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报告的书评 (29)

SashaCosmos 2020-06-28 19:36:45

与死亡共生的豁达与启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今年阅读的非虚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苏·布莱克不仅将一生丰富的从业及研究成果落于铅字,更是将智慧、豁达和勇气融入了字里行间。 作品的前一大部分令我几次落泪(或许是我最近变柔软了?)。有一段大致是这样的(模糊印象,或有细微谬误): 作者的外祖母已经痴呆...  (展开)
TT 2020-06-21 23:17:27

姗姗来迟的死亡教育

我再给自己的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常常会惊叹现在绘本涉猎之广。不光有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甚至连生殖,哲学,死亡教育这些都有所涉猎。 这次看的这本《法医报告》,光看名字,还以为是一本关于刑事侦破的书。结果读完之后有惊喜,这一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成人版的死亡教育读本。 ...  (展开)
金兽读书 2020-08-07 08:54:40

游走在关于死亡的回忆和现实之间 | 读《法医报告》2020-17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封面上的人骨拼图是吸引我阅读此书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我从中嗅到了一丝猎奇的味道。书的名字《法医报告》是吸引我的第二个原因,我猜测这会是一本硬核的悬疑类科普,其中必定包含着很多鲜为人知但又惊世骇俗的案例,我期待着抽丝剥茧过程中的欲罢不能。 猎奇,硬核,悬疑,惊世...  (展开)
闻夕felicity 2020-05-03 17:31:13

同类最佳

我很久没有看书看得这么酣畅淋漓了。从翻开这本书,几乎是手不释卷,越往后读就越为作者这个苏格兰爽朗妹子法医人类学家所折服。作为一个热爱鉴证类影视作品的BONES迷妹、我看了不少法医和殡葬从业者写的书。在我读过关于殡葬、法医、犯罪和人体的书中,这本书是到现在为止最让...  (展开)
春山冷 2021-12-18 21:12:46

死亡是生命中最后的盛典

这本书和法医秦明等走探案流的法医故事完全不一样。它更加学术,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法医的各项职责,并且在最后一章展示了他们独特的生死观。 印象最深的篇章是“我”前往科索沃为那些支离破碎的尸体验尸,把高度腐烂的黏腻的肢体器官分开来,标上名字,重新赋予死者“人”的概念...  (展开)
北欧海盗 2020-10-28 15:04:14

善良豁达敬业硬核冷幽默

是的,这个英国阿姨就是这么一个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科索沃的经历读起来都快要吓死了,而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法医人类学家却在这时候冲在最前面。 东南亚海啸相关行动促进英国的DVI(灾难受害者身份识别)体系发展。 作者已经把自己身后事安排的明明白白,恨不得成为实验...  (展开)
悟空 2020-05-09 21:25:37

唯有找到,才能治愈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跟很多普通人一样,对法医这个词有着天然的敬而远之,因为法医的职业总是跟罪案、恐怖、凶手、尸体等等让人不适的感受紧密相关。 毫无疑问,这是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一种职业偏见,更是一种全人类对死亡的深深畏惧。 无惧于暴露年龄的尴尬,我必须承认最早对...  (展开)
木子 2024-03-14 23:26:36

凡所经历,必有痕迹

这其实是春节回来开始看的第一本书, 春节其实是一个信息大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会恭贺新生,也会谈论衰老和死亡,所以看到推荐时,马上开始看。一直到今天才看完,一方面是最近本身阅读时间和质量都在急剧的下降, 另一方面是看书卡在了第11章,很久都没有过去,因为在这...  (展开)
诸葛昳月 2023-08-11 11:57:21

真实的法医人类学家

谁能想到这个封面,这个标题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猎奇想象空间,你等着汗毛直立,血脉喷张,呼吸急促的高感官刺激,最后发现他只是苏·布莱克法医人类学家的从业自传。这种被愚弄的欺骗感伴随我读完了整部作品。 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不喜欢他的出场方式,她本应该以她更深刻真实...  (展开)
鱼在藻丶 2023-04-17 10:25:17

于从未涉足的死亡之地,拾取宝贵的生之经验

作者苏•布莱克是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解剖学家、法医人类学家,因在法医人类学方面的杰出贡献,2016年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但在本书中,读者却丝毫感受不到领域专家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苏•布莱克以温婉的笔调,将死亡这位公认的不速之客真诚地引见给...  (展开)
穆荧 2022-01-22 19:40:25

四星

R-法医报告 推荐 一位法医的随笔,向我们展示死亡的多种面貌,既与我们聊死,也与我们聊生。 我觉得这本不应该跟《尸检报告》、《遗骨档案》作为一个系列,应该和《最好的告别》一起读。 它不猎奇,也不恐怖。它谈论死,也讨论生。 我想用三个“最”来总结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  (展开)
左其盛 2020-04-27 10:18:13

法医人类学家的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我们的工作是将生时构建的身份和死后身体的遗存结合起来。因此,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人类学在死亡一事上搭档工作,在破获罪案上当然也是如此” 01 — 法医人类学家作品,回顾自己大半生,介绍这个行业,介绍自己参加过的重大事件。 警告!!!书中涉及到法医的许多工作细节,估...  (展开)
michele 2024-04-14 12:26:35

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

我们好像非常忌讳谈生死,至少我的家庭教育给我这样的认识,比如我小时候是被禁止在晚上吹口哨的,因为大人认为这样会召来某些不好的“东西”。我不相信,越吹越大声。我现在还是不相信,但是不会再这么做了。 本书作者苏·布莱克是法医人类学家。法医人类学和法医病理学的根本...  (展开)
福猴青青 2024-04-12 14:25:36

法医非常伟大,死亡也需要尊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以为比较technical,但事实上更emotional。作者经验丰富,写了很多书,解剖过很多尸体,从书中我们只能看到寥寥数语,但事实上她一定做了很多工作、忍受了残酷的环境,才得到今天的成就。因为真实法医的工作环境不是像石原里美的电视剧里一样,每具尸体都能完完整整干干净净...  (展开)
小酒窝在哪? 2024-02-05 10:32:12

看这本,别看《尸检报告一个殉葬师的手记》

如果想看遗体类的书籍,推荐看这本书。一名女法医写的,里面有遗体一些医学解剖知识,以及这位法医从事人道救援方面的经历。是一位很厉害的女性。包括书里说到自己亲人去世的刹那,很多部分看了很感动。 微信读书里看的。微信读书是把这本书和《尸检报告一个殉葬师的手记》一起...  (展开)
念念不忘 2024-01-23 19:43:14

读后感与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是法医报告,但侧重点更多的在探讨人类如何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文情怀,学术性不强,不过作者经历丰富,对于抢险救援、遗体捐献乃至尊严死等多个相关领域都有所引导和思考,还是值得一读。 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不过是对孤独的恐惧、对所爱的不舍。也许说来遥远,但生死往往不过一...  (展开)
雑音noise 2023-09-03 23:10:25

关于用死猪替代人类判断死亡间隔时间的论点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和同系列另一本《尸检报告》持不同论调。 《法医报告》↓ 《尸检报告》↓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展开)
小宋叨啵叨 2023-04-07 14:35:02

珍爱生命 但也正视死亡

按照平时的读书速度,我以为这本书三五天就能看完。但是这本书,我整整看了十九天。刨除这半个月我没有像以往有全天充裕的时间看书的因素外,这本书,被归类在非虚构类书籍里,我却是把它当做工具书来看的。 我本职工作是一名影视编剧,日常需要大量拓充各方面的知识,尸检、痕...  (展开)
猫无双 2023-03-12 15:46:25

死亡教会我们要好好渡过活着的每一天

在新冠延续的这3年期间,看过太多骤然离世的新闻,让我越来越强烈的想要了解死亡。其实“生”和“死”一样是所有生命体必将经历的一个过程,“生”总是被期待的,而“死”总是被避忌,没有人可以预测自己的死亡到底在哪天,没有活着的人知道“死”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感受,那只能...  (展开)
风筝与风 2022-12-30 18:03:30

还可以

心理学:身份认同感是自我概念成熟的彰显和延伸。我们由此得以发展出密切相连,错综复杂的社会。 物理上:法医人类学家根据身体的生物学或化学信息,分析死者生前可追溯、可读取的历史,检验还原出来的证据是否符合死者在过去留下的痕迹。 细胞是一切已知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9条)

订阅法医报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