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 短评

热门
  • 20 王小鸭 2021-03-21 16:41:03

    这是一本子弟写“子弟”的书。我也曾是一名“子弟”,读着很熟悉。 巨大的工厂是一座物质与精神上的岛屿,它足够大,让我们曾以为就是世界的模样,而再回头时,这岛屿已经不见了,它沉没了,也沉默了。如果不是此刻翻看,很多事情我都忘记了。作者文笔很好,回忆历历在目,往事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小满落身病院的安排。 这些年,大院子弟写大院,厂矿子弟写厂矿,大家在回忆、探讨什么呢?如果说“鲸落而万物生”,那我们探讨的是鲸还是万物? 也许局内人不免有些蒙障。萨特说“我们都是时代的人质。”我总以为祖辈父辈是,其实都是,我们一出生就被自己的时代扣留了。 现今奋力泅水的个体们,都在寻找可以依托的精神岛屿,不管大家曾经的岛屿相似或不同,它们都不再是我们精神上的故乡了——我们无法因为孤独而再造它。

  • 19 不知名的顾影子 2021-05-01 11:04:26

    如果《子弟》能够拍成影视剧搬上荧幕,肯定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 7 Gol 2021-10-20 15:49:44

    “四十年里,几万人于斯生长,病老,婚丧。直到某一天,炊烟不再升起,街道不再喧嚣,人群像潮水倏忽退去,留下一座空城。”

  • 8 唐焱晶 2021-04-03 18:37:45

    情怀胜于内容。时间会改变一些东西,但也改变不了全部…… 作为一名九五后,没有经历过八九十年代工厂生活最后的余晖,但从书中可以窥见一些父辈生活的痕迹。 现在想起2004年父辈所在的国营工厂改制,确实是有一大批人买断工龄离开小镇另谋出路,霎时明白了当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小学同学都转学离开了。

  • 10 momo 2021-04-13 21:13:27

    好看!比进入怀念的年龄更可怕的,就是无处怀念

  • 2 殷安 2021-11-30 15:06:07

    厂矿子弟的故事。企业办社会的终结,集体小社会的崩溃,在时代的大潮中飘摇四散。论文中书本上简简单单的名词、短句,背后是几代人的时光百万人生活故事。

  • 1 星星要发光🌟 2024-10-07 22:21:15 上海

    国庆自驾路上读了大半,一开始觉得语言有些单调,直到衰败来临。读着读着,逐渐被代入三线人自己的命运中。我们虽来自天南地北,命运却如此相似。感谢潘老师写出此书,为三线里的人留下了历史回响。小说不是一个个虚构的人物,而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以及在异乡长大无法寻根的我们。

  • 2 boring 2023-12-22 13:50:48 美国

    首先感谢作者记录下大三线工人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全书的三条线索展现「子弟」人生的掠影,大体反映了这个群体的成长轨迹,但是私以为细节不足,心理描写人物挖掘较浅,城乡文化的不适,失去故乡的心境等等还可再深刻的挖掘。

  • 2 december 2021-04-02 17:58:13

    时间过去的越久,越觉得“我们厂”像一个出世的乌托邦。作者笔下的夏雷小满的人生经历,是四百万“子弟”的缩影。我们的祖辈到三线去,我们从三线走出来,忘掉或忘不掉的回忆,作者都帮我们一一捡起来。即便“故园将芜”,那里永远都是我们这些子弟的精神栖息地,走的再远,那里依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 2 可爱萌 2022-02-07 09:04:03

    带有一代人特殊的回忆

  • 4 枫叶无双 2021-04-13 07:19:59

    远去的记忆,消失的家乡。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存在,三线工厂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忆,尤其是厂矿子弟,随着工厂的消失,这些子弟们陷入了人生的迷茫,哪里才是他们的原乡?

  • 2 野菲 2021-03-26 00:05:25

    首先感谢作者赠书。作为最末一代在厂矿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厂矿子弟依然是我几乎最重要的身份认同。我们想要缅怀的并不是集体记忆中那模糊的古早生活方式,而是那种环境里的人和故事。成长在形制相似的工厂集体中,却拥有独一份的记忆和最为珍贵的社会资本。厂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书写,他们被那个时代烙上印迹,也许就此沉默。但是当书写者沉浸于自己的回忆,他们的生命就又从破败工厂中升起,被公众重新认识。那些经历绝非这个原子社会的孤独个体所能够想象,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应当留在纸上。除此之外,本书着重刻画九十年代工厂生活,尽力还原真实细节,氛围营造很好,却在情节上略有些零散。但题材十分难得,我将推荐给父辈阅读。

  • 1 Miss Tiger 2021-04-12 09:03:49

    节奏很流畅,个人代入感很强,哭哭笑笑地看完了

  • 2 小耿耿 2021-07-28 11:45:20

    到现在发小还有一个群叫“院里的”,我们都是一个模具厂院子里长大的

  • 2 踏歌 2021-08-14 14:31:17

    读得轻松愉快,又泪水涟涟。我也是三线军工厂的子弟,我的故乡也没有了。好想回去。

  • 1 茶弦 2021-05-08 10:52:30

    很朴实的青春记忆。因为我也是在党校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读起来也颇有共鸣。大学里做版画曾用到不少赛璐珞片,才知这原料竟大多出自书里的赛璐珞分厂,挺有缘分。鸡蛋里挑两处骨头,第一,感觉歌词部分实在是太多了,第二,若把回忆录体化成故事体,定能锦上添花。

  • 1 fuyanghe 2021-12-27 00:04:08

    年纪大了往往不想前进,而会想归途

  • 0 音量 2021-11-27 00:53:08

    作为厂矿子弟,阅读本书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只是作者文笔略有欠缺,稍显遗憾。但对“我们厂”这些人来说,终归是一部弥足珍贵的作品。

  • 1 破船 2021-11-22 20:23:55

    关于青春关于记忆,读罢一幕幕闪现于脑海,岔沟小学,205中学,暴土扬长的操场踢足球,弹子弹壳,走暖气管道,夏天抓鱼冬天“燎荒”,感谢作者的文字。不过我回忆起来我的中学时代似乎比作者书中的还要有意思,想这些可爱的同学们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