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 番茄盖饭 2020-08-14 23:53:14

    木心对于艺术有着独特的论断,或者说,他有着一些心安理得可以不卑不亢对外人说的话。

  • 3 momo 2022-10-10 11:17:00 江苏

    被几个短小睿智的句子骗进来,收获的是浓浓的爹味。木心观察他人时精准刻薄,提到自己时倒没什么客观可言了😂 是不是10000句里有5句可圈可点的句子,就可以成为大师了? 撑着读了一半,终于选择放过自己。 有一句写得真好,记在这里: “命运无公理,无正义,无目的,故对之不可思,遇之不能避。”

  • 2 望山雾 2022-05-09 09:05:00

    破碎的一片珠子,看似光华灿烂,实则也就那么回事,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 7 居臣 2020-11-12 20:10:35

    读了这本书,才更进一步的知晓和了解木心先生。看到先生的很多精辟言论,颇为动容,深以为然。尤其一句“秋天的风都是以往秋天吹来的。”将我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又有一句“爱情,人性无数可能之中的一种小可能。”道出了爱情的不易。先生是一个好玩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思想者,一个风度翩翩的文人士大夫。

  • 2 🌧️ 2022-01-01 20:51:15

    【202201】这本书耍了不少小聪明,譬如“浪子把头都浪掉了,怎么个回法”“答非所问,其实已经答了”“女人守口如瓶,然后把瓶交给别人”种种,抓着字面做功夫,多少有些小滑头。当然,也不乏一些大智慧,曾在噩运之时敲打过我。小聪明供人一乐,大智慧发人深省,小聪明也好,大智慧也罢,皆有用处。

  • 6 马特达明 2020-11-23 00:03:42

    每每读木心,都深觉自己浅薄。

  • 2 冼惜姑凉 2021-04-04 10:43:15

    第一次读木心的书,才发现原来他是如此腹黑和毒舌啊,哈哈。

  • 1 Mononononono 2021-04-11 15:12:21

    木心的个人风格这么强烈,虽然不是能理解他对艺术还是哲学的每一条评价,但是完全可以感受到他思考的深度,和对自己见解的坚持。就连批评,也批评得幽默又精辟,一针见血。其实艺术说到底了全部枝枝蔓蔓连接在一起。不用问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对世界对心灵的感知是什么,艺术就是什么。这本书还可以十年后再拿来读读。

  • 0 读诗之夜 2022-03-28 17:52:10

    “饱经沧桑而体健神清的人读书最乐,他读,犹如主演协奏曲,尘世的森罗万象成为他的乐队。” 木心第三册,有点普通。

  • 1 八表同昏 2022-04-05 15:07:16

    1.我高中时就读王小波和木心 真是有品位啊(笑) 2.“成了”,是: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失败,是与我之“成了”最接近的一种概念 3.书装帧太好了 封面摸起来有沙沙感 夏天快来啦——

  • 0 光恰似水 2022-02-11 09:41:24

    【202237】30%弃,倒是跟最近对他的讨论无关,对木心一直兴趣缺缺,如果不是跟读读书周历,真的不会翻开,而且读了也不太感兴趣,放过自己。

  • 0 低糖养乐多 2022-02-28 23:44:22

    意味深长又总能让人会心一笑,够“古怪”,也够有趣。

  • 0 胖大海 2022-02-28 17:05:14

    地图上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 0 宇文飞升 2022-02-07 16:48:24

    “敏于受影响,烈于展个性,风格之诞生”

  • 0 海扬尘 2022-02-06 12:41:37

    一段一段的警句,有些是小聪明似的文字游戏,更多是智慧。毒舌是我所没想到的。

  • 4 momo 2022-01-30 09:54:20

    一天看几篇,前后看了快一个月。文字大多细碎,没有统一的主题,说不清其中的逻辑,但阅读木心先生温和的一针见血的评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不敢说每一句都读懂了,读进去的地方是能看到文字在发光,随手摘录几点:1.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2.知与爱永成正比。是啊,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想了解她的一切,也想把自己的一切讲给她听;3. 再意难平,也得平;4.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5. 生命树渐渐灰色,哲学次第绿了;6.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7. “你会见到,将来我是一事无成。”很轻松,完璧归赵似的。

  • 0 见微1994 2021-12-31 18:21:57

    阅读的第一本木心著作,在西藏大学计算机机房电脑上查阅资料时无意撇见几句,立刻惊为天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地重焕文学兴趣。

  • 0 Amir陶子 2021-12-29 16:48:10

    通过陈丹青修建木心美术馆知道的木心,愈加了解愈加喜欢。书中内容篇幅很小,木心很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灵光一现,各种各样好玩古怪的念头,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闪一闪,印刻了他思考的起源,思想的片段。合上书闭目回味,问起木心何人?倒很难用语言描述,只好拿出一幅雪地里的照片,一个戴黑色礼帽的男人,穿着一身合体的黑色大衣,拿着一把并未撑开的长柄伞,踽踽前行。

  • 0 caroline 2022-01-15 22:11:02

    喜欢 太有道理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