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蒋竹山(“中央大学”历史所副教授兼所长)
河森堡(国博讲解员)
涂丰恩(新锐历史学人)——联袂推荐
一位18世纪的朝鲜人,他脑海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他怎么认识和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理解朝鲜,阅读中国,人气青年历史学者诉说张张地图上的未知
文化认同,时代冲击,出入珍贵史料,打造独一无二的东亚故事
~~~~~~~~~~~~~~~~~~~~~~~~~~~~~~~~~~~~~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蒋竹山(“中央大学”历史所副教授兼所长)
河森堡(国博讲解员)
涂丰恩(新锐历史学人)——联袂推荐
一位18世纪的朝鲜人,他脑海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他怎么认识和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理解朝鲜,阅读中国,人气青年历史学者诉说张张地图上的未知
文化认同,时代冲击,出入珍贵史料,打造独一无二的东亚故事
~~~~~~~~~~~~~~~~~~~~~~~~~~~~~~~~~~~~~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最新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
本书描述了从壬辰战争到清代中期朝鲜燕行使的故事,借助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他们的思想认同,进而考察明清中朝关系的变化与特征;图文并茂,文字流畅,引人入胜,是一部将学术思考融入通俗故事之中的佳作。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作者)
本书写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文化交流,补足了一个极为重要、却在过去历史教育中时常缺席的片段。作者不只要写国与国的交往,更写一个个使者在跨越国境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这段历史增添了许多人性的色彩。
──涂丰恩(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候选人,《大人的日本史》作者)
一个人要是想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光从内部观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跳出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避开一些“不自觉”和“想当然”,《从汉城到燕京》就是这样一部书,以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历史,“不识中国真面目,只缘身处此国中”,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脑内经常出现的一句感慨。
──河森堡(科普作家、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本书作者与近四百年前的朝鲜士人有着时间、地舆、认同的差距,但却没有居高临下地检视过往史料,其论述和思虑始终怀着暖和的共情,将文献背后活生生的前人从新拉回读者的视域中,值得鼓掌赞美。跟着国内接踵整顿出书朝鲜燕行/朝天文献、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越南华文燕行文献等,如许的材料越来越多显现在华语世界的学者眼前。除了能让更多同业有机会接触“域外看中国”的视角,我也等候着他们进献更多的作品——不单具有严谨的史料组织,也有深植的人文眷注。究竟大时代风云之下,每一个别在命运流转、际遇悲喜的履历中若何熟悉本身、熟悉世界,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汉城的“彼处”到燕京的“此地”,迢迢千里,其时如斯,今日亦然。
——陈宇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简介 · · · · · ·
吴政纬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朝关系史。著有《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1600—1800)》(2015),以及期刊论文《“朝鲜”如何进入明清史家的视界》《论朝鲜清心丸的流行与清代辽东社会》等。
目录 · · · · · ·
——《从汉城到燕京》之前的朝鲜历史故事/陈韦聿
导 言
第一章 从义州到北京:络绎于途的求救信
被遗忘的功臣
求救请兵的艺术
1592,北京
壬辰之后,使者络绎不绝
站在请兵陈奏使的背后
第二章 在战争结束后开始:鲁认与姜沆的故事
丁酉再乱
忍耐与等待
天借顺风,便到中华
奇 策
在南原的另一个人:姜沆
好事空凭千里梦
巾车返乡
战争少了点什么?
那一年,我们站在一起
第三章 皇明中华的尾声:最后的“朝天使”们
朝天· 朝天官
国防线上
学术话题
最后朝天
线性描述的末世预言
第四章 清朝灭亡的隐喻:一棵等待盛开的枯木
从“朝天”到“燕行”
大明衣冠
在没有中国的地方寻找中国
孝宗北伐
寻根:万历皇帝与思明
从荒凉到繁华
第五章 燕行即世界:18 世纪的“中国袭来”
被遗忘的“使者”
富贵险中求
中国制造
第一壮观
消失的清单
禁纹,禁奢,禁中国货物
北学中国
第六章 朝鲜人的“中国史难题”:中华?朝鲜?
一副眼镜
愿见天下奇士
天涯知己
因友情而起的论战
思明时代
历史知识
朝鲜的历史教育:童蒙读物
朝鲜转向内在
眷眷明朝
结 语
同场加映:那些年,东亚其实很热闹……
使者彻夜未眠:申维瀚在日本的文学苦恼
没有共识的共识:藏在外交辞令里的战争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明代朝天使臣對天朝上國的猛烈批判,正凸顯朝鮮在這個名為「中華」的階梯上勇往直前,大明是競爭對手,而不是衡量文明強弱的全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6页 -
令人遗憾的是,眼前的国子监生名义上位居全国读书人之首,却没能为朝鲜客人带来一丝好感。朝鲜士人怀慕大明威仪来到北京,国子监、孔庙等代表“中华”的景点堪称圣地。赵宪等人穿上官服,戴上官帽,以最正式的仪态拜访国子监即是此种心态的明证。然而国子监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先是当朝鲜客人拿出准备赠送给监生的礼物,监生不顾形象地蜂拥而上,争先抢夺。许形容:“诸人杂起,相争摔夺,无复伦次,余等甚鄙之。” 赵宪则是奚落道:“与以笔墨,则群聚而角之,如恐不及。所谓日日讲,而所教者何事? 怀抱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彻底,许簣离开国子监后,痛骂此地老师不上课,学生散漫,管理者只想着当官,全然不知礼义廉耻这就是万历年间的学术风气,对朝鲜使者而言几近灾难。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學術話題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从汉城到燕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汉城到燕京"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汉城到燕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从汉城到燕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
这是思念明朝的盛世,是洪大容、朴趾源栖身的时代。1764年,是甲申之变(1644)后一百十年,又是一个甲申年。朝鲜读书人群聚一堂,纪念这个别具意义的瞬间。崇祯皇帝殉国,时在三月十九日,1764年的这一天,朴趾源目睹朝鲜读书人成群结队地走到宋时烈的旧屋,朝着宋先生的画像行礼如仪。他们走出屋外,行至近郊,向西面大声呼喊“胡! 表达对清国的鄙视。这个过程越显诡谲违和,越凸显思明的牢不可破。从1637年许格奔上小白山痛...
2021-05-07 09:51:26 3人喜欢
-
朝鲜读书人为“明”守节、自弃终身的故事,听来或许令人诧异,但许格并不孤独,甚至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特例。郑栻出生时,距明朝灭亡已有四十年,但他的行为如许格,厌恨清朝,“浮游海岳,以终其身”,墓碑上只愿刻“大明处士郑公之墓”,即使他去世时距明亡已一百零二年。仅以这两位“大明处士”如何自处于世,即可明了朝鲜读书人对清朝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大明的依恋不舍。我总觉得,明朝灭亡后,才真正在朝鲜存在。
2020-06-06 22:31:26 3人喜欢
-
万历年间的官员,有的苛刻百形、超收赋税,冠以“贪吏亦不为过。与此同时,一文不收、两袖清风的清官亦并存于世。我们能找出支持阳明心学的读书人,也能传唤坚决反对的朱子学拥护者。尽管关外炮声隆隆,百姓却坚信守城有方,生活一如往常,商人来往如织,毫无战争的急迫感。堆砌数十乃至上百则关于万历年间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史料,只凸显黑暗,却忽略光明。
2020-06-06 22:16:42 2人喜欢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尽管在北京接待赵宪的中国馆夫直言“今之为官者,宁有不要钱者乎?”,但万历年间的中国似乎尚未走到尽头,真有为官不要钱的人。按照旧例,使节团准备礼品,沿路发送官员,一方面是为自己谋方便,一方面是替朝鲜国积蓄外交能量。行经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照例送到都御史张学颜府上,张只收下礼品列表,并将列表张贴于自宅外墙,上头写着“广宁四面与外国接壤,动辄有损国家清名,我不敢收受贿赂”(四临边陲,动有清名,不... (2回应)2021-06-20 18:32:46
尽管在北京接待赵宪的中国馆夫直言“今之为官者,宁有不要钱者乎?”,但万历年间的中国似乎尚未走到尽头,真有为官不要钱的人。按照旧例,使节团准备礼品,沿路发送官员,一方面是为自己谋方便,一方面是替朝鲜国积蓄外交能量。行经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照例送到都御史张学颜府上,张只收下礼品列表,并将列表张贴于自宅外墙,上头写着“广宁四面与外国接壤,动辄有损国家清名,我不敢收受贿赂”(四临边陲,动有清名,不敢以贿赂来干)。备御指挥使杨大烈和总兵官李成梁(1526-1615)同样不收礼品,兵部职方司主事表赐仅接受砚台与白米,他表示“米以奉母,砚备文友”,谢绝其余的人情礼物。 引自 朝天· 朝天官 2回应 2021-06-20 18:32:46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从事后的结果看来,令大明意识到“此事与我有关”是成功的心理策略。如何引起大明朝廷的注意?丰臣秀吉出兵伊始,就在强调目的是征服大明,征伐朝鲜是希望朝鲜充作向导,为王前驱。朝鲜向大明求救,这可以说是至为有用的说辞。李昖屡次指示臣子,务必将日均“意图攻击辽东”的事转达大明朝廷。2021-06-02 19:14:19
-
这是思念明朝的盛世,是洪大容、朴趾源栖身的时代。1764年,是甲申之变(1644)后一百十年,又是一个甲申年。朝鲜读书人群聚一堂,纪念这个别具意义的瞬间。崇祯皇帝殉国,时在三月十九日,1764年的这一天,朴趾源目睹朝鲜读书人成群结队地走到宋时烈的旧屋,朝着宋先生的画像行礼如仪。他们走出屋外,行至近郊,向西面大声呼喊“胡! 表达对清国的鄙视。这个过程越显诡谲违和,越凸显思明的牢不可破。从1637年许格奔上小白山痛...
2021-05-07 09:51:26 3人喜欢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尽管在北京接待赵宪的中国馆夫直言“今之为官者,宁有不要钱者乎?”,但万历年间的中国似乎尚未走到尽头,真有为官不要钱的人。按照旧例,使节团准备礼品,沿路发送官员,一方面是为自己谋方便,一方面是替朝鲜国积蓄外交能量。行经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照例送到都御史张学颜府上,张只收下礼品列表,并将列表张贴于自宅外墙,上头写着“广宁四面与外国接壤,动辄有损国家清名,我不敢收受贿赂”(四临边陲,动有清名,不... (2回应)2021-06-20 18:32:46
尽管在北京接待赵宪的中国馆夫直言“今之为官者,宁有不要钱者乎?”,但万历年间的中国似乎尚未走到尽头,真有为官不要钱的人。按照旧例,使节团准备礼品,沿路发送官员,一方面是为自己谋方便,一方面是替朝鲜国积蓄外交能量。行经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照例送到都御史张学颜府上,张只收下礼品列表,并将列表张贴于自宅外墙,上头写着“广宁四面与外国接壤,动辄有损国家清名,我不敢收受贿赂”(四临边陲,动有清名,不敢以贿赂来干)。备御指挥使杨大烈和总兵官李成梁(1526-1615)同样不收礼品,兵部职方司主事表赐仅接受砚台与白米,他表示“米以奉母,砚备文友”,谢绝其余的人情礼物。 引自 朝天· 朝天官 2回应 2021-06-20 18:32:46 -
小强从周 (时人戏之)
从事后的结果看来,令大明意识到“此事与我有关”是成功的心理策略。如何引起大明朝廷的注意?丰臣秀吉出兵伊始,就在强调目的是征服大明,征伐朝鲜是希望朝鲜充作向导,为王前驱。朝鲜向大明求救,这可以说是至为有用的说辞。李昖屡次指示臣子,务必将日均“意图攻击辽东”的事转达大明朝廷。2021-06-02 19:14:19
-
这是思念明朝的盛世,是洪大容、朴趾源栖身的时代。1764年,是甲申之变(1644)后一百十年,又是一个甲申年。朝鲜读书人群聚一堂,纪念这个别具意义的瞬间。崇祯皇帝殉国,时在三月十九日,1764年的这一天,朴趾源目睹朝鲜读书人成群结队地走到宋时烈的旧屋,朝着宋先生的画像行礼如仪。他们走出屋外,行至近郊,向西面大声呼喊“胡! 表达对清国的鄙视。这个过程越显诡谲违和,越凸显思明的牢不可破。从1637年许格奔上小白山痛...
2021-05-07 09:51:26 3人喜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老谭策划 (时间与玫瑰)
- 东亚史 (重忆小窗纱)
- 东亚研究 (菲利普)
- 增订版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书目 (哲夫成城)
- 2020年出品 (文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从汉城到燕京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Nelly.L 2020-05-29 23:36:57
阅读过程中有感动到几欲流泪的瞬间,比如看到朝鲜人洪大容与清人严诚、潘庭筠之间真挚的跨国友谊;也有笑到捧腹的时刻,比如看到朝鲜和日本的外交使节为了名分暗暗较劲,前者认为自己汉文化水平更高,有更多的文化资本,后者认为朝鲜遣通信使来日本拜访德川幕府是来上贡的,两方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理解同一件事,自我安慰地认为占了上风。我还很喜欢散落在书中各处的,作者对历史书写的态度与立场。
15 有用 竹圃 2020-07-12 19:13:53
作者已经明说这是一部科普读物了,不知道评论里嫌不够深入的到底怎么想的?
4 有用 咸南海東 2020-07-23 21:33:08
相信大部分中国人看了这本书,都会对朝鲜王朝有一些兴趣,这就是本书最大的价值。
4 有用 隐清 2020-05-27 23:43:17
从个体的空间入手解读朝鲜使者的“朝天”和“燕行”。李朝士人对大明之思这一持续百年的举国异相不可仅解读为为己标榜“小中华”的优越感,而是有朝鲜举国上下慕大明文物华风,谢大明壬辰之恩的真情怀恋于其中。
2 有用 不用麻烦了 2020-06-27 13:39:36
这本书以小人物来写大时代,内容很有趣。作者从书信、回忆录、史书等材料中挖掘朝鲜人出使明清的故事,其中有鲁让被日本人俘虏又借助大明逃回朝鲜,也有朝鲜文人洪大容与清人严诚坦诚真挚的友谊。壬辰战争让朝鲜对万历皇帝和明朝心怀感恩,即便明朝灭亡百年了,朝鲜社会仍停在思明的氛围之中。想起以前看过一则新闻,韩国某地某户人家至今使用着崇祯的年号,读完这本书便多了一些理解。思明也不容易,朝鲜顶着大清的政治压力,坚持... 这本书以小人物来写大时代,内容很有趣。作者从书信、回忆录、史书等材料中挖掘朝鲜人出使明清的故事,其中有鲁让被日本人俘虏又借助大明逃回朝鲜,也有朝鲜文人洪大容与清人严诚坦诚真挚的友谊。壬辰战争让朝鲜对万历皇帝和明朝心怀感恩,即便明朝灭亡百年了,朝鲜社会仍停在思明的氛围之中。想起以前看过一则新闻,韩国某地某户人家至今使用着崇祯的年号,读完这本书便多了一些理解。思明也不容易,朝鲜顶着大清的政治压力,坚持奉大明为正统,同样是出使,去明朝叫朝天,去清朝叫燕行,实在令人叹服。书中有不少细节值得玩味,比如清初汉人看到朝鲜使者身着跟大明类似的朝鲜官服。 (展开)
0 有用 平大相国清盛公 2022-05-04 21:07:48
六章大概可以缩略为:战时外交、俘虏回朝、皇明朝天、燕行思明、中国袭来、相结友谊。最后还提到了日朝往来的一些细节趣事。从李朝的角度看明清和东亚,很多细节确实很有意思,大明哪怕是在末世之时,很多方面的运转也是有效的,厉兵秣马、车水马龙,关内与关外画风差距明显,而北方与南方差距更悬殊;盛清年代,带清疆域内是和平、耕作、贸易,中国制造如同历史上的大部分时刻,具有极强的商业竞争力,倾销李朝国内市场,也随着忻... 六章大概可以缩略为:战时外交、俘虏回朝、皇明朝天、燕行思明、中国袭来、相结友谊。最后还提到了日朝往来的一些细节趣事。从李朝的角度看明清和东亚,很多细节确实很有意思,大明哪怕是在末世之时,很多方面的运转也是有效的,厉兵秣马、车水马龙,关内与关外画风差距明显,而北方与南方差距更悬殊;盛清年代,带清疆域内是和平、耕作、贸易,中国制造如同历史上的大部分时刻,具有极强的商业竞争力,倾销李朝国内市场,也随着忻代晋商远达库伦、恰克图、科布多、阿克苏等等内亚地方。 (展开)
0 有用 Fomalhaut 2022-03-28 22:54:36
朝鲜使者研究的入门之作
0 有用 亚述 2022-03-27 01:58:08
故事从思明到正视他们自己的历史,把个中委婉详详细细地诉说了出来,虽然有点啰嗦,但依旧非常耐看,对一个已经远去100多年的王朝如此眷念,这份深情在我们看来不可不谓历史奇观。
0 有用 李俊庆 2022-03-13 16:37:32
文笔+1星
0 有用 🌈萨拉查ས་ལ་ཆ 2022-03-11 09:28:52
popular history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