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母体中 短评

热门
  • 11 Deepkiss 2020-07-08 12:13:02

    这张封面鹅黄色的小小专辑在情感上深深打动着我,是这个世界上可以治疗我的一片小小的阿司匹林。很孤独的,所以会痛。擅长忍耐的人难道不能怕痛吗?你告诉我这就是答案,你要我看,我却忍不住哭。

  • 5 木南 2020-07-27 22:47:59

    千千的后记好动情。我好像现在才突然懂了一点柯本。这本书也告诉你为什么还是要看碟,一张碟容纳的故事太饱满了!

  • 7 tata 2020-10-11 22:14:44

    相比那本莫名其妙的黑安,这本才是音乐专辑书该有的样子,虽然在网络时代写这种大名盘很难写出新意(也只能大量借助访谈内容),但是按照专辑的录音规划来展开,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叙述方式,很清晰。译者也很棒,很用心,看得出是真爱,作为处女翻,整本书我是找不到翻译方面的瑕疵,读的很顺。好评。

  • 3 海带岛 2020-08-15 20:21:32

    一份In Utero的诞生记录,也是最喜欢的一张nirvana,内容就像纪录片剪辑脚本,细致到《sappy》曾经录过几个版本,改过几次词。如果有机会,我也很想为自己喜欢的乐队记录作品诞生记。无论何时,人都会被单纯而真挚的热爱打动,我差点快忘记这件事了。

  • 3 バイ菌17号 2020-12-26 22:17:44

    可以爱着他人的痛苦产物吗,我需要为此而负罪吗?

  • 2 -Luna- 2020-07-12 18:29:42

    译后记写得太感人了

  • 0 雁渡寒潭 2020-07-11 08:13:18

    关于《In Utero》的流水回忆。专辑貌似的粗粝让音乐有生命力。这本小书几乎是无修饰地复原了当年的情节。

  • 0 墨墨亭子间 2020-06-16 20:52:05

    要是《In Utero》当年出的年代流行后来那种收录the making of DVD版本的话,这本书可以算分镜头脚本。太流水账,最后看到几乎睡着。不过九零后译者的译后记挺有情怀。

  • 0 皮革业 2021-03-09 12:10:37

    简单直给的音乐类口袋书,采访到Kris、Steve Albini等关键人物,还原In Utero的完整录制发行过程。读完想再听一遍,发现数字平台基本都要充值会员才行。这张唱片至少收过两张,后来从柜子里翻出十年前在牛津或者雷丁买的CD,上面的价签还在——3镑,应该是唱片店甩货,收了一批。那是第一次租车自驾,并且右舵,就没听这么躁的,路上放的Japan、The Cure、Pulp之类。今天找出来,有点与过往重逢的意味,应该矫情地感谢一下实体唱片。

  • 1 高桥凉介 2022-01-27 19:10:03

    磨磨蹭蹭终于读完了这本不到200页的书,很开心这本书以泥瓦那音乐为主而不是柯本的私生活。我好想念柯本😢😢 译者后记很动人,带不走的永远是音乐本身,还好我们有音乐,还好我们有实体唱片。

  • 0 Supersonic 2022-01-23 01:29:47

    第一遍读浅尝辄止停在前几章,被各种录音室和人名劝退。这一次听着in utero一口气读完才觉得写得很好,对乐迷来说是很不错的考古资料索引,从制作人的角度还原了一遍这张专辑从雏形到完成的过程,也不知不觉走到了涅槃的终点。柯本真的太好了,也是很专业的音乐家。译者是对我听音乐风格有很多影响的人,看到她能翻译涅槃真是太好了。

  • 0 阿堪 2021-10-20 21:16:07

    比起同系列的 小妖精:杜立特 这本更为单纯地记录母体中专辑产生过程,就显得更枯燥,这可能也是因为无法采访到柯本本人了吧

  • 0 lxh 2022-04-14 17:20:04

    喜欢译后记

  • 0 摸摸的小洞 2024-03-16 23:02:33 广东

    译本可以。你们衮直不要再在译后记把你青春和音乐扯上关系了真土土的,你在你推曾经流浪过桥洞底下遇到的流浪汉也不是你推转世呀,这么多巧合你是缝合怪嘛。好蹩脚的语言竟然还要让我花钱,凭什么啊啊啊凭什么

  • 0 子青木禾 2022-04-22 11:59:14

    在听者和歌者中间,唱片公司,制作人会因为预期商业回馈而各执一词,音乐人会因此质疑作品到底哪里状态不对,哪里需要重新混音,而对发行媒介的选择也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都是多方作用力之下的结果了。所幸,坊间流传的小样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 0 研究伯尼的造督 2024-01-17 00:52:55 北京

    曾经的摇滚英雄,不堪中的挣扎被人云亦云所美化。其实我并没有理解他,以后也不会。那个直到人生终点,依然在专辑中勇于突破的男人。他的痛苦,我无法感同身受。只是感到悲哀和凄凉。获得的名利和成就,却对现实没有带来任何改善。而现在,摇滚乐成了迪斯科的代名词。只要好蹦就是一切,那些艺术家也成了风口致富的先进个人,受人追捧。我羞于启齿,我喜欢听摇滚,这样的热闹,让人觉得无聊。眼见他起高楼。。。

  • 0 舒什金 2024-04-09 13:44:09 上海

    和译者一样,我也曾去西雅图,探访科本人生故事发生的地方,读来倍感亲切又大有启发。

  • 0 Niubll 2023-09-17 07:35:09 江西

    这系列的书是为明白的人明白更多而准备的而不是为了想明白的人准备的。

  • 0 凉拌西兰花 2023-06-16 20:10:36 上海

    没有第三条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