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诞生 短评

热门
  • 69 potato830 2020-07-31 22:39:55

    蜗已经受够汪晖这一套辽

  • 62 von 2021-04-22 15:24:17

    杨奎松对汪晖在共和国历史方面知识的匮乏表示震怒,并决定要给汪晖上一课,连夜写了《以论带史的尴尬——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文纠谬》,并建议他在研究共和国史时,最起码的史料还是要读一读,比如《毛选》……。

  • 44 寒江阁读书志 2020-07-22 12:51:42

    再华丽浮夸的词藻也不会掩饰汪君重复半个世纪以前问题分析模式的事实…

  • 22 我像蛋挞 2020-07-24 08:15:59

    我觉得汪晖做学问的特点,就是他兼顾文化与时势,时间与空间,语词拗口,他的论点里不乏给予人启发的东西,总体而言,他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在21世纪重新建构20世纪中国革命的起源,种种努力与历史原因。 关于本书问题,20世纪的遗产在影响21世纪的中国,但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思想形态也陷入错位之中,导致现在很多时候看许多问题是雾里看花,借用汪晖自己的话说,我们把自身的历史嵌入世界,把世界的历史嵌入自己,这一过程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依然在嵌入,在这个角度,从21世纪总结20世纪革命起源的总总,会让本书很多地方论述不明晰,但是这本书在2020年读,反而让我看到原来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与20世纪初革命刚开始时的焦虑无异。第二,汪晖真的太爱用时势与空间来解读革命了,但有些问题是需要做历史学意义的考证的。

  • 17 东溪散人 2021-03-06 00:12:48

    傻Ⅹ程度令人发指

  • 8 肚腩大仙女 2020-08-06 00:47:33

    逐渐完成了我自己读书“祛魅”的过程 原来老觉得汪老师的文章晦涩难懂 后来大胆换了一套自己熟悉的话语去理解 很多书读完以后只剩一个感想:不如读毛选

  • 13 一把稻子 2021-10-13 10:23:11

    就一句话:为革命招魂。

  • 10 不想起名字 2021-04-10 08:59:31

    读了一章,两点感触颇深。其一是五四辩证法,其二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伦理和价值革命。新左派的思维方法看多了确实是一样的,然而这套思维方法至今也没有得到有力的驳斥,这就说明论敌们的水平和网上挑事儿的差不多:“你不对,你浅薄……循环n次”。碰瓷汪晖是一个技术活儿,目下的中国大概还没有人能做。

  • 7 秘则为花 2023-11-03 14:52:41 湖北

    在极其无聊的培训上读了这本极其无聊的书。简言之,汪晖只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20世纪、近代这个节点上,中国并非只是“现代化”的学习者、跟随者,而是通过革命现代性参与了“现代化”的构筑。因此,中国其实是一个“原生现代化国家”,所谓“中国式现代化”其来有自,中国从未走上西方的道路,而是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分道扬镳了。这就是汪晖勉强自己重构一套晦涩难懂的中国近代史的原因。

  • 6 笑熬浆糊 2024-08-19 22:24:39 重庆

    本书确实没有想象那么的完美惊艳,大概是看多了汪晖这类的文字,3星半-4星半可,毕竟有自己的思维体系与论述严谨的力度。但是,我+1星是因为很多人怕是看都没看书就盲评吧,什么“左旗”、“傻×”之类首先就评的及其随意,毫无学理,且不论涵养如何,假设说有人说因“左”所以“傻”,那么请问此人便假设默认为“自由主义”一方,那为何无端谩骂作者的书?自由主义不是最讲求发言的均等,支持自由发言吗?不是宽容、理性的自由主义,为何这么突兀地、没有逻辑支撑、一看便是根据“恶名”来把评“作者”当评专著式的评论?当然,至于新左什么招魂的冠名,这个名号读者还是不要抱有前设的预判,会影响观感,仔细读下来没想当然耳的那么不堪。王德威老师也认为冠新左派的恶名会严重影响部分读者的公正平允的判断,实际本书反映的远比所谓名号的复杂

  • 7 [点击查看主页] 2021-05-04 11:40:20

    和气地讲,这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安全的批判,安全到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讲思政课(其中出现的具体历史场景与史纲课知识点契合甚多)或是作为红色视频的素材(全球视角与人民革命几乎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历史与现实的张力)

  • 4 波将金村民 2021-05-13 15:53:24

    我去读毛选好了。

  • 8 Bricoleur 2020-07-31 15:59:07

    汪的野心很大,对西方中心的残念很深,对进步史观怀有暧昧的不屑,想建立一种以中国为论说中心的历史叙事,在其中马克思主义只是一张侧脸。

  • 3 孟嘉杰 2020-07-26 11:03:40

    未免过分啰嗦和冗长了。

  • 3 2020-07-07 16:03:51

    本书是由汪关于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成。看思想史确实费脑子,文中诸如“帝国主义”“南方北方”“五四启蒙”“民族自决”等主题都是发人深省的。还是得看慢点不然啥也记不住。

  • 3 履之 2021-09-17 10:55:33

    汪晖老师如有田余庆先生的精简文笔便好了。究竟是大道精微必须反复申说,还是空空无物只能繁言藻饰,届时也可有公论了!期待汪老师晚年能精简修改。

  • 6 二级发呆员 2022-11-12 19:30:54 浙江

    第四章和第七章以前读过,不是很感兴趣,这次也就草草一翻,果然也有文章本身的问题,不如其他文章有见地。第五第六章很有力量,不乏意味深长的见解。“为革命招魂”的读后感从何而来很好解释,正说明了某些人对20世纪的理解浅薄得可怕。有句短评我很赞同,那些个不同意汪晖的学者可能各有各的专长,但要正面跟汪晖碰瓷,国内真没几个对手。

  • 3 木下天一郎 2020-07-12 22:42:25

    “20世纪”在空间、时间、内在、外在上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解释复合型帝国与主权国家之间的连续性?为什么中华民国一成立反而陷入了“共和危机”?为什么20世纪中国的政治革命始终与“文化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同中国的共和危机有什么联系?20世纪的文化和文明、同政治之间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总是密切相关?种种问题虽然史料上仍需要充实与支撑,但格局开阔确实与人启发。“20世纪”之所以如此重要,无疑同这一时期的历史深深介入21世纪的现实有很大关系。它是中国真正以全球意识介入普遍历史的时刻,也是开始以他者的历史参照介入自身历史的时刻。它是短的,现代冲击传统,数百年未有之变局;也可能是长的,许多现象如“丸之走盘,横斜圆直”。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确立断裂与连续的标志,理解其意义。

  • 5 石枫 2022-07-24 00:10:16

    同为中文系出身的左派,汪晖读的书确实比韩毓海之流多不少。可惜由此而来的对抽象名词的痴迷并不足以掩饰其智识的平庸。当透过极为拗口的语句意识到作者无非是在继续阐释主流话语时,很难避免失望。

  • 2 y 2021-07-22 16:38:42

    broadly speaking, still a challenge-response scheme? “20世纪不是其前史的结果,而是其前史的创制者。”“帝国主义战争及冷战对于中国的形塑极其深远”“帝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扩张性的经济和军事体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谱系,后者借助于一套扩张性的知识渗入各种关于他人与自我的叙述。“世纪”意识既是对这一进程的自觉,又强烈地包含着对这一进程的抵抗。”——WH会如何评述中华帝国呢?把“现代革命”替换为“世纪”的时间意识,拉长了中间时刻的复杂绵延多重交叠,不再是简单的“断裂”,但是这个参照系是不是靶子还太特殊了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