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益身心健康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密叶猴耳环 2021-07-06 08:19:25

    本来以为是余华的新书,收到翻阅发现是旧文结集。这些旧闻从上世纪80年代知道2017年,集中在写读书体会心得,可视作余华读书笔记。

  • 8 陈小白 2022-04-01 22:25:48

    关于书评,还是得多读作家的文章。其实有些好的书评人,对作品内容的导读也不错。但是余华这本阅读笔记,从文学结构、文学与音乐的关联等等,却是书评人达不到的境界。 印象最深的几个篇章,一是想象力与洞察力的关系,举例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变身斗法,有趣又合理。二是对卡夫卡、茨威格、大仲马的精辟解读。三是最后一章所纪录于意大利精神病院的一次演讲,颇有悬念。

  • 5 珍惜 2022-03-19 20:02:30

    作家的文学评论带着ta自身的性格,相比于蒋勋的感性与敞开,余华的读书笔记理性而克制。特别高兴看到他对《基督山伯爵》的推崇,想起了中学期末考试期间还忍不住挑灯夜读的日子。

  • 2 Xmyth2011 2022-02-12 23:22:26

    余华多次提到过1982年在宁波甬江畔一座破旧公寓的阅读经历,40年后看到这段文字,确实是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了。

  • 2 Sailing2Caldey 2022-02-28 23:20:31

    一、二辑里的不少选文是我的文学启蒙

  • 0 Keroro侵略蓝星 2022-11-13 23:00:42 上海

    红围巾,暖气管,螃蟹爸爸。这三大吉祥物我愿称之为余华老师的马冬梅 :)

  • 1 lee 2022-04-12 19:45:28

    这个书名很余华。名副其实的余华小说写作课。余华从小说家角度讲述了写作的来路,妙趣横生。套用最近的一句话:读了才知道,余华更幽默。哈~~~

  • 0 树枝的疏忽 2022-11-04 23:26:41 上海

    洗礼一番,不管读多少文论还是要像这样保持对文学作品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力,而不应该被概念和术语束缚住。以及,写论文的间隙读到余华老师讲长篇小说的写作,感受如出一辙……“怀疑自己的才华,怀疑正在写作中的小说是否有价值”“觉得自己正在进行的写作只是往垃圾上倒垃圾”

  • 0 Ex 2022-11-07 23:25:46 吉林

    9.1分过誉了,属于可看可不看之书。20221107借自长春市图书馆

  • 1 厨房书房健身房 2022-10-19 10:56:51 广东

    不好意思了,华仔。

  • 0 提灯看浮云 2022-12-07 00:37:26 四川

    私心给辑一五星。辑一每篇都很真诚。此时,想到曾经读的那些书真的读懂了么?切入的角度合适么?不推荐的书真的差么?强推又真的那么好么?余华本书的文字让我开始怀疑曾经的阅读体感。当我意识到过去需要重新审视和怀疑时,此书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已经大于书本身的意义。

  • 0 金鱼缭乱 2024-02-07 03:33:52 北京

    ❌❌❌来来回回还是那些都说烂了的老段子,打乱一下顺序,再随便换个书名,就当作是新书出版,这都是第几本了?除了收割韭菜圈一波钱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我是想不到。反正对于出版社来说有余华俩字也不愁卖不动是吧…

  • 0 襄儿 2023-10-16 08:14:09 广东

    正如书名,阅读有益身心健康,余华老师关于阅读的思考,给我们的启发,也是“”阅读拜伦一行诗,胜过百本文学杂志“,特别是其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理解,太有趣了,印象深刻

  • 0 G_Force 2023-10-17 14:04:08 浙江

    没想到余华还精通古典音乐,没想到他云淡风轻地说那些好玩的事情背后凝聚了那么多深刻的洞察……突然想到那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劲”,虽然很俗但是好适合形容他

  • 0 Ev 2023-11-12 17:12:51 上海

    绝对是近期读到最好的一本,没有想到余华的散文可以如此深入简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得不反复斟酌他的论述。太棒了

  • 0 尘埃泛花 2023-10-21 19:43:50 广东

    文学家的叙事和眼光真的挺绝。

  • 0 余生皆假期 2024-01-15 15:22:12 美国

    2024005 “人们之所以要找回消失了的过去,并不是为了再一次去承受,而是为了品尝”,阅读也是如此。

  • 0 大米稀饭 2024-02-20 18:51:12 山西

    特别喜欢余华的豁达

  • 1 恩沫 2022-09-14 20:29:31 内蒙古

    磕磕绊绊看完后半部分,已经忘了前半部分的内容了。不得不说,名家的阅读确实和普通人不一样,大多时候自己的阅读还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或者只在一个维度里,但作家不一样,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多维的,整本书感觉文学性超强,是我喜欢的题材和风格,但深度还是远远不能企及的。究其原因,自己的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和想象中相差甚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