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21世纪的日本论,中国日本认知的再次更新
★ 日本三部曲开篇力作,重构近代日本精神史
★ 深刻揭示日本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了让人震惊的角色?
★分析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
★ 展示一条民族主 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
【特别推荐】
许纪霖——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与自己最为纠缠的国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邻居。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尝到了“另类普遍性”的失败,而战后的新宪法与民主实践,让日本回归到了世界主义的文明普遍性。日本的这段国家历史,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面难得的借鉴之镜。作者的这部著作从精神史的高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点。
刘苏里——作者以其惯有的沉静、慎思风格,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新日本论”长卷——既是向同行先贤的致敬之文,也是对当世提出的警戒之文...
★ 21世纪的日本论,中国日本认知的再次更新
★ 日本三部曲开篇力作,重构近代日本精神史
★ 深刻揭示日本何以在近代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了让人震惊的角色?
★分析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
★ 展示一条民族主 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
【特别推荐】
许纪霖——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与自己最为纠缠的国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邻居。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尝到了“另类普遍性”的失败,而战后的新宪法与民主实践,让日本回归到了世界主义的文明普遍性。日本的这段国家历史,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面难得的借鉴之镜。作者的这部著作从精神史的高度,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点。
刘苏里——作者以其惯有的沉静、慎思风格,给我们描画了一幅“新日本论”长卷——既是向同行先贤的致敬之文,也是对当世提出的警戒之文。在作者的论述中,日本不再是行进中的我们的简单镜像;它的崛起、疯狂、毁灭、重生,也不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由死由生的简单例证。近现代的日本,为世界,当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的路径。“新日本论”正是在“日本道路”对世界的启示中铺陈开来。
刘擎——这是一部新颖而杰出的近代日本精神史论著。它呈现出日本精神史演进中的巨大爆发力、自我冲突与纠葛、惨烈的失败以及最终的拯救,读来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同时,“分身”的隐喻敏锐地把握了日本对于中国兼具亲缘性与异己感的双重性,从而洞悉并阐明了日本精神对于探究中国之自我理解的特殊意义。最终,作者重新勘定了近代东亚历史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展现出富有启示性的世界主义视野与愿景。
施展——日本与中国在近代的各种恩怨情仇,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双方在外在身份与内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错位,几乎互为镜像般地反复出现。这部著作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它深刻而又全方位呈现出的近代日本的精神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命运及未来走向,是极有价值的。
【内容脉络】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选择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诸如水户学、亚洲主义、近代超克、日本马克思主义、战后民主主义以及战后日本宪法的问题,从而揭示日本经验在思想史、政治史与文明史上的意义。对这些主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近代日本的变迁,更是重新认识东亚世界史变迁和探寻更为公正的世界秩序不可欠缺的视角。
分身的创作者
· · · · · ·
-
李永晶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永晶
旅日十年,东京大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学术兴趣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近代国家关系史、古典政治哲学。
著作有《东京留学忆记》《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友邦还是敌国? ——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另有译著《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等。
目录 · · · · · ·
绪 论 什么是日本——我们的方法和视角
一、日本:一种精神现象
二、国家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课题
三、分身:东亚世界体系的视角
第一章 尊王攘夷 中华世界的投影
· · · · · · (更多)
绪 论 什么是日本——我们的方法和视角
一、日本:一种精神现象
二、国家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课题
三、分身:东亚世界体系的视角
第一章 尊王攘夷 中华世界的投影
一、东亚儒学:“日本是中华!”
二、尊王攘夷:时代风云中的水户学
三、世界帝国:近代日本的国家目标
第二章 竞逐亚洲 面向世界大舞台
一、想象亚洲:日本帝国意识的成长
二、亚洲主义的三重精神结构
三、东亚内战:从亚洲主义到民族主义
四、文明使命:未完的亚洲主义叙事
附论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世界认识的转变
第三章 超克西方 普遍世界的创造
一、近代超克:世界革命的理论
二、京都学派:世界史的预言者
三、天命流转:近代东亚的世界主义
附论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秩序:民族与帝国的视角
第四章 世界革命 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一、从明治到昭和: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二、昭和维新: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变异
三、民族与世界:东亚世界的新认识
四、东亚世界史中的日本马克思主义
附论
大正民主主义:人民觉醒的光与影
第五章 民主主义 旧邦新造的历史意识
一、东亚的王权:为万世开太平
二、永久革命:作为近代超克论的民主主义
三、战后民主主义与历史认识
四、战争与民主:东亚世界史的反思
附论
军国暴力:近代日本精神史的污点
第六章 日本宪法 从民族国家到世界主义
一、日本宪法的世界主义属性
二、隐匿的立法者:重新思考日本宪法的论争
三、日本宪法的真相:民族国家的世界化
四、世界主义:日本宪法的时代精神
附论
鹤见俊辅的人生:作为战后日本精神史的个体史
第七章 明治维新 东亚世界史的精神秘密
一、明治维新的真相与意义
二、英雄、时势与历史的本质
三、维新志士与东亚世界的古典传统
四、作为古典精神事件的明治维新
附论
日本转向:东亚古典精神的相逢与终结
结语 青春东亚 近代日本精神史的再省察
一、重述近代日本精神史的意义
二、方法论的省察:我们的困难与采用的方法
三、新世界主义与世界史叙事
尾声 为什么日本的故事说不完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分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分身"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忠诚与反叛 9.1
-
-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9.4
-
- 从那霸到上海 8.0
-
- 变异:日本二千年 7.4
-
- 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 8.5
-
- 丸山真男讲义录(第六册) 9.2
-
-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 7.8
-
- 病入股肱 8.1
-
- 从江户到东京 7.7
分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思想流派与精神内核的客观评价法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马克思主义与“伪满洲国”、日本右翼也能结合起来 | 来自智术师 | 2021-03-04 15:33:46 | |
内藤湖南“文明中心转移论”是“近代超克”论的先驱版 | 来自智术师 | 2021-03-04 14:43:53 | |
每个中国臣民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全部行... | 来自智术师 | 2021-03-03 22:00:03 | |
“亚洲主义”的集大成者是北一辉 | 来自智术师 | 2021-03-03 21:38:46 | |
福泽谕吉对中国人的态度 | 来自智术师 | 2021-03-03 21:21:50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一頁folio出版书目 (一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3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分身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老骥 2021-01-27 11:09:54
太啰嗦! 洋洋洒洒35万字。前有"引子"、"绪论",后有"结语"、"尾声"、"后记",作者你到底有多啰嗦!? 作者欲言又止,所以啰嗦来啰嗦去。既然作为学术著作,为什么不能清晰地讲明观点? 本书在讲日本精神演化史,其实花这么多时间不如找一本好的日本史来读。文中"主义"太多,烂用的很!作者力求客观,实则有美化日本之嫌,文中动辄以"作者无意"如何如何,那你想干嘛? 日本用以掩饰扩张野心、实现其岛国的大陆... 太啰嗦! 洋洋洒洒35万字。前有"引子"、"绪论",后有"结语"、"尾声"、"后记",作者你到底有多啰嗦!? 作者欲言又止,所以啰嗦来啰嗦去。既然作为学术著作,为什么不能清晰地讲明观点? 本书在讲日本精神演化史,其实花这么多时间不如找一本好的日本史来读。文中"主义"太多,烂用的很!作者力求客观,实则有美化日本之嫌,文中动辄以"作者无意"如何如何,那你想干嘛? 日本用以掩饰扩张野心、实现其岛国的大陆梦想的对外虚假宣传用语,被作者老老实实地吸收来一本正经地分析,傻呢还是装傻呢? 若真正想分析日本精神进化史,应该一头扎进图书馆、博物馆、寺院、考古研究所等地方,挖掘原始资料,而不是仅仅引用日本人的言论,这些最多为副料。从这些言论中进行自我推演,恐怕得不出应有之意!学一下《阿尔比恩的种子》吧! (展开)
9 有用 木兰歌 2020-03-17 08:11:18
看完满脑子都是:我无意于详述……
5 有用 晓镜 2019-12-25 17:01:20
说这本书是近代日本精神的成长史是很贴切的。 个人觉得第五章是最精彩的一章。战后的日本很快从天皇制转到民主主义, 但作者提醒我们,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更加不是断裂,里面其实有着日本对于一种普遍的文明一贯的追求。过去是东亚秩序,现在则是民主主义——一种更为永久的革命。所以日本才能迅速与自己的过去,也与世界和解。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战后日本的战争史观具有双重性格。比起《拥抱战败》来,在这一段书... 说这本书是近代日本精神的成长史是很贴切的。 个人觉得第五章是最精彩的一章。战后的日本很快从天皇制转到民主主义, 但作者提醒我们,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更加不是断裂,里面其实有着日本对于一种普遍的文明一贯的追求。过去是东亚秩序,现在则是民主主义——一种更为永久的革命。所以日本才能迅速与自己的过去,也与世界和解。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战后日本的战争史观具有双重性格。比起《拥抱战败》来,在这一段书写上,《分身》是更透彻的。 (展开)
3 有用 韧勉 2020-05-01 00:03:54
对于日本精神史研究而言,要重建关于“现在”的历史学与考古学。单纯从后世历史意识的角度看,历史上的许多问题与事件可能显得荒谬不堪,二战前和二战中日本出现的“近代超克”就是如此。然而,这种判断无论如何都是后世的视角。后世观察者所占据的优越位置,不能给其充分理由,以至于忽视历史关于当时的“现在”的思考。后世观察者所占历史位置,正是他们藐视的前人思想与行动的具体结果。换言之,人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正是他... 对于日本精神史研究而言,要重建关于“现在”的历史学与考古学。单纯从后世历史意识的角度看,历史上的许多问题与事件可能显得荒谬不堪,二战前和二战中日本出现的“近代超克”就是如此。然而,这种判断无论如何都是后世的视角。后世观察者所占据的优越位置,不能给其充分理由,以至于忽视历史关于当时的“现在”的思考。后世观察者所占历史位置,正是他们藐视的前人思想与行动的具体结果。换言之,人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正是他们所低估的“过去”的创造。本书籍不是关于胜者的历史叙事,也不是败者的历史叙事,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叙事。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基金位置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展开)
22 有用 文森 2019-12-22 22:20:08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帝国的野心,追根究底,是对一种精神的强烈自我实现欲。而无论追溯历史,还是考察明治开国以来就此精神实现的意图与实践,又主要围绕着中国。反观中国一方,整个现代化的开蒙与文明建构,对日本的译介和启蒙也是无比倚重。在此意义上,中日两国互为精神“分身”。整体持论平允,逻辑快感洋洒,捧读停不下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