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之后 短评

热门 最新
  • 38 后浪 2020-05-07 14:15:52

    2020年初的COVID-19大流行困住了人类,而与此同时,大熊猫却漫步于林间公路,奈良小鹿竟啃食道旁绿植,天鹅、鱼类重返威尼斯老城,山羊成群闲逛英国小镇,猴群为争抢酸奶大闹泰国街头……这不禁让人展开一番想象:没有了农业开发、森林砍伐、油田开采、城市基建等人类活动,甚至人类也已不复存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会是什么模样?大陆板块会怎样变化?食物链的顶端会被什么物种替代?当今兴盛的家畜、宠物是否还能维持现在的地位? 濒危的动物们能否得以摆脱生存困境? 一本通向未来动物世界的时空穿越指南,带领读者游走于真实和想象之间,畅想动物进化的无限可能。

  • 30 一小片蓝 2020-05-24 14:26:13

    这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硬核科普。弗洛姆曾说,人类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意外。人是唯一能思考自身处境的动物,ta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这种带有显著存在主义色彩的心理学描述,与地球进化史不谋而合。人类不但在已知的宇宙中可能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即使是在自己的“家园”地球上,也是只能短暂出现的智慧生物。人类不但停止了进化,而且注定要灭绝——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把人类放在这样的时空坐标上,人类真是太渺小的存在。然而意识到自身的卑微之后,反而能够让人转而充满敬畏感去生活。

  • 10 danyboy 2020-05-27 20:06:50

    并非幻想,而是另类的科普读物。作者先从目前的进化史概括出动物进化的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遗传、环境、动物行为、形态发育,以及食物链(生态位),然后断言人类因为停止了进化所以必将灭亡。那么,就可以根据开篇提到的因素来推测人类之后出现的动物会是什么样子,从哪些现有的动物遗传、如何适应未来的自然环境、如何填补灭绝动物的生态位,面临何种天敌等等。其实,对我来说,面对浩瀚的动物种类,看这些推理虚构的奇特生物,不必看到一些我第一次见到的动物更猎奇。关键是作者用这种方式吸引读者去思考,从而学到关于进化的种种知识,参与到这种未来的可能性中。勘误一处:P113页第四段第四行,”仙的人掌“,”的“字衍。

  • 7 朝凪 2020-05-29 10:08:45

    「灭绝」并不代表结束,相反它代表着新一轮「进化」的开始。在人类灭绝之后,未来动物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从而进化成既陌生又熟悉的面貌(不得不说最可怕的是最像人类的类人猿)。虽充满着奇思幻想,但作者却很好地在生物学原理、人类的想象与严肃的科学规律之间获得了平衡。

  • 6 桃花石上书生 2020-05-21 09:39:38

    从疫情开始就很关注“人类灭绝之后”这个主题,人类的灭绝不是世界的灭绝,就像人类龟缩在家里的这几个月,各地鸟和鱼变得更多,印度沙滩上海龟产卵无人打扰,海豚游进了威尼斯的内河。这本《人类灭绝之后》应该算作“科幻的科普”或者“硬科幻”吧,以生物发展规律来设想人类灭绝5000万年之后的动物世界:由于人类灭绝了大部分哺乳动物,只有啮齿类和兔类适者生存,所以作者设想,在人类灭绝之后,兔类和啮齿类欣欣向荣并且不断进化,兔子成为大部分食草动物的源头,老鼠成为大部分食肉动物的源头。比如一种叫兔鹿的样子很可爱的生物会进化出来,它是长着长耳朵、会跳,但是大如梅花鹿、跑动迅速的动物,占据了原先鹿的生态位。想象力和严谨推论的结合体,精彩的插图,这书挺好看。

  • 6 Visin 2020-05-24 17:29:16

    可能是今年读得最爽快的科普书籍,大量彩色插图,科普与开脑洞两不误,甚至可以说它是硬科幻。第二章关于生命进化介绍得十分清晰明了,还有辅助理解的图表,想把这一章的知识点做个ppt(不) 总结一下4-10章,未来主要的生物类型是兔类、啮齿类、蝙蝠、蹄类、鸟类(蝙蝠岛看起来真的可怕),怎样想象未来生物的形态都不为过,毕竟已有加拉帕戈斯群岛那样的案例在先,想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小猎犬号通读一遍了。本书作者还著有《新恐龙》和《绿色世界》(尚未出版),想读! 最大感受:现在的人类也不过暂时占据地球上的主要生态位罢了。

  • 3 不流ᝰ 2020-05-26 18:07:34

    短了,看得不过瘾。

  • 4 2020-05-31 22:01:24

    脑洞天大、异常有趣的书。|结构很好,前两章先是科普前人类时代,温“故”知“新”;从第三章起,全程高能,且先从生物多样性被人类破坏最严重的温带写起,再层层推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气候带。|作者似乎是个安全感很差的人,所推演的 5000 年后的动物,有不少都长有厚重的角质板甲或夸张的犄角;几乎每个区域都设计了精巧的食物链,印象最深的是温带地区的橡叶蟾-寄生虫-食肉鼠。|配图手绘质感很好,最喜欢伶仃兽和夜魔蝠的设计。|习惯了用动辄数亿年的地质时间来叙事后,突然觉得人类及人类历史只是茫茫宇宙的微不足道的一瞬,“万物的主宰”,这样的想法多么浅陋,这世界是我们的,但最终是那群老鼠和兔子的,所以咱就别这么自负了。

  • 4 您的月亮掉了! 2020-05-27 15:29:46

    以史前的自然状态,不同生物的本能行为和演变轨迹为依据,对未来各个环境下的物种们会进化成何种状态进行了巧妙的推断猜想。彩插非常棒,仿佛在看一些幻想动物合集。梅豹(虽然叫豹豹不过实际上居然是獴的后裔吗)和象鼻猪都很矫健帅气,但脖子旁边长一圈花瓣形状的蝙蝠就有些惊悚了!总之非常有趣,“没有灭绝,就没有进化发生的空间”,想象和进化也都是并驾齐驱的。

  • 3 sub rosa 2020-06-15 21:09:01

    如果我小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本书,那么现在看待生命的视角一定不会这么狭隘吧。作为环境史的研究刚刚开始把眼光从人类身上挪开,学习人类并不那么重要这件事情,古生物学已经轻松恣意的讨论人类灭绝之后的动物演化了。知道人类灭绝后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莫名的觉得非常安心呢。里面很多古生物学的常识对我都是知识盲区,我现在是当作一本哲学书来看的。比接受自己可能的死亡更酷的就是接受人类也是会灭绝这件事!

  • 2 子文东🤪👻 2020-07-12 16:20:31

    不要因为书中的动物们造型看着有些匪夷所思,就以为是作者想象力过于活跃,整本书看到最后(尤其是附录术语表),就会意识到作者构思每一种动物都是用心良苦的,所有表面看上去奇怪的特征,其实都是为了成为某一项进化规则或现象的实例,可以说作者是在用未来的可能性,来再次强调什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就插画本身来说,可能我真的不是对视觉特别敏感的人,总觉得画出来反而可能让人看了热闹,却忽略了作者对那些科学概念的强调。理想的呈现,我觉得应该是想象中的未来生物和当下存在的生物同时并列,而它们都是某一特定概念的演绎实例。比如趋同进化、拟态、共栖,这些都算是我们可以在周围找出实例的,有实例后,想象的重点依据也会更明晰一些。如果翻过这本书后就流于看着“好可怕”或者“好可爱”,那就实在可惜了。

  • 3 苏木 2020-06-01 21:57:47

    1981年作品,奇异动物图鉴与推想进化学,历史的演进如此之漫长,突变的发生却近在咫尺,一面是保留漫长岁月痕迹的古老物种尚存,一面是占比极小的新生物种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金字塔顶端;何种物种消失,留下的生态空位又为何种物种占据,环境之变,或深或浅影响物种进化,当趋同进化日益衰颓,未来之不可见任谁能预见。

  • 1 李斯本 2020-06-15 13:36:50

    大自然讨厌真空,任何一个生态位都不会长期空置。有鱼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自然也会有后人类时代……如果我们成为例外就有些不妙了。(结合下半年的星象,觉得这本书再版得还挺应景的

  • 1 虾米 2020-06-04 10:34:53

    虽有点天方夜谭,但有科学依据作前提:生物进化由自然选择进行,生物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关键。作者其实用了一整本书的篇幅来回指那个被轻轻带过的沉重话题:人类为什么会灭绝?原因就是,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使其自身躲开了自然选择残酷的一面,那些原本应被淘汰的致命基因缺陷,现在却随着人类的生存繁衍而延续下来。人类因此便无法享受自然选择所带来的长期优势,而一旦支撑文明的支柱一个个倒塌,人类将变得无法适应环境而走向灭亡。

  • 0 维舟 2020-06-13 21:06:54

    看起来很奇幻,其实是基于进化论的严谨推算,是“根据已知预测未知”,而这首先就要清楚进化规律和5000万年间可能出现的地球环境变化,否则不过是无根基的想像。记得早些年一部BBC的六集纪录片也是同一题材(说不定就是受初版于1981年的本书启发),还记得第一集描述地中海盐碱化之后进化出来的种种动物。另一本《没有我们的世界》颇有不同,虽然同样讲到大自然强大的生态恢复能力,但那本书所侧重的不是生物进化,而是人类灭绝后近期内(少则数年)发生的环境变化,那是新闻记者而非生物学家的视角,旨在反思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而非探究生物进化规律。

  • 1 烛光前 2020-06-23 13:58:47

    按照“圣经”,人类初祖在伊甸园中作为自然的主人幸福快乐,但亚当夏娃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智慧果,犯下了人类的“原罪”。而到了15、16世纪,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相继出现的科学革命、哲学革命,使人类认为,科学的力量将重新确立人类由于亚当堕落而丧失的对于自然的统治,进而认为,上帝创造人,就是让人解释并统治自然,所以从事科学研究是人类的宗教义务。是不是可以说,近代以来,科学的力量使人类对自然充满了“统治者”的傲慢。到了上世纪70年代,受人类环境会议委托,58个国家的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70多人撰写了详细的书面材料,形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确实认识到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素质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学会明智地管理地球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下续)

  • 0 正恩诺维奇 2020-06-05 08:34:05

    整挺好,一本正经的推演未来动物形态态有意思

  • 1 稔之 2020-06-06 16:04:58

    校审有点马虎了,第七和第八章的图片一样肯定有问题,87页与86页标注冲突,到底是雄性剑齿熊有剑赤还是雌性有?

  • 0 Tuna Bento 2020-10-10 10:34:05

    本来以为是一本天马行空的书,结果竟然是从很严谨的开头开始的。从地球生命起源开始聊物种变迁,非常推荐配合B站芳丝塔芙鬼谷说一起服用。在高铁上看完,之后第二天还去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好多“人类灭绝后”的动物都能在“人类出现前”看到类似的奇妙对应。在想象力和生物学科普之间有巧妙的平衡,谁知道呢,说不定过不了多少年类似的动物就开始出现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