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从语言中解放语言
去掉名字,我绝对猜这是本雅明写的……
一种难以解释明确的文风,但在边阅读边试图去解释的过程里,这种解释越来越能挖掘出曾经对于此事物或领域潜藏到脑海深处的一些略为晦涩的想法。
哲人去问,凡人去答
语词沉思录。
译者辛苦了,这种全文都必须极度小心斟酌语词的文本也太难译了吧。“语言就是惩罚。万物都必须进入语言,并根据它们的罪的大小,在那里死去”。在通勤路上读完这种每一句都得调动所有阅读经验来体会理解的文本,读完觉得头发都稀疏了(bushi
比想象的好看,倒是没什么新奇的点,准备做一做了
极有感触
B / 阿甘本自编《阿甘本辞典》。
迷迷糊糊的看完了老阿的稿子 这种片段式的写作还是蛮有意思的,最主要的是很多逻格斯内涵的语言已经在书中被他诗化了。 我的个人理解:“理念”在老阿看来是一种例外状态的语言表达模式,所以就导致在与名词结合时存在着“非”与“非非”之间的看似矛盾但实则统一或者拥有着相互联系的纽带
以文学的形式构建的思想断片,其价值与意义依赖于读者是否有与之相通的心灵。正如阿甘本自己对于权力的反美学性质的解读:“在完成了的作品中,和在快乐中一样,人终于享受到了他自己的无权力。”(p. 35)他也正是以这种姿态将其文本交付给了读者。在这本书当中很容易发现阿甘本某些看似“激进”的想法与古典传统之间的某种“透明”特性。
更喜欢这种断片式写作
好读不好懂。
一直想要说出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时,发生了一些光的折射,因为炫目而迷人,但很容易遮蔽了本真,一间黑暗的房,被照亮后的房,以为是两间房。
说句实话,译得真的很“难看”。阿甘本像是在关在小屋子里玩语言和逻辑的游戏,既无法达成哲学给人的深思和启迪,又无法达成诗歌给人的畅快美感。有人拿罗兰巴特做对比,个人觉得没法比,罗兰巴特理论之下是爱的暗潮汹涌,阿甘本的是一种小聪明,他更喜欢操纵文字推理出与众不同结论。
比起《语言与否定》那种学理式著作,更喜欢阿甘本这种片段式写作。有点类似巴特的《S/Z》,用游移的能指编制成的文字游戏。没有固定的意义,只有意义的不断漂移,从诗歌到音乐,从爱欲到死亡,从权力到政治...最后彻底迷失在文本的迷宫里。读完觉得,阿甘本还挺浪漫~
维持一种隐藏,才会有揭露,维持一种遗忘,才会有记忆:这就是灵感,就是使人、词和思想相互一致的缪斯的狂喜。思想只有迷失在这种潜伏中,只有在它不再看到它的物的情况下,才接近物。在思想中被听写的就是这个:辩证的隐彍/揭露、遗忘/记忆,如此,词才能到来,才能不仅仅为主体所操纵(显然,我不可能给自己灵感)。(第25页)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通过对诗歌、散文、爱与正义等多个卡夫卡文学中的形式与主题一系列碎片化真知灼见地分析,指出了这些看似明确,但又难以精确地言说的重要概念才是哲学理念得以萌发的根本所在。
非常舒服的一本阿甘本,看起来似乎很琐碎,但是其实还是围绕一以贯之的潜能在谈,或者说中心就在p72:不要对难题进行主题化的处理,论证在p89-93论龙树与“空”。同样的,沉默不能用沉默去把握,而应该只是隐藏;空不是一物,而是再现的终结。或许可以读成否定神学批判。
断断续续看完第三本Agamben,断章格言排布的文字还是艰涩,不及宁芙通透好读,私以时代,音乐与幼儿期三章最佳,还有学习一章真实敲脑壳了)英译质量一般便只读了前言,大体如此
> 散文的理念
0 有用 朝鹿 2021-01-13
从语言中解放语言
0 有用 Abnormal 2020-12-31
0 有用 云二六六六 2020-12-20
去掉名字,我绝对猜这是本雅明写的……
0 有用 偷闲研究所所长 2020-12-17
一种难以解释明确的文风,但在边阅读边试图去解释的过程里,这种解释越来越能挖掘出曾经对于此事物或领域潜藏到脑海深处的一些略为晦涩的想法。
0 有用 不妙人 2020-12-17
哲人去问,凡人去答
0 有用 Fangfang 2020-12-17
语词沉思录。
0 有用 呐 2020-12-07
译者辛苦了,这种全文都必须极度小心斟酌语词的文本也太难译了吧。“语言就是惩罚。万物都必须进入语言,并根据它们的罪的大小,在那里死去”。在通勤路上读完这种每一句都得调动所有阅读经验来体会理解的文本,读完觉得头发都稀疏了(bushi
0 有用 张尘 2020-11-29
比想象的好看,倒是没什么新奇的点,准备做一做了
0 有用 二十四城记🌈 2020-11-28
极有感触
1 有用 寒枝雀静 2020-11-23
B / 阿甘本自编《阿甘本辞典》。
0 有用 简单 2020-11-04
迷迷糊糊的看完了老阿的稿子 这种片段式的写作还是蛮有意思的,最主要的是很多逻格斯内涵的语言已经在书中被他诗化了。 我的个人理解:“理念”在老阿看来是一种例外状态的语言表达模式,所以就导致在与名词结合时存在着“非”与“非非”之间的看似矛盾但实则统一或者拥有着相互联系的纽带
0 有用 疏影音 2020-10-23
以文学的形式构建的思想断片,其价值与意义依赖于读者是否有与之相通的心灵。正如阿甘本自己对于权力的反美学性质的解读:“在完成了的作品中,和在快乐中一样,人终于享受到了他自己的无权力。”(p. 35)他也正是以这种姿态将其文本交付给了读者。在这本书当中很容易发现阿甘本某些看似“激进”的想法与古典传统之间的某种“透明”特性。
0 有用 杜鹏 2020-10-12
更喜欢这种断片式写作
0 有用 滔云 2020-09-15
好读不好懂。
0 有用 恶鸟 2020-08-28
一直想要说出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时,发生了一些光的折射,因为炫目而迷人,但很容易遮蔽了本真,一间黑暗的房,被照亮后的房,以为是两间房。
0 有用 LeSpleen 2020-08-13
说句实话,译得真的很“难看”。阿甘本像是在关在小屋子里玩语言和逻辑的游戏,既无法达成哲学给人的深思和启迪,又无法达成诗歌给人的畅快美感。有人拿罗兰巴特做对比,个人觉得没法比,罗兰巴特理论之下是爱的暗潮汹涌,阿甘本的是一种小聪明,他更喜欢操纵文字推理出与众不同结论。
4 有用 喜喜 2020-07-30
比起《语言与否定》那种学理式著作,更喜欢阿甘本这种片段式写作。有点类似巴特的《S/Z》,用游移的能指编制成的文字游戏。没有固定的意义,只有意义的不断漂移,从诗歌到音乐,从爱欲到死亡,从权力到政治...最后彻底迷失在文本的迷宫里。读完觉得,阿甘本还挺浪漫~
0 有用 韧勉 2020-07-26
维持一种隐藏,才会有揭露,维持一种遗忘,才会有记忆:这就是灵感,就是使人、词和思想相互一致的缪斯的狂喜。思想只有迷失在这种潜伏中,只有在它不再看到它的物的情况下,才接近物。在思想中被听写的就是这个:辩证的隐彍/揭露、遗忘/记忆,如此,词才能到来,才能不仅仅为主体所操纵(显然,我不可能给自己灵感)。(第25页)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通过对诗歌、散文、爱与正义等多个卡夫卡文学中的形式与主题一系列碎片化真知灼见地分析,指出了这些看似明确,但又难以精确地言说的重要概念才是哲学理念得以萌发的根本所在。
2 有用 willcoil 2020-07-24
非常舒服的一本阿甘本,看起来似乎很琐碎,但是其实还是围绕一以贯之的潜能在谈,或者说中心就在p72:不要对难题进行主题化的处理,论证在p89-93论龙树与“空”。同样的,沉默不能用沉默去把握,而应该只是隐藏;空不是一物,而是再现的终结。或许可以读成否定神学批判。
1 有用 杣徑 2020-07-23
断断续续看完第三本Agamben,断章格言排布的文字还是艰涩,不及宁芙通透好读,私以时代,音乐与幼儿期三章最佳,还有学习一章真实敲脑壳了)英译质量一般便只读了前言,大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