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的原文摘录

  • 在我今天看来,公司几百名员工中从不缺少聪明人。但聪明而有毅力的实在是太珍稀了!我无法想象,把一项任务交给一个没毅力的人会有怎样灾难性后果。要知道,许多本来应该倒闭的公司,就是因为有了一群肯坚持的人,才活过来的啊。可口可乐在第一年,只卖出400罐可乐,而波音飞机曾经一度靠卖家具来维持生计,伟大的P&G宝洁,两位创始人甚至生意惨淡到养不起一只狗……结果今天他们怎样,大家无不知晓,但坚持,这个幕后法宝,却被很多创业的人忽视。 我的好朋友中,甚至做生意的都不多。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是,我几乎不认识我所在“行业内” 的朋友。 我有时都奇怪。 我也从不陪客户吃饭;我也从不凭借关系做生意;我几乎从不应酬——每天的腐败局都是狐朋狗友们;我也不吸烟,我也不喝高于15度以上的酒类……我还不打麻将,不进迪厅,黄金周绝不出去旅游……就这么牛,牛人牛活法,绝不和大多数人一样!哈哈哈…… 具备以下特点的人将总会是赢家: (1)善意的;(2)宽容的;(3)强硬的;(4)简单明了的。 虽然预算不多,但招聘营销总监啦、财务经理啦等重要职位,还是拜托您老兄认真点!我的经验是,有时候不怕职位暂时空缺,就怕用错人。没挨过打不知道肉痛——呵呵,你真被骗子骗、或用了三个月,终于发现,你招聘来的家伙,根本是尸位素餐、格格不入,再剔掉,那可惨了——都是成本啊!而且浪费的时间,也就是“机会成本”损失,简直无法评估! 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有些小事可以错,找高管,错不得。我至今记得德鲁克评价通用汽车的斯隆时,说他“任何营销会议都可以不参加,但从未缺席过一次人事变更会议”。 大体上,面试一个人,目的无非想知道两点:德与才。我所谓的“德”,都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特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16种个性因素”。——这些因素,是专业技能以外的,和此人“性格... (查看原文)
    浓秋淡伎 18赞 2013-04-25 22:05:45
    —— 引自第212页
  • 学艺术的都知道,想成为大师,眼界比技法更重要。眼界上去了,技法容易跟上。眼界上不去,技法越练,后果越惨——早日退格被钉死在“匠”的层次。 做企业,视野很重要。其实站得更高一些,企业层面之上,还有金融层面。 (查看原文)
    Dz 2赞 2014-09-27 10:12:18
    —— 引自第74页
  • 1000万真的是个非常靠谱且并不是特别难实现的目标 (查看原文)
    识君 1赞 2012-12-25 12:19:36
    —— 引自第3页
  • “戰略,不是站在今天看未來,二是站在未來看今天。” (查看原文)
    Loafer 1赞 2014-06-03 09:21:59
    —— 引自章节:戰略的特質
  • 反正我一向反动:现在正读着MBA的,如果想创业,就赶紧退学吧!等都学完了,你就只能给别人打工了。想读还没读的,最好等创业到了一定地步,发现自己有点顶到天花板了,去读EMBA,那个才有用。 呵呵,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MBA所有课程都在训练人的理性!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案例中的一丝不苟的推理过程。这个调调儿整久了,你的想象力一定下降。 MBA不教什么?不教想象力啊!可创业呢,一没资金二缺经验,最大财富就是你的想象力和第六感!靠传统招数,很难突围,毕竟今天四处都是竞争对手,都是资金、网络、实力比你大得多的霸王龙。在商业侏罗纪公园里,能让你发展成新一代迅猛龙的,就是靠找到新草场把自己养大,而新草场,不是靠按部就班寻找,是靠你的“灵气儿”去嗅——MBA课程,到今天为止,我没听说提到过鼻子,以及针对“第六感”的训练。 所以有的企业老板,一定阶段,武功无法升级,也无法自废,就当董事长好啦,CEO去交给职业经理人。那些MBA的家伙,很小心很谨慎、也很科学的管理,保证不会把一四层小楼拆成一双桅大帆船! (查看原文)
    Dz 1赞 2014-07-07 00:15:58
    —— 引自第111页
  • 早好多年,我的一个朋友就给我上课,说如果你的盘子很小(其实就是我说的超级细分市场),巩固好之后,其实很安全。 在一个三流领域,老子的二流水平,就能大获全胜,非神经兮兮跑到一流领域,不是找死? (查看原文)
    Dz 1赞 2014-09-15 22:36:10
    —— 引自第168页
  • 人生阶段,每每都在跳跃平台,什么人,处在什么平台,交往什么朋友,做什么生意,平台上不去,很难做出跨越平台、超越格局的事业。 (查看原文)
    Dz 1赞 2014-10-10 01:45:32
    —— 引自第45页
  • 做生意别像个守财奴,但能省的必须省,对待“非策略性成本”要像杀父仇人般痛恨。然后大大方方把节省下来的投资出去。 (查看原文)
    积家 2011-07-06 20:22:03
    —— 引自第71页
  • 看任何企业问题,都首先站在产业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一系列“药材” 倒推一下就是:“药材”是服从于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要符合价值链的管理,而价值链永远依附于产业链的变化 (查看原文)
    积家 2011-07-14 10:34:36
    —— 引自第80页
  • 择善固执 (查看原文)
    邓三皮 2011-11-15 16:19:37
    —— 引自第11页
  • 创业这件事,很多时候和韩乔生老师一样,韩老师解说足球是“眼睛看到了A,脑里想起了B,嘴中说出了C,观众以为他说的是D。”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却做成了B,结果在C处赚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明不明白?空间的腾挪很巧妙,也很重要。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很可能会把所有资源全部拴在一个赚10万就到顶的项目A上,例如开饭馆。脱不开身和心,就没机会往B跳了。 (查看原文)
    邓三皮 1回复 3赞 2011-11-16 15:23:30
    —— 引自第57页
  • 做生意别像个守财奴,但能省的必须省,对待“非策略性成本”要像杀父仇人般痛恨 (查看原文)
    邓三皮 2011-11-16 16:06:12
    —— 引自第72页
  • 年轻人要记住,当你没啥经验时,你给老板打工,老板还给你工钱,那是你命好——旧社会,学徒是没有钱拿的,据说还挨揍没得报警。 (查看原文)
    L 2赞 2011-12-14 00:04:03
    —— 引自第35页
  • 即使未来不创业当老板,也要当今天最能替老板赚钱的心腹爱将——做到这一点,请记住,小朋友们,只有一个原则、一把尺子“假如我是老板……” (查看原文)
    L 1赞 2011-12-14 00:13:26
    —— 引自第38页
  • 看任何企业问题,都首先站在产生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一系列的“药材”。 (查看原文)
    邓三皮 1回复 2012-07-29 08:12:57
    —— 引自第80页
  • 看任何企业问题,都首先站在产业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一系列的“药材”。 (查看原文)
    糯小米 2012-08-19 12:11:11
    —— 引自第80页
  • 把顾客不是很注意的环节,大刀阔斧砍掉,或者极力减少。将省下来的成本,狠狠地砸在目标客户最能感觉到“价值”的环节。 蓝海战略的企业,是基于对原有市场的顾客进行客户价值的重大突破。 所谓蓝海战略的行为,就是对原有成本结构的迅速重组。 (查看原文)
    糯小米 2012-08-19 13:11:08
    —— 引自第91页
  • 激情是年轻人创富的最大资本 (查看原文)
    识君 2012-12-25 11:28:35
    —— 引自第1页
  • 如果你一直有饱满的激情,能将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 (查看原文)
    识君 2012-12-25 11:30:41
    —— 引自第2页
  • 没有理论的支撑,任何实战都是不可复制的苍白案例——说白了,顶多一饭后谈资而已。 (查看原文)
    识君 2012-12-25 12:10:49
    —— 引自第2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