社会的毒打才能灌进道理,文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如果不看道理而看其他,反而能品咂出一些字里行间以外的东西。比如:
1、作者对西方“白左”思潮是全方位批判的。例如,对等级的认可,对极端环保的否定等等。
2、怪不得有的“女权”主义者讨厌作者。在法则二中,作者人格化了混乱和秩序,认为混乱对应女性,秩序对应男性。虽然在作者的心中,混乱不见得贬义,但能不招女权主义者讨厌吗?
3、作者应该是个基督徒,在法则二中,认为,人们不好好照顾自己的原因,是我们有原罪,所以我们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值得对善待。
4、在法则三中,作者认为,自甘堕落的人不值得拯救,乐于助人不见得崇高,反而会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影响自身。“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难怪白左们极其讨厌这个作者。这一段的思想进一步引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应该极其讨厌非法移民。
5、最好玩的是法则五,关于子女教育的,简直搞笑。作者通篇在论述一个道理,孩子得管。这很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个作者写的那本书,《贫穷的本质》,书中连篇累牍的去分析贫穷的原因以及解决贫穷的方法。但看完之后你就发现这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方法,在中国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本书也是这样,同样做着论述孩子得管的道理,但中国有句老话早都说明白了,小树不砍不直溜。
其实,这本书很多内容,针对的是欧美社会的,对绝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水土不服。年轻人看看前三个法则就可以了,中年人别浪费时间了。
回应 2021-02-16 12:35 -
Lilyfu (遇事多和自己商量)
备注:并不是书本的直接内容,而是听教授的演讲自己做的笔记。听演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法则的前提问题是这些,但先看到答案,然后来思考问题,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才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有这么多生活的钥匙,只是缺少用它们去解决问题的对应智慧或者习惯。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参考龙虾的血清素研究,打开肩膀,挺直后背,用这个身体姿态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姿态,看似会暴露身体正面,是一个相对不安全的...2021-02-09 21:50
备注:并不是书本的直接内容,而是听教授的演讲自己做的笔记。听演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法则的前提问题是这些,但先看到答案,然后来思考问题,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才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有这么多生活的钥匙,只是缺少用它们去解决问题的对应智慧或者习惯。
- 我总是失败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一
参考龙虾的血清素研究,打开肩膀,挺直后背,用这个身体姿态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姿态,看似会暴露身体正面,是一个相对不安全的姿态,但同时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和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感,又提高自己的的权威感。
- 我总是委屈自己满足别人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二
如何对待你在乎的人,就如何对待你自己。通过这个原则,会促使你不仅仅是做好人,而是认真思考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
- 我*好的朋友堕落了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三
选择真心为你好的朋友,小心选择你与之分享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朋友。在你分享好消息时讽刺打击的、在你遇到苦难时落井下石的、在你为生活做出更好改变的时候为难或者不屑你的改变的那些人(包括朋友、家人甚至自己),建议与之保持距离。
- 我比别人差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四
将自己与昨天的自己,而不是今天的别人相比较。优秀的人是一个标的,他们是审判者,你不太可能达到他们高度,但是你需要这样的标的做参照,同时对标昨天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 我没法对孩子说“不”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五
不要让你的孩子做会让你讨厌他的事情。鼓励/赞扬你在乎的人做的任何让你喜欢的事情,同时对于他们做的让你不喜欢的事情,用最清晰明了不带指责的话告诉他们你希望发生的行为是什么,这可能会需要内心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建立行为习惯,但是最终会有效。等待你的“小白鼠”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奖励他,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在人们做错事情的时候惩罚他,这种惩罚可能消减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内疚感,等他们作对事情的时候对他们惩罚,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在人们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太专注在他们的错误上,放松一些,让他们在不断的失败中去完成训练。这些鼓励和惩罚的行为看似是操控心理,但认真想想,对自己和伴侣互相训练成为让彼此更满意的人,是有积极意义的。
- 我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六
尝试停止那些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糕的习惯或行为,改变让自己变得更糟的想法。just try it, 你会感觉到不同。
- 上班让我不快乐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七
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做权宜之计。
-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八
诚实,对自己的和他人保持诚实相待。注意你自己说的话,是让自己感觉更脆弱了,还是更强大了。说让自己感觉更好的话。
- 我觉得周围的人总犯蠢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九
倾听。谦逊。假设与你说话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事情更重要。你不知道的事情会拓宽你的认知,让你保持在学习状态(这也就是行为心理学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的——认真听别人讲话)。
- 我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
清晰地表达你的思想。含糊不清破坏了认知在生命中的作用,清晰的定义将问题带出了不可言说的领域,将一团巨大的烦恼缩聚为一个小而具体可应对的实际。
- 面对他人的偏见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一
当孩子们玩滑梯时,不要打断他们。这是对软弱和善良的思考。不要打断别人热爱的事情,多鼓励。
- 我感到永不满足怎么办?——答案请参见法则十二
在街上遇到小猫,停下来拍拍它。即使正在经历生活中的痛苦或不满,也要去体验生命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因为如果我们不尝试将生活变得更糟,就更有可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回应 2021-02-09 21:50
论坛 · · · · · ·
比起繁体版 简体版删了多少?已经买了简体版,考虑... | 来自JohnJohn | 17 回应 | 2021-02-19 |
九月线上读书会 - 人生十二法则 | 来自李品毅 Ping-Yi | 2020-09-07 | |
读到第二章(简体中文版),觉得某些部分的论证逻... | 来自Echo | 2 回应 | 2020-04-21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全场一本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andom House Canada (2018)7.9分 578人读过
-
大家出版 (2019)9.0分 155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
allen lane (2018)9.0分 46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8)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人生十二法则的评论:
feed: rss 2.0
23 有用 晚上吃豆豆 2019-12-02
已经很慎重的购买这个发行商的书了,看了亚马逊原版的评分很高才买的,然而依然掉进了坑里...也许是翻译问题?反正看完之后啥感觉没有。12条法则和中国本土格格不入反正
18 有用 投奔怒海 2019-11-18
中文简体版为删减版,请自行斟酌意义何在。
14 有用 Dyingpluto 2020-01-18
啰嗦,用大量跨学科理论讲解和实例来引出鸡汤内容,较有信服力,但依然浅显;翻译像机器人,不多赘述;简体版有删节,那是真的没劲……总之,解读这本书最好的姿势,是一篇阅读原版后撰写透彻的书评,that's enough
9 有用 no name `s cat 2020-02-22
道理我都懂,但是阅读此类书籍的意义根本不在于道理正确与否。而是阅读中我能认同的能产生共鸣的道理,都是我心底已经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在阅读时进行了自我疏理和比对,在生活中对这一部分做出修正。至于不能认同的部分,读完以后想必也不会记得多少。这本书这段时间遭遇人生低谷的我是有很大积极作用,推荐。
17 有用 静眠师太 2020-02-08
读的书多了,我会觉得多点自信。如果读不下去一本书,很有可能并不是出自我的理解问题。
0 有用 墨白 2021-02-26
空泛,读不读没啥子区别
0 有用 泡面小姐 2021-02-25
有些法则还是挺受用的,老爷子虽然想法传统保守,但是道理还是值得听一听。
0 有用 温文尔雅的奶爸 2021-02-25
培养一个专注,积极,幽默,礼貌和诚信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都有朋友,也会受到别人的关爱和招呼。 陈词滥调挂在嘴边比较容易,但没啥卵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0 有用 Monadnock_ 2021-02-25
谢谢
0 有用 Chilled 2021-02-25
2021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囫囵吞枣,值得再读一遍!一直在准备cfa考试,看书不专注是毛病!烦躁最近,专业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