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神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萧隐 2020-12-26 02:16:25

    找回了当初看《废墟的故事》的感觉。从《无形之神》开始,巫鸿的视角就不再仅限于墓葬中的礼仪美术了,他尝试从人类学角度挖掘物件背后所蕴藏的语汇,通过还原它的原境来还再现当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与风俗风貌。其实巫鸿的目标从未改变,但哲学为他带来的不止是别样的视角,还有灵光(气韵);只不过在玩转概念这方面还略显稚嫩吧,大抵都是从前人提出的观点出发进行发散延伸,缺少自己的结论。

  • 1 👣 2021-03-02 22:47:10

    从第一卷至第四卷可以看出作者关于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了,一些文章值得反复去看,很有启发性。

  • 1 mifen 2020-12-20 08:51:13

    因为刚在大英博物馆看过《女史箴图》,对这一部分的取证分析方法最感兴趣,从构图、对立体空间的表现兴趣“定为产生于400至480年之间的一幅原作,很可能是5世纪下半叶早期的作品”,这和馆员认为的是第8世纪唐人摹的顾恺之原作差别很大,思路很有意思。第一篇关于拓片本身的物质性和历史性,作为媒介和记录过程中带出的材料,拓片本身一般是被忽略的,但是作为时间的见证和碑本身同样重要甚至有时更重要。

  • 0 39_lilian 2022-10-30 13:06:01 重庆

    没有读到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而且一些内容跟其他的作品有重合了。

  • 0 铜绿的绿 2024-02-14 20:27:48 山东

    每一张拓片的损坏即是石碑的再一次毁灭,说法浪漫,仍有可延伸处。

  • 0 Scarlett S 2023-10-25 14:23:13 上海

    熟悉的题材、观点和研究方法,但就是喜欢一遍一遍看,尤其在我心神不宁读不进书的时候。

  • 0 羨漁 2022-05-22 19:15:42

    读了几篇自己感兴趣的

  • 0 猫様 2022-08-15 15:55:34

    这人真的绝了!!!………勤勤恳恳找了一大堆极具价值的史料,洋洋洒洒写了300多页……认认真真梳理出来大堆本末倒置的结论………看的我结结实实的一个目瞪口呆………🫠

  • 0 [已注销] 2022-07-13 22:55:54

    看了几篇,标题作比较有意思,有些观点有新材料可以修正。

  • 0 明河 2023-09-07 15:45:20 四川

    常读常新 读之大有广进

  • 0 豆豆大宝要奋斗 2023-02-14 00:28:15 北京

    这一册记录了1999-2003年巫鸿出版的几篇论文代表作,主要是关于汉代道家题材的汉画,以及汉晋时期敦煌艺术中的道教元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西王母东王公形象的解读,当然也牵扯到了礼仪中的艺术,以及纪念碑性的萌发性内容。

  • 0 兌之 2023-03-20 14:44:34 上海

    阐释到位

  • 0 mio__ 2023-10-30 10:47:49 四川

    还行,只看了汉代和道教相关的内容。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1-06-14 16:34:48

    “古墓里留待灵魂的空座位,壁画中央缺席的主人,棺椁上虚拟的窗棂与覆盖的帛画……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礼仪传统。祭祀场合中的空位代表着供奉的对象,也意味着供奉者精神集中的焦点。有形的座位,隐喻着无形的主体。”

  • 0 2021-05-17 19:44:44

    讲老子被偶像式造像的无形之神只有一篇……

  • 0 丁光军 2021-05-06 01:39:53

    拓片把所拓器物的某个历史瞬间凝固在了纸上,而器物本身却继续不断地经受着岁月的腐蚀,一张旧拓片比现存实物记录了更可靠的过去。虽然来源于事物,它却不断地挑战实物的历史真实性和权威性。p245

  • 1 西坝河人文艺术 2020-07-28 11:45:41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四来了~!古墓里留待灵魂的空座位,壁画中央缺席的主人,棺椁上虚拟的窗棂与覆盖的帛画……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礼仪传统。祭祀场合中的空位代表着供奉的对象,也意味着供奉者精神集中的焦点。有形的座位,隐喻着无形的主体。

  • 0 好宝宝要睡觉 2020-12-10 18:07:08

    感谢微信读书。重复太多,没有买的必要,还是最喜欢第一卷。前面几篇关于战国美术和城市的启发较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