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中国最后的书信。”
文史大家谷林与扬之水的通信专集。
文本独特珍贵,精心整理。
194封书信首次整理系年发布,其中近百封首次面世。
谷林书信在当代文人著述中堪称一枝独秀,是中文运用及书信写作的典范。
书信内容亲切有雅趣,诚挚又灵动。
中国文化难得的雅正与灵性相融的文化风貌,尽在一册。
扬之水作序,陆灏、沈胜衣作跋。文章或素朴或灿然,情感深挚绵长。
--------------------------------
谷林和扬之水是当代文化界具有独特建树与人格的学者、读书人,其交往最见风格的就是持续近二十年的通信往来。二人以书信为媒介和载体,缘起于1990年代,身为《读书》编辑的扬之水,与兼任作者、义务校对和义务评论员的谷林先生,以读书、写作、编辑、文史考证及文坛往来为主要谈资,兼及深厚澄明的情谊,绵延保持了二十年风格鲜明、至为难得的文化与个人交往,...
“这是中国最后的书信。”
文史大家谷林与扬之水的通信专集。
文本独特珍贵,精心整理。
194封书信首次整理系年发布,其中近百封首次面世。
谷林书信在当代文人著述中堪称一枝独秀,是中文运用及书信写作的典范。
书信内容亲切有雅趣,诚挚又灵动。
中国文化难得的雅正与灵性相融的文化风貌,尽在一册。
扬之水作序,陆灏、沈胜衣作跋。文章或素朴或灿然,情感深挚绵长。
--------------------------------
谷林和扬之水是当代文化界具有独特建树与人格的学者、读书人,其交往最见风格的就是持续近二十年的通信往来。二人以书信为媒介和载体,缘起于1990年代,身为《读书》编辑的扬之水,与兼任作者、义务校对和义务评论员的谷林先生,以读书、写作、编辑、文史考证及文坛往来为主要谈资,兼及深厚澄明的情谊,绵延保持了二十年风格鲜明、至为难得的文化与个人交往,直至2009年谷林去世。
本书首次整理汇集1990至2008年间,扬之水女史存谷林先生全部书信及扬之水致谷林先生部分书信,是两位学者、读书人近二十年交往和精神交流的记录,所记以“书”(信札与书籍)为中心,谈论交流读书所得、文稿编校、书札交换及书界人情。
全书收录信札共194封,大部分从未刊布,整理收录内容为:1、扬之水存谷林全部书信156封(其中系年144封,未能系年12封,时间跨度为从1990年8月8日第一通到2008年10月11日最后一封);2、扬之水致谷林书信38封(全部系年),这部分重要性和可读性丝毫不弱于主体部分,只是扬之水谦逊低调,执晚辈之礼,自降一格为附录,并附写于2008年12月得知谷林去世时写下的纪念文章《谷林先生的最后一通来书》;3、两位通信人共同友人陆灏、沈胜衣分别撰文,回忆谷林与扬之水交往,作为跋收尾;4、扬之水作序《写在前面的几句话》,言简情深,总领全书主旨与格调。
这本首次整理出版的书信集,所谈或有事,如为《读书》校文稿、作者与编辑间的约稿往来,交换所读书籍,读书界人事往来,兼及近况,中心议题都是“书”,可一窥那二十年时代的读书和出版的景象。然而更多无事,用扬之水的话说就是:晚年所作书信的内容,认真论起来,很少有“事”,更鲜有“急事”,淡墨痕,闲铺陈,不论大小,一纸写尽竟,便正好收束。……这一束书简里要紧的并不是保存了怎样的史料,而是特别有着文字和情意的好,也可以说,是为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了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止庵亦曾有文章言及:谷林所面对的,是已成为一种时代病的无所不在的粗糙,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精美几乎成为绝无仅有的了,他仿佛是作为文化的值守而出现的。
书名由扬之水女史取自代表谷林先生心性风格的吴梅村诗句;“惯迟作答爱书来”,并选印数封手书影印作插图,由精于文博图书设计的李猛整体设计排版制作,文质彬彬,以此纪念谷林先生(1919-2009)百年诞辰。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谷林(1919—2009),本名劳祖德。1975年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举十四年之力完成230万字《郑孝胥日记》的点校。曾长期担任《读书》杂志编辑、校对及义务评论员。著有《情趣 知识 襟怀》《书边杂写》《淡墨痕》《书简三叠》等散文作品,信札类有《谷林书简》《书简三叠》整理出版。
扬之水,本名赵丽雅,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张中行《负暄三话》为其立传。1996年,扬之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师从孙机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其代表作品有《终朝采蓝》《古诗文名物新证》《诗经名物新证》《读书十年》等。
编者:
秦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学者,笔名撄宁。
"爱书来"试读 · · · · · ·
幼小远离父母,在京城外婆家居住,略略识字之后,外婆就教我给父母写信,信寄出,自然也心心念念盼着回复,因此从小便觉得通信往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后来自己的婚姻,竟也有一半是系于书信。 到《读书》不久,就听老沈说,有一本《秋水轩尺牍》,一定要好好读一下。我很听话,马上就买了来,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印数一万八千册。校注者在篇幅不短的前言里对书信作者即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十四日刘经富君自江西来京,以其旧作《陈三立一家与庐山》增订为《义宁陈氏与庐山》交由文史出版社印行。持样本过访寒斋,临别慨然,称与阁下联系不上,未及追问,不解究竟,乃记晤会情景,于留赠卷端云: 『刘君适间来访,持赠此种。将别去,询余有“重本”可移赠以为纪念否。旋忆往年见访知某藏有《郭嵩焘诗文集》,盼以相让,并径至外室自揭柜帘从架上检得,令余题识。余颇意外,浑忘有此种存书矣。而刘君兴犹未尽,再返内室,从床前书厨[橱]前取下《傅斯年传》,云久未购得,命一并加题予之。此《传》置亦多年,尝数回翻检,以不甚喜其文辞,迄未竟卷,今日可谓得所。甲申月日,客去记。余步履蹒跚,于其辞不克追送至院门也。』 此系刘君第二度见访,三年前尝一相见,情景恍惚似之,或更益率直,亦自启书柜,径取沃丘仲子两种《名人小传》,又陈叔通诗集一薄本,纳入其所负背囊。余大出意外,迟日告知阁下,曾博一笑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6页 -
问我“近读何书”,言之惭愧,去冬的《新文学史料》,搁到这个月方读,先看了贾植芳篇,接着读“ニ十二问”,查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重检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和徐懋庸的《回忆录》,接来示之顷,正在看《懒寻旧梦录》的相关段落,我不是钻研什么问题,却喜欢牵丝扳藤,正所谓不为无益之事,如何遣有涯之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爱书来"的人也喜欢 · · · · · ·
爱书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爱书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宋希於 (夥颐新事物,撩拨旧心情。)
十四日刘经富君自江西来京,以其旧作《陈三立一家与庐山》增订为《义宁陈氏与庐山》交由文史出版社印行。持样本过访寒斋,临别慨然,称与阁下联系不上,未及追问,不解究竟,乃记晤会情景,于留赠卷端云: 『刘君适间来访,持赠此种。将别去,询余有“重本”可移赠以为纪念否。旋忆往年见访知某藏有《郭嵩焘诗文集》,盼以相让,并径至外室自揭柜帘从架上检得,令余题识。余颇意外,浑忘有此种存书矣。而刘君兴犹未尽,再返内室... (1回应)2020-05-03 21:03 2人喜欢
十四日刘经富君自江西来京,以其旧作《陈三立一家与庐山》增订为《义宁陈氏与庐山》交由文史出版社印行。持样本过访寒斋,临别慨然,称与阁下联系不上,未及追问,不解究竟,乃记晤会情景,于留赠卷端云: 『刘君适间来访,持赠此种。将别去,询余有“重本”可移赠以为纪念否。旋忆往年见访知某藏有《郭嵩焘诗文集》,盼以相让,并径至外室自揭柜帘从架上检得,令余题识。余颇意外,浑忘有此种存书矣。而刘君兴犹未尽,再返内室,从床前书厨[橱]前取下《傅斯年传》,云久未购得,命一并加题予之。此《传》置亦多年,尝数回翻检,以不甚喜其文辞,迄未竟卷,今日可谓得所。甲申月日,客去记。余步履蹒跚,于其辞不克追送至院门也。』 此系刘君第二度见访,三年前尝一相见,情景恍惚似之,或更益率直,亦自启书柜,径取沃丘仲子两种《名人小传》,又陈叔通诗集一薄本,纳入其所负背囊。余大出意外,迟日告知阁下,曾博一笑也。 引自第186页 以上出自谷林2004年9月18日致扬之水函。
1回应 2020-05-03 21:03
-
并悟止庵既迂腐又坦诚,面对辄觉有一股赤子腼腆,交谈则不待多言,一字便深会洞彻,手书迳宜代进,不可别样装点,想足下阅后当亦云然。岁前止庵两次来书荐余《宿命的召唤》,嗣两访韬奋中心始得。持归翻看目录,篇篇皆是大幅长辞,不禁却步,闲在案侧,时时忐忑。《樗下读庄》到手即展读《提要》,只觉字字警辟,而止庵先曾责令评说,又彷徨辟易,顾左右而不知所发,遥想水公或因此书字数增于《如面谈》十万言,其已两夕而卒业...
2020-07-24 00:26
-
并悟止庵既迂腐又坦诚,面对辄觉有一股赤子腼腆,交谈则不待多言,一字便深会洞彻,手书迳宜代进,不可别样装点,想足下阅后当亦云然。岁前止庵两次来书荐余《宿命的召唤》,嗣两访韬奋中心始得。持归翻看目录,篇篇皆是大幅长辞,不禁却步,闲在案侧,时时忐忑。《樗下读庄》到手即展读《提要》,只觉字字警辟,而止庵先曾责令评说,又彷徨辟易,顾左右而不知所发,遥想水公或因此书字数增于《如面谈》十万言,其已两夕而卒业...
2020-07-24 00:2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爱书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万历1587 2020-04-02
惊艳过后,归于平淡。
0 有用 溪堂 2020-08-21
读谷林的文字,必备好铅笔,随手查录:典雅简洁蕴藉而又不生僻的词汇,俯拾可见。此是传统中文的美好所在。
0 有用 煙如 2020-05-13
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离我们这么近的年代,一去不復還。
0 有用 icancu 2020-04-04
这一次认认真真读完,知道为何自零五零六遇《书简三叠》起便喜欢谷林先生了。【“能拯救人类免受破坏的大多数好事,都产生于沉思的恬静生活。这个世界一天天变得愈加嘈杂喧嚣,拿我来说,我是不会加入到这日益严重的喧嚣中去的。只要保持沉静,我就为大家的福利作出了贡献。”(《书蠹传奇》)克利福生或者吉辛,的确是这样的,这构不成伟大,但是极富情味。我担心,要是书对于相当一些人渐渐变得不怎么可爱了,无疑会给世界增添不... 这一次认认真真读完,知道为何自零五零六遇《书简三叠》起便喜欢谷林先生了。【“能拯救人类免受破坏的大多数好事,都产生于沉思的恬静生活。这个世界一天天变得愈加嘈杂喧嚣,拿我来说,我是不会加入到这日益严重的喧嚣中去的。只要保持沉静,我就为大家的福利作出了贡献。”(《书蠹传奇》)克利福生或者吉辛,的确是这样的,这构不成伟大,但是极富情味。我担心,要是书对于相当一些人渐渐变得不怎么可爱了,无疑会给世界增添不少的嘈杂和喧嚣。】 (展开)
1 有用 宋希於 2020-05-05
谷林先生的风度令人神往。
0 有用 荒腔走板 2021-03-06
魏晋风度,心向往之!小敏与我也曾复如是!
0 有用 Juri泥屋 2021-02-19
谷林老来改行才有了一两种著作,平日里又不喜言辞,扬之水与之通信便故意抛砖引玉,想引得他多写一些。而谷林的书信是真好,用淡淡的文字记了一些“闲闲”的琐事,读之欢然。现在再也读不到这样的书信了。
0 有用 晴空s笑 2021-02-03
2021年已读009:“读书未必有成,因之也未必有用,但我以为这总是人间最好的东西,值得用最热切的感情去爱。”谷林先生学养渊深,读他的信件查了许多生词和典故。两位先生皆温厚谦逊之人,虽忘年交而倾心相待,熟不拘礼,交流文章,臧否人物,率性任情,文人风气,令人艳羡。时代步履匆匆,现代人难得有闲情逸致鱼雁传书了,大街上邮筒早已无从寻觅,更消提这种古意盎然的写法,恐成绝响。
0 有用 灵 2021-01-24
2021之四。磨磨唧唧从2020拖到了2021,翻完了,偶感吃力,生僻字较一般书有点多。读之得窥老一辈文人之风骨,性情。徐徐而来,不媚世俗,不扰当下,唯与真和诚。
0 有用 🌑🌒🌓🌔 2020-12-29
“先生近读何书?”这种能与友人通过书信交流的读书日子,真是令人羡慕。读书未必有成,因之也未必有用,但我以为这总是人间最好的东西,值得用最热切的感情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