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记》的原文摘录

  • 这些书摊很懂什么是世界潮流,这个世界太右呢,它们就挂着些左派的东西,格瓦拉的相片啦,列侬的绝版唱片啦,马克思的手稿仿制品啦,嬉皮士的纪念衫啦,等等。这个世界朝右转呢,你会发现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托克维尔、洪堡等人的绝版书“漫不经心”地浮到了书架的表面。 (查看原文)
    大步 3赞 2020-02-11 19:14:52
  • 人生来都是井底之蛙,旅行可以让你跳脱出你与生俱来的被上帝抛入的那口井,进入世界,穿越各种边界,将空间和空间进行比较,然后在时间中思索它们的位置、含义、道理,从中获得启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你或许因此知道你到底是谁。你身为你自己,就必然知道自己是谁吗?不一定。 (查看原文)
    隐川 3赞 2020-04-28 23:57:30
    —— 引自第68页
  • 左拉说,当他20岁时,就已经有了梦想,他要写“一本小说,其中巴黎伴随着它林林总总的房屋,将会是书中的一个人物”。林林总总的房屋,那是多少?从蒙马特高地的圣心教堂前的栏杆望下去,巴黎就像白昼下的星空。鱗次栉比,每一间屋子都苔藓般地长满细节,包浆醇厚,积德或积怨甚深,藏污纳垢、藏踪匿迹、藏锋敛锐、藏龙卧虎、积箧盈、窝藏库藏、暗藏、澘藏、矿藏(矿做动词用)、掩、珍藏、蕴藏贮藏、躲藏、保藏、收藏、捉迷藏、聚集、堆积、蓄积、储集、累积、沉积、郁积、积压、积重难返…古代汉语,用来描述巴黎有一种空间上的贴切。在汉语中,这些词正在历史化,空间中已经无影无踪。 (查看原文)
    大步 1赞 2020-02-11 18:55:03
    —— 引自第161页
  • 国家太贫乏了,除了标语、口号、语录、社论,没什么可读的,真理沉默如铁,长者守口如瓶,没有任何人会告诉青年关于生命、爱情、人生奋斗、生活的真理。 (查看原文)
    隐川 1赞 2020-04-26 22:41:17
    —— 引自第15页
  • 巴黎充满细节,细节是世界意义的基础。随便扫一眼某条墙缝,里面都堆积着百年前凝固的灰尘或者某种苔藓、微生物,就像一个巨大的老古玩店。好玩的地方,好在的地方,耐得端详、品味、长住。这个世界好玩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千篇一律,同质化。巴黎过去好玩,现在还是。维新已经成为普遍的世界观,新的就是好的,这种观念已经潜入教科书、广告、电视、工程、预算,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事业。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充满魅力、细节、巫性的,无法无天的旧世界已经一天天被标准化、同质化消灭得差不多了。落后、贫困、封闭、穷途末路、脏乱差之类的定位妖魔化着旧世界。人们已然遗忘,那是一个诞生了雨果、曹雪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王维、白居易、李白、苏轼、乔伊斯、普鲁斯特……的世界。 (查看原文)
    710038 2020-02-17 15:27:50
    —— 引自第66页
  • 文学是对细节的记忆,我们时代文学的危机正是由于细节的日益萎缩、泯灭。 (查看原文)
    Liang 2020-03-17 22:12:14
    —— 引自第81页
  • 大部分人排着那苦海般的长队,鱼贯而入,只是为了朝拜《蒙娜丽莎》。德农馆二楼的莫里恩厅水泄不通,远远地隔着一个人头乱拱的广场,朝着那幅照片般的油画瞄上一眼,蒙娜丽莎就像昔日的领袖。“我看见了《蒙娜丽莎》。”仿佛是被藏传佛教的上师摸过顶,然后就跟着团队的小旗子离开。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朝圣,大厅里像1936年的德国广场那样沸腾,举着手机的数百个手臂就像纳粹党员在朝着元首致敬。大厅就像一个世俗的教堂,任何一位心仪她的男子都可以与这位佛罗伦萨贵妇同床共枕,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虚拟的通奸者。他们都敢这样做,他们不必害怕宗教裁判所的惩罚。他们可不敢在任何一座教堂里这样端详圣母。这种美是可以亵波的,不可亵渎的美不是美,是教条。而这位佛罗伦萨女士,基督教世界从来没发现,正是一位圣母。 (查看原文)
    Liang 2020-03-17 22:12:14
    —— 引自第376页
  • 巴黎有着某种魏晋风度,为闲逛准备了许多曲径通幽之地。你完全可以像一根缝衣针那样,牵着你自己的线,在巴黎逛来逛去,将你自己的那块看不见的地毯编织起来,就像乔伊斯缝制他的《尤利西斯》。 (查看原文)
    Liang 2020-03-17 22:12:14
    —— 引自第277页
  • 2018年1月6日故乡是一种对存在的信。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为什么兴在第兴就是开始、赞美、肯定,兴基于信任,基于对大地的信任。信任大地,才会道法自然。李白说,大块假我以文章。文章就是语言。存在之信通过语言敞开。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就是返乡。这个乡就是语言之乡,语言守护着文明的细节历史、经验、时间,只在细节中存在。失去细节意味着语言的贫乏。写作就是回到故乡,故乡就是记忆、细节。普鲁斯特是位细节的大师,不仅是现实的细节,更是意识深处的细节。意识流写作是为记忆发明的一种写作形式,写作不仅记录有的现场,还要记录潜意识深处的无的现场。哦,从前人们是那样做的,他们因此长寿! (查看原文)
    Liang 2020-03-17 22:12:14
    —— 引自第160页
  • 2017年10月5日 这个世界崇拜进步,人们到城里去奋斗,竞争争,成功,最后死在医院的输液瓶下。世界大都市无不在鼓励奋斗,进取,竞争,成功。阿波罗的光辉照亮城市,胜利女神尼克披着霓虹灯的羽毛在城市的天空召唤,只有酒神狄俄尼索斯还徘徊在世界幽暗的郊区。就是狄俄尼索斯也在犹豫了,酒神在郊区徘徊。城市成了古罗马式的竞技场,人人都是积极分子,人人都是角斗士,没有观众,每个人都是赤膊上阵的演员,看不见真面目,每个人都戴着各种设计出来的得体面具。 (查看原文)
    隐川 2020-04-30 23:26:17
    —— 引自第119页
  • 巴黎是大海,因此人们可以在岸上观望它,想象它,你无须去深入巴黎,巴黎的魅力正在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我见过巴黎和我见过大海同样是值得炫耀的事,不是吗?本地居民像红衣主教路墙壁上的那些有面包味或者奶酪味的石头一样沉默,大多数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种生活古老得就像长棍面包,以致人性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复杂深奥。侯麦的电影就是浮光掠影,他只是平淡无奇地握着摄影机,随便就扒开巴黎的淤泥,他的电影就像波德莱尔说的那样,有一种厌倦,对深刻的厌倦,他只是浮光掠影。浮光掠影,这倒是巴黎的深刻。表面就是内部,而这个正在眼前的内部经常被世界的眼睛忽略,世界总是迷恋不可见的本质,所以它总是错失那些深刻的当下、此在。 (查看原文)
    隐川 2020-04-30 23:48:50
    —— 引自第128页
  • 蓬皮杜不是神殿,它是对神殿的嘲弄、嫉妒,无法登堂入室,因此它自立门户,另辟空间,拒绝历史,拒绝经验,自己玩自己的。现代主义不过是种空间开拓的智力游戏,被批评家阐释得高深莫测,拒人于千里之外,才能保持尊严,有点像皇帝的新衣。观众就像罗丹塑的那个头皮发麻的思想者、求救的猩猩、可怜的中学生,永远处于解题的困惑中。唤起思考的东西是艺术吗?这真是一个问题。看杜尚、安迪・沃霍尔们的书比看他们的作品更让人着迷,那些书就像禅宗的补充读物。 (查看原文)
    隐川 2回复 2020-05-07 21:42:16
    —— 引自第370页
  • 这个早晨令我崩溃,窗子外面那个旧兮兮的巴黎对我的世界观的冲击,就像一场原子弹爆炸,我的城市正汹涌着一种庸俗不堪的维新思潮,拆得个灰尘滚滚。 (查看原文)
    学物理的熊 2020-06-06 21:32:22
    —— 引自第14页
  • 我茫然,发现巴黎岿然不动,沧桑大道,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旧世界。一头顽固守旧的大象,趴在世界之夜中。我没有抵达未来,倒仿佛回到了过去。 (查看原文)
    学物理的熊 2020-06-06 21:32:22
    —— 引自第17页
  • 巴黎就像一头躺在宇宙动物园里的野兽,有着古老的胎毛和幽深的眼睛,它幽深得就像一口永不见底的井,足以让人慢慢地、长久地端详。楼下面大街的灯亮着,还没有人出现。在商店的橱窗,塑胶做的模特儿亭亭玉立,沾沾自喜地展示着她们光滑冰凉的大腿,已经站了一整夜,冻僵了似的,令人怜惜。昏暗曚昽的街角睡着一家人,就像被清洁工遗忘的垃圾袋。几个大大小小的脑袋萝ト般蒙在被子下面,怀着一种无家可归者对世界善意的信任,没有人赶走他们。头顶星空浩瀚,我坐在阳台上,就像一只猫,仿佛刚刚从黑暗的天宇中走下来。 (查看原文)
    学物理的熊 2020-06-06 21:32:22
    —— 引自第19页
  • 落叶在我脚下窃窃私语 在这个古老的城邦里 天才和有理想的人都已离开 剩下喝水的盲人和拄手杖的大师 水井 旧窗 厨娘 还有住在武成路的博尔赫斯 还有那家小诊所 中药铺寂寞地等着号脉 只有我还在故乡 那些越来越密集的 废墟——就像闹市 包围着我 只有我还在那些模糊的街道上走 我无法离开 我的爱情在那棵柳树下面 一个聋子又能逃去何处 那些秘密的声音 那些金子多么安静 落叶在我脚下窃窃私语 2017年12月18日 (查看原文)
    学物理的熊 2020-06-06 21:32:22
    —— 引自第23页
  • … 我一直以为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在最繁华的地带,忽然出现一道两百年前打造的木门,腐朽得就像是一张麻风病患者干掉的脸,狰狞可怖,死亡之门,已经无法开关,只是毫无用处地靠在门口。必须在想象中进出,在想象中转动那已经锈死的黄铜门锁,在想象中穿过阴郁的天井走上楼梯。我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求新是一个世界趋势,全世界都在忙着推倒重来。我茫然,发现巴黎岿然不动,沧桑大道,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旧世界。一头顽固守旧的大象,趴在世界之夜中。我没有抵达未来,倒仿佛回到了过去。 (查看原文)
    Vins3nt 2020-08-20 12:59:33
    —— 引自第17页
  •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持统治的地位…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席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叔本华) (查看原文)
    Vins3nt 2020-08-20 17:19:41
    —— 引自第33页
  • … 一个狗窝只有一种设计,金窝却要将所有的狗窝设计成一种模式。20世纪以来,总是有许多自以为是“比你较为神圣”的先知要为人类设计永远摆脱“狗窝”的同质化的金窝。金窝没有细节,没有时间,没有历史,缺乏经验,陨石般从天降,倒霉的人类只有牺牲自己的生活去适应它,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适应。人已经被他自己的旧日子腌渍过了,要适应新生活,他得去掉那些盐,可惜上帝没有提供祛除盐的办法,时间是无法祛除的,它不像空间那样有一辆推土机或者坦克就行。细节意味着诗意,人生活在细节中,完全没有细节的地方就是牢房。细节的死亡导致生活世界的同质化,意味着诗意、时间的泯灭。时间是细节之母,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生长,没有变化,没有元亨利贞,没有生生之谓易,世界不易,铁板一块。同质化有利于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庄园》里描述过的那种统治,这种统治的基础正在于对细节的消灭。“文革”就是一场消灭细节的运动,摧毁了多少细节哪! (查看原文)
    Vins3nt 2020-08-22 20:16:22
    —— 引自第79页
  • 似乎没有幸福,没有忧伤,也无好奇之心,只知道走路,看不出他们要上哪,只是这儿走走,那儿连進他们孤零零地在人群中,可从来却不感到孤独。(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查看原文)
    Vins3nt 2020-08-22 23:16:59
    —— 引自第116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