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多维世界的笔记(1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好好老师

    欧老师的序言也尽显文字功底,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显出大气的品格。 引用其中引用的一段,欧老师用这句话形容看似无情冷淡的王维。 有学者曾经定义所谓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终于停止向周围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轼超脱旷达,也偶然露出士大夫之族的矜...

    2021-04-13 16:32:54   2人喜欢

  • 盛夏光年 (盛夏正要一天一天一天地灿烂)

    年轻的心智最容易为李白式的豪迈奔腾、李商隐式的缠绵悱恻所触动,以为人生的精髓在于狂喜大悲,“强度”乃是衡量价值的标准;随着经历日多、体悟日深,却领略到王维式的境界高妙至极,也动人至极,此际已转向“深度”“厚度”的范畴,也进入更高层次的成熟,诗人与读者皆然。 东坡固然旷达自适,于晚年的最终时刻、浪迹天涯的困窘绝地,犹且展现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清明心境,令人感佩神往;实则仍不失刺眼...

    2021-04-28 15:49:59   2人喜欢

  • sherry

    如果同意意大利学者维柯(Giambattista Vic,1668-1744)所作的区辨:“诗人们首先凭凡俗智慧感觉到的有多少,后来哲学家们凭玄奥智慧来理解的也就有多少,所以诗人们可以说就是人类的感官,而哲学家们就是人类的理智。” 则王维不仅仅只是一位在“凡俗智慧”的层次上将人类的感官性情发展到极致,而“深于哀乐”“溺于情好”并加以传神写照的诗人;还更是一位以高度理性观省大千世界的哲学家,一如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

    2023-12-20 00:11:21   1人喜欢

  • 棠棣

    驱策神话材料 教导人们学会观看的新视野 李商隐诗歌 时空意识 空间:说万里——却是想说自己在广阔天地间渺小受限 在无限的空间和沧粟渺茫的自身之间存在巨大的紧张和压迫 梦作为媒介 身未到梦已到 时间意识 永恒不变的神话时间变成一个有限的点 一年的循环回归 神话题材 反命题

    2021-11-18 15:03:56   1人喜欢

  • 棠棣

    由于从“以大我为己任”的中国道统中所孕育出来的人格典范,向来是“任重道远”“忧国吊民”的实践精神,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热烈执着,所谓仁民爱物、济世活国的理想,有如圣洁崇高的光环一般,带领着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踏上了为淑世而受难的坎坷之途。但是,这是一个全然有待于外、无法操之在己的单向道,因为社会现实的存在有其必然而难以撼动的根基,不论是历史的惯性、人性的弱点、政治的包袱、经济的...

    2021-11-18 14:54:50   1人喜欢

  • 棠棣

    如同代的王昌龄即推许王维的“人间出世心”?现代学者也用当今学术语言加以呼应,如安华涛针对《与魏居士书》进行文本分析,指出王维是以一种出世的态度来看待入世问题的,以企及释道的最高人格理想——“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之际”(《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②,这可以说是王昌龄所谓“人间出世心”的现代复刻;林继中亦言,“王维情感结构中起离心作用的是‘看透’;而起向心作用的则是‘不废大伦’,二者的合力促成...

    2021-11-18 14:35:57   1人喜欢

  • 晚澄大人

    很显然,文学世界的灵慧未必等同于现实世界的智慧。因为艺术创作可以透过灵敏的体悟感受与适当的知识学养而擦撞出绚烂的火花,但对人情世故的熟悉练达,却必须经由具体实务的多方淬砺才能逐步养成。而艺术之神却往往是寡头独占的,要求创作心灵的专注投入才愿惠赐灵泉,于是创作者的人格就在无暇他顾的情况下逐渐发生了偏斜,仿佛人们被赋予过度发达的艺术天分时,难免便要以被剥夺一般健全的理性与日常的幸福作为代价。王勃这...

    2021-06-17 20:06:48   1人喜欢

  • 盛夏光年 (盛夏正要一天一天一天地灿烂)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诗人殷殷劝慰裴迪,大自然的欣欣生意与“高卧且加餐”所代表的对最切近生命本身、因而也最真实之日常生活的品味,足以弥补甚至有所超越入世的受阻和不得意,而从中体念更高更深的无穷喜乐。 对王维来说,自然是解脱的妙方。当只身一人在冷酷的官场倍受压抑时,等待他的自然,就成了他向...

    2021-05-20 17:22:50   1人喜欢

  • 以逆为名 (万里归来颜愈少)

    “编一部选本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艺术。顾名思义,它是种选择。有选择就要有排弃,这就可显示选者对于文学的好恶或趣味。这好恶或趣味虽说是个人的,而最后不免溯原到时代的风气。选某一时代文学作品就无异于对那时代文学加以批评,也就无异于替它写一部历史,同时,这也无异于选者替自己写一部精神生活的自传,叙述他自己与所选所弃的作品曾经发生过的姻缘。一部好选本应该能反映一种特殊的趣味,代表一个特殊的倾向。”

    2021-04-18 09:03:49   1人喜欢

  • 初学斋

    “李白奔腾横放的生命形态,有如疾飞划过众星罗织之夜空的灿烂彗星,每一刻都全心全意、淋漓尽致地燃烧生命,意图把死亡的阴影和时间的摧毁力推到更远的边界,把人世间由卑琐、平庸和苟且所汇集而成的无底深渊彻底弃绝。”P59 作者从抒发闲适之情的所在地、塑造的景物意象、能参与这一闲适情境者、在其中所从事的活动、闲适之具体的心理状态、创作时机和分布情形六个层面加以考察,也注意到了李杜闲适诗的相通点,即“自然无伪...

    2023-09-04 09:15:02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唐诗的多维世界

>唐诗的多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