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立体人物论 短评

热门
  • 5 風箏 2024-01-06 18:51:47 上海

    自從讀過作者的多篇論文,和她所對話的前代人物論後,就逐漸理解和欽佩她的研究。儘管我並不全然認同她的具體觀點(如釋義「任是無情也動人」),但她對文本細節及其聯繫的發掘、名物象征和寓意的闡述、人物複雜性的洞察,確乎是堪稱獨到、不容小視的。另外,她絕對沒有「抑黛揚钗」,更沒有擁護封建禮教和婦德閨範。與其說她貶黛,不如說她只是撥動了「揚黛抑钗」的天平、為寶釵「平反」而已。在清代以來的批評者從各種角度對釵、襲等人口誅筆伐的背景下,她希望能說明寶釵並非偽君子、「德之賊」,更非黛玉之敵。通過她對「冷香丸」「熱毒」等名物的闡釋,就能看出她所讚賞寶釵的絕不是她的恪守女範,「於面面俱到、分寸得體的應對進退中,往往也就是個性的磨損與本心的壓抑,在順迎他者的同時,也容易喪失自己,從而不免淪為時代的犧牲者。」

  • 6 虛舟 2020-08-10 12:52:49

    基本大观红楼内容的整合。看专著其实重点看方法,不是看结论。欧丽娟的书有时候我会觉得繁复,她对红太熟悉,但也因此也同样会让人觉得有个别地方深文周纳。方法最好,结论有说服力,过程瑕不掩瑜。能给人启发,这就是好书吧。不可否认的是,越读越有疑惑,越是千丝万缕地这么论证,越读起来不踏实。感觉这样的方法,可以给任何一个人物做不同的品评,绝对都能找到根据。

  • 7 桂魄梅妆 2021-03-19 07:33:25

    红楼作者已去,笔下人物却依然在红楼梦境中历历如活,得益于情节多层铺叙所展演的蔚为壮观的生命广度与人格厚度,这导向了对人性世情的多元认知,也支撑起一个众声喧哗的复调世界,在对生命全局的洞视里呈现极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智慧。从人物的设定看,丰富的神话关联、原型象征、隐喻内涵,敷染出人物深不可测的阴影;对人格成长或心灵变化的书写也分外灵动细腻,从细微处逐渐绽放更鲜活充盈的生命情貌;以及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经验的互相补充,开拓出人生的全幅视野,也为全书营造着消长变化之间所蕴含的一体性。更可贵的是,这些人物在红楼全景中自然洒落,交相辉映,有如命运之神伏藏潜露、一以贯之,让川壑错综、情理纠绕的人性状貌,无限延展最终浮现出完整的悲情而瑰丽的历史地表。

  • 3 白弋 2020-12-28 16:53:23

    第一次看写《红楼梦》的学术作品,真真深刻又有趣。虽似有为了使观点新颖而树靶子攻击的稻草人逻辑谬误,也存在对文本的过度诠释,还有议论收不住漫无边际的弊病,但对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终归是功大于过。

  • 6 岛生 2020-06-11 23:26:17

    总有人说欧老师是拥钗贬黛派。不过,至少读了她的解读,我觉得钗黛的形象都更为立体,也更加可爱了。

  • 1 梅梅的小果园 2024-03-02 09:49:16 上海

    很开阔眼界,作者的论证很严谨

  • 1 加菲🍁 2023-12-23 23:15:04 北京

    方法观点均有翻新,是好论著

  • 1 雪湃 2023-12-09 20:03:36 北京

    粗略看完了,等看完原著再读一遍。让我懂得了角色在全书中的成长变化轨迹,也打破了对一些角色的刻板印象。

  • 1 外婆家的树小姐 2023-04-13 15:42:24 广东

    幸而有听课,懂得一些。 口语形式和文字表达真的很不一样。 看了一天才看完。

  • 1 Melody麦麦 2022-12-20 17:51:40 北京

    势利中有人情,人情中有势利,作者从文本出发还原了宝玉、黛玉、刘姥姥、宝钗、元春等人物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背后的人性。

  • 1 KC 2022-08-27 11:23:36 湖南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 1 海的女儿 2022-03-06 20:32:57

    红楼怎能让人不爱。喜欢基于原文的解读,很有说服力。欧老师让人大爱。欧老师的红楼,还是靠公开课听完吧。

  • 1 Joseph 2024-12-21 17:25:29 北京

    很有启发,全书基本上以E.M.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之分为理论基础,不少解读兼具深度新意,贴合文本,部分理论应用虽然略显浅显(如心理学、神话学等),但也能够自圆其说,同时亦能兼及中国诗学传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谈刘姥姥(大观园里的“陌生人”/“斥弃心理”,借用巴赫金、克里斯蒂娃)、李纨(连同妙玉)的两篇。

  • 1 吃错药的小黄人 2024-06-15 20:48:02 天津

    红楼梦真是永远也挖掘不完。通过这本书又解答了一些之前看书时迷惑的地方

  • 1 无饰 2024-04-06 17:55:53 江苏

    很受启发,认同欧老师将文本视为有机整体,前后勾连绾合以相互参证的研究方法,将人物置诸全景中观察理解,确能抉发出人性更为深微隐幽的复杂面向,从而拓展出人情世事的多元认知与书中人物更为广阔的生命厚度。当然,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对文本每一微小细节的谙熟于心与苦心参寻。书中对西方理论的运用也大都能够贴合文本、自圆其说(如刘姥姥与狂欢诗学),但也有个别几处略感牵强。本书另一难得之处在于作者能够在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与意识形态中理解、体贴、讨论他们的性格与行为,在此基础上更能探本追源,寻绎每一种性格要素的形成之由,从而廓清了许多沿袭已久、深入人心的不公之论。个人最喜欢论黛玉和宝钗的章节,读后对宝钗的好感度真是直线上升啊!

  • 1 四方游道 2021-01-30 22:35:09

    最后一篇妙不可言,经分析后李纨形象确实变得立体了。

  • 1 海怪 2020-11-27 16:30:19

    从欧老师的书里学到的不仅是新颖的观点和论证,还有做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 1 踏雪无痕 2020-06-25 12:35:46

    不论何时,只要我们对他人的反应包含了过度的情绪或反应过度,我们就可以确信,我们体内的某种无意识的东西受到了刺激,正在被激活。欧老师从这个角度看的李纨,确实有种让人大开眼界,看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的感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