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营销:深度揭秘人类成瘾行为背后心理机制,助力营销者利用“积极成瘾”打造贴心产品。的笔记(14)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金柳林

    一、逻辑脉络 1、要上瘾就是产生依赖,而产生依赖之前就得形成熟悉和习惯,最后超越习惯就是上瘾。熟悉的电视角色的剧集不希望完结、电影的电视剧化、奶粉厂商贿赂护士让婴儿尝“第一口”奶、孕妇饮食习惯同步给了胎儿,这些都是这种路径。 2、上瘾可能是非理性的。可口可乐口味没有百事可乐甜,而这一度对可口可乐的销路产生了影响,对此郭思达改变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口感更好了,但是随之而来出现了旧版可乐一扫而光的囤积现...

    2020-08-08 18:06:28

  • 金柳林

    一、逻辑脉络 上瘾的事务中往往有种欲罢不能的枷锁在里面: 1、求圆满的购买心理:买了一个东西后,只要这个东西足够好,会有冲动买它周边的所有产品作为配套。 2、低价诱导“不归路”:比如打印机和剃须刀是通过源源不断的原装墨盒或者刀片盈利。 3、超级种子用户&参与感:已经变成铁粉参与其中,要想跳出来是很难的。 4、在劫难逃的沉没成本:已经投入但没产出效益的沉默成本理应就此打住,但是往往人们会持续投入以至于...

    2020-08-08 16:58:36

  • 金柳林

    一、逻辑脉络 刺激大脑快感和满足感的方法有: 生理型犒赏:满足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或者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和人相欲的满足。 囤积型犒赏:满足人的收藏欲,不管它有没有实际意义。 随机型犒赏:未知的好消息会激发人们内心的渴望。 即时型犒赏: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如果从“瘾营销”这个维度分析,“快奖赏”淘汰“慢奖赏”,“操作简单的”打败“操作复杂的”,已经成了一个趋势。 社...

    2020-08-08 11:59:30

  • 金柳林

    一、逻辑脉络 经济学家鲁文斯坦教授做的大学生期待与好莱坞巨星亲吻的实验、斯金纳的疯狂的鸽子、微信的漂流瓶等都在展示一种现象-期待比奖励本身更令人着迷。而随后,美国行为学家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通过实验发现了人脑中的“奖励中枢”,而其中的关键化学物质-多巴胺就是让人产生渴望的源泉。痛点被解决的瞬间就是爽点,而为了得到爽点,痒点能让人风雨无阻的展开行动。为了创造痒点,刺激大脑中枢系统分泌多巴胺就...

    2020-08-08 10:03:34

<前页 1 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瘾营销:深度揭秘人类成瘾行为背后心理机制,助力营销者利用“积极成瘾”打造贴心产品。

>瘾营销:深度揭秘人类成瘾行为背后心理机制,助力营销者利用“积极成瘾”打造贴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