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利科尼亚 1:春 短评

热门
  • 34 rusty 2021-08-16 12:55:17

    作者很有来头,1979年曾作为英国六人访华团的一员来华,受到邓的接见。当时还被允许问了个问题,据回忆录,他问的是What future he(邓)saw for China in Space(怎么看待未来中国的太空图景)。三年后,《海利科尼亚》系列陆续出版,里面妥妥的不同文明体系的交融与传承、竞争与交锋,当然不能只当成架空背景来看。这部作品的史诗感不止于此,它在更大尺度上构架了宇宙层面的双星体系、星球层面的气候和生态体系、文明体系等,这使得本书的主角不止是英雄们,也是序章里在冰天雪地里奔涌流动的兽潮,以及塑造着整个社会和文明的海利科病毒。随着我们的地球灾变越来越频繁,人类社会的分歧和对立不可逆转,这部作品似乎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来解读和品鉴。

  • 21 夏桑 2021-09-21 22:27:25

    中秋夜,跟伙伴工作时,忽然很想聊聊这套年度重磅。简单来说,奥尔迪斯用一个故事,一个三部曲,用一百多万字,讲述了一个文明的生老病死。这是漫长的一年,漫长的三季,人心随着温度潮起潮落,生机勃勃的世界里又藏着死亡的威胁,一切都是那样深沉。我很喜欢这套书的地方在于,我感觉奥尔迪斯身为英国新浪潮的主将,是在重塑生而为人的尊严,但方式是科幻现实主义的,是剖开人性弱点后,依然歌颂文明的存在意义。我初读这本书时,瞬间就被那片茫茫雪原抓住了,无数巨兽的迁徙奔跑,狩猎者的被狩猎,一次次震撼我的内心。全书阅读的过程中,那种浓郁的大师气象,实在让我着迷。我甚至觉得,这书很有《追忆似水年华》的从容,不疾不徐,因为充足的人文底蕴和关怀。权力是会消逝的,个人终将埋葬,种族间的对抗也将异变,可文明永存。还真是万物与我为一。

  • 13 Kaito 2021-10-10 13:15:48

    在《冰与火之歌》里,马丁描述的是一个寒冬即将到来的世界,而在《海利科尼亚》的世界里,故事则起于一个漫长寒冬的结束,它们的共同点,按布赖恩给他儿子的那封信中的说法,“一个跟我们的世界很像的地方,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一年的长度”,当然,显然,海利科尼亚的冬夏轮回比维斯特洛的还要夸张——一个以十年计,另一个则是以千年计。

  • 6 YANGHL0419 2021-08-23 10:51:58

    奥尔迪斯集大成的科幻经典

  • 4 旧书君 2021-10-27 18:00:08

    和《沙丘》一样同属于生态小说,阅读体验也颇微相似。双星系统为核,围绕这个核搭建了一整个海利科尼亚星系的生态系统,四季的长度被拉伸到两千五百年,人类与类似恶魔的种族轮番制霸星球的主控权。HELLICONIA的词根HELL就暗示这这是一颗地狱之星。海利科尼亚人也称人类,但与地球上的智人还是不属于同一人种,并且死后也以幽魂的形式存在,活人可以通灵与其沟通。星球上地球人空间站观察转播,星球下严苛残酷的文明轮回,有种天堂俯视地狱给其开直播的独特感官。星球上的生态描写确实细致、隽永,但读奥尔迪斯真得静下心来,细水流长、不动声色,很多设定藏在暗处,一不留神就水过去了。值得细嚼慢咽的大部头史诗。

  • 3 椭圆半圆 2022-01-17 15:11:50

    如若星球真的是一个“超级有机体”,不管有意识无意识,最先会被清除的就是“人类”这种病毒吧! 一边说着“知识无用”,工具建造、货币出现、城市形成都是无中生有吗?刚开始觉得主题不明,慢慢混杂出低魔元素,才意识到奇幻跟科幻模糊了界限;无关紧要的楚门的世界的模式;到最后看到作者痴迷于隐喻的文字才明白,铺展过于宏大的框架承载了太多本意之外的东西,最基础的故事情节不但弱化,甚至没了吸引力,这时不管多宏大的幻想,多有野心的暗喻,都只剩狗屁倒灶,一地鸡毛。

  • 1 糊泥马 2021-10-21 23:29:34

    本书以一个双星系统为模型,构架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在浓浓的新浪潮风格下,又不失科幻小说原本的味道

  • 2 马琪马骑马🏇 2021-10-08 11:28:00

    是科幻史诗类的作品,很佩服这种能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星球世界的作家,在自然和人文的意义上都能构筑庞大的世界观,着实厉害。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尝试想象如果是自己来写,会给这个世界添加什么设定。但读到下一段,作者给出的是更大的惊喜,这个挑战想象力的阅读过程还蛮有趣的。

  • 1 祝余溱溱 2024-05-17 19:31:05 湖北

    当一篇科幻没有足够亮点的时候才会去宣扬它的包罗万象,人物文笔一般,写景和生物是一绝,三星给生态。当一部小说连续发生两次以上巧合,以及人物的行动不是因客观因素驱使,而受其他小说人物的个人要求时,小说人物便从作者手中夺取了主动权,剧情的发展应该是主角主动推动,而非配角的强迫,难称佳作。可能看的太多的了,科幻点子一般,15%弃。

  • 1 荀叔凛 2024-05-31 00:03:45 陕西

    你们都是水军吧?

  • 2 特夫威斯 2021-09-26 15:38:52

    这应该是星际版的《楚门的世界》吧,对这个星球进行全覆盖无死角不间断直播……但是追剧得用几辈人吧23333

  • 0 一只被和谐的猫 2022-04-04 20:48:52

    16h。作者是真能沉的下心啊,这份想象力太强大了。披着双恒星系统上千倍四季的外衣,写的是地球人远古的人性

  • 0 M-U-K-I 2022-02-28 21:52:39

    新的庞大的世界在眼前展开,气候的漫长极端的波动,物种的多样性蛰伏新生与斗争,遥远的地球人在凝望着一千多年前的海利科尼亚,遥远的海利科尼亚的故事像剧集一般牵动着地球人那颗蠢蠢欲动的好奇心与幻想中的沉浸与渴望……

  • 1 唯爱小狗 2022-01-30 11:37:37

    还可以,但是太长了,感觉中间有的情节实在没必要写那么详细,也有可能是翻译成中文有点读不懂了。扫了一眼下一部发现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又要头脑风暴了🥲

  • 1 韧勉 2022-01-28 20:26:49

    英国科幻小说家奥尔迪斯指出大多数名义上称为当代小说的作品都充满了怀旧色彩,而科幻小说则不受“怀旧”的束缚,这一点有人欣赏,有人厌弃。科幻小说从来都是放眼未来,甚至带着预测的眼光去直视未来。他在《海利科尼亚》中营造的科幻世界从扉页的地图中看出是一个类似于压缩版地中海的文明地带,文明仍旧勃兴于希腊半岛,故事的原始宗教意味浓厚, 神性与自然性交织,纪元伊始,万物重生,看似是新世界,或许只是地球纪元的平行世界而已。

  • 2 公子政 2022-01-24 15:04:50

    海利科尼亚围绕双恒星进行漫长的公转,这片冰封的大地上,一代又一代艰难生存的大戏轮番上演,与此同时,地球观测站记录星球的一点一滴,信号花费一千年的时间传送回遥远的地球,而地球和海利科尼亚都在改变。 一个类似《楚门的世界》版《大秦帝国》的故事。(偷懒,但适合脑补。)“变迁”是海利科尼亚永恒的命题,气候变化为所有人的故事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薄雾,从持续千年的冰雪,到河流开冻、溪水潺潺,再到草木生长、繁花盛开,然后瘟疫横行,在无法掌控的生态变迁面前,个体是如此渺小而无力。人类从猎捕为生、信奉地下的神明,到刀耕火种,再到仰望天空、痴心天文历法,尔后出现货币和商品流通,海利科尼亚上发生的历史变迁,恰好呈现了我们千年文明演进的缩影。一切始料不及的变化,都见证着渺小生命的伟大。

  • 3 已婚奥特曼 2022-01-24 17:44:31

    一开始,有种异世界网文的既视感。 如此弱肉强食的世界,晚上睡觉不需要警戒的?就被9岁的玉理那么简单地双杀了? 其实剧情不复杂,充斥着古典西方文学的冗长。 既有海利科尼亚特有生物,又有地球生物,这生态还能混一起?真心觉得很一般呀。 前半本书也一直没有提及文字书籍。不管在任何有文明的社会,一定有一些用作记录的载体。 本质上就是原始部族加一些奇幻元素。 连军队,贸易都没有,就要造制币厂,这本书的逻辑真的挺差的。 写到后面,甚至连重心都没有了,到底是雷恩泰尔还是奥多兰都?

  • 2 文子 2021-10-23 19:25:48

    持续千年的寒冬、暴风肆虐的冰原、蒙胧晦暗的洞穴……在海利科尼亚星球 上,人与自然、人与法艮、人与人的斗争绵延不绝,在野蛮与理性、愚昧与知识的角力中,文明正在发展与扩张。这一切都被星球上空的地球观测站全程监控直播。

  • 0 屲屲 2021-12-01 08:21:07

    很好看 希望第二三部快快出版

  • 1 TT 2021-11-08 14:22:59

    这部《海利科尼亚》无愧于史诗级别的科幻作品的称赞,宏大的星球设定,非常厚重的历史事件描述,是一本需要慢慢体会的作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