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史学大家,新中国清史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戴逸教授写给普通人的“极简清代史”
本书是我国著名清史专家、近代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从宏观层面对清代历史做的一个梳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清代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戴逸先生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进而到晚清大变局,均作了概要而不失细节的讨论,结构严谨,线索清晰,思想性与普及性达到完美统一。在学术创见上,本书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如袁世凯告密、光绪之死等问题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明确的结论。因此,本书可说是一部内容可靠、可读性强的清代简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内容清晰、逻辑严谨、极富启发性的极简清朝断代史。作者戴逸先生,是目前少有的能贯通清代前、盛、中、晚期的大学者。本书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
编辑推荐
史学大家,新中国清史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戴逸教授写给普通人的“极简清代史”
本书是我国著名清史专家、近代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从宏观层面对清代历史做的一个梳理,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清代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戴逸先生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进而到晚清大变局,均作了概要而不失细节的讨论,结构严谨,线索清晰,思想性与普及性达到完美统一。在学术创见上,本书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如袁世凯告密、光绪之死等问题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明确的结论。因此,本书可说是一部内容可靠、可读性强的清代简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内容清晰、逻辑严谨、极富启发性的极简清朝断代史。作者戴逸先生,是目前少有的能贯通清代前、盛、中、晚期的大学者。本书将清史划分为八个阶段,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进而到晚清大变局,作了概要而不失细节的讨论。既从宏观层面勾勒了清代三百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的历史发展,又从细节方面对清史以及中国近代史中的关节点和重大课题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清通而合理的解读。本书还提点读者和研究者关于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其思想性、学术性与普及性难能可贵地协和统一。本书还有一个闪光的特色:它贴紧时代发展脉络,古为今用,用殷鉴不远的历史智慧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简介 · · · · · ·
戴逸,男,1926年生,江苏常熟人。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生毕业。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历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副主任。1986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专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17日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目录 · · · · · ·
第一阶段:
一支处于偏僻地方的弱小力量是怎么崛起的? 003
第二阶段:清朝为什么能够很快打下南中国? 006
第三阶段:康雍乾盛世是怎样开始的? 010
第四阶段:盛世是怎样造就的? 015
· · · · · · (更多)
第一阶段:
一支处于偏僻地方的弱小力量是怎么崛起的? 003
第二阶段:清朝为什么能够很快打下南中国? 006
第三阶段:康雍乾盛世是怎样开始的? 010
第四阶段:盛世是怎样造就的? 015
第五阶段:嘉道年间为什么内外交困? 022
第六阶段:清政府怎样侥幸躲过了太平天国之厄?
024
第七阶段:洋务运动为什么步履维艰? 029
第八阶段:为什么革命是告别不了的? 034
第一章清朝的统一 041
第一节满族的崛起 042
第二节平定南中国 052
第三节杰出的康熙 058
第四节复杂的雍正 068
第二章清朝盛世的高峰 083
第一节乾隆朝的武功 085
第二节乾隆朝的经济繁荣 095
第三节乾隆朝的文治 103
第四节盛世中的阴影 109
第三章嘉庆、道光朝的转折 115
第四章艰苦而曲折的近代化历程 131
第一节正视太平天国 134
第二节洋务运动举步维艰,磨磨蹭蹭 142
第三节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48
第四节戊戌变法与晚清新政 160
第五节袁世凯告密真相 171
第六节光绪之死 187
第五章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 211
· · · · · · (收起)
喜欢读"清史三百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清史三百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戴老《清史三百年》的一点读后感

三百年清史,穿透历史迷雾

北京晚报 | 小部落为什么大崛起?
> 更多书评 14篇
1 有用 雪漁 2023-06-29 20:22:58 广东
在书店翻完了,怀疑作者写完全书只花了半个月,比毕业论文还潦草。但作为历史行外人,偶尔听研究清史的老前辈随意聊聊也挺有意思。
0 有用 秀了个咻 2021-07-13 00:24:14
可作历史课本的课外延伸阅读
2 有用 vodafone 2021-06-27 19:16:21
不是自我标榜,真的太浅显白话了,体现不出一丝学术气,真的是符合主题系列“大师小作”。怎么办呢?看专业性本子,我又没了这层心力和定力。有点惆怅。
2 有用 谦益 2024-12-11 22:33:59 北京
咱也不知道为什么戴老晚年还要出这么一本书……要深度没深度,要细节没细节,整本书讲的最详细的一个问题竟然是如何用现代科技证明了光绪是被毒死的……可见再有名望的学者到了晚年该封笔也得封笔啊
0 有用 angel3765 2021-12-08 15:16:50
对我来说,读起来有点艰涩,需要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