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餐一饭,体会中华饮食神髓,一朝一夕,烹饪日常生活至味。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痴迷中国美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潜心研究川菜的起源、发展与烹饪技法。
在《川菜》一书中,扶霞将20多年的经验汇集一册。诸多关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的观察分析述诸笔端。全书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锅碗瓢盆到配料香料;从大众熟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当地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在诸多滋味中,也尝到了活色生香的生活。
走进扶霞眼中的川菜,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坐标里认识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共赴一席中华飨宴,在餐桌上重新认识中国。穿越山水阻隔,冲破文化障碍,解读英国人眼中的川菜世界,发现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中国美食。探究美食背后的地域历史与人文风貌,四川...
一餐一饭,体会中华饮食神髓,一朝一夕,烹饪日常生活至味。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痴迷中国美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潜心研究川菜的起源、发展与烹饪技法。
在《川菜》一书中,扶霞将20多年的经验汇集一册。诸多关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的观察分析述诸笔端。全书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锅碗瓢盆到配料香料;从大众熟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当地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在诸多滋味中,也尝到了活色生香的生活。
走进扶霞眼中的川菜,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坐标里认识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共赴一席中华飨宴,在餐桌上重新认识中国。穿越山水阻隔,冲破文化障碍,解读英国人眼中的川菜世界,发现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中国美食。探究美食背后的地域历史与人文风貌,四川人为什么嗜辣如命?川菜何以广为流传?川菜的原料能够追溯到哪个朝代?四川人的厨房里有什么?……文化巡礼+烹饪技巧+私房菜谱,美食与美食背后的文化渊源,一册集结。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重磅新作,20年川菜烹饪经验集合之作。取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的英国美食家扶霞,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成都,只为一探川菜的美味。经过专业学习与潜心研究,成为了英国的川菜“专家”,也是一位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使者。四次获得美食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大奖”,被陈晓卿评价是“非常懂中国菜的一位”,研究中国烹饪及饮食文化20余年。
★56技法,200佳肴,在这里尝到生活。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熟悉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只有四川人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从锅碗瓢盆、烹饪手法,到配料香料、料理窍门……在家吃自己做的川菜才是真的“安逸”。
★业内高度赞誉。获得2019年《纽约时报》“年度美食图书”、2019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受大众欢迎的图书”、2019年《卫报》“最佳美食书”,《悦游》2019年最佳美食旅行图书,美食评论网Chowhound 2019年秋季最佳美食图书。
★书中专业内容及食谱经过中国烹饪大师兰桂均审定,进一步保证权威性。
川菜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扶霞·邓洛普
英国人,中文名叫邓扶霞。
成长在英国牛津,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再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奖学金,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之后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业厨艺,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
扶霞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20余年,曾四次获得美食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
她把自己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写成了书,著有《川菜》《鱼米之乡》《鱼翅与花椒》等。
目录 · · · · · ·
自序
菜谱说明
引言
川菜的故事
四川人的厨房
四川人的橱柜
四川人的餐桌
凉菜
肉菜
蛋与家禽
水产海鲜
豆腐
蔬菜
汤羹
米饭
面条
小吃
火锅
泡菜与腌制品
甜品
调料与高汤
23种川菜调味
56种烹饪技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饮食词汇中英对照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无骨鸡胸肉300克 葱(只要葱白)5根 干海椒1大把(至少12个) 食用油4大匙 花椒1小匙 蒜(去皮切片)3瓣 姜(去皮切片)和蒜等量 烤花生或油酥花生或腰果75克 码料 盐1/2小匙 生抽2小匙 料酒1小匙 土豆芡粉1 1/2 大匙 酱料 细砂糖2 大匙 土豆芡粉3/4小匙 老抽3/4小匙 生抽1小匙 镇江醋2大匙 鸡高汤或清水1 1/2大匙 香油1小匙 将鸡肉尽量均匀地切成1.5厘米见方的鸡丁。放在碗里,加入码料和1/2大匙的凉水,混合均匀。将葱白切成和鸡丁差不多大的小块。干海椒切成大约2厘米长的小节,辣椒尽量都抖出来。 酱料的配料全部混合在小碗中,如果用手指一点来尝,应该能尝到那种清淡的酸甜味,就是这道菜的底味——荔枝味。 锅中放油大火加热。迅速加入干海椒和花椒短暂翻到发香味,辣椒颇色变深但没有焦。鸡肉倒入锅中炒到分明之后马上加人入蒜、姜和葱白,翻炒出香味鸡肉也是刚的程度(可以捞一颗出来切成两半,观察是否热透)。 搅一下酱料,倒入锅中。等上1~2秒、然后搅拌越来浓的料,包住每颗鸡丁。将花生(或腰果)放进去混合均匀,装盘上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蛋与家禽 -
The heat of chiles is never meant to overwhelm the flavors of the other ingredients, however, but is intended to heighten sensation and to open up the palate to a richer variety of tastes.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川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川菜"的人也喜欢 · · · · · ·
川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了解川菜,学做川菜,这一本就够了!

2022年第1本,川菜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update|没到目标我们打起延长战|年后上班前|想读&... | 来自陈冬至 | 11 回应 | 2021-02-19 21:39:3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Bloomsbury UK (2019)9.6分 14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1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川菜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伊卡洛斯 2021-01-07 19:41:58
2021年读的第一本书,红红火火的《川菜》,对美食爱好者来说,阅读过程真是十分愉悦。在扶霞身上可以体会到:烹饪是生动的艺术,实在有许多创造性的快乐值得体会。而扶霞关于川菜的往事追忆,也领人共同深入美食背后的传统与内涵。译后记里提到的读者会一幕也好可爱,按照菜谱实践成功的读者们手上已是各种浸了油或其他佐料的书,这是真正的分享——扶霞的美食经验得到了新的实践,那些油脂印子就是最好的书签。
31 有用 悲欣交集 2020-12-26 11:16:38
结果就是一本菜谱。。。。
2 有用 甘草披萨 2021-01-19 20:18:09
我一中国人究竟为啥要看一老外写的中餐菜谱,鄙人一边扪心自问一边迫不及待读起来,没想到作者自己跑上来就把这个问题写出来了!哈哈扶霞老师真的是个十分有趣的人!比起鱼翅与花椒本书实用性强很多,对于没有丝毫烹饪基础、对“少许”“适量”完全没有概念的生手尤其具有可操作性,且正如她强调的,“我的菜谱只是一个模板,一种引导,而并非刻板的烹饪教条”,重在授人以渔,平时喜欢下厨的孩纸定能跟着她的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我一中国人究竟为啥要看一老外写的中餐菜谱,鄙人一边扪心自问一边迫不及待读起来,没想到作者自己跑上来就把这个问题写出来了!哈哈扶霞老师真的是个十分有趣的人!比起鱼翅与花椒本书实用性强很多,对于没有丝毫烹饪基础、对“少许”“适量”完全没有概念的生手尤其具有可操作性,且正如她强调的,“我的菜谱只是一个模板,一种引导,而并非刻板的烹饪教条”,重在授人以渔,平时喜欢下厨的孩纸定能跟着她的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掌勺风格”,趣味性也丝毫没有减少,平时爱吃大头菜的我之前从未听说过此菜还有个“诸葛菜”的传说,笊篱之类的专业术语更是越读越感到汗颜,与前作一样,扶霞对川菜的爱苍天可鉴,谁说苍蝇馆子卫生条件不太好的!为什么要对鸡杂不屑和忽视!对川菜宛如对爱人一样无条件包容与自豪,超有爱! (展开)
5 有用 moe33 2020-12-25 23:04:06
找一本正经的传统川菜菜谱不容易了,感谢扶霞,不过这排版跨页分栏有点反人类。
5 有用 $5 Pearls 2021-07-09 16:21:58
有种奇怪的现象 只要是中国人喜欢外国的某种文化 国人一定给他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而但凡是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某种文化 国人一定会把他捧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