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潜水艇 短评

热门
  • 3366 Cancelled 2020-10-30 03:20:37

    总不能每篇都做梦吧,最终要以思想力说话,只有修辞迷幻术的话只能吸引什么打五分的读者呢:1)认为文学止于语言、意境与情思,除此之外说不出所以然(“文笔”论是文盲时代的产物);2)以为想象力是比喻联想;3)没有领略过古典文学,少见多怪;4)读博尔赫斯等只见皮毛的半吊子;5)放在二十年前喜欢林清玄简嫃,十年前喜欢《读者》;6)不以吸取养料为读书目的。这些读者读新闻历史最多感慨兴衰命运,朴素人道情怀,但对人的处境说不出所以然,平常也没接触什么好作品。当然也不是读者的问题,目前我们处在文化低谷,从小也没接受好文字的滋养,更不用说分析能力了,因而对于文学中急需纠弊的语言与思维问题,都还没引起重视,哪是超越同龄写作者的初始阶段,都回避谈论这些议题了。

  • 1382 熊阿姨 2020-08-26 15:32:44

    阴天无人的江南园林,1950年福建的剿匪战斗,列宁格勒的秋夜夜雨,万历十五年的春夜,或者只是今年九月,一个秋雨绵绵的县城下午……他的故事好像里总有细碎的雨声,或者轻微的海浪声,像一幅展开的卷轴,自然段次第铺开,看到中途才猛然发现早就跌进了他虚构的世界里。几乎每篇文章我都至少读过三遍,每次还会被澄净的语言吸引,心跳变缓,渐渐沉入一条时间的夹缝。这不光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打开书页,它会变成一卷梦的索引。

  • 1308 别的熊 2020-10-10 00:25:26

    三星半?还好写了创作时间,可以看出越往后小说的成分会更丰富一些。有几篇还不错(《竹峰寺》应该是最好的),另外好几篇是同一款泡泡机吹出来的缤纷梦幻泡泡,结构上有相似之处,文本缺乏、或者刻意甩掉牵引力,落不了地;所有篇目的出口几乎一模一样。若小说是处幽深的洞穴,这只猫咪好像只用胡子在洞口探了探。从私人层面来说,感觉整本书最好的一个句子是“我买了两盒菊花茶,擦擦上面的灰……” 相当寻常,但这是非常真实且熟悉(甚至带地域性)的经验,它因此在我心中有了维度。ps 或许我不适合读这部集子,我始终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作家亦然。

  • 1051 Salt 2020-10-10 00:39:00

    读完前六篇的时候,没有一篇是喜欢的。几乎想让人投诉虚假宣传,有这时间不如用来打飞机!用散文一样的文笔在小说里不加遏制地使用一连串的排比和比喻句,顶多算得上是文学爱好者的业余之作,离小说家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只有《李茵的湖》和《音乐家》这两篇拉近了作者和严肃文学之间那八千里的距离,也挽回了我想要打两星的决定。《李茵的湖》这篇给人感觉像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陪心爱的女人在黄昏里寻找一点父母之爱的残余,真挚又内敛。《音乐家》也是有迹可循的历史题材,不再是作者自以为浪漫的幻想。小说家沉迷于形容词基本上可以说是完了,不要都觉得自己写成这样就是安吉拉•卡特!

  • 835 Morgan 2020-10-12 19:42:25

    没有汉语的美,只有过份的修辞感。文字飘着,没有踩在地上,它是个半吊子,这样的文字是被毁坏的汉语。可能没有灵魂的文字让我焦虑,也可能我觉得我用力写出的东西也会充满他那样的刻意感,一些笔下的“口头禅”让我想到我自己,这种毁灭感让人心碎。

  • 440 白头宫女 2020-11-07 06:23:48

    9.0啊!就这?连博尔赫斯都能碰瓷上,可真能吹。夜晚的潜水艇高中萌芽青年,竹峰寺那个藏钥匙前的部分怕不是小学生写的,后面居然连暗搓搓这种词都出来了,这种语文水平也敢出书?还营销汪曾祺沈从文??写东西的前提是你得认真地投入生活啊,同志!

  • 338 伊夏 2020-10-07 11:13:35

    啊这……可能不是我的菜。知识性的部分和故事性的部分各自为营感太强了。轻微炫学但炫学本身就挺败浸入体验的,你们飞吧我飞不起来……

  • 461 三个如延 2020-11-01 12:10:15

    既然在豆瓣上已看过每一篇,那么姑且算作我看过这本书了吧。如果他没有出书,只是在豆瓣上隔着许久发一篇,或许我会认为他的故事值得4星,但既然已经出版,所有故事挤在一起,恕我只能给出3。原因其实很简单,陈春成的语言、想象能力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我想说他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另一个五星短评打出高分的理由:陈春成似乎总是在讲同一个故事,描画没有影子的影子和没有痕迹的痕迹。一篇还好,篇篇如此,难免显得轻浮而审美疲劳。虽然作者非常推崇汪曾祺,但似乎只略微学到了汪老的一点“淡”,汪老语言的简约美、韵律美,故事的踏实、真切——却似乎没有学到。汪老的故事向外一捋,能捋出一整条河流或是一整个湖泊,映盛着中国乡土文化与人道主义关怀。而现在捋一捋陈春成,似乎还只是雾气。这也是我给三星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作者还有很多路要走。

  • 328 費德外科 2020-11-25 11:09:34

    评书人们收了多少钱一起赚吧。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亨利米勒+迪雅丹+拉博等等等等模仿混合体,这种作者有另一个称呼叫拼接怪。本土人确实是不适应这种流派,或本身就对文学知之甚少,以至于有个人用中文摹写出来,就被出版社包装成百年一见的紫薇星。个人的性格和作家的尖锐敏感是学不来的,模仿再多也是文青男揽镜自照自导自演的庸。庸比差可怕,差意味着可塑,庸是止步于此无可救药。可见本土当代确实没有什么文学了,拿着中产家庭男的模仿和臆想当文学大进步,谁看了不说一句大有前途。许多该印的书没有印,不该印的东西已然印了,虽然没有什么能阻止人类浪费纸,但人类也不能这么浪费纸。

  • 293 bird 2020-09-26 15:31:04

    一个人若是多次目睹黄昏变成深夜的过程,就无法变成一个正常人。陈春成的文字读多了,也不想做一个正常人了。想躺在他文字里醉饮,往他想象的潜水艇里自甘沉沦,也想藏起一些珍爱之物在朱峰寺的青苔石板下面,更要努力推荐朋友们来读这本书。

  • 242 准备爆破 2020-07-29 14:49:45

    他有一条秘不示人的通路,只属于自己。因为没有天然传奇的成长故事,反而直接越过了青年创作者常见的初始阶段。今年最期待的书。

  • 326 四十四次日落 2020-10-10 01:03:47

    看陈春成的小说你一点都不会嫉妒他,因为他的天赋太高了,才华太大了,你只能望洋兴叹,遥遥祝福。最后一篇《音乐家》看得我想封笔。我说你真敢写啊,理想国真敢出啊,陈春成说不许联想。对了,陈春成是90后。

  • 201 小野山 2020-10-15 22:42:41

    说是奇思妙想还行,但如果要说小说期待。。其实期待不了什么。

  • 235 大撇步 2020-10-30 12:58:17

    全书都是在找东西的人,一个匹配他的脆弱、敏感、淡泊的东西,一个别人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不在意的东西,发了狂似的找,找到后复归无形。作者用丰富的词语与想象力开始一个故事,却在不断的解释中失去魅力,显得幼稚,有时甚至是自恋。了了了。

  • 223 起床,吃饭 2020-11-05 10:04:44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 278 Qpc 2020-11-07 23:01:17

    文字有书的宣传语一半功底,就能看了。。。

  • 187 呆眯啊 2020-08-13 19:25:13

    前年夏天读到《竹峰寺》后就停不下来了,几乎读遍陈老师所有文章,好像置身悠然的山谷,通透,自在,广袤,但细微处又可见匠心。苏州虎丘有块牌匾‘剑气禅心’,形容文章最贴合不过,心中有禅, 气带侠义,而骨子里是个性情中人。 愿一生追随,比心陈老师。

  • 163 东来 2020-10-19 18:11:37

    比较喜欢《李茵的湖》,离现实近一些。比较少年心性的文字,如果八九年前读,或许会喜欢,今儿人生如逆,辎重太多,飞不起来。

  • 143 欢乐分裂 2020-10-10 00:01:45

    4.5;一本只想无限降速细品的玄妙小书, 满满纯粹阅读愉悦感,既可随情节之蜿蜒奇谲而纵身跃进幽深空间,亦可跌入星汉璀璨般华美绚烂的文字布阵,才情满溢,未来可期。 自开篇同名始,即充盈着博尔赫斯式意象:梦境与现实的联结共生,想象与其产生的“实体”泯灭边界,互为镜像;文本的套层与叠加呈繁复迷宫,于其间鼓风而行,结构编排若游桃源——初才通人,复行豁然。一沙窥世界,一叶隐全林,如“包含着世界一切的阿莱夫”,无穷无尽的沙之书序列耗尽虚渺人类心血,个人际遇暗合宇宙洪荒的玄机,永生是多么寂寞。 每篇都极尽想象华彩,题材跨度大,温润清冷与波谲云诡糅合,想必作者和笔下人物一样都具有通灵般的通感,心思之敏锐通透非常独特。最爱《竹峰寺》——“确定无疑的事情有这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了。”

  • 172 PirateQ 2020-11-09 17:02:20

    对豆瓣评分最失望的一次。就这?我还以为在看《萌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