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人死于伤心的笔记(130)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琵琶鱼

    大人真丑,我也不例外,但我仍然觉得大人真丑,这丑来自无可奈何,不再恐惧,不再愤怒,也疏于感动,这丑来自尽在不言中的一句总结:“都是成年人了…”这丑来自自觉地遮丑。成年人哪怕吃回甜品,也明白这是为了哄别人开心,而苦咖啡显然最合适自斟自酌的口唇。他们被不能回头的生活所填满,因为回头意味着沦落,为了不至于此,就必须使劲提升围绕自己的一切:身为众生之一,力争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去抵达一个缺少众生感的境地。

    2020-04-04 03:13:50   1人喜欢

  • Anrean (不问将来。 不谈过去。)

    盼下雪、盼过年的意义早就没有了,“盼” 是一个向外、向前的动作,人要成年,就必须学会内收以保护元阳。 他一点都不矫情,煎熬就是煎熬,恐惧就是恐惧,只是出于一种内心的戒严感,他一定要让最精确的、最接近画面的语句留在纸上,仿佛他能借着这种从情绪到文字的转化暂时从现实中跳脱出来。 他抱怨写作太苦,但我觉得,他只是借写作来体会人存在于世的“元痛苦”而已,就像借着驶船入海湾之深来体验绝对的黑暗: 康拉德写给...

    2020-02-05 15:27:15   2人喜欢

  • 顾顾

    想登一座野山,就不能回避被泥泞绊倒,被暴雨淋透,被荆棘割得遍体鳞伤的可能;想爱动物,就要爱它们的全部,不只爱它们在电视里或书本上的样子,还得爱它们的体味和毛皮里的寄生虫,不止爱它们的简单纯良,还得爱它们的无法沟通。

    2021-07-25 10:36:08   1人喜欢

  • NANA

    但杜拉斯还是提供了一颗定心丸,她表示,一个城市人毕竟不需要奋力争取什么,就可以感到安心,因为单是“物质生活”这个事实,就值得让人放下大多数的顾虑。我们跨过了消费时代的门槛,之后的生活,无非是多一些少一些的问题,而非有和无的问题,单靠数量,我们就能活。

    2024-04-16 13:17:35

  • NANA

    她是将自己也物化的一—不拖累人,可以丢弃,正是物的属性。正因此,人们才需要把“血汗钱”转换成“身外之物”。写《物质生活》的杜拉斯年过七旬了,其实在这个年纪上,人的思绪难免要碎片化一点,随波逐流一点,不去刻意地记忆或寻找关联。不过,杜拉斯这份碎和随意里,却又是早就准备起来的,她早早地就养成了一种主动丢弃的习惯,包括丢弃那些十分浪漫的记忆,丢弃情人、母亲和汹涌的大河。俗话都说,爱情让人年轻,但杜拉...

    2024-04-16 13:16:19

  • heyoyo

    飞翔也是一样。能飞很美好,但飞起来就意味着失去了庇护,意味着脱离了人的世界,进入了自然界自成一体的节奏里。自由和安全,两者不可能兼得,就像力量与灵敏也不可能兼得。 这些故事带给我的思考超过了快意。它们跟一般的童话不同,它包含了一个寻找自我的向度,人的冒险,人的奋斗,所能抵达的最理想的终点,不是什么可延续一生的幸福,而是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上限在哪里,自己与他人交往的界线在哪里。 在安徒生心里,人生的...

    2023-11-26 12:40:59

  • youngriver

    而我呢,长年读故事的习惯,已让我很难再度产生什么“梦想”,我唯一可做也愿做的事,只是广览世上的造物,多感受一些人的内心,看看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走向巅峰及跌下来,直至死亡的过程。

    2023-01-26 14:59:08

  • youngriver

    他的基本观点是,在奥斯威辛之前,奥斯威辛是不可想象的——一群人怎么可能如此残忍地摧残另一群人?但在那之后,它变得可以想象了,因为大家都晓得有过那么档子事了。正因此,我们就永远都不能宣告大屠杀已经终结,它还有复现的可能。

    2023-01-26 13:59:49

  • 待希慈

    一切皆为暂时,暂时的梦想,暂时的实现,暂时的生命处在永久的流转之中。沼泽去哪里了?也许就在脚下,汨汨的水声中是蚊子的天堂,鲶鱼的故里。而每一种暂时都希望僭称自己为永久。

    2021-11-07 00:18:50

  • 待希慈

    他可以尽情地责骂李奈,就像大脑可以尽情地责骂肚子。头脑必须和身体组合,人才完整,然而,身体所代表的人的基本面向,即动物性——要吃,想触碰、想感觉,渴望感官的直接满足——总会受到头脑所代表的理性的鄙视和压抑。我们的成熟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理性来抑制动物性、用精神来控制肉体的过程。

    2021-11-06 10:29:17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