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时代特点与史学面貌 1
二、概说史学批评的深入 8
第一章 史学批评推动正史撰述 13
第一节 隋文帝诏命魏澹重撰北魏史 14
一、魏澹《魏书》对魏收《魏书》的改变 14
二、魏澹《魏书》的“义例” 16
三、魏澹对史书“立论”的批评 20
第二节 唐高祖《修六代史诏》的宏大格局 30
一、唐高祖《修六代史诏》的历史价值取向 30
二、《修六代史诏》的宏大格局 33
三、“五代史纪传”的批判色彩 35
第三节 唐太宗的史学批评锋芒与新修《晋书》 37
一、唐太宗对前史的评论 37
二、唐太宗《修晋书诏》批评众家晋史 42
三、新修《晋书》是一部怎样的晋史 49
第四节 李大师的史学批评与李延寿的追终先志 53
一、李大师对南北朝所修正史的批评 53
二、李延寿追终先志撰《南史》《北史》 56
三、《南史》《北史》的大一统思想 58
第二章 《隋书·经籍志》史部诸序与史学批评史雏形的出现 63
第一节 广阔的史学批评空间 63
一、“四部”书的由来 63
二、《隋书·经籍志》总序的批判色彩 67
三、史部十三类史书的构成与史学批评的广阔空间 71
第二节 关于正史渊源与传承的评论 79
一、正史渊源与评论 79
二、关于《汉书》的评论 83
第三节 评古史、杂史、霸史 91
一、古史、杂史、霸史产生的原因 91
二、古史的史学价值 95
三、关于杂史特点的评论 99
四、霸史的意义 102
第四节 评杂传、谱系的社会性 106
一、评杂传的社会性 106
二、评谱系篇之社会性及其历史影响 110
第五节 地理书及其他各篇的批评 116
一、评地理与社会、民生的关系 116
二、《隋志》史部关于其他各篇的批评 121
第三章 刘知幾的史学批评与史学自身体系的构成 125
第一节 关于史学批评 126
一、刘知幾史学批评思想的渊源 126
二、史学批评的必要性、方法和目的 130
第二节 评史学渊源、流别与史学功用 133
一、论史书的渊源流别 133
二、评史学功用 139
第三节 史书编著批评论 141
一、评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和内容 141
二、评编撰方法 145
三、评史书撰述的原则和史文表述 148
第四节 史官建置批评论 157
一、评史官价值 157
二、评史官历史 159
三、评史官的品德、职责与社会贡献 163
第四章 杜佑和柳宗元的史学批评思想 167
第一节 杜佑《通典》史论的史学批评特色 167
一、《通典》的主旨与李翰的《通典》评论 167
二、《通典》史论的多层次区分及其内涵 172
三、《通典》史论的史学批评特色 179
四、杜佑论史学批评的原则 184
第二节 柳宗元的史学批评思想 187
一、柳宗元《非国语》的主旨 187
二、柳宗元《非国语》提出的问题 189
三、柳宗元之史官论的史学批评思想境界 197
第五章 “良史”观和“三长”说与史家主体批评论 202
第一节 史学发展需要“史才”与“良史” 203
一、“良史”的由来及其含义 203
二、重视史官的选拔与任用 213
三、《晋书》卷八十二提升史学家的自身地位 220
第二节 “史才三长”说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226
一、“良史”难得之忧 226
二、为何“文士多而史才少”? 228
三、刘知幾“史才三长”说的理论意义 231
第三节 关于史书体裁的辩难和“良史”观的新发展 236
一、关于编年、纪传优劣的辩难 236
二、唐代史家对“良史”的种种表述 243
第六章 史注家的史学批评意识 252
第一节 史注家提出的问题 252
一、颜师古《汉书叙例》提出的问题 252
二、《后汉书》李贤注的学术传统和现实关怀 258
三、司马贞、张守节提出的问题 264
第二节 “两汉书”注与史学批评 269
一、隋唐之际的“汉书学” 269
二、《汉书》颜师古注中的史学批评 277
三、《后汉书》李贤注中的史学批评 290
四、“两汉书”注史学批评之比较 294
第三节 《史记》注与史学批评 300
一、“史记学”在唐代的兴起 300
二、《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中的史学批评 302
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史学批评的特点与联系 316
第七章 诸多领域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 320
第一节 正史撰述史与史学批评 320
一、刘知幾关于古今正史的批评 320
二、魏收《魏书》评价的一桩史学公案 329
三、关于《史记》的批评 335
第二节 《唐会要》所载史学批评事例 341
一、评史官修史态度及其利弊得失 341
二、评修史所据文献与史书体例 348
三、评帝王不亲览起居注 355
第三节 杂史、笔记与史学批评 359
一、史学意识与史学批评意识 359
二、评史家、史书 365
三、评学术之史与专门之学及世风与文风 369
结语 375
主要参考文献 380
索引 387
· · · · · · (
收起)
24 有用 今天读史料了吗 2023-06-26 15:06:07 北京
看书要看过才能批评,我确实是借了这本书看了,这是朱女士和她的老师瞿林东合著的,打两星确实高了,不过还是给点辛苦分?毕竟史料汇编嘛,可以看出还是读了点书的。但我觉得瞿某人说的什么史学批评史就是一个伪命题罢了,无聊透顶,有什么好研究的
1 有用 大中祥符九年 2024-09-17 17:24:31 福建
我也是读过真正的史学史学史大作了,荣幸啊!总的来说,非学术因素太多,如果出一个“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史料辑存”,我一定用它来写课程作业,转念一想,那个好像就叫“中国史学史”。开本越印越大,行距越印越宽,已经超过了我视力变坏的速度;顺带一提,标过这本书之后,我的“读过”超过了“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