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Etc. 短评

热门 最新
  • 99 Yabsa 2019-10-29 05:01:19

    期待,和理想国同期的社科甲骨文后劲不足(或者说后劲太足),而理想国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仍然可以做到不紧不慢,没有盲目放卫星,这就很值得鼓励了

  • 53 甘草披萨 2019-11-28 10:26:12

    十分吸引人,马不停蹄读完,连书名都是悬念,为何加Etc?对印尼而言这是个不可或缺的梗,跨三个时区一万多小岛串成的难以想象的共同体,“不存在的国家”指的不只是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针对国民心态和接近不存在一统可能的复杂民族性,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读者万勿错过,对理解其著名观点大有助益,本书也绝非旅游书,更像小泥屋笔记重返多瓦悠兰那种人类学通俗作品——不来围观下印尼鳄鱼召唤仪式吗,作为撰写的报道引起该国军方轩然大波的路透社记者,印尼这个国家残酷的负面形象作者看得可通透,而作为传染病学博士重回印尼以来,又深深爱上了那些善良好客印尼人,“披上我最好的纱笼”,脚生烂疮累得崩溃仍走遍绝大多数省份,字里行间都证明作者的开篇:我的确热爱印尼;以及例如看不惯公职人员父母却又非让小孩考公务员揩油公家——是不是特眼熟

  • 38 看不见的城市 2019-12-01 10:28:13

    3.5星,打研究和世界史标签的朋友多半是头壳坏掉了,这本还是偏向游记风一些的非学术作品。前三分之二是不具体不全面但多少可以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异邦概览”,最后一点涉及暴力冲突的部分虽然占比不大,但着实令人震撼。相比白人圣母观世音菩萨笔调的《黑羊与灰鹰》而言,这位作者要客观理性得多,游记体也蛮适合一般读者,推荐~

  • 11 李娇娥 2020-06-27 09:15:26

    游记式的田野调查,作者是记者出身,本书也是典型的记者视角,没什么学术化的内容,但也因此更轻松易读,对印尼没什么了解的话日常消遣看看还不错

  • 4 成知默 2020-01-13 16:21:38

    2020008:3.5,以驻外记者与流行病学家的身份,有多年旅居印尼的经历、并游历印尼诸省与大小岛屿,皮萨妮这本关于印尼的书,固然称不上专业的学术著作,但称之为“游记”却也不甚公平,它更像是关于印尼这个共同体的田野调查实录,有着如《天真的人类学家》《妮萨》系列等人类学著作的猎奇视角与文化碰撞。外来的视角带来天生的新鲜感,以异域之眼观之,本土的以习为常常化为令人捧腹或大跌眼镜的荒诞与魔力, 作者以此串联起阶级严明的权力结构、政治交易与利益输送、现代化进程与黏性传统文化激烈对抗的印尼面貌。但正如所谓印尼人也认为“印尼与印尼人并不存在”,那些不乏灵光的零星片段,并不足以承载整个印尼的复杂、丰富与多变。

  • 5 咳嗽嘉嘉 2019-12-22 12:58:18

    严格来说质量一般,但是对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书还是值得让更多人看到的。一颗西米树能吃一年简直惊呆了。

  • 2 松如 2019-11-29 21:57:06

    題目與導讀吸引了我……再次體會到這類書真不容易寫

  • 4 最爱大草莓 2021-01-30 22:43:40

    我读书就求个有所得,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印尼的一些历史,主要的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化的趋势,华人被排挤的原因,几个主要岛屿行省的风土人情,本地的习俗和现代社会的融合。满足

  • 3 寒马 2019-11-30 20:11:16

    读完略有一些遗憾,甚至还有点疑惑。这是我认为的印尼吗?又或者说,作者到底有没有找到属于作者认同的印尼社会发展的细枝末节?似乎是有的,但是又似乎浮于表面,以至于给我一种恍惚感。

  • 6 鼓腹而游 2020-05-18 17:46:59

    最近觉得梁道长似乎并不善于解读(还是纯粹地不走心),序全然摘抄正文

  • 2 Kalamakafu 2019-12-09 09:34:26

    東帝汶的獨立是通過民主選舉實現的,而這是時任總統蘇哈托過於自信的結果,這在《戰爭、槍炮和選票》一書有提到。本書沒有提到。歷任獨裁者罄竹難書的罪惡也少有提及。 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很詳實地寫明印尼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安哥拉舉全國之力建設羅安達,印尼則是把精力都放在雅加達,四成的城市面積都在海平面以下,想要遷都恐怕由來已久,書中沒有涉獵。 沒有讀到1998排華事件,是因為大陸版的緣故嗎?

  • 2 王讷敏 2020-06-29 20:29:11

    作为一本游记,本书的深度与广度都令人吃惊。作者并未对印尼的政治变迁长篇大论,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生动且真实地展现出一个普通人的印度尼西亚,与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印度尼西亚。

  • 1 冰糖花木鱼 2020-03-25 21:39:13

    一本游记和历史夹杂的小书,描绘了跨越几个时区将散落在海中的岛屿如何整合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过程。

  • 2 WZM 2020-07-04 11:00:56

    流水账似的见闻

  • 2 喜努比 2021-07-04 21:11:53

    微信读书 让我怀疑生活在虚拟世界的众多证据之一:我最近有超多的“想不通”“不理解”,而随意翻看的书正好准确又猛烈地一针见血地解决我的困惑。 难道这是我的角色任务?是虚拟世界创建者上帝视角的安排?

  • 1 欢乐分裂 2020-05-31 14:55:08

    3.5;作为全球最多穆斯林&两千多万基督徒的国家,拥有几千种方言,一万七千多座岛屿组成的国家,拥有多元复杂的文化,虽同属亚洲,却具有某种神秘气息。本书以个人游历的方式深入印尼,摒除学术式的全景研究,以更接近当地民生的视角去认识这个“广土众民、极端多元异质的国度”,因此也难免流于碎片化;若非拥有作者的乐观幽默,想必很难完成这般跋涉之旅。因多民族混杂,其语言、宗教、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天差地别,而其殖民史的存在与二战后遗,都对所谓“民族意识”认同的形成有深远影响,并从政治事件渗透到日常生活,印尼人高度的族群感与公共事件交缠共生,宗教举足轻重;不惮谈及社会阴暗面——“利益输送是驯服宗教极端主义的有效之道”,贪腐之风盛行,官僚体系臃肿。

  • 1 阿萌 2024-03-22 20:57:30 广东

    能说一口流利爪哇话的作者花一年多的时间走了印尼33个省份中的26个,试图破除外界对印尼多样化的原住民的偏见,或者说让印尼变得不那么“隐形”——相对于印尼广大的面积和众多人口来说,外界对印尼似乎格外缺少一种“大印象”,而看过这本之后会觉得,这种印象的确很难形成,因为要给它五花八门的岛屿文化和民族风俗找个最大公约数只会抹去那些最有趣色彩最鲜艳的部分。

  • 0 Shirleysays 2020-02-10 22:05:01

    #🍋说书# 【柒书坊好书榜】就像扶霞的《鱼翅与花椒》,本书写的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印尼。是一位很棒的英国女记者,根据自己数次前往印尼诸岛所做的田野调查而写成,属于纪实文学。对印尼人来说,书中内容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值一提。不过,对不了解印尼的读者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印尼各岛,没有一张统一的全国地图;全民信教,却信得五花八门;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仍乐于安于现状(游手好闲);印尼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口,却怎么也吃不上人口红利……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作者伊丽莎白有自己的观点。在印尼的身上,能捕捉到我国的影子。唯一不喜欢本书的一点:作者流露出的对印尼岛民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歧视。

  • 0 #暗蓝# 2020-02-20 10:04:24

    【柒书坊好书榜】书名的“Etc.”,点出了异国探索者打开印尼的合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只能以“等等”视之。这个国家是松散的,没有一种文化、语言可以把它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甚至很多人对“国家”本身都不甚明晰;这个国家也是停滞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但松散与停滞的叠加,却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统一的诉求,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哲学。故而在作者笔下,印尼成了个“坏男友”,纵然负面问题清晰可见,但它到底还是富于魅力的,“舍不得分手”。作品观点明晰,行文风趣,读来很是愉快。

  • 2 张加一 2020-01-25 13:09:40

    一本还不错的游记,感觉更适合对印尼或东南亚有一定了解的人看,不适合我这个门外汉。从头到尾都是游记,本来期待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对what的描写比why和how多的多。个人来讲是3星半,新颖的题材多给半星。 对于东南亚国家发展的动向还要更深了解。不能막연히认为东南亚所有国家都是下一个风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