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副标题: 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的火药桶
原作名: History of Serbia
译者: 张浩
出版年: 2020-1
页数: 456
定价: 10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华文全球史
ISBN: 9787507552102
内容简介 · · · · · ·
《塞尔维亚史》讲述了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错综复杂的塞尔维亚史。6世纪,南部斯拉夫人南攻拜占庭帝国,是如何*一次点燃巴尔干*桶的?是如何陆续建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独立公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征巴尔干半岛与塞尔维亚帝国的灭亡存在怎样的关系?科索沃战役为什么决定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统治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是如何通过民族大起义实现独立的?俄土战争、《柏林条约》的签订是如何平衡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格局的?马其顿人大起义、巴尔干联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决战是如何影响巴尔干半岛历史走向的?为什么作者深信塞尔维亚战略位置决定了巴尔干半岛*桶会再次被点燃?本书将详细解答。
该书初版于1917年
南斯拉夫地区大致相当于古罗马的伊利里库姆区。该地区从蒂罗尔阿尔卑斯山一直延伸到如今的保加利亚的边界。在古罗马帝国晚期,南斯拉夫地区成为文明...
《塞尔维亚史》讲述了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错综复杂的塞尔维亚史。6世纪,南部斯拉夫人南攻拜占庭帝国,是如何*一次点燃巴尔干*桶的?是如何陆续建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独立公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征巴尔干半岛与塞尔维亚帝国的灭亡存在怎样的关系?科索沃战役为什么决定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命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如何统治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是如何通过民族大起义实现独立的?俄土战争、《柏林条约》的签订是如何平衡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格局的?马其顿人大起义、巴尔干联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决战是如何影响巴尔干半岛历史走向的?为什么作者深信塞尔维亚战略位置决定了巴尔干半岛*桶会再次被点燃?本书将详细解答。
该书初版于1917年
南斯拉夫地区大致相当于古罗马的伊利里库姆区。该地区从蒂罗尔阿尔卑斯山一直延伸到如今的保加利亚的边界。在古罗马帝国晚期,南斯拉夫地区成为文明开化之地。古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将多瑙河用作古罗马帝国的航道并在沿途的河岸上建造了堡垒。其他帝王则陆续用古罗马式建筑杰作装饰亚得里亚海岸。从西边的波拉绝美的罗马式建筑一直到黑山王国壮观的杜克里亚,随处可见古罗马帝国对多瑙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斯普利特*明显。戴克里先大帝退位后便居住在斯普利特。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种植洋白菜和建造壮丽辉煌的古罗马宫殿。但随着南斯拉夫人的到来,这些瑰丽的古罗马文明遭到了毁灭。
南斯拉夫人起源于黑海北侧、靠近德涅斯特河和布格河流域的一片草木繁盛且灌溉充足的平原上。有关南斯拉夫人的记载始于6世纪早期。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可能已经控制了伊利里库姆,也可能是声称将要控制该地区。对于东罗马帝国而言,南斯拉夫人对他们构成了可怕的威胁。南斯拉夫人*次为世人所知是在查士丁一世c和后来继位的查士丁尼大帝d时期。有关南斯拉夫人入侵的记载非常古怪。这群人行动缓慢、神出鬼没,人数众多,让对手难以抵御。他们似乎不是正规的和有组织的军队,同时没有具备雄才大略和明确目标的统帅。与其说南斯拉夫人的进攻是一次军事侵略行动,还不如说是一群饥饿或贪婪的民众向富饶而人口*少的地区的缓慢迁徙。来势凶猛的他们不像会被击败的侵略军,反而像一群蝗虫或者毛毛虫。南斯拉夫人成群结队, 浩浩荡荡地席卷所到之处。虽然击败南斯拉夫人队伍中的单个士兵或一群士兵很容易,但你根本无法阻止他们如冰川一般向前移动。
6世纪中叶,南斯拉夫人开始向多瑙河流域挺进并缓缓地向伊利里库姆、巴尔干地区和希腊迁移。关于南斯拉夫人的主要特征,很多作者的描述都是一致的。南斯拉夫人普遍身形高大,拥有壮硕的体格和棕色的皮肤及红色或者棕色的头发。普洛科皮乌斯在自己的书中曾这样描述道,南斯拉夫人与古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侵略者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更能抗寒耐热,也更能吃苦耐劳,但二者的社会和宗教极其相似。大约在此四个世纪前,塔西陀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在文明开化程度和有序的统治管理方面,南斯拉夫人落后于日耳曼人。南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的自然崇拜。在如今的塞尔维亚人的许多风俗习惯中, 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自然崇拜的痕迹。塞尔维亚人崇拜一个到高无上的大神,但他们也相信每一棵树都居住着仙子,而且每一片湖泊下都有邪灵存在。南斯拉夫人喜欢定居在人迹罕到的森林或水源旁边,但其村子里的房屋并不会聚在一起,而是分散在一片很大的区域内。在如今的黑山,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南斯拉夫人居住的这一特点。这样的村落很难防御外部的攻击。但即使有对手出现,南斯拉夫人也并不会惊慌失措。警报一旦响起,居民就会迅速躲进周边的山丘或森林。斯拉夫民族原始而又民主,因此,他们的政治结构则是既松散又薄弱的。南斯拉夫人分成不同的部落并由各个部落世袭的首领统治,但这些部落很少会形成由国王统治的更大的部落群体,而且每个部落首领的*威都很低。在各个政权机构联系的紧密程度上和军事训练方面,南斯拉夫人当然也远远落后于5 世纪和6世纪时的日耳曼人。当时的日耳曼人已经在强大的国王的统治下作战。斯拉夫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族群。他们的部落分散,而且数量众多。而在每个部落内部,即使部落很小,也会有分歧。南斯拉夫人思想民主,却目无法纪, 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抢劫与征战是南斯拉夫人的首要任务。在没有和罗马人爆发战争时,他们就相互打斗。因为南斯拉夫人都是小规模分散居住,所以他们的战争基本是采用游击的方式,同时极少扩大战争或采取包围进攻的方式。然而,南斯拉夫人都是野战技术专家。这种作战方式正因为不合常规,结果反而极有效率。南斯拉夫人在作战时不穿盔甲,却带着淬毒的箭矢和长矛,因而行军速度极快。南斯拉夫人乐此不疲地将对手引诱到深山老林中,或在狭窄的小路上进行攻击,或埋伏在芦苇丛中以等待对手穿过沼泽,然后步入险境。任何对手的作战能力都不及南斯拉夫人强大。因为数量众多,南斯拉夫人注定不可能被消灭。他们的战术灵活,并且足以抵御庞大的军队。有山峦、森林和河流做壁垒,南斯拉夫人人口剧增,力量不断壮大,为踏上征途,消灭平原上的城市做好了准备。
《民族报》:“哈罗德?坦珀利教授的《塞尔维亚史》是一部引起我国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家重视的历史作品。”
《每日电讯报》:“哈罗德?坦珀利教授的精彩解读,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塞尔维亚独立既构成了欧洲抵御伊斯兰教势力北进的屏障,也构成了欧洲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缓冲。”
《华尔街日报》:“哈罗德?坦珀利教授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却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塞尔维亚这个地理单元是一个巨大的*桶,困扰了欧罗巴以前五年。”
《纽约时报》:“哈罗德?坦珀利教授的《塞尔维亚史》将人们的视野带入了6世纪到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
作者简介 · · · · · ·
哈罗德·坦珀利(Harold William Vazeille Temperley 1897-4-20~1939-7-11),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剑桥大学彼得学院院长,《剑桥历史杂志》创办人。
译者简介
张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到2008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发表译文二十余篇,出版译著一部。
目录 · · · · · ·
第1章
南斯拉夫人的到来
第2章
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崛起
第3章
尼曼雅王朝与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辉煌崛起
第4章
斯特凡·乌罗什三世和斯蒂芬·杜尚—中世纪辉煌的塞尔维亚帝国
第5章
中世纪塞尔维亚的社会概况
第6章
塞尔维亚帝国的衰落和奥斯曼帝国的征服
第7章
土耳其人占领塞尔维亚(1495—1789)
第8章
黑山及其在塞尔维亚发展中的地位
第9章
独立前的准备(1729—1804)
第10章
塞尔维亚的两次起义
第11章
父权制君主政体时期
第12章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及其统治(1860—1888)
第13章
《柏林条约》及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影响
第14章
亲俄时期的外交政策(1903—1910)
第15章
马其顿问题(1903—1910)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塞尔维亚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塞尔维亚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塞尔维亚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较全面,较公正视角的巴尔干历史入门书籍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giwi (černý šermíř)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 (4回应)2020-07-26 10:27 4人喜欢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引自 第2章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特鲁加,再从斯特鲁加一路通往可以俯瞰奥赫里德的宏伟城堡。之后,这条大道穿过山脉一路向前,一直通向莫纳斯提尔①,再穿过沃德纳②的荒地直达撒罗尼卡。 引自 第2章 注释①:“突尼斯共和国莫纳斯提尔省的省会。位于地中海哈马马特湾南岸。” 注释②:“希腊北部中马其顿大区的一座城市,为派拉州首府。”
图为当代从奥赫里德走高速公路去萨洛尼卡的路径,你给我说说走哪条路是去突尼斯的?还有派拉州(Περιφερειακή ενότητα Πέλλας )的首府是水城埃泽撒(Έδεσσα),您给我读读怎么读成沃德纳?这种翻译你让我猜莫纳斯提尔在哪里?
24页正文原文为
起初,佩茨②是教会的中心,最后成了塞尔维亚人的神圣之城。 引自 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崛起 注释②:“匈牙利第五大城市、巴兰尼亚州首府。位于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
我一个科索沃的南斯拉夫人,怎么跑到千里(480km)之外的匈牙利去了呢?相比于上面的阿尔卑斯山居民拍脑门译法,这个翻译,好歹还能有点接近。
虽然地图标注为Pejë,但 这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叫法。考虑到本书的南斯拉夫民族建构,还素叫Peć(Пећ )。
至于您说的那个Pécs(佩“驰”)这会儿应该还是叫Sopianae,还是凯尔特和潘诺尼亚的伊利里亚人诸部落的地盘,不过和后来占据此处的阿尔巴尼亚人倒是亲戚。自古以来淆了。而且匈牙利佩奇是天主教会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塞尔维亚人的教会中心呢?这时候多名我会还没去匈牙利佩奇,本笃会刚刚落地。
前面有好几处似是而非的错误也就忍了,连续好几页出现这种狗屁不通的注释,这特么才读到二十几页,根本读不下去好么?我这是读书还是校书?
我怀疑差到这种地步,这只有两种可能: 1、包给自己学生翻译的,而且这个学生还是个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的山驴逼。 2、自己翻译的,自己就是山驴逼。
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十分出彩的两点,两星以下了。
4回应 2020-07-26 10:27
-
giwi (černý šermíř)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 (4回应)2020-07-26 10:27 4人喜欢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引自 第2章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特鲁加,再从斯特鲁加一路通往可以俯瞰奥赫里德的宏伟城堡。之后,这条大道穿过山脉一路向前,一直通向莫纳斯提尔①,再穿过沃德纳②的荒地直达撒罗尼卡。 引自 第2章 注释①:“突尼斯共和国莫纳斯提尔省的省会。位于地中海哈马马特湾南岸。” 注释②:“希腊北部中马其顿大区的一座城市,为派拉州首府。”
图为当代从奥赫里德走高速公路去萨洛尼卡的路径,你给我说说走哪条路是去突尼斯的?还有派拉州(Περιφερειακή ενότητα Πέλλας )的首府是水城埃泽撒(Έδεσσα),您给我读读怎么读成沃德纳?这种翻译你让我猜莫纳斯提尔在哪里?
24页正文原文为
起初,佩茨②是教会的中心,最后成了塞尔维亚人的神圣之城。 引自 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崛起 注释②:“匈牙利第五大城市、巴兰尼亚州首府。位于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
我一个科索沃的南斯拉夫人,怎么跑到千里(480km)之外的匈牙利去了呢?相比于上面的阿尔卑斯山居民拍脑门译法,这个翻译,好歹还能有点接近。
虽然地图标注为Pejë,但 这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叫法。考虑到本书的南斯拉夫民族建构,还素叫Peć(Пећ )。
至于您说的那个Pécs(佩“驰”)这会儿应该还是叫Sopianae,还是凯尔特和潘诺尼亚的伊利里亚人诸部落的地盘,不过和后来占据此处的阿尔巴尼亚人倒是亲戚。自古以来淆了。而且匈牙利佩奇是天主教会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塞尔维亚人的教会中心呢?这时候多名我会还没去匈牙利佩奇,本笃会刚刚落地。
前面有好几处似是而非的错误也就忍了,连续好几页出现这种狗屁不通的注释,这特么才读到二十几页,根本读不下去好么?我这是读书还是校书?
我怀疑差到这种地步,这只有两种可能: 1、包给自己学生翻译的,而且这个学生还是个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的山驴逼。 2、自己翻译的,自己就是山驴逼。
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十分出彩的两点,两星以下了。
4回应 2020-07-26 10:27
-
giwi (černý šermíř)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 (4回应)2020-07-26 10:27 4人喜欢
21页正文原文为
事实上,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居民从未向任何统治者屈服过。 引自 第2章 我一个阿尔巴尼亚原始伊利里亚人,怎么跑到两千里(950km)之外的阿尔卑斯山去了呢?结合下文,我很有理由认为在张浩老师的笔下,塞尔维亚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中欧,一路从阿尔卑斯山东麓穿过潘诺尼亚平原到达喀尔巴阡山脉。
23页正文原文为
(22页)厄纳齐雅大道从都拉佐一路通往爱尔巴桑,穿过阿尔巴尼亚山地,直达斯特鲁加,再从斯特鲁加一路通往可以俯瞰奥赫里德的宏伟城堡。之后,这条大道穿过山脉一路向前,一直通向莫纳斯提尔①,再穿过沃德纳②的荒地直达撒罗尼卡。 引自 第2章 注释①:“突尼斯共和国莫纳斯提尔省的省会。位于地中海哈马马特湾南岸。” 注释②:“希腊北部中马其顿大区的一座城市,为派拉州首府。”
图为当代从奥赫里德走高速公路去萨洛尼卡的路径,你给我说说走哪条路是去突尼斯的?还有派拉州(Περιφερειακή ενότητα Πέλλας )的首府是水城埃泽撒(Έδεσσα),您给我读读怎么读成沃德纳?这种翻译你让我猜莫纳斯提尔在哪里?
24页正文原文为
起初,佩茨②是教会的中心,最后成了塞尔维亚人的神圣之城。 引自 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崛起 注释②:“匈牙利第五大城市、巴兰尼亚州首府。位于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
我一个科索沃的南斯拉夫人,怎么跑到千里(480km)之外的匈牙利去了呢?相比于上面的阿尔卑斯山居民拍脑门译法,这个翻译,好歹还能有点接近。
虽然地图标注为Pejë,但 这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叫法。考虑到本书的南斯拉夫民族建构,还素叫Peć(Пећ )。
至于您说的那个Pécs(佩“驰”)这会儿应该还是叫Sopianae,还是凯尔特和潘诺尼亚的伊利里亚人诸部落的地盘,不过和后来占据此处的阿尔巴尼亚人倒是亲戚。自古以来淆了。而且匈牙利佩奇是天主教会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塞尔维亚人的教会中心呢?这时候多名我会还没去匈牙利佩奇,本笃会刚刚落地。
前面有好几处似是而非的错误也就忍了,连续好几页出现这种狗屁不通的注释,这特么才读到二十几页,根本读不下去好么?我这是读书还是校书?
我怀疑差到这种地步,这只有两种可能: 1、包给自己学生翻译的,而且这个学生还是个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的山驴逼。 2、自己翻译的,自己就是山驴逼。
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十分出彩的两点,两星以下了。
4回应 2020-07-26 10:27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塞尔维亚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绵羊大叔 2020-10-10
思路清晰,看得过瘾
0 有用 神都不爱的男子 2020-11-16
流水账叙事,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体验。没有有效确立火药桶的矛盾主线。
0 有用 南河 2020-11-05
【微信读书】感觉成书年代有些早,以及有些流水账
0 有用 Никита 2020-05-04
挺严谨的著作为啥校对就不能上点心呢
0 有用 峰不二子 2021-04-01
翻译太垃圾
0 有用 峰不二子 2021-04-01
翻译太垃圾
0 有用 新闻可乐 2021-02-23
史料丰富但缺少主线。为什么用那么多人物像,而不多配地图表,读起来会更加易懂。
0 有用 [已注销] 2021-02-04
翻译太差了
0 有用 [已注销] 2021-01-05
翻译错别字太多
0 有用 IdahoSquirrel 2020-12-19
等车途中读完,这本书写的确实一般,泛泛而谈又不够清楚。中世纪史远远没有近现代史写的好,但近现代史又太罗马视角了,毕竟奥地利在塞尔维亚历史上也不是“拯救者”的角色。 不过我倒是对塞尔维亚的札德鲁传统感到意外,这种民主传统和离心力的说法很有意思,但作者认为塞尔维亚中世纪属于母系的说法有待商榷。不是“世界意义的父权制模型”并不意味着更母系,也不代表塞尔维亚的中世纪不是“男权结构”下的。 “让南斯拉夫民族... 等车途中读完,这本书写的确实一般,泛泛而谈又不够清楚。中世纪史远远没有近现代史写的好,但近现代史又太罗马视角了,毕竟奥地利在塞尔维亚历史上也不是“拯救者”的角色。 不过我倒是对塞尔维亚的札德鲁传统感到意外,这种民主传统和离心力的说法很有意思,但作者认为塞尔维亚中世纪属于母系的说法有待商榷。不是“世界意义的父权制模型”并不意味着更母系,也不代表塞尔维亚的中世纪不是“男权结构”下的。 “让南斯拉夫民族团结的是恨,而不是爱。”,可惜的是,“如果欧洲真的有团结,你的名字就不叫塞尔维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