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技术呆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liuwill 2020-12-12 17:23:03

    技术工作者必须了解工作的文化背景。特别喜欢作者的观点,如果软件工程师只掌握一种语言,和只学过一本经书的中世纪僧侣差不多。其实我们甚至可以从许多已经淘汰的编程语言中学到知识。 组件库,例如react和vue,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对生产力影响反而更大。他们的机制和约定已经接近于不同的方言。 语言和工具只是偶然复杂性,物理世界的建模、工程化创新才是软件开发的本质复杂性。 软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构造物之一,激发着人类无尽的创造力。编程很像写作,作为抽象工艺,文化美学至少跟创新对工程任务的影响一样大。 分离关注点,好像是信息物理系统的内在要求。计算机程序是一个模型,核心是算法,计算机中真正发生的是硅晶体中电子的流动。 通过不断分层抽象,连接起物理世界的半导体,图灵机和人类的想象力,构建起数字世界

  • 7 Jacob 2021-07-21 12:31:30

    库恩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科学用词:范式。是科学研究、科学体系、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和基本方式,是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方法的总和,在心理上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在互联网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给范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范式的改变也导致世界的改变,我们所有东西在认知上范式被调整。在过去,大家都是用还原论的方式去不断细分,如基本粒子的研究已经细分到希格斯波色子,从而去发现和理解万物起源。而如今的范式调整,是要求还原到整体,去解决其复杂性、彼此联系、相互关联,这给人类科学带来的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去处理复杂性?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随之而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人与科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且这种关系会如何发展?

  • 4 臭宝镗研工业 2020-05-15 00:47:03

    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物质的能带间隙很小,在合适的环境刺激下其低能级区的电子就能形成跃迁~进入高能的空能带区域从而获得流动空间,导电效果也就良好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它们原本的满能带区域会出现很多不饱和轨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电子空穴。然后更低能级轨道上的电子会在环境温度的刺激下填满这些空穴,而在更低位轨道让出空穴。在过去的观察角度看来就像是一种正电荷在电流中反向移动。其实它不是正电荷,它只是电子移动中留下的空穴。 这时我们已进入半导体物理学,向前走,就会得到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然后得到晶体管。继续沿着既定的基础科学范式朝宏观世界的方向(向上层级)开展研究,研究对象的规模和结构复杂度会成几何倍数增加,科学模型的精确度会下降。这时工程师会接管科学家的工作,忽略微观的科学混沌创造技术范式。

  • 2 Hao 2022-04-03 18:59:04

    这是一本关于工程技术(尤其是数字电路与软件)背后的哲学思想的书。作者UCBerkely的教授Edward.A.Lee,在这本书里探讨了关于科学(柏拉图相型:真理客观存在,只是有待发现)与工程(人类本身的发明与创造)之间在哲学层面的思考。着重强调了工程师通过模型、范式定义、分层的方法,通过一级级的抽象,能为技术发明与创造带来无限可能。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数字电子技术,除了底层的半导体物理属于科学的范畴之外,其余的包括逻辑门、微架构、指令集、体系结构、编程语言、编译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无一不是技术范式分层的结果。由于计算机天然是为离散信息处理设计的,无法处理连续统问题,因此我们也不能指望计算机能够处理物理世界的所有问题。但即便如此,人与技术发明也已经开始走在协同共生,互相成就之路上了。

  • 1 呆宝 2022-02-03 18:10:43

    看完以后真的觉得自己是呆子

  • 1 书中自有一间屋 2021-11-03 17:49:47

    让我重新回忆范式和范式转移的概念。技术的范式可能很大程度看受众心理接受预期以及技术工程师的选择。

  • 1 猴儿 2022-01-16 19:54:52

    本人才疏学浅,真的没看懂……

  • 0 哆啦大胖 2022-11-18 07:34:01 辽宁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第一部分,我们探讨了什么是模型,什么是分层模型,以及分层模型有什么用。所谓模型,就是人类对某个事物某项特征的模拟。所谓分层模型,就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而设计出的层层递进式的模拟。分层模型有什么用呢?它能把复杂的任务变简单,能让我们从上帝视角观察问题,避免失去方向感。在第二部分,我们探讨了设计分层模型的两大方式。在解决同类问题时,通常都会有成熟的分层模型可供借鉴,采取拿来主义的精神,再根据需要添加或者插入新层;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层模型,那就自己来设计一个。在第三部分,我们探讨了分层模型的局限性。就像计算机不可能取代人类一样,分层模型也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适合用分层模型解决的问题通常具备两项特征,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足够复杂。

  • 0 Jimmy47 2022-11-19 10:19:06 黑龙江

    得到听书 什么是模型,什么是分层模型,以及分层模型有什么用。模型是人类对某个事物某项特征的模拟。分层模型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而设计出的层层递进式的模拟。分层模型能把复杂的任务变简单,能让我们从上帝视角观察问题 设计分层模型的两大方式。在解决同类问题时,通常都会有成熟的分层模型可供借鉴,采取拿来主义的精神,再根据需要添加或者插入新层;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层模型,那就自己来设计一个 分层模型的局限性,也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适合用分层模型解决的问题通常具备两项特征,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足够复杂。不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往往也是目标明确和足够复杂的问题,此时不妨借助分层模型来解决

  • 0 心若无涯 2022-11-15 22:46:59 浙江

    所谓分层模型,就是为了解决复杂问题而设计出的层层递进式的模拟。在解决同类问题时,通常都会有成熟的分层模型可供借鉴,采取拿来主义的精神,再根据需要添加或者插入新层;如果没有这样的分层模型,那就自己来设计一个。适合用分层模型解决的问题通常具备两项特征,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足够复杂。

  • 0 请叫额聂小仙儿 2022-11-15 14:36:30 山东

    科技的哲学,分层模型

  • 0 辛彬 2023-12-25 17:32:49 安徽

    范式的文化、技术、科学,带来片面性。

  • 0 新世纪炼金术士 2024-01-02 10:14:40 北京

    把每章开头读一下就差不多了,可能这些思想我都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啥有意思的。在我看来重要的思想是 1. 科学技术都是被发明而非发现的,不存在柏拉图式的理想原型 2. 人通过建模理解世界,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一些比较有用 3. 技术具有分层次的结构 4. 阻碍技术发展的一大原因在于大脑容量有限,人只能在能理解模型时模型才有用,有限的大脑容量导致专业化碎片化,并对变革产生阻力

  • 0 Vincent.Tang 2022-04-28 14:55:37

    毫无疑问,作者本人对电子信息技术及其背后的形而上的理论有着独到且深刻的理解,电子信息技术毫无疑问地,也必将长期地改变人类的未来。

  • 0 喊走哥 2022-07-11 18:30:40

    本书可以作为梅拉尼·米歇尔《复杂》的姐妹读物,加深对于信息科学部分的理解,尤其是第3、4章的范式分层理论以及10、11章的概率和可能性部分的阐释。本书围绕着模型这一核心概念,提出科学家是通过建构模型(model of)来理解物理世界的事物从而增加人类已知的未知,而工程师是通过模型(model for)来发明物理世界未曾有的事物来增加人类未知的已知,二者旨趣相异。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封面是依据艾舍尔Drawing Hands,将其中一只画自己的手改为代表技术的机械臂,表达了作者通过人机融合而为计算机摆脱其形式语言不完备性以及人类摆脱自身的缺陷提供可能的意图。

  • 0 一条安达鲁烂狗 2022-07-25 01:13:29

    技术究竟是独立于人类的柏拉图式的理想构成还是人类的创造性发现 这一命题无异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内容太硬核没有理工科背景属实吃不消

  • 0 Marine 2022-09-14 00:03:09 上海

    No clear theme presented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