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下次买这种小说,先去多抓鱼看看卖出去能值多少钱
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人为自己写了一部世界史。她写飘忽不定的童年记忆,恢弘磅礴的世界历史,写定义自我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书写她行走过的城市和爱过的人,她讲述战争和信仰,再反观身体和情欲……不断变幻如行云一般的叙事者,一段无从分辨却切实存在的人生。着实羡慕佩内洛普·莱夫利这样的作家,因其出色的控制力,让作品得以从个人经历中解放,获得了自由。《月亮虎》的叙事动力是如此强劲,不经意间便被卷入其中,像无端镶嵌了一双机敏的眼,在个人史和人类史之间自由穿梭。译笔可谓精湛。
“你看看这篇文章,还有这张照片年轻的克劳迪亚,坐在沙漠中的卡车上,多漂亮啊。太棒了!” “那么是谁拍了这张照片?”他问。“是哪位英俊的军官?你当时对谁笑的那么迷人?” 此刻她就在嫣然微笑,看上去就像照片中的年轻女孩,现在照片躺在餐厅里昏暗却温暖的灯光下,可是,当他说话时,她立马收起了笑容,变成了另一个克劳迪亚—哦,一个他了如指掌,目中无人的克劳迪亚。“不记得了。”她说到,如何转身面向丽莎,询问起她外孙们的近况……
碎片式小说,一部个人史和世界史,叙述者的意识始终处于流动之中,视角不断变换,空间广阔,触须蔓延。“我们都扮演着铰链的角色——与他人偶然地联系起来”:战地记者、历史作家是一个不错的“铰链”,提供了观察、追溯20世纪复杂历史和更久远世纪的丰富视角。带有一点沉思的语调和以语言命名世界的雄心,“幽灵的合唱”,“假如我不是这一切的一部分,我就一无是处”,“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自己身处可怕的时空中:一切的一切,虚无的虚无”,充满悲观,“它扩大了我的视野,将我从自身经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又在那经验中发出回响”。但,一个士兵在暴戾战争间隙所写的简短战场日记,以及对它的短暂沉思,显然无法承担“世界史”的重大使命。结尾太弱。
看到评价的人如此之少,我说两句,作者写的很散乱需要读者自行组合情节,当然作者已然告诉读者她写的是万花筒了,相较情节作者对历史的观点,以及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她对电视电影等媒介过度娱乐化的批判无疑更有价值。比起其他作者的写作重点还是人,鲜活富有个性的女主角,一个女历史作家才是全书最大的亮点。
本以为会是一本相当“好读”的作品,没想到读起来磕磕绊绊,竟成了我的跨年之书…书中打乱了时空的界限,将一幻化成无数个自己。不建议在零碎的空闲时间读,反正我读起来觉得好难入戏,太折磨了…读完最后一页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倒也是引起了不少思考。其一便是该认真学学历史;其二是战争为士兵和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类似于当时读《西线无战事》的感觉,虽然没有那般深刻(毕竟《西》是以一个参战士兵的口吻述说)。最后,该多积累些词汇。书中大量的植物名词看得我眼花缭乱——百日草、九重葛、一品红、棕榈树、木麻黄、金盏花…换作是我,可能只会写树、草、花…
(共305页,202千字)磅礴叙事。也鸿篇巨制,也你侬我侬。——“你是不是跟我哥哥戈登一样完美?”克劳迪娅心里想。
4。我想点燃《月亮虎》:历史燃烧浓郁的香气,不要担心如《沙之书》一样污染地球:还有女子肉体的馨香。以个人史解构世界史,以小博大,自由云游,翔然自若,肆意蔓延。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用自己的存在力量刻写一部世界史。
这是一个迟暮的女人在病床上回顾完自己一生的故事,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故事结构不是正序不是倒叙不是插叙,正如垂危的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那样记不清事情,思绪万千,这一生的故事全都涌现了出来,争先恐后。
看完了小说很懵懂,看了评论就更迷惑不解了。1.小说名字为什么叫"月亮虎",这个牌子的蚊香让她联想到埃及的岁月吗?2.说是个人的世界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物视角的转换?3.克劳迪亚和汤姆的爱情比起其他爱情来,有什么更加伟大的地方让它可以获此殊荣呢?而且如果把它局限为一部爱情小说,感觉格局就小多了。
不久于人世的主角在病床上向并不在意的护士宣布,自己在写一部世界史。她做到了,这是一部只属于个人的世界史。
太过于女性视角,无法理解克劳迪娅和汤姆的爱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动人,不过是战争中的一次艳遇罢了,铺垫了很久最后的日记也就是战争的一些残酷记录,没什么特别之处。只要习惯了作者不停地变换(且不说有多大意义)人称,这基本就是一个英国老太太啰啰嗦嗦的个人史,夹杂一点点历史观。
结尾的日记我还蛮喜欢的,如果看主线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看欧美作品太少的原因吧,还不太习惯将作者个人体验和宏达叙事自由交叉穿梭的阅读感觉。总觉得读起来有很多可以删去的文字和片段,像是无聊的繁复装饰。看了大家的评论后,我有点想起电影《赎罪》,个人感受和世界裂变之间难以捉摸的界限和连接非常迷人,但吸引我阅读的兴趣却不是很大。也许真的是应该先读译序?
个人经历与时代的交融,足够细腻动人。译者翻译得真好!
这是一部世界史,是关于一个人的世界史。她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她的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她的一生。但是却又杂乱无章,时间上既不是直叙也不是倒叙,正如书中所说:是由一个个碎片,一段段历史融合分离,毫无顺序,比较跳跃;人称上也是,一会第一人称,一会第二第三。虽然看上去很乱,但静下心来看也能比较好理解。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世界史。人生宛如历史,意外在伺机而动,藏在角落里窃笑。而只有事后我们才知晓结果。这个世界太精彩了,人生如果只拘于一个方面未免就太可惜了。人生在世,就是日复一日地过日子。那当然很平庸,但是当时却蕴含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人们在我的人生中进进出出,有些人就这样消失,永不再见;有些是曾经的熟人。
似私小说又觉得不是 c的眼光看了半个世纪 她看到了世界的样子 但又是c的世界样子 她的故事里的戈登 汤姆 丽莎都是她世界里的样子 c的世界有时侯想想 我仿佛也可以身处其中一秒钟
有点无聊
说实话刚开始是期待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书前半部分视角的不停转换,历史和个人历史的交织,但是到了汤姆的出场就觉得很莫名其妙,以致用汤姆日记结尾让我觉得有些垮掉。 但其实垮不垮其实也没什么,最让我感到不解和无语的是书的腰封宣传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爱情的猛虎”,啊?????写宣传语的看这本书就是以这个角度来的吗?这和看红楼梦只关注宝黛钗的三角爱情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我有时间会再次读一遍这本书,行文和细节还是很有意思的。
十一20240125-26 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人为自己写的世界史 她是战地记者 是历史学家 她未婚是母亲 。 有点读不下去,内容太散的个人史,有一部分作者本人的影子。 他的实用主义一直是我悲观主义的一剂解药。
980-3分。我一直以为,一本故意给读者阅读增加负担的书并不是什么好书,除非你能做到像《尤利西斯》那样大家都看不懂又都很敬畏你。
> 月亮虎
17 有用 月光潜水艇 2020-05-21 01:25:50
下次买这种小说,先去多抓鱼看看卖出去能值多少钱
8 有用 赫恩曼尼 2019-12-08 14:26:51
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人为自己写了一部世界史。她写飘忽不定的童年记忆,恢弘磅礴的世界历史,写定义自我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书写她行走过的城市和爱过的人,她讲述战争和信仰,再反观身体和情欲……不断变幻如行云一般的叙事者,一段无从分辨却切实存在的人生。着实羡慕佩内洛普·莱夫利这样的作家,因其出色的控制力,让作品得以从个人经历中解放,获得了自由。《月亮虎》的叙事动力是如此强劲,不经意间便被卷入其中,像无端镶嵌了一双机敏的眼,在个人史和人类史之间自由穿梭。译笔可谓精湛。
8 有用 约翰 2020-01-05 09:00:26
“你看看这篇文章,还有这张照片年轻的克劳迪亚,坐在沙漠中的卡车上,多漂亮啊。太棒了!” “那么是谁拍了这张照片?”他问。“是哪位英俊的军官?你当时对谁笑的那么迷人?” 此刻她就在嫣然微笑,看上去就像照片中的年轻女孩,现在照片躺在餐厅里昏暗却温暖的灯光下,可是,当他说话时,她立马收起了笑容,变成了另一个克劳迪亚—哦,一个他了如指掌,目中无人的克劳迪亚。“不记得了。”她说到,如何转身面向丽莎,询问起她外孙们的近况……
3 有用 苏野 2019-11-20 16:24:23
碎片式小说,一部个人史和世界史,叙述者的意识始终处于流动之中,视角不断变换,空间广阔,触须蔓延。“我们都扮演着铰链的角色——与他人偶然地联系起来”:战地记者、历史作家是一个不错的“铰链”,提供了观察、追溯20世纪复杂历史和更久远世纪的丰富视角。带有一点沉思的语调和以语言命名世界的雄心,“幽灵的合唱”,“假如我不是这一切的一部分,我就一无是处”,“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自己身处可怕的时空中:一切的一切,虚无的虚无”,充满悲观,“它扩大了我的视野,将我从自身经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又在那经验中发出回响”。但,一个士兵在暴戾战争间隙所写的简短战场日记,以及对它的短暂沉思,显然无法承担“世界史”的重大使命。结尾太弱。
1 有用 bossyonly 2023-12-31 21:29:05 吉林
看到评价的人如此之少,我说两句,作者写的很散乱需要读者自行组合情节,当然作者已然告诉读者她写的是万花筒了,相较情节作者对历史的观点,以及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她对电视电影等媒介过度娱乐化的批判无疑更有价值。比起其他作者的写作重点还是人,鲜活富有个性的女主角,一个女历史作家才是全书最大的亮点。
1 有用 蛋黄焗蟹 2020-01-01 19:32:27
本以为会是一本相当“好读”的作品,没想到读起来磕磕绊绊,竟成了我的跨年之书…书中打乱了时空的界限,将一幻化成无数个自己。不建议在零碎的空闲时间读,反正我读起来觉得好难入戏,太折磨了…读完最后一页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倒也是引起了不少思考。其一便是该认真学学历史;其二是战争为士兵和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类似于当时读《西线无战事》的感觉,虽然没有那般深刻(毕竟《西》是以一个参战士兵的口吻述说)。最后,该多积累些词汇。书中大量的植物名词看得我眼花缭乱——百日草、九重葛、一品红、棕榈树、木麻黄、金盏花…换作是我,可能只会写树、草、花…
3 有用 阒宸 2019-12-31 10:35:28
(共305页,202千字)磅礴叙事。也鸿篇巨制,也你侬我侬。——“你是不是跟我哥哥戈登一样完美?”克劳迪娅心里想。
2 有用 高蹈 2020-11-01 15:03:11
4。我想点燃《月亮虎》:历史燃烧浓郁的香气,不要担心如《沙之书》一样污染地球:还有女子肉体的馨香。以个人史解构世界史,以小博大,自由云游,翔然自若,肆意蔓延。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用自己的存在力量刻写一部世界史。
4 有用 唐荒- 2020-02-29 04:40:44
这是一个迟暮的女人在病床上回顾完自己一生的故事,零零散散的记忆碎片,故事结构不是正序不是倒叙不是插叙,正如垂危的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那样记不清事情,思绪万千,这一生的故事全都涌现了出来,争先恐后。
2 有用 少吃多做 2020-02-27 15:04:36
看完了小说很懵懂,看了评论就更迷惑不解了。1.小说名字为什么叫"月亮虎",这个牌子的蚊香让她联想到埃及的岁月吗?2.说是个人的世界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物视角的转换?3.克劳迪亚和汤姆的爱情比起其他爱情来,有什么更加伟大的地方让它可以获此殊荣呢?而且如果把它局限为一部爱情小说,感觉格局就小多了。
0 有用 一位少男 2020-11-05 14:24:16
不久于人世的主角在病床上向并不在意的护士宣布,自己在写一部世界史。她做到了,这是一部只属于个人的世界史。
0 有用 阿巴厮 2023-03-08 22:51:30 四川
太过于女性视角,无法理解克劳迪娅和汤姆的爱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动人,不过是战争中的一次艳遇罢了,铺垫了很久最后的日记也就是战争的一些残酷记录,没什么特别之处。只要习惯了作者不停地变换(且不说有多大意义)人称,这基本就是一个英国老太太啰啰嗦嗦的个人史,夹杂一点点历史观。
0 有用 超度白 2022-03-27 15:36:28
结尾的日记我还蛮喜欢的,如果看主线可能真的是因为我看欧美作品太少的原因吧,还不太习惯将作者个人体验和宏达叙事自由交叉穿梭的阅读感觉。总觉得读起来有很多可以删去的文字和片段,像是无聊的繁复装饰。看了大家的评论后,我有点想起电影《赎罪》,个人感受和世界裂变之间难以捉摸的界限和连接非常迷人,但吸引我阅读的兴趣却不是很大。也许真的是应该先读译序?
2 有用 浮生 2021-12-05 21:16:01
个人经历与时代的交融,足够细腻动人。译者翻译得真好!
1 有用 路易N世 2022-10-23 23:47:41 浙江
这是一部世界史,是关于一个人的世界史。她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她的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她的一生。但是却又杂乱无章,时间上既不是直叙也不是倒叙,正如书中所说:是由一个个碎片,一段段历史融合分离,毫无顺序,比较跳跃;人称上也是,一会第一人称,一会第二第三。虽然看上去很乱,但静下心来看也能比较好理解。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世界史。人生宛如历史,意外在伺机而动,藏在角落里窃笑。而只有事后我们才知晓结果。这个世界太精彩了,人生如果只拘于一个方面未免就太可惜了。人生在世,就是日复一日地过日子。那当然很平庸,但是当时却蕴含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人们在我的人生中进进出出,有些人就这样消失,永不再见;有些是曾经的熟人。
0 有用 一碗煎蛋面🍜 2024-03-18 14:36:18 湖南
似私小说又觉得不是 c的眼光看了半个世纪 她看到了世界的样子 但又是c的世界样子 她的故事里的戈登 汤姆 丽莎都是她世界里的样子 c的世界有时侯想想 我仿佛也可以身处其中一秒钟
0 有用 Uqbar 2024-01-12 09:23:23 上海
有点无聊
0 有用 アモーレ 2023-12-25 13:21:10 山西
说实话刚开始是期待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书前半部分视角的不停转换,历史和个人历史的交织,但是到了汤姆的出场就觉得很莫名其妙,以致用汤姆日记结尾让我觉得有些垮掉。 但其实垮不垮其实也没什么,最让我感到不解和无语的是书的腰封宣传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爱情的猛虎”,啊?????写宣传语的看这本书就是以这个角度来的吗?这和看红楼梦只关注宝黛钗的三角爱情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我有时间会再次读一遍这本书,行文和细节还是很有意思的。
0 有用 生存战略 2024-01-26 16:43:06 福建
十一20240125-26 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人为自己写的世界史 她是战地记者 是历史学家 她未婚是母亲 。 有点读不下去,内容太散的个人史,有一部分作者本人的影子。 他的实用主义一直是我悲观主义的一剂解药。
0 有用 donkeytommy 2023-12-01 17:05:44 天津
980-3分。我一直以为,一本故意给读者阅读增加负担的书并不是什么好书,除非你能做到像《尤利西斯》那样大家都看不懂又都很敬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