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绘画 短评

热门
  • 1 junepig 2020-07-06 20:22:46

    关于线法以及线法、墨法与南北画之关系的论述很有意思,但自己不通书画,还是不太能体会压、擦、速度的真正意义。看到胡爱罗拉沙这个译法真的笑喷~这么多图,包括大德寺的,都谈下来了版权??

  • 1 糖渍菠萝芯 2022-03-29 23:52:30

    唐宋代表画家画风鉴评,角度是从文人修养和社会背景来的,外行也能看个热闹,比如我,就是无法理解吴道子老师的风格为什么算疏而不算密,但能看出后来的抱石皴是怎么来的。

  • 2 橙_皮儿 2021-02-17 11:52:55

    文字内容是好的,但配图注水太严重,要不就别配那么多图,既然要配那么多图,为什么不好好印好好调色好好选纸…

  • 0 Pitaya 2021-11-04 16:38:14

    配图太黑了…

  • 0 2024-02-29 11:44:20 四川

    牧溪《远浦归帆图》惊艳!

  • 0 文禾斗 2023-12-17 10:31:44 广东

    捡漏买了本民国商务版。金原对点线的研究很有意思。

  • 0 Azui 2024-01-29 23:00:22 山东

    再也不买盲盒了。外行随便翻翻,真要看画这种缩小印刷版显然不够看。

  • 0 孔府小鱼 2024-02-07 21:26:43 河北

    日语原本的文言译本,美术基础不高的读者感受一般,另外配图也确实不够清晰。

  • 3 秉存 2023-08-16 12:56:51 浙江

    关于压、擦、速度,其实完全不懂,但依然无妨震撼于画面中有限与无限交融的罅隙、瞠目于渺小生命仰望苍茫时空的怔忪——金原省吾所谓之“集中”:“得‘集中’之画,虽咫尺之间,有大世界。” 五代宋初李成、王晓的《读碑窠石图》让人想起庄子在寓言里遇见的骷髅,想起宇文所安追忆里的羊祜与石碑,想起卢纶的《焦篱店醉题》,想起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想起杨修智差三十里的命运,想起“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也第一次抛开既有的评论,仔细地去看宋徽宗的画——原这么好。小杉未醒感慨其小物象中仍存天子气魄,而我的观感却恰相反——我只觉他的画无论多么精细、上多少绚丽的颜色,依然流露出道不尽的谦和与寂寞。尤见《听琴图》中那个令我着迷的低眉沉思红衣客,疑心乃其本人的自描。 呀,真是缥缈孤鸿影,寂寞沙洲冷呐。

  • 0 Sophie 2022-07-14 18:59:37

    语言读起来不是很舒服,从线、色、墨三个方面出发讲了唐宋绘画的发展。宋画真的绝,尤其花鸟与山水,儒释道融合的意境非常美

  • 0 犹羡惊鸿 2023-05-22 20:12:33 浙江

    补打卡 4.5-4.6

  • 0 微簌 2023-12-07 22:04:33 北京

    用词有些专业、语言有些晦涩、配图有些灰暗,内容不多,粗略读过、赏过。(中图网加油包第二本

  • 0 两只羊 2023-12-07 11:11:30 上海

    先生此书,不在梳头剔唐宋绘画之痕迹,而在研究唐宋代表作家之基因及发生。中国画之中心性质,非色而为线,因线而支持之形体,即中国画之形体。盖唐代绘画,线之发展上,亦居有重要位置。唐代以李思训代表色,吴道子代表之线,王维代表之墨,为其特色,宋代绘画由此而生。其最重要者,在线与墨之世界。

  • 0 墨墨 2023-01-05 16:40:03 北京

    精炼又到位,但这本书是轻型纸……个人不建议购买这一版

  • 0 Mr. M 2023-05-03 18:18:45 北京

    非常泛泛的一个大纲。从线、色、墨,勾勒出唐宋绘画的发展脉络。

  • 0 玉山上行 2020-07-25 16:17:44

    民国时期的佳作 傅抱石先生翻译不错

  • 0 2020-12-05 23:13:00

    快读完了才发现是日本人写得,怪不得语言那么晦涩难读。对“线”技法的发展进行了详尽透彻的描写,与之相比,对“墨”的描写则略显粗疏模糊。总而言之,是一本不错的中国画入门书籍。借此认识了许多之前只闻名却不知其实的中国古典画手: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徽宗……,还有连名字都没听过的:李思训、马远、梁楷、牧溪……无论知名与否,他们的画作都能令你眼前一亮。

  • 0 Asymptotic 2020-07-10 09:06:14

    又美又有意思

  • 0 海阔天空 2021-01-09 11:17:21

    中信书店,草草看过,文言翻译,倒也有趣 。。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