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来给中国人民传播福音的传教士,没有遵守传教士的起码操守,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时期,他建议西方国家解散中国的军队,摧毁中国所有的兵工厂,以便更好地按照西方的需要控制和摆布中国。
有一个叫丁韪良的美国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外国人之一,他曾经长期担任中国最重要的新学教育机构中国同文馆的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他又接着担任这个最高学府的总教习。他还受清王朝总理衙门的委托,到西方世界考察教育制度,撰写了《西学考略》作为考察报告。他对于西学东渐和建立新的教育制度,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这个传教士来华初年,只在宁波做了一些传教活动,在此后的岁月里,他把精力更多投入到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引导美国在中国的殖民战略上。他不断对中国统治者提出一些忠告,劝说他们配合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他更是经常给美国政府和殖民当局,提出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殖民建议。一百多年过去了,回顾丁韪良所提的一些建议,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为祖国谋求霸权的战略家。他关于控制太平洋西岸的战略思想,至今还能从美国的亚洲政策中看出若干影子。
丁韪良曾经建议美国政府将中国分为两个国家,以便分而治之。具体方案就是让太平天国统治南方,清王朝统治北方,理由就是“两个相敌对的王朝,会互相斗争”,这样有利于美国人和西方其他殖民者从中渔利。
在英国割占中国香港以后,相比之下,美国捞取的油水不够多。他生怕美国因此吃亏,积极动员美国政府占领海南岛,他认为这种占领根本不是什么侵略,而是美国势力在太平洋西岸的自然延伸。他是这样陈述其理由的:“假如让我在中国境内挑选一个地方以代替战费的赔偿,由中国割让给我们一个立足点,那最好是海南岛。这是一个在香港和菲律宾之间的踏脚石。它只有西西里岛的一半大,但在出产方面可能是同样富饶。那样我们就有一个踏实的基地,使我们在有关中国前途的一切重大问题上有发言权。60年前英国要求香港岛并不是为了掠夺土地,它所要的是一个根据地,一个转动世界的支点。对我们来说,为了取得海南岛而进行谈判,也不是越理非分的侵略。美国应当像英国一样,不因惧怕发展而放弃它光荣的卓越地位。我们将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并将我们的势力延伸到日本和中国,是由于自然的伸展。……在中国,直到目前,我们的政治影响一直不够显著,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出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任其消逝,而不加利用。在我看来,我们并不需要大块土地作为我们的立足点。如果一个海南岛不够称心的话,再有一个大陆上的海口就可满足我们的需要了。也就是说,有了一个作为我们海军舰队的避风港,一个驻防阵地,使我们军队为了反对某个贪欲的国家企图吞并中国时,或是为了镇压另一次像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种世界的暴动时,有一个集结的所在。”
在后来的美西(西班牙)战争中,美国果然从西班牙手里强占了海南岛对面的菲律宾,从而拥有了一块控制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基地和跳板。二战之后,美国牢牢控制了日本,并通过介入中国内政,同样牢固地控制了台湾,进而从地缘政治上紧紧扼制了中国的发展。趁着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机会,他们又大量驻兵韩国,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由此,太平洋西岸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丁韪良所谓“将我们的势力延伸到日本和中国”的愿望得以完美实现,至于“海军舰队的避风港”、“驻防阵地”和“集结的所在”,更是应有尽有,不在话下。直到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了争取他人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丁韪良太平洋战略的巨大成功。
如果丁韪良是美国的国防部长或者总统,这样谋求国家利益乃至霸权,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丁韪良毕竟是一个传教士,他所宣称的志愿是要将上帝的福音传遍中国,而且是要造福中国人民的。实际上他日思夜想的竟然是如何让美国“将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看来他只传美国的福音。
他还生怕美国面对历史悠久和领土广袤的中国心存畏惧,于是设法鼓励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说,一个满族就统治了中国几百年,我们西方人还怕什么?难道还担心作不到这一点吗?所以,他给西方列强先后提出了彻底瓜分中国的方案和“以华制华”方案。其中以华制华方案说:
1.为了根除慈禧太后制造的灾难,在各大国共同议定下,将慈禧太后放逐,恢复光绪帝的合法权力;2.取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颁布的一切政令,包括她任命的党羽的委任状,新政权许可者除外;3.恢复光绪帝的改革方案,在各国批准后执行;4.让各国划分势力范围,指派代表控制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各省督府的行动。
对中国来说,完全的独立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上述计划可使现有的机器保持运转,避免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进步,并可获得中国人中最开明的人士的支持。另一个选择是推翻清朝,由帝国进行正式瓜分,这是一个包含长时期痛苦和磨擦的过程。按照我上述的方案,各国可有时间酝酿他们的政策,推动逐步改革,这比公开的或暴力的吞并所希望获得的利益要更为广泛。利用中国人治理中国人要容易得多,而用相反的办法不可能达到目的。
一个自称前来给中国人民传播福音的人,竟然不能忍受中国的国家独立,叫嚷这是“不可取”的。按照他的表现推测,他要传的福音究竟是什么,也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时期,他还建议西方国家解散中国的军队,摧毁中国所有的兵工厂,以便更好地按照西方的需要控制和摆布中国。
犹有甚者,他甚至脱去道袍,背起步枪,亲自参与了对北京城的抢劫和对义和团的屠杀。后来他回美国时,还特意背起那杆亲自屠杀过中国人民的步枪,骄傲地行走在美国的人流中。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看来主要不在用福音拯救“黑暗的东方灵魂”的拯救者,而在征服者和屠杀者这一面。他在《北京被围目击记》中写道:“惠志道牧师和怀丁牧师负责的教徒们继续要粮食,我为了他们的利益干了一点小小的抢劫。我听说在内城京师大学堂附近有一家被遗弃的粮店。我们到该处去发现藏有相当数量的小麦、玉米和其他粮食。于是我们把这些粮食搬装到好几辆骡车上,我们运走的粮食不少于二百蒲式耳。我高声叫喊店主,告诉他在把账单送到时,我会付还他全部粮款。但是惟一的答复是我自己的回声。……美国公理会在一处王府驻扎,都春圃牧师发现该处和附近一带房屋里有大量的皮货、绸缎和其他值钱的东西。他向军队和使馆做了广告,把这些物品搬出来公开拍卖。另一个雷思德牧师……买了四大箱皮货,打算运到纽约去转售。……我很荣幸在他们蒙受责难中我也有份,我承认自己与他们一样有罪,虽然我侵吞为我个人使用的惟一物品是一条羊毛毯。”
不难看出,丁韪良根本没有遵守一个传教士的起码操守,他时而拿起枪弹,亲自参加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时而以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殖民领袖的身份,指导美国政府的殖民事业。说他是美国政府之太平洋战略的首创者之一,似乎也不算过誉。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7950
(摩罗)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太平洋战略
|
呵呵,摩罗能写《中国站起来》这样的书,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也可见一斑了。此文严重扭曲史实。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