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 短评

热门 最新
  • 66 抱紧我的冷板凳 2020-12-28 23:57:10

    这本书,端坐在家时读得呵欠连天,挤在冰冷刺骨的早公交上,倒摇头晃脑地,似有所得。有人问我,为何被一部哲学书感动?我想了想,说:这种从日常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求真的精神,给予我绝处逢生的喜悦。

  • 37 飙尘 2020-10-12 16:15:42

    如果不熟悉陈嘉映的语言风格,很难读进去也很难读懂这本书。难读之处大概不在于陈嘉映语言的西方论文体,我想恰恰相反,困难在于这其中所包含的地道的汉语表述以及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思想。仅有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不足以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努力方向以及趣味所在。这大概就是陈嘉映亲身示范的哲学的中国方式:把哲学问题引入中国古代思想的语境,再加上确切的现代汉语表述,这才是中国人的“中国哲学”。

  • 13 限时特惠品 2020-11-05 10:15:39

    最近的评论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这本书大概真的是说得最明了的书了,里面语言学内容与日常内容参半。但哲学语法的那章一开始看得非常头大。

  • 17 劈头士》睁木 2020-10-13 22:15:50

    已购。四星半。开头读有点不适应,觉得绕,读下去,适应了写法路数,越读越畅快~有好些点感觉可以细究可以加以化用~要再读一遍~ 我们很难通过说理-论证改变他人的看法,只有过于天真的理性主义者才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未免把人想得过于理性了。你向我论证,是把我不接受的结论连回到我接受的道理上来、你的论证通常采用推论的形式,通过我知道的、理解的前提和步骤,推出我本来不接受的结论。不要以为你的推论的强制性会迫使我接受它。这个结论我可能接受,也可能不接受。我接受它,并不是你的推论具有强制性,而是,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但它是可理解的,亦即,它合于我已经具有的对世界的理解,或者说,合于我所理解的世界。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与其说论证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不如说论证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

  • 8 经济人读书会 2020-11-06 19:45:12

    个人感觉这是陈嘉映最重要的一本书吧,或者说,先读透这本,其他的各种就都容易读通了。 不敢妄下评语,就引一段读来有感触的话吧,“哲学问道穷理。理就是真理,犹如钱就是真钱。然而,哲学并不像科学那样寻求对象化的真理。“真理”不是某种东西的名称,我们最好把它理解为成就动词,真理是此际的最高成就,不是一旦发现就永恒不变的东西。问道穷理总是有针对性的,这就是所谓问题感。问题在哪里,就在哪里求道。并没有一套真理,在天上或在圣人的书里平铺放着。天理并不写在天 上,而是写在天人之际;所需通者,古今之变,而非致万世太平的灵丹妙药。”推荐人:沈大园

  • 4 维格纳的朋友 2020-10-08 22:52:31

    我不想再读哲学了,谢谢

  • 3 涅卡奇维奇 2022-10-29 00:50:23 江苏

    五体投地,什么时候我能有这一半的功力啊!陈老师真的是「好好说话」的典范,就是use small words for big ideas,而非use big words for small ideas,与之相比,太多或华丽或唬人的文字有多么垃圾就非常明显了。这也再次说明,话说不清楚,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想清楚。虽然这本书语言平实,但是能感受到字句背后凝结的无数思考。读来甚感奢侈!在当下,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也许是非常清晰地反驳了犬儒主义的论调,即「没有真相,一切都是观点/阐释/立场/宣传」。「什么都不相信」并不高明,只是懒惰和贫乏。此外,类似「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我们要给自己为生命赋予意义」这种存在主义陈词滥调也可以丢进垃圾箱了。道无形,因术以济人。闻见不足以尽物,然不闻不见又何验?

  • 5 觉非 2021-03-23 22:23:37

    和读书会的同学一起共读了半年终于读完第一遍。第一遍显然只是穷理的起点,而非终点。《说理》汇聚了陈嘉映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多个方面更新了我的真理世界和意义世界,这种影响仍将在我人生的未来若干年持续发酵。向陈老师致敬。

  • 4 伊夏 2020-11-14 15:48:59

    最近不太想看哲学,读着有点不耐烦。还是更喜欢《走出唯一真理观》。但感觉这本书里的事例再次向我呼唤:快点读《静静的顿河》吧!快点吧!

  • 2 刘易斯 2021-05-22 18:12:15

    有点难读 最后一个周六冲刺了一百多页读完了 基本上是一节紧接着一节的节奏 不断深入 同时摆事实和讲道理(后遗症是快不认识这两个词了) 印象深刻是十分赞同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词建立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之中”陈嘉映所说的“我们无可救药地需要直接的感受才能理解”“没有一个民主制是其他民主制的子关系”“科学对象化思考,而哲学不可以,哲学更适合反身化思考” 还有很多能提现陈老师个人想法的例子 看了真的让人觉得 士和公知真的是形而上学和语言哲学意义层面的不一样 非常受教且如沐春风 最后一句“我知道阿波罗驾着太阳周行天空是神话,我知道月亮上没有桂树婆娑,但太阳和月亮不仅是我们的物理能源和光源,它们曾经是并仍然是我们精神的能源和光源。没有两套真理,只有重重叠叠的真理。”非常赞同。

  • 2 pingqaqa 2021-03-09 15:44:53

    融古汇今,学贯中西…终于遇到一位能自由转换西方语言和古体文言的大家了,除了第四章分析哲学难读颇晕之外,其他还好,不是哲学介绍,而是哲学导论的导论,意在向大家普及介绍哲学的自成语言体系,打通入门者的困惑,毕竟想学哲学的第一关不是去看原著,因为那些哲学家酷爱发明新词,而且又经过翻译,更是不知所云,这本书可以用来回应那句有关哲学的名言笑话,一堆用汉字组成的句子,每一个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怎么就不认识了…

  • 7 迖羹乐比萨 2021-02-27 23:19:14

    相比起《哲学 科学 常识》,这本讨论“论理”的著作更像是陈老师的“the book”。一本思想深厚的哲学书并不意味着要有雄深的概念,它可以像这本书一样:一端连着我们的日常理解,一端连着对根本道理的探求。平实的语言背后,矗立着的是庄子、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威廉斯这样的思想巨人。这既需要阅读和理解的功夫,也需要将之明述出来的功夫。

  • 4 魔头山主人 2020-10-31 20:58:47

    有些章节没什么兴趣一览而过了,例如感官感知相关的章节。最喜欢第六章和第七章,可以解释当下网络舆论许多现象。特别是对意识形态的批评那段,大快人心。

  • 2 嗯. 2021-02-21 09:22:59

    在今天的中国,做哲学很难,因为现代汉语里的大多数论理词,都是在外语影响下出现的“移植词”。对此,作者说,用汉语写出优秀的哲学,自然就有中国哲学了。

  • 1 书茗 2021-01-25 16:59:16

    2021.1.10 哲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竟然完全看不进去,弃读。

  • 1 信然 2020-12-24 17:40:37

    “哲学旨在明理,这个理,初非客观规律,现成摆在一个与我们无关的世界里。哲学总是联系于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来关注世界。“——仅靠一个点,能说那么多,也真是厉害。

  • 0 深情的艾老师 2020-09-18 18:26:58

    1. 道理是在言说的过程中,发明出来的。2. 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实质上发生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问题中的概念。

  • 3 宇宙塑料民 2022-03-29 23:13:34

    读着太爽了,反思自己写下的说过的想过的原来大部分都是狗屎,这种重建自己认知信念的过程是最爽的

  • 1 如果有来生 2022-03-23 21:15:00

    看的比较慢,但感觉有收获。

  • 0 miss_forward 2022-03-31 19:50:29

    “我们索求对这个感知到的世界的理解,而这里,我们无可救药地需要这些直接的感受才能理解。明理总是有感之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