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原文摘录

  • 很明显,事实从不自行走到你的身边,它的组合全靠你自身经历所养成的想象力。对过去的回忆并非对事实的回忆,而是对你想象中的事实的回忆。 (查看原文)
    来日方长 1赞 2020-04-03 14:21:58
  • 作为一个孩子时,我曾天真地认为,我永远有一个父亲,现实似乎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有时相处得尴尬,很容易发生分歧和误解,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同样的不耐烦和任性,相互碰撞,徒增紧张,外加男人的笨拙。尽管如此,我与他的联系仍无所不在。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不再以鼓起的肱二头肌和道德约束来攫取我的注意力,也不再是我必须抗衡的庞然大物——我自己也在渐渐步入老境——我变得能够享受他的笑话,握着他的手,关心他的健康,以自己十六、十七、十八岁时所憧憬的方式来爱他。当年,既要与他打交道,又觉得抵牾迭起,这种形式的爱是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来日方长 2020-04-03 14:59:19
    —— 引自章节:序幕/9
  • 波俄反犹大屠杀的集体记忆,已给大多数犹太家庭带来了这样的理念:我们作为人类的价值,甚至是与众不同的标志,就在于我们无法向他人行施我们祖先所忍受的那种暴行。 (查看原文)
    凤梨 2020-07-07 00:44:09
    —— 引自章节:安全的家园/19
  • 我在非想象的世界中,基本上从不向严肃的听众赤裸裸地宣扬自己的私人生活(或扮演一名强加于人的电视人物),时至今日却在众人面前呈现转型之前的自我,那是为什么?自我暴露的钟摆两端,一端是梅勒型的积极暴露,另一端是塞林格型的与世隔绝,我占的位置居中。在公共场合中,我既抵制无端的窥探或自我梳妆,又不在保密和隔离上故作神秘。事到如今,为何又追求起履历的知名度?况且,我受到的教育让我确信,小说的独立现实才是唯一重要的,作家应该躲在幕后。 (查看原文)
    书边猴 2020-03-22 22:36:01
    —— 引自章节:序幕/9
  • 我不知道街坊中有离婚家庭的孩子。除了在电影杂志和小报的头条新闻中,离婚是不存在的,肯定不会出现在像我们这样的犹太人中间。犹太人不离婚——不是因为犹太法律禁止离婚,而是因为这是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没有犹太父亲喝醉回家,殴打自己的妻子——在我看来,我们的街坊就是犹太人的街坊,从没听闻此类轶事——也是因为这是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的意识中,犹太家庭是不容侵犯的避风港,它对抗一切威胁,不管是个人孤立,还是非犹太人的敌意。它被认作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团结堡垒,无论有多少内部的摩擦和冲突。听吧,以色列,家庭就是上帝,家庭就是一个整体。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021-04-23 10:07:49
    —— 引自章节:序幕/9
  • 毋庸置疑,我与父亲的联系,从不像我与母亲的纽带那样有形、能带来身体上的愉悦。她的身躯已化成一件光滑的黑色海豹皮外套,而幸福地钻进这外套取暖的,就是我这个最年幼、享有特权、受到溺爱的小男孩。那是一个冬天的星期日—我们每半年去一次曼哈顿的无线电城音乐厅和唐人街,父亲正开车把我们送回新泽西的家。我好比一头无以名状的小动物,冠上了已逝外祖父的名字;又好比仍处原生状态的小男孩自身,正在学习如何掘穴藏身;通过每一根神经末梢,与母亲的微笑和海豹皮外套相连。而父亲彻底的尽责、不懈的勤奋、不通情理的固执、苛刻的怨恨、幻想、无辜、忠诚、恐惧,也都是我的原型,让我成为今日的美国人、犹太人、公民、男人,甚至作家。活着本身就是以她的菲利普活着;但在与动荡世界的碰撞中,我的历史仍要以他的罗斯开始。 (查看原文)
    Witt 2022-05-21 17:15:41
    —— 引自章节:序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