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湖岸
原作名: Je me souviens
译者: 潘文柱
出版年: 2020-5
页数: 160
定价: 39
装帧: 平装
丛书: 乌力波 Oulipo
ISBN: 9787521712391
内容简介 · · · · · ·
《我记得……》是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陆续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8年结集出版。作者通过479条简短的回忆性文字,主要描述了自己在10岁至25岁时(1946年到1961年间)的断片式记忆,其中多数与巴黎有关。每一个记忆都以“我记得”开头,不仅有二战、冷战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涉及文学、电影、音乐、体育、广告等流行文化,还包括作者自己的个人体验。这些记忆碎片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编排,以莞荃个人化的笔触展现了二战之后世界的复杂风貌和时代精神。
★奇书《人生拼图版》作者的另类代表作
★法国《理想藏书》推荐,杂文小品类排名前25位作品
★《人生拼图版》作者的疯狂之作,清单爱好者的随身经典
★《人生拼图版》是繁复小说的代表,《我记得……》是至简写作的代表
★479个记忆碎片搭建成一本书,人人可以模仿的“乌力波”写作
★在怀旧中发现个人历史,解读佩雷克...
《我记得……》是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作品,陆续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8年结集出版。作者通过479条简短的回忆性文字,主要描述了自己在10岁至25岁时(1946年到1961年间)的断片式记忆,其中多数与巴黎有关。每一个记忆都以“我记得”开头,不仅有二战、冷战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涉及文学、电影、音乐、体育、广告等流行文化,还包括作者自己的个人体验。这些记忆碎片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编排,以莞荃个人化的笔触展现了二战之后世界的复杂风貌和时代精神。
★奇书《人生拼图版》作者的另类代表作
★法国《理想藏书》推荐,杂文小品类排名前25位作品
★《人生拼图版》作者的疯狂之作,清单爱好者的随身经典
★《人生拼图版》是繁复小说的代表,《我记得……》是至简写作的代表
★479个记忆碎片搭建成一本书,人人可以模仿的“乌力波”写作
★在怀旧中发现个人历史,解读佩雷克作品的钥匙
★记忆清单呈现的二战后时代,混乱枚举背后藏身的早逝天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乔治•佩雷克受美国艺术家乔•布雷纳德形式独特的回忆作品《我记得》启发,开始构思和写作自己的一系列“我记得”,其中绝大多数是他10岁至25岁之间的个人记忆。与他加入“乌力波”后的创作一样,他给自己的写作设定了如下规则:这些“我记得”必须是其他人也能记得的,同时又必须是不复存在的。1978年,这些看似无甚关联却是由佩雷克精心写就的“我记得”——确切说是479则——结集出版,以记忆碎片的形式和完全个人化的笔触,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5年中难以尽说的世界图景和时代风貌。
现代写作至为恶劣的病菌是含糊,惟有佩雷克对这种病菌免疫……(他)是“乌力波”中顶富创意的成员。——伊塔洛•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一提起(清单)这件事,我马上想到佩雷克……——翁贝托•埃科,《无限的清单》
乔治•佩雷克是顶富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作家之一。——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 梅杰,《一生的读书计划》
艺术家家、知识分子、建筑师、诗人……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留点儿什么给后代。我们能留下的顶美丽的印记是一缕阳光、一丝幸福和一些美。(佩雷克的)清单向我们证明,没有任何生命是徒劳的,即使有天它们像我们一样化为灰烬。——多米妮克•洛罗,《没有什么是一张清单解决不了的》
我们今天读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就像我们读乔治•佩雷克的名作《我记得……》一样。——雷内•加尔迪,《影像的法则:理解电影与影像》
除了佩雷克,还有谁如此精通文字?……当一切事物都已经一次次写过、评过、争论过后,该怎样去落笔。——李炜,《反调》
乔治•佩雷克是“白描”的伟大实验者。——霍华德•S. 贝克尔,《社会学家的窍门 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
我像是个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那样的清单迷。——侯瀚如,《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奥布里斯特的通信》
透过这种对“平凡以下”的研究,作者力图为人类团体开辟一处共享的空间,而并不是进行传记般的记录。——弗兰克•埃夫拉尔,《杂闻与文学》
佩雷克想要将视为惯常的生活世界的轮廓去熟悉化的意图非常典型。他想要努力凝视这些“寻常的现象”,以致其不再寻常,并且开始显得特别,甚至达到看起来相当不同寻常的程度。——戴维•英格利斯,《文化与日常生活》
佩雷克的每一本书都出人意料、别出心裁又自成一派。读者从他的独特作品中体会到的,不仅有新的文学感受,还有怪异、刺激和乐趣。——《纽约客》,Paul Grimstad
佩雷克的“我记得”循着规则不断重复出现,产生了奇特的魔力:字面意思让位于一种文学效果,兴高采烈,又伤心欲绝,不是怀旧本身,而是腔调,是情绪,是怀旧的感觉,将实体的回忆与遗憾抛在九霄云外。——《洛杉矶书评》,Micah Mccrary
杰作,伟大的当代法语文本之一。——亚马逊读者booklover2014
每个人都可以用佩雷克的写作方式完成自己的回忆录。——亚马逊读者zazy3
简洁,动人,真实地唤醒每个人的回忆。——亚马逊读者France Grenaudier-Klijn
诗意,浪漫,就如一块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亚马逊读者Lommane
书中提到的一切于我都毫无意义,但我仍然大爱这本书,或者说大爱它的怀旧调调儿。——亚马逊读者Laurence
虽非五星,然为吾爱。——Goodreads读者mwr
拿起放不下。——Goodreads读者Tosh
佩雷克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他没有被自己的老师格诺所同化。——张永义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佩雷克,法国籍波兰犹太裔作家、导演。1936年3月7日出生在巴黎,一生的主要职业是医学研究机构资料员。1940年,父亲战殁于德国入侵法国的战场。1943年,母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19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5年,首部得以出版的小说《物》获当年勒诺多文学奖。1967年,加入法国作家雷蒙•格诺发起的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意为“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致力于限制性写作,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同为核心成员。1969年,小说《消失》(La Disparition)出版,全书没有使用字母e。1972年,小说《重现》(Les Revenentes)出版,与前作《消失》相对,元音字母仅使用e。1978年,小说《人生拼图版》出版,获当年美第奇文学奖,被卡尔维诺称为“繁复小说...
乔治•佩雷克,法国籍波兰犹太裔作家、导演。1936年3月7日出生在巴黎,一生的主要职业是医学研究机构资料员。1940年,父亲战殁于德国入侵法国的战场。1943年,母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遇难。19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5年,首部得以出版的小说《物》获当年勒诺多文学奖。1967年,加入法国作家雷蒙•格诺发起的文学团体“乌力波”[Oulipo,意为“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致力于限制性写作,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同为核心成员。1969年,小说《消失》(La Disparition)出版,全书没有使用字母e。1972年,小说《重现》(Les Revenentes)出版,与前作《消失》相对,元音字母仅使用e。1978年,小说《人生拼图版》出版,获当年美第奇文学奖,被卡尔维诺称为“繁复小说”的代表。其他重要作品包括:以第二人称写就的小说《沉睡的人》(1967)、形式独特的自传《W或童年回忆》(1975)、充满文字游戏的诗集《字母表》(1976)等。除写作外,也从事广播节目和影视剧的创作、制片和导演等工作。1982年3月3日,因肺癌在巴黎去世。
目录 · · · · · ·
我记得…… 019
作者及其作品 145
丛书信息
我记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记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Fayard (201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弓刀)
- 里斯托 (看不见的城市)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雾岛夜随)
- 电光影里斩东风 (看不见的城市)
- 2020--∞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译本 (鲸岛)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记得……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麦秆之海 2020-07-02
太坑爹了。
2 有用 鼠鼠 2020-07-29
没看出有什么引进价值,同样的形式,勒维的自画像比这有意思多了
2 有用 恶鸟 2020-06-29
形式即所有内容
1 有用 苏野 2020-07-02
索引写作,意义正在于索引。
2 有用 晓林子悦 2020-06-17
一份没有尽头的清单。“我记得……”,所有人都可以用这种形式不断地写下去。这个文本是即时性的,阅读“我记得”的同时,也是很快忘掉这些“我记得”的过程。像这类作品,形式大于内容,意义大于实质,这是现代性所追求的“自我意识”的凸显,灵魂和意识在“我”编织的词句里反复低回,记忆和遗忘从而成为一项漫长的文学的、也带着哲学性质的拆字游戏。PS:《人生拼图版》是万花筒式的魔术作品,也许,可以把《我记得……》看作... 一份没有尽头的清单。“我记得……”,所有人都可以用这种形式不断地写下去。这个文本是即时性的,阅读“我记得”的同时,也是很快忘掉这些“我记得”的过程。像这类作品,形式大于内容,意义大于实质,这是现代性所追求的“自我意识”的凸显,灵魂和意识在“我”编织的词句里反复低回,记忆和遗忘从而成为一项漫长的文学的、也带着哲学性质的拆字游戏。PS:《人生拼图版》是万花筒式的魔术作品,也许,可以把《我记得……》看作《人生拼图版》的另类注释。 (展开)
0 有用 mush 2021-01-10
对于佩雷克来说,好玩就够了 对于文学来说,总之,没人这样写过
0 有用 alain.proust 2021-01-09
只需轻轻地说出这句咒语:“我——记——得——”,文学活动就开始了。(作为短篇会很好)
0 有用 Arcadian 2021-01-09
?
0 有用 n 2020-12-28
哈哈。
0 有用 Playcold 2020-12-22
我记得的479件事……我记得……这样的形式好像小学时候写的日记……lh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