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系统论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开先河之作,作者在回顾王家卫职业生涯的同时,又深入分析了其迄今为止的电影创作。此外,作者还将王家卫拍摄的广告、MV等一并纳入讨论范围。本书剖析了王家卫所受到的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影响(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并且审视了王家卫如何超越这些影响。著名电影学者达纳·伯兰认为:“张建德尤其擅长分析加诸王家卫影片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影响,王家卫通过将这些影响纳入其影片的肌理,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值得称道的是,张建德准确地指出,王家卫影片背后的互文场域所牵涉的并非单一门类的灵感来源:他解释了王家卫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艺术家和艺术门类的美学实践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建构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作者简介 · · · · · ·
张建德(Stephen Teo),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除本书外,译成中文的著作有《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2013)、《胡金铨与 侠女 》(2014)、《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2017)等,其他主要著作还有),Asian Cinema Experience:Styles, Spaces, Theory(2012),Eastern Westerns:Film and Genre Outside and Inside Hollywood(2017),(2019)等。
苏涛,电影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历史及批评,著有《浮城北望:重绘战后香港电影》(2014),《电影南渡:“南下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1946—1966)》(2020),合编有《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202...
张建德(Stephen Teo),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除本书外,译成中文的著作有《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2013)、《胡金铨与 侠女 》(2014)、《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2017)等,其他主要著作还有),Asian Cinema Experience:Styles, Spaces, Theory(2012),Eastern Westerns:Film and Genre Outside and Inside Hollywood(2017),(2019)等。
苏涛,电影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历史及批评,著有《浮城北望:重绘战后香港电影》(2014),《电影南渡:“南下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1946—1966)》(2020),合编有《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2020),译有《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2011)、《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简体版2017、繁体版2018)等。
目录 · · · · · ·
003 致谢
005 导论
027 第一章 进入主流:《旺角卡门》
049 第二章 伤心探戈:《阿飞正传》
073 第三章 时空之舞:《重庆森林》
097 第四章 武侠传记史:《东邪西毒》
123 第五章 悲伤天使:《堕落天使》
145 第六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情事:《春光乍泄》
169 第七章 张曼玉的背叛:《花样年华》
197 第八章 时间漫游:《2046》
225 第九章 微型作品及结论
245 第十章 全球漫游:《手》《蓝莓之夜》《一代宗师》
267 参考文献
273 参考影片
277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试读 · · · · · ·
王家卫(Wong Kar-wai)是少数被西方所熟知的香港华人导演之一。虽然没有像吴宇森(John Woo)或李小龙(Bruce Lee)那样取一个西式名字,但在世界电影的版图内,他的名字却标识出一种酷酷的后现代感。不过,“Wong Kar-wai”这个名字是以粤语发音呈现的,对西方人来说具有异域情调,暗示的是强烈的本土意味,而非全球化现象。那种认为“王家卫的电影混合了东西方特质”的说法或许不言自..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影片扭曲的镜头或许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培根的视觉影响,这一点在李嘉欣和黎明的酒吧碰面戏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李嘉欣坐在吧台上,沉浸在关于黎明的“记忆之痕”(memory trace)中。有几秒钟的时间,我们看到了她的双重影像——仿佛是通过冒烟的玻璃或扭曲的镜子。这种怪异的效果,在黎明稍后再次造访酒吧,并坐在同一位置的那场戏中再度上演……这一效果是按照培根式的原则(见于培根那些表现扭曲面孔的画作)来运作的:扭曲是为了达到真实。培根让他的人物面目不清、支离破碎,这与其说是为了捕捉运动的效果一一未来主义的(Futurists)动机,不如说是一种呈现事物内在特质的方法。如此一来,一张扭曲的脸部画像,或许比仅仅表现身体上的相似更为真实。这是一种捕捉人物记忆之痕的尝试,就像李嘉欣翻检杀手的垃圾一样。作为整体的《堕落天使》就是要捕捉香港的记忆之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23 第五章 悲伤天使:《堕落天使》 -
将王家卫视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的关键在于,他倾向于将其叙事重组为一群人物和琐碎的线索,重组为普伊格式的“片段”,所有这一切,都流向一个博尔赫斯式的迷宫。王家卫吸收了不同的影响,既有电影的也有文学的,但一俟经他之手,这些影响即会产生变化,变得模糊而又难以识别。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自身是颠覆性的,那么一个潜在的事实便是,王家卫颠覆了武侠片类型。例如,他的武打场面完全是印象主义式的,这体现在“偷格加印”的慢动作效果上,这个技法如今已成为他的标记。这些武打动作如此迅疾而凌厉,确乎为胡金铨或李小龙的影片中所未见。甚至可以说,王家卫刻意令其武打场面迷糊不清,仅给观众留下打斗的感觉:旋转的身体、偶尔出现的死前痛苦挣扎的面部特写、侠客以一敌众的模糊动作。景别被平面化了,影像体现的是想象的力量,或是种视觉的幻象。不过,动作设计保持了凶悍和搏命的感觉,与这一类型的范式颇为一致。 我认为,王家卫其实是为武侠片类型提供了一个实况连续评论。此处,我们应该调用关于王家卫的历史感的观念,将其作为“反记忆"( counter-memory)。王家卫的历史感的要义(同样隐藏在他颠覆叙事结构的意图之下),便是福柯关于“有效历史”的观点,它“从事件最独特、最鲜明的地方使事件显现出来…在历史中起作用的力量既不是由命运,也不是由机制所控制的,而是对应于一些偶然的冲突”。王家卫遵照武侠片的历史主义框架,他的后现代感似要颠覆这一类型,但是在“书写”自己的武侠传记史时,王家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人性特点的“有效历史”,它是由情感和记忆而非宏大的历史格局所决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97 第四章 武侠传记史:《东邪西毒》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王家卫访谈录 8.1
-
-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7.7
-
- 斯坦利·库布里克 7.8
-
- WKW 9.5
-
- 雕刻时光 9.5
-
- 电影的宿命 8.2
-
-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 8.4
-
- 侯麦传 8.6
-
- 电影南渡 8.2
-
- 迷影 9.1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电视广告及其他”片单观看合集 | 来自李气清 | 2024-01-22 11:12:53 | |
和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一本书吗? | 来自走出马孔多 | 1 回应 | 2023-02-06 10:53:42 |
是王家的电影还是王家卫的电影 | 来自韶华度于蜉蝣梦 | 2 回应 | 2022-09-05 16:28:29 |
封面最下面一个女的是谁? | 来自Dove | 1 回应 | 2022-01-09 01:38:50 |
有删减吗 | 来自pteranodon | 4 回应 | 2021-05-30 00:42: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5)7.8分 27人读过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5)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策划或编辑的图书 (木杉)
- 书单|布鲁姆日城市巡回 (豆瓣读书)
- 夢餘說夢 (豆汁焦圈)
- 培文·电影 (木杉)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伤逝 2021-03-12 12:08:45
一本很独特角度去解读王家卫电影的专业书籍,相比另外一本王家卫的映画世界 这本更理性 从文学哲学的角度去解读王家卫的电影 尤其是拉美文学对王家卫的影响 (翻译文字也不错 )而且做到了有出处 就算脱离的王家卫电影 这本书的文字与逻辑也是很有可读性的 就是编辑和装帧有点拖垮 错别字不少 装帧略粗糙
13 有用 本多 2021-04-02 10:32:15
并非从专业的视听语言和美学视角去解读王家卫电影,而是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进行拼接式的诠释与过度诠释。
3 有用 影身 2021-04-05 01:20:09
永恒复归。 随着阅读的过程逐一回顾了王家卫的作品,除了再次确认那些政治指涉外,还发现他的故事中“暴力”的现身似乎呈现了一种悖论:即“突兀”但又显得那么“无可避免”,在这个维度上他依然是和香港以及香港电影紧密相连的,以后有机会要特地深挖一下。 不得不感叹王家卫的“木乃伊情结”是那么的鲜明,电影制作在他这里似乎变成了带有某种宗教意味的仪式,而爱他的影迷们也参与其中,各自祭奠着各自逝去的美好。
1 有用 一口八个奶牛猫 2025-01-05 15:46:36 陕西
流畅又私人抒情的写法,文化批评式的解读,情感驱动果然是最好的写作动力。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或许成为影迷乃至全球化下符号化标签化的存在:如云一般飘渺而又勾连的情感关系,后现代的离散经验、上海/故土情结、时间的碎片、空间的异质。原来仅仅知道王家卫的拍片方式是严苛而又随性的,但是港人敏锐又实用的商业理路也许是种天赋吧,和贾樟柯相似的泛亚策略与国际化漫游,适应新的技术与传播渠道。
20 有用 bird 2021-03-07 22:06:24
三个大美女帅哥的封面谁不心动,透明书皮的质感拿在手中也不跌墨镜王的份。虽然它成书年头略早,十多年的补记也似乎不得精髓,对热爱王家卫的影迷来说,依然值得一读、很有干货,译文也赞。空间与时间,美术与摄影,文学与音乐,王家卫的电影里蕴藏着如此繁密的思索与呈现,同时又动人。作者多次点出王家卫汲取文学观念的养分哺育电影,注入作品文学的语言、形式、故事,不由想起赫尔佐格的教诲,导演没必要看那么多电影,它对你的... 三个大美女帅哥的封面谁不心动,透明书皮的质感拿在手中也不跌墨镜王的份。虽然它成书年头略早,十多年的补记也似乎不得精髓,对热爱王家卫的影迷来说,依然值得一读、很有干货,译文也赞。空间与时间,美术与摄影,文学与音乐,王家卫的电影里蕴藏着如此繁密的思索与呈现,同时又动人。作者多次点出王家卫汲取文学观念的养分哺育电影,注入作品文学的语言、形式、故事,不由想起赫尔佐格的教诲,导演没必要看那么多电影,它对你的作品帮助甚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