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舍一夕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难兽 2021-06-11 20:26:47

    文字通透,干净,简练,故事通俗,质朴,动人,扎根于下放张家口劳动改造的真实经历,如何处理果树,如何赶马放羊,如何守夜防堤,汪老的观察格外细致,读者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见百种人生。好久没有读到这样严肃的文字了,作者对待文学的态度太过诚恳,仿佛都能看见他油灯下一个小字一个小字一点点写就的样子,不矫揉造作,不弄虚作假,他的文字是舒展开来的,特别容易陷进去,表达精准不拖泥带水,如沐春风,一本读完心情轻松愉悦,回归了迷上小说最初最简单的快乐。

  • 1 遥遥 2020-10-18 07:06:23

    小说都脱胎于真实的生活,张家口的老乡们大多淳朴的很,“心是一块阳泉炭”

  • 0 吉檀小新 2022-03-30 12:28:51

    喜欢《羊舍的夜晚》《七里茶坊》《尴尬》

  • 0 天空和雨和什么 2022-03-05 20:43:54

    很喜欢。佩服汪曾祺从头至尾的结尾。《黄油烙饼》《七里茶坊》感人。《寂寞和温暖》奇特。

  • 1 老朱 2022-01-29 19:51:20

    黄油烙饼,看一次哭一次。熬得过苦难,才有机会给它加上回忆滤镜

  • 0 朱棣 2021-10-18 12:48:21

    他的文字总能让人安静下来

  • 1 Eudora 2021-11-29 22:36:51

    1958年汪老被错划“右派”,下放到张家口一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劳动改造,1962年返回北京。这本散文集就是汪老这四年的经历,当时不能写,陆陆续续发表于80-90年代,后人集结成册。散文《骑兵列传》让人想到国庆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中的第一个故事,电影里的骑兵在抗日中英勇且机智。汪老的散文《骑兵列传》恰恰呈现的是骑兵在战争结束后的生存状态,在一场接一场运动中的生存状态,那是他们自己都想不到的现实光景。散文《黄油烙饼》让我知道长期挨饿最终饿死的人是浮肿的,皮肤一按凹陷一大块,知道了60年代,道路两边的榆树皮可以剥下来磨成面粉,当食物。总是听老人说,那时吃树皮,却不知怎么个吃法。

  • 0 汪輕肥 2020-11-18 08:43:41

    《看水》、《黄油烙饼》为上上品。

  • 0 Elizen 2022-04-19 07:12:20

    终于又找回了一点读书的味道。

  • 0 鲁闽 2024-01-19 20:00:05 浙江

    汪曾祺多次引一位读者看完这本集子里的《七里茶坊》后给他信里的一句话:“你写的那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支柱。”汪曾祺说,他要写的就是这个东西。那么,这个支柱到底有什么特质?我想这本集子另一篇小说的题目,就是答案:寂寞和温暖——不怕寂寞,感到温暖;就算寂寞,仍有温暖;可能过于浪漫,如汪曾祺自己所讲,“多多少少说了一点谎”,但那是时代造成的、不得已的印迹。另外,看了一开始的交代材料和特定时期的信函往来,会更加明白汪曾祺在一篇小说末尾的感慨:“当时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文学就是这样,说它有力量吧,确实很有力量,说它脆弱吧,也确实脆弱。不过,只要有人写,有人读,就有希望。

  • 0 深秋 2024-02-10 11:35:41 上海

    汪先生在张家口那几年的记录,朴实的文字,能看到很多接地气的生活片段。

  • 0 啦啦啦 2022-07-04 22:48:23

    西南联大浸润出来的作家,在张家口又如此贴近的体验观察农民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乡土中国,乡村是根,那代人写乡土中国总是很有味道。有愤怒也有温暖感动,朴实的乡间劳作,也不乏紧张与趣味。

  • 0 veron 2022-06-26 11:38:19

    满分佳作,《羊舍一夕》、《看水》、《黄油烙饼》偏偏精彩,故事生动。

  • 0 藏新 2023-08-03 21:27:24 重庆

    作者在一个阶级属性压倒一切的年代,始终关怀着最普通也最真切的人性。生活之中有美善也有丑恶(作者描写前一方面要多些),但那些戏剧性的仇恨、斗争并非生活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人在某种理念、幻想、宏大叙事的指引下的行动,大部分时候是越出了生活常轨的,甚至是对实生活的摧毁和破坏。作者没有用伤痕文学的方式痛陈那些以真理之名行攫夺之实的人的虚伪与狂诞,只是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也没有超出人性的范围。

  • 0 悦读的静谧时光 2023-04-25 00:01:41 天津

     汪曾祺先生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卷,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 0 拾月。 2023-08-26 12:53:40 浙江

    放羊、数羊、管羊、喂猪的追忆是我们企及不到的。

  • 0 赤赤赤渥 2024-01-18 00:24:19 湖南

    没有初读《受戒集》的那种惊艳了,但依旧是汪老的风格。这个集子里都是以汪老60、61年在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右派”下放劳动的真实经历为背景,因此真真假假、虚实参杂,造就了这种独特的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张家口叙事”风格。前三篇都写就于62年下放结束,63年初结集为汪老第二本小说集《羊舍的夜晚》;中间五篇发表于79-81年间,是汪老正盛时期的书写,《七里茶坊》、《寂寞和温暖》都是汪老的代表作,其中,《黄油烙饼》被郜元宝教授认为是真正标志他回到偏离已久的自主创作轨道的作品,而陆建华先生认为汪老在新时期发表的第一部小说《骑兵列传》已经宣告了他的回归。末三篇发表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读起来是很平常的了。

  • 0 鹿闪闪 2022-04-11 16:31:48

    看《骑兵列传》看到哽咽。太不容易了,真的太不容易了。书尾苏北的文章能拿掉就好了,读起来真有种居高临下的膈应。

  • 0 面包店的旁边 2024-03-06 21:42:00 上海

    丁贵甲真可爱,好喜欢他。

  • 0 金马洛BBKING 2020-08-24 14:39:31

    《黄油烙饼》等几多经典篇目都是从张家口的生活经历中脱胎而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