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全新創作!
以人性鋪展馬來小城的俗世河流,
站在晦澀幽暗的路頭,每個人都在尋找未知的出口!
★ 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
★ 現代版《小城畸人》,俱現精彩細密的人性書寫
「《流俗地》娓娓述說一個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黎紫書為當代馬華文學注入少見的溫情,也為自己多年與黑暗周旋的創作之路,寫下一則柳暗花明的寓言。 」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除非有一天你們親自嚐到那滋味,
否則永遠不會明白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俗世裡沒有動人的童話;
飄蕩至黯黑深處,該如何捕捉那一抹天光?
曾對未成年女孩始亂終棄、長相俊俏的大輝,
一個被訛傳已死之人,竟輾轉歸鄉,活生生出現在大街上?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
(展开全部)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霞,進入盲人院學習,
摸索光亮的路上,靈魂卻捨棄肉身,墜入無邊黑暗;
離鄉從業的印度仔律師,生命竟於三十六歲遭人暗殺,猛然截斷;
爽朗的馬票嫂年輕時離開軟弱丈夫、改嫁有錢黑道,
苦盡甘來後卻終結於失智症……
銀霞、細輝、拉祖自小一同長大的「鐵三角」,
歷經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該如何尋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
「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風吹;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
「長大就是開始意識到現實,會去想像將來了。」
小說以馬來西亞錫都,被居民喊作「樓上樓」的小社會拉開序幕。講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務俗事,迂迴曲折的情節,彷彿召喚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小事。
在「樓上樓」的他們如風中之燭,看似脆弱實則強韌,一旦離開,便流落於人海各自漂流;彷彿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寬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熱帶國度的風土民情、政治時局,人們追憶往事,每翻開一頁像是自己被時光推到了局外,旁觀著當年的自己。這裡的雨下得頻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發生。那些記憶如今被掀開來感覺依然溼淋淋,即便乾了,也像泡了水的書本,紙張全蕩起波紋,難以平復。
《流俗地》以跳接時空的敘事手法,為各個角色穿針引線,每一短篇看似獨立卻又連續,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裡載浮載沉,薄涼活著,無聲老去。他們冷眼、坎坷、孤寂、擁有短暫歡樂,卻都像電光石火,剎那間便走到時間盡頭,看俗世的風吹透灼熱的倉皇人生。
黎紫書
原名林寶玲,197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自24歲以來,多次奪得花蹤文學大獎,是自有花蹤文學獎以來,獲得最多大獎的作家。她也受到台灣文壇的肯定,數次贏得聯合報文學獎與時報文學獎。出版人詹宏志首次接觸到她便讚嘆不已,譽為「夢幻作家」,更將她的作品首度引進台灣。2016年獲頒南洋華文文學獎。
已出版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短篇小說集《未完.待續》、《野菩薩》、《天國之門》、《山瘟》、《出走的樂園》;極短篇小說集《余生》、《簡寫》、《無巧不成書》、《微型黎紫書》;散文《暫停鍵》、《因時光無序》,以及個人文集《獨角戲》等等。
#抱书 4.5-5星
「流俗」顧名流動的風俗,浮世百態,隨波逐流,但甭管你是流到馬來還是唐人街,濕熱赤道抑或冷豔地極,華人永遠自成同一個世界,一樣的市井人情,一樣的民俗風土(好似北方的我城,一樣的老氣橫秋,老態龍鍾,夜裏早寢,卻又不完全卸妝;帶入感十分強烈,我本人已經成為眾生相之一了)。「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世故了。怕風吹雨打;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全本終了再回青梅竹馬... 「流俗」顧名流動的風俗,浮世百態,隨波逐流,但甭管你是流到馬來還是唐人街,濕熱赤道抑或冷豔地極,華人永遠自成同一個世界,一樣的市井人情,一樣的民俗風土(好似北方的我城,一樣的老氣橫秋,老態龍鍾,夜裏早寢,卻又不完全卸妝;帶入感十分強烈,我本人已經成為眾生相之一了)。「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世故了。怕風吹雨打;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全本終了再回青梅竹馬的鐵三角,好像文內的這場鬼祟大雨正密密地落在我頭上,巨雷轟頂,餘音不盡,連睫毛都濕透。 (展开)
回归现实主义的黎紫书还是很令人欣喜的。
毕业论文加油(ง •̀_•́)ง
有幸在2020年末读到银霞的世界,有幸聆听黎紫书老师本人的创作历程。有老师提到“潮湿感”,感同身受。或许我总执着于从文字间寻找到那种湿热的触感。
时间线极其复杂,叙事能力绝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很绝,有一些比喻精妙到忍不住拍桌。爱近打组屋的众生相,众生鲜活地生长在糜烂而又常态的人间,挣扎于生,挣扎至死,虽苦却又如此平常。但读至结局又有种空虚感。
叙事画面感很强,三言两语插一个景进去整个就把人带入场景了,有电影的味道,造出来的景也很电影。 故事结构也很有意思,像画素描一样,先建构了轮廓,再一点点丰满,上色。所以会在后续的内容中看到跟前文重复的内容甚至一模一样的文字,但不觉重复。
真好啊,充满了滞留感的文字,平静而坚硬。
> 更多短评 9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12人在读
> 20人读过
> 298人想读
订阅关于流俗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nakaji 2020-08-11
#抱书 4.5-5星
0 有用 黃大門 2020-12-01
「流俗」顧名流動的風俗,浮世百態,隨波逐流,但甭管你是流到馬來還是唐人街,濕熱赤道抑或冷豔地極,華人永遠自成同一個世界,一樣的市井人情,一樣的民俗風土(好似北方的我城,一樣的老氣橫秋,老態龍鍾,夜裏早寢,卻又不完全卸妝;帶入感十分強烈,我本人已經成為眾生相之一了)。「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世故了。怕風吹雨打;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全本終了再回青梅竹馬... 「流俗」顧名流動的風俗,浮世百態,隨波逐流,但甭管你是流到馬來還是唐人街,濕熱赤道抑或冷豔地極,華人永遠自成同一個世界,一樣的市井人情,一樣的民俗風土(好似北方的我城,一樣的老氣橫秋,老態龍鍾,夜裏早寢,卻又不完全卸妝;帶入感十分強烈,我本人已經成為眾生相之一了)。「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世故了。怕風吹雨打;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全本終了再回青梅竹馬的鐵三角,好像文內的這場鬼祟大雨正密密地落在我頭上,巨雷轟頂,餘音不盡,連睫毛都濕透。 (展开)
0 有用 戴耳环的小黑 2020-12-20
回归现实主义的黎紫书还是很令人欣喜的。
0 有用 斐多的三棵树 2020-12-25
毕业论文加油(ง •̀_•́)ง
0 有用 月亮海盗船 2020-12-27
有幸在2020年末读到银霞的世界,有幸聆听黎紫书老师本人的创作历程。有老师提到“潮湿感”,感同身受。或许我总执着于从文字间寻找到那种湿热的触感。
0 有用 灿若残 2021-01-07
时间线极其复杂,叙事能力绝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很绝,有一些比喻精妙到忍不住拍桌。爱近打组屋的众生相,众生鲜活地生长在糜烂而又常态的人间,挣扎于生,挣扎至死,虽苦却又如此平常。但读至结局又有种空虚感。
0 有用 月亮海盗船 2020-12-27
有幸在2020年末读到银霞的世界,有幸聆听黎紫书老师本人的创作历程。有老师提到“潮湿感”,感同身受。或许我总执着于从文字间寻找到那种湿热的触感。
0 有用 斐多的三棵树 2020-12-25
毕业论文加油(ง •̀_•́)ง
0 有用 唱遊 2020-12-25
叙事画面感很强,三言两语插一个景进去整个就把人带入场景了,有电影的味道,造出来的景也很电影。 故事结构也很有意思,像画素描一样,先建构了轮廓,再一点点丰满,上色。所以会在后续的内容中看到跟前文重复的内容甚至一模一样的文字,但不觉重复。
0 有用 山海 2020-12-21
真好啊,充满了滞留感的文字,平静而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