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原作名: The Descent of Man
译者: 张艳 / 许敏
出版年: 2020-6
页数: 160
定价: 5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0495664
内容简介 · · · · · ·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
◇男子气概是什么?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部在英国引起全民讨论的话题之作,《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GQ》《Vogue》等全球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家暴受害者、异装癖和“标准男性”的自述——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得主格雷森·佩里讲述亲身经历,反思现代社会性别构建,呼吁男性做出改变。
◇你一定能在本书中发现许多人的影子——
“路怒族”,肌肉男,不愿袒露脆弱的硬汉,不接受变化的顽固派……所有人都该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样的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
我受过男性个体的折磨,也遭遇过男性性别本身带来的束缚。我是一个男性,学会了同情自己,也希望能同情众多男性。我带着好意写下这本书,希望男人能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取得成功。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在英国掀起了有关男子气概的对话。
——BBC第4电台
谁能比格雷森·佩里更深入地研究传统男性……既是回忆录也是自我宣言。
——《星期日泰晤士报》
对男人的一记警钟,警告他们要在毁灭世界之前平复情绪。
——GQ
一位善辩诙谐的导游,带领我们游览名为男子气概的游乐屋……他是该岗位之最佳人选!
——《纽约时报》
对我们的偏见、喜好和弱点做出的最友善的解剖之一……一位一针见血的优秀社会评论家。
——《独立报》
他说出了我们希望自己早点想到的东西,问出了我们想问的问题。
——《每日电讯报》
精彩绝伦!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英国作家,《岛》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英)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
英国备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陶艺家,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大型个展。
2003年获得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
2008年入选“英国文化百位权威人士”(第32位)。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院士。
2013年,他在BBC年度特别节目《里斯讲座》来讲,是该节目开播65年以来邀请的第一位艺术家。
著有《哗众取宠》《男性的衰落》等书。
..............................................................................
【译者】
张艳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汉译英小说翻译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访问学者,译著有《法布尔》、《爱尔兰经典童话与民间故事》(待出版)、...
【作者】
(英)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
英国备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陶艺家,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大型个展。
2003年获得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
2008年入选“英国文化百位权威人士”(第32位)。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院士。
2013年,他在BBC年度特别节目《里斯讲座》来讲,是该节目开播65年以来邀请的第一位艺术家。
著有《哗众取宠》《男性的衰落》等书。
..............................................................................
【译者】
张艳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汉译英小说翻译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访问学者,译著有《法布尔》、《爱尔兰经典童话与民间故事》(待出版)、《他们的乐园》等。
...................................
许敏
翻译爱好者,即将就读英国杜伦大学翻译硕士。
目录 · · · · · ·
喜欢读"男性的衰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男性的衰落"的人也喜欢 · · · · · ·
男性的衰落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男性的衰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 更多书评 46篇
-
-
男子气概就像一张顽固的贴纸,而我们需要用哲学武装指甲,然后将指甲伸到贴纸下,把贴纸彻底撕掉。贴纸之下,男人们赤身裸体,脆弱无助——其实他们不过是凡人。 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人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 Rubin)最初提出了与“生理性别”相对的”社会性别“的概念。简单来说,生理性别指的是两性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社会性别指的则是两性在社会文化构建下形成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
2020-07-12 08:46:15 8人喜欢
男子气概就像一张顽固的贴纸,而我们需要用哲学武装指甲,然后将指甲伸到贴纸下,把贴纸彻底撕掉。贴纸之下,男人们赤身裸体,脆弱无助——其实他们不过是凡人。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人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 Rubin)最初提出了与“生理性别”相对的”社会性别“的概念。简单来说,生理性别指的是两性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社会性别指的则是两性在社会文化构建下形成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异。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身份认同是进行时,而不是静止状态。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写到:””我“是一个动词,却伪装成名词。“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心理治疗圈里有这样一句讽刺的话:”看到即拥有。“意思是,如果你注意到别人身上的什么行为,多半是因为你自己也有。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到有些界限会将他人拒之门外。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标准男性将自己作为参照点,用以批判其他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或许他们自己都没发现,他们把自身当成了身份认同坐标的零度经线。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卡尔·荣格曾说:”正常是失败人士的终极目标。“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劳拉·马尔维在一九五七年发表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中提出”男性凝视“一词。她在文中写道,电影镜头的凝视方法,反映了异性恋男导演的视角。(现在亦如此,二〇一五年,好莱坞电影二百五十强里只有百分之七出自女导演之手,百分之二出自女摄影师之手。)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至八十年代早期,我在艺术学院读书。当时女性主义者的口号之一便是:”客观视角就是男性的主观视角。“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日常性别歧视集合(Everyday Sexism Project):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Laura Bates)于2012年建立的网站,旨在整理发布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行为。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男人衰落的问题,为那些跌落高位的人提供某种补偿。 (如此友好,不是优胜略汰,被淘汰就是被淘汰么)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男洗手间极少需要排队。公共场合的女洗手间几乎总是不够。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建筑师都是男性。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男人在潜意识中不断提醒自己生而掌权。在著作《男人与男性主义研究》中,大卫·布赫宾德谈到阴茎就像一张彩票,自带中大奖的机会。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但男人这个品种向来具有超强的自我意识,有时候,他们的得分举动只是稍显含蓄:认定自己偏爱的咖啡店一定最好;你称赞一部外语电影,他们一定看过原声版(自然也是更佳的一版)。而且看在上帝的份儿上,若他们的小宝宝把你收藏的唱片扔到地上,千万别责难,因为他们信奉”散养“的育儿哲学,认为遵循这一点,就能登上好爸爸竞赛领奖台的最高一级。他们比的不是扳手腕,而是你学识多少,品味如何,是否跟得上时代精神。有没有遇到过和人共进晚餐时对方一直用IPAD展示他的作品,中途不忘提到各种名字的情况?男子气概的核心正是渴望占据高位,打动他人。人们总会以不同方式表达这种可望。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人们围绕男子气概危机展开辩论时,总会有一方反复强调,男子气概有”适应大自然“的一面,这一面将永盛不衰:它不过是头出身贵族的野兽,呼唤着被现代社会欺骗的当代男性回归原始,时刻准备解救或重塑女性化的男性群体。这种男子气概经常能在贝尔·格里尔斯和雷·米尔斯主持的节目里看到。他们教我们如何野外求生,给死路扒皮,或用树枝建个庇护所。我倒想看他们如何试着在伦敦找间租得起的公寓,或为孩子挑家好的公立学校。这些才是2二十一世纪真正有用的生存技能。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情绪弹性(emotional resilience):指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恢复的能力。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记者海伦·路易斯在《卫报》中写道,男人想当女性主义者很简单:拿起一块抹布就行了。 引自 不要没事找事! 市场营销人员明白玩具说区分性别,销量越高。如果玩具全身粉红,有胡蝶和仙子的图案,明显为女孩设计,家人就不太会将它传给弟弟。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十九世纪前,虽然称不上是强硬的传统,但粉色一直被视作男孩的颜色。男孩是小男人,而男人穿红色制服,因此粉色属于男孩。记者乔恩·亨利在《卫报》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的一九一八年六月,美国最权威的妇女杂志《女士家庭日报》(目前仍在发行)为苦恼的母亲们提供了几条明智建议。‘大家对这个话题看法极为不同,’文章写道,‘但广为接受的规则是,粉色适合男孩,蓝色适合女孩。’原因在于,粉色更加坚定强烈,因此更适合男孩;而蓝色更精致讲究,对女孩来说更漂亮。“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既然着装是决定我们受关注的要素之一,我们就会根据自己想获得的关注,去投资自己的外表。对很多男性而言,他们最想要的关注就是没有关注。男孩极少因外表受称赞;他们很早就明白,自己是负责观看的人。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女装经常被看作各种添加品的集合,充斥着修饰、发型、化妆品、褶边和高跟,而男装都是功能性的,很少再有其他。许多老式男装自带严肃、得体和重要的感觉,好像他们几乎算不上衣服,而是生长在男性角色上的皮毛。他们绝不是轻佻或装饰性的。老师男人穿衣基本只是为了丰满自己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是商人、工人还是运动员,男人会觉得衣服是既定的,而非可选择的。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我曾见过一个健身壮汉摇摇摆摆走在家人身边,似乎为其满身的肌肉所累。他能在向谁展示呢,不就是其他男人吗?他多少明白,只有男人能让另一个男人拥有阳刚之气。虽然男人会辩解说,自己有一身肌肉、豪车和时髦西装是为了吸引女人,但他们实质是让男性竞争者钦佩自己。男人只能从一种人身上认证自己的男子气概,那就是真正能理解这种成就的人:其他男人。成就同样高的人。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有人对儿童的蜡笔颜色使用情况做了调研,结果如人所料。女孩对所有颜色的使用相当平均,但多倾向于红色和粉色;而男孩总体上更偏好冷色,比如黑色、蓝色、棕色和灰色。有些人认为这种偏好和基因有关,色觉基因位于X染色体,所以男性色盲的概率比女性高。这可能是进化的结果:男人负责狩猎,因此需要关注差异和动作;而女性负责采摘,因此需要识别不同颜色的坚果和植物。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派胡言。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服务行业的男人在工作场合无法扮演令人满意的阳光角色,或许会以选择追求某种业余爱好宣示他们的男子气概。男人会在兴趣爱好上花一大笔钱,比如手工冲浪板、碳纤维自行车、合金轮、立体声音响、钓鱼竿或高尔夫球杆。这些玩具会出于炫耀目的存放(展示)在家中各处,告诉来访者,这栋房子的主人不只是个白领,不,他生活惊险刺激,是个特立独行的冒险家。每次我们这位男人看见或接触到神圣的男人冲浪板/球杆/摩托车/鱼竿,所有惊险艰苦的冒险经历都会模糊成一团,从潜意识浮出。他出演自己虚构的男性传奇剧本,保证自己即使在保险公司工作,也够格获得男人执照。当然了,这个执照由男子气概部颁发。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男人和女人一样喜欢无用的东西,不过男人会用虚假的功能包装、掩饰这些东西。他们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的花费和女人一样多,甚至比女人更多,为的是支撑自己的性别角色。几乎所有男装都在暗暗把穿衣者和某种戏剧化的性别角色联系起来。每个无用的扣眼、口袋和补丁不是真正在乎功能,而和褶边一样,都是为了装饰。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在代表作品《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Watching the English)里,凯特·福克斯认为,区分不同阶层男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他们在任意条件下愿意裸露多少肉体。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传统男性角色变得多余的后果之一便是,在乎外表的“超级”男子气概开始崛起。我认为它显然在模仿工人阶级男性形象。闪闪发亮的肌肉、文身、吵闹音乐和艳丽汽车全都意图释放这样一条信息:即使重工业衰落,男人地位不再,当事人依然是真男人。扮演这种形象的人非常注重细节:头发和胡子要一行行精准梳理,躯干要脱毛,直到看上去像电脑游戏里的人物。他们就像着迷于擦洗前门台阶的矿工妻子,时刻担心不慎留下的矿物污渍会暴露自家的贫穷。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在当今环境成长起来的男人,和身患厌食症或暴食症的女性面临同一系列的压力。如今理想的男性身材,过去只能在健美先生和专业运动员身上见到。如今兜售给男人的男子气概视觉模板,和过去兜售给女人的一样难以企及。这种雕塑般肌肉模板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容易评估。一个人要么有六块腹肌,要么没有,要么有肱二头肌,要么没有。在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这套模板是你的阔腿裤有多宽,裤腰有多少颗扣子。后来发展成马丁靴上有多少孔,平头有多短。男生喜欢确切的数字。将衣服搭配成放荡造型时,他们的评判标准很僵硬。如果你的数字对了,即使衣服不适合你,那也很好。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似乎往往是实权最小的男人会追求“超级”男子气概。练出肱二头肌和胸大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工人阶级挖凿、投掷活动的表演版。一方面,男人更愿意注重身体是好事,但追求过多无用的肌肉和男装将装饰假扮成功能性设计是一体两面。如今,在服务业,工人很少用到能举起一百五十千克举重凳的手臂。男性美容依然建立在一个幻想上,那就是美容有实际作用,而不是单纯好看。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我们的穿着是视觉语言重要的一部分,能告诉外界我们希望被怎样看待。我们装扮自己的外表,以更好获取我们想要的那种人际关系。 引自 第二章 男子气概部 若心中深藏愤怒,我们会有两种反应:将它传给下一代或上一代。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与此同时,小男孩却正学着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们在孩提时代每被掌掴、威胁和羞辱一次,每看见父亲乱发脾气一次,每用武力达成目的一次,就会学的更加暴力一些。他们不只是施暴者。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只有人类才会运动。运动是文明版的战争,让人们合理释放野性。我不喜欢花样滑冰和跳水这类需要裁判定胜负的运动。对艺术家来说,黑白分明定胜负的机会非常迷人。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男人喜欢明确界定的目标宣言,但如果问题就出在男人喜欢明确界定的目标宣言呢?男人真正需要的,或许是学会应对日常生活中不分输赢的大小挑战。男人或许该减少花在肱二头肌上的精力,转而关注自己的直觉。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网络似乎能将抽象的怨气具化为偏执的谩骂盛宴。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新行为往往先引起恐慌,之后才变得稀松平常。男性也要经历同样的过程。成为进步男人会带来被当成他者的不安感,他们要熬过去,将其视作新的日常状态(不是《干杯酒吧》里的那种状态)。社会性别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需要几代人才能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当下就无须努力。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男孩要从榜样身上汲取感知力,而不仅是在八卦网站上读到他,或在访谈节目里看到他。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我认为我们需要新的男性典范,但他要性感迷人吗?他应该要实用、方便,像一台洗衣机。男人需要这样一种男子气概,不局限在过时浪漫叙事里的迷人聚光灯下,而要从稳定的亲密关系和当下的社会地位中,寻找、赞美日常的幸福。我对新型男人没什么感觉。新型男人看上去不错,但很难为人接受——就像如果被堵在路上,这时再怎么向你推销一部车的优点,你也不想买它。 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我想卖的东西。 常有人吹嘘获得男子气概将带来巅峰体验:赢得战争,钓到女人,完全受控于肾上腺素,进入狂喜时刻。但这不是生活。我们极少(甚至从不)把车子(男子气概)开到赛道上,这样看来,我们或许需要一种能适应日常生活的男子气概。我们需要一种便于停靠、后备箱大、配有儿童座椅且低油耗的男子气概。男人要学会适应和平时代。 引自 第三章 怀旧型男人 我们接受基因决定社会性别的概念,是因为这样方便,能为我们的行为辩护。接受这种观念,父母就能为自己按性别区别对待孩子的行为辩护,无论是否有意为之;社会就能为自己鼓励性别刻板印象的行为辩护;我们就能为自己每天扮演性别刻板印象的行为辩护。人类对一件事的喜好随着进化写进了基因:方便。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多数男孩有希望在日后对男性身份有更深刻、更复杂的理解,但他们还需要勇气才能挑战集体规范。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人们教导男孩要勇敢,但这种勇敢非常狭隘,基本只能用在运动场或游乐场上,男孩面临身体受伤风险的情况下。当男孩要约女孩出来,与同事委婉对谈或和朋友袒露心声时,那些可轻易帮助他们爬树或直面大块头对手的男子气概就没用了。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人们常常主动教导男孩不要培养不够男子汉的情感。于是男孩回避这些情感。男孩无法与父母或女孩彼此坦诚相见,因此被剥夺了情感求援的机会。于是他们寻求别的方式建立自尊:形成等级制。而这种形成等级制的需求只会使情况更糟,因为男孩会倾向在规模较大、关系疏远的群体中活动。他们将自我价值和群体地位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他们追求男子气概的核心。为了自我感觉良好,男孩必须比其他人自我感觉更良好。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男人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人的自杀率是女人的两倍,在发达国家是三倍,在某些东欧国家则是六倍。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脆弱对男人未来的幸福至关重要。我们要为脆弱和情感正名。脆弱的男人不是奇葩。脆弱的男人开放自我,做好了受伤的准备,但也做好了爱的准备。这是情感健康的体现。若男人不再积压怒火、恐惧和悲伤,他们便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建立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已婚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单身男人长。伴侣提供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对男人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没有理由相信男同性恋婚姻就不是这样。男人比女人更依赖伴侣,因为男人常常无法监控自己的身体及思想健康,而他们的伴侣能做到这点。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差异和权力不对等这两个重要元素能让我们所有人性兴奋,而不只对有特殊癖好的人有效。 (玛丽苏剧情的科学依据)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婚姻治疗师艾斯特·佩雷尔坦率指出:“晚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白天反对的东西'兴趣盎然'。"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男人的性别观也不真实,例子之一便是所有男人都认为其他男人每天做三次爱,每周至少也有三次。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坚信,要想成为真男人,做爱的频率必须无限接近想到性爱的频率。一位主治中年男人的心理治疗师告诉我,他的客户中,认为自己拥有稳定性生活的不足百分之五,而这些客户不是破碎关系里的失败者,而是普通的已婚男士。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良性改变的关键就是接受差异。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有人曾说过,成熟就是有能力在脑中同时储存两种对立信息。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男性的同情是一条环绕肩膀的手臂,冷静而可靠。好男人是“磐石”,身上的优良品质不张扬,从而总被忽略。不过这些优良品质常常敌不过卡通片里的浮夸闹腾的男子气概。 引自 第四章 客观保护壳 男人的权利 脆弱的权利 弱小的权利 出错的权利 相信直觉的权利 犹疑不决的权利 灵活处事的权利 不因上述任何权利而羞愧的权利 引自 男人,坐下抗争权利! 对孩子好点,以后是他们选养老院。 引自 男人,坐下抗争权利! 回应 2020-07-12 08:46:15 -
Σύλβιος (Silväsk RÖRIK.)
男性意识已悄无声息融入人们的日常观念,罗兰・巴特将这现象称之为“观念易名”。和男人谈论男子气概,经常让我感觉像和鱼谈论水。男人活在男人的世界里,接受不了其他可能。他们许多人因为迷恋控制的感觉,很长时间都接受不了无人驾驶汽车,甚至连自动变速杆都不愿尝试。很多时候,向男人描述一个没有父权制歧视的世界,就像描述一个没有地心引力的世界。性别歧视深深扎根于他们眼中的现实。2021-04-28 15:51:24 1人喜欢
-
juuno (let it be)
不知为什么,标准男性的世界观、社会观都与主流叙事话语高度重合,非常容易混淆。我们无法将他们的思维和感受从“恰当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割裂开来。这就像过去,用上流社会口音,标准发音或BBC腔说话的人坚持说他们没有口音,只有北方人和穷人オ有口音。我们的一呼一吸都在标准男性的世界里:难怪他们能取得成功,社会很大程度上就在按他们的规则运作。标准男性的世界观被植入政府、媒体以及商业运作,令社会内部出现偏袒(有时...2020-10-10 12:11:06 2人喜欢
不知为什么,标准男性的世界观、社会观都与主流叙事话语高度重合,非常容易混淆。我们无法将他们的思维和感受从“恰当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割裂开来。这就像过去,用上流社会口音,标准发音或BBC腔说话的人坚持说他们没有口音,只有北方人和穷人オ有口音。我们的一呼一吸都在标准男性的世界里:难怪他们能取得成功,社会很大程度上就在按他们的规则运作。标准男性的世界观被植入政府、媒体以及商业运作,令社会内部出现偏袒(有时明显,有时相当微妙),从而有利于标准男性的性别种族和阶级。
标准男性推崇利润、效率、自主和志向等务实的目标,将它们置于社会凝聚力、生活质量、文化生活及幸福指数等情感层面的成就之上。父权制几个世纪的改造,令社会已适应并偏好中产阶级男性的视角。要想促进社会平等,就必须将标准男性的思想意识从社会内部分割开来,加人其他相互竞争的视角,从而建立一个公平的世界。
如今的职业女性,尤其是就职于传统男性支配领域的女性,不再面临第一代性别歧视(有意识地排挤女性),而面临一支更难识破的敌人:第二代性别歧视。这种歧视阻碍她们进步,徒增她们生活的压力。根据机构中的性别研究中心的定义,第二代性别歧视是“某种职场文化和行事方法,表面看上去中性自然”,实质反映了男性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因为在传统工作安排的发展历程中,男人始终占主导地位。
有时我们试着麻木愤怒的情绪,可一旦我们那样做了,我们对世界上所有快乐也会麻木不仁了。麻木不是不再拥有情感,而是不再意识到自己拥有情感。那些情感依然会作怪,让我们生理紧张,支配我们的潜意识,在我们脑海中堆积,最终发泄在外部世界或孩子身上(最好是发泄在心理医生身上)。麻木还会阻挠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有我在同学心中的存在感才那么低。
当我选择进入麻木的庇护所,我把这种行为想象成高配版男子气概的体现,好像我是一名机警的战士,主动与世界隔离,时刻准备战斗。我躲在卧室逃避现实,进入幻想世界。逃避能让人自我陶醉,但实质上是一场孤独的自杀。
如果人们养育男孩时不培养他们对自身情绪的敏感,那要他们怎么在意见不合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又怎么向他人表达爱意呢?
人们常常主动教导男孩不要培养不够男子汉的情感。于是男孩回避这些情感。男孩无法与父母或女孩彼此坦诚相见,因此被剥夺了情感求援的机会。于是他们寻求别的方式建立自尊:形成等级制。而这种形成等级制的需求只会使情况更糟,因为男孩会倾向在规模较大、关系较疏远的群体中活动。他们将自我价值和群体地位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他们追求男子气概的核心。为了自我感觉良好,男孩必须比其他人自我感觉更良好。
在人际关系中,越脆弱意味着你越能投人,越准备好受他人影响。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驾驶摩托车,我们的安危取决于那块触地面。脆弱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脆弱对男人未来的幸福至关重要。我们要为脆弱和情感正名。脆弱的男人不是奇葩。脆弱的男人开放自我,做好了受伤的准备,但也做好了爱的准备。这是情感健康的体现。若男人不再积压怒火、恐惧和悲伤,他们便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建立更亲密的人际关系。自立自足是男子气概的核心,这条信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致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脆弱这个选项看上去太可怕了,还不如自杀。
差异和权力不对等这两个重要元素能让我们所有人性兴奋。或许观众都在幻想受上司强迫伏 倒在桌上,或幻想自己是那个上司。没人会因幻想两人身穿情侣 装、手牵手采购沙发或共同照料孩子而性兴奋,对吧?
我们与伴侣间交往时的常见难题是:让我们性兴奋的权力关系与维系日常 情感的权力关系不一致。男人选择伴侣时通常最看重性,女人通常最看重日常情感关系。
我妻子说她不相信一见钟情,只相信一见移情。移情指一个人将对旧关系的情感反应转移到新关系上,原因往往是新关系里的人让你回想起旧关系里的人,最常见的即父母或前爱人。移情通常是无意识的。
我不是想说我们应该向所有老式男人代表的东西告别。我曾 问心理治疗师杰瑞·海德(Jerry Hyde)男子气概是什么,对方 毫不犹豫地回答:“温柔”。或许这个答案够奇怪,但有绅士风度 的男人确实拥有温柔这一极具男子气概的品质。有绅士风度的男 人强大有力,有力量从物理或心理上摧毁事物或人,却选择不那 么做,而是选择爱与温柔。男性的温柔很率真,或许是“男孩情 感简单”的培养成果。男性的同情是一条环绕肩膀的手臂,冷静 而可靠。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感受,表现得像你已经改变了,然后静静等待自己慢慢熟悉新的行为模式。
回应 2020-10-10 12:11:06
-
1.表面看来,审视男子气概是有钱人的游戏,供生活在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安定富裕的社会中的人士打发时间用。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放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2.人们会惊恐地发现,男性与男子气概问题,其实...
2022-05-17 14:52:02
1.表面看来,审视男子气概是有钱人的游戏,供生活在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安定富裕的社会中的人士打发时间用。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放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2.人们会惊恐地发现,男性与男子气概问题,其实与我们面临的很多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息息相关。一场有关时尚潮流或谁负责洗碗的对话,可以迅速升级为关乎强奸、战争、恐怖主义、宗教压迫甚至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等的各式各样的辩论。有时,我看电视上的晚间新闻时会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病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拥有权力、金钱、枪支和犯罪记录的似乎都是男人。我认为,流氓型男子气概引发的不良后果,即使排不上第一,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有些男子气概,对于男女平等和自由包容的社会氛围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那些暴虐无恐或极力掩藏其霸道本质的男子气概。
3.身份认同是进行时,而不是静止状态。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写道:“‘我’是一个动词,却伪装成名词。”
4.即使生理真的对性别差异有影响,性别平等的诉求也不会改变。只是说,我们要注意那些细微的固有偏见,防止谁将它们当成不公平行事的借口。同时,还要保证人人机会均等,哪怕某些群体总想要比其他人做更多事。我们要允许男性进入育儿和护理行业,正如允许女性以西方民主的名义上战场厮杀,如果她们乐意这么做的话。
5.男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位官员,那是潜意识里的一个声音,通过对讲机发送指令。这位官员统领男子气概部的个人分部。该部门希望维持男子气概的标准。男人的这位官员从父母、老师、朋友、电影、书籍等地方接受指令,理解男子气概是什么模样。他从上述来源中吸收理念和形象,将它们融为一个标准男人的模型。然后官员坐在那里,持续检查他的男人是否符合这一理想形象。如果不符合,他就会自轻自恨,在别人身上发泄情绪。男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位官员的存在,觉得自己才是这位官员,或者认为自己的行动不会受限制。但男人其实一直处在男子气概部的控制之下,除非他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并试着去理解它。
6.约翰•斯凯尔兹在自己的博客“管他呢”上写道,做一个白人直男,就像在玩“人生”这款电脑游戏时,将难度调到了 “简单”。标准男性就是权力的化身。
7.标准男性的身份认同无孔不入的原因,也在于它巧妙地将自己伪装成了 “正常”,而“正常”和“自然” 一样,都是危险的词汇,常常是仇恨和偏见的根源。少数群体受到压迫,就经常被“你这样子不正常”的句子公然指责。此类攻击背后的思维方式,也在塑造我们最传统的日常生活模式。
8.现代男性永远处在危机之中,是不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想高人一等,而背离了现代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核心理念:人生而平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9.所有标志某个明确社会性别的道具、姿势和剧本都非一成不变,而是暂时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10.所有身份认同都是合成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把你当有权势的男人看,就穿成那副模样,转眼之间,人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你当有权势的男人看。如果我们想改变男人的形象,或许核心在服装的改变。
11.女人最怕被束缚在过去,束缚在颇具性别歧视意味的传统角色和刻板印象里,而男人似乎总想保留东西,保留男子气概某种老旧的核心理念,意识不到它基本已无用武之地。女人希望改变。她们甚至开始在自己身上培养一些传统中被视为男性化的品质。而男人权利运动似乎不鼓励男人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培养传统中被视为女性化的品质。
12.男人需要这样一种男子气概:不局限在过时浪漫叙事里的迷人聚光灯下,而要从稳定的亲密关系和当下的社会地位中,寻找、赞美日常的幸福。
13.作家洛莉·哥特莱伯(Lori Gottlieb)在《卫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性别平等会谋杀性爱吗"( Does Equality Kill Sex)的文章,文章引用发表于《美国社会学评论》的一项叫作“婚姻中的平等主义、家务和性爱频率”(Egalitarianism,Housework and Sexual Frequency in Marriage)的研究。该研究震惊了不少人。研究结果显示,一对夫妻中,若男性包揽被主流视为女性化的家务(如熨衣、做饭或吸尘),这对夫妻性生活的频率和满意度都会较低。家务不会让男人更性感。婚姻治疗师艾斯特·佩雷尔( Esther Perel)坦率指出:“晚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白天反对的东西‘兴趣盎然’。”
14.我越来越怀疑,对改变男子气概的讨论无法实现,是因为男性执念于确定性。男人大概想要一份未来理想男子气概的总结和配方表,但男人的未来只能在前进过程中确立。
15.男人不能再因为其他男人或自己达不到男子气概标准而百般刁难自己。这里有一个棘手的问题:男人喜欢清晰的指令,但未来的男子气概还没有明确的要求。老式男子气概历史悠久,规矩明晰。未来的男子气概是模糊的,更加随机;这就像一场探险,我们也不太清楚自己将去往何方,既无榜样可循,也无法对其加以描述。新型的灵活男人不仅要适应新的社会性别角色,还要能在不同文化、阶级、种族和宗教间游刃有余。
回应 2022-05-17 14:52:02 -
虽然世界在变化,很多男人仍不屑于打理自己的外表,认为这无关紧要。对传统男士来说,扮演还意味着做作,做作转而意味着娘娘腔,娘娘腔则意味着同性恋。真男人认为自己是真实的,无须扮演,换句话说,他无须在某种东西之上铺设另一种行为。这里的某种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个性,我们的人性。如果社会性别是一种扮演的结果,这等于意味着我们有选择,还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说不定,我们能选择在某方面改变,让自己更幸福...
2022-05-16 21:58:47
-
-
Leo_Bolt (双子座)
单个标准男性永远不会承认,也无法完全意识到,对他所在的群体来说,这一身份带来了多少益处。当然了,标准男性身为这伟大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缔造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对个体身份的坚持正是问题的核心。身为“个体”意味着他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身努力。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都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2022-04-24 15:57:19
单个标准男性永远不会承认,也无法完全意识到,对他所在的群体来说,这一身份带来了多少益处。当然了,标准男性身为这伟大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缔造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对个体身份的坚持正是问题的核心。身为“个体”意味着他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身努力。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都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到有些界限会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他们认为,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够出色,而不是因为自己是标准男性,因此在其他标准男性眼里更出色。如果他们做了坏事,那也是个人责任,和他们的性别、种族或阶级无关。如果标准男性犯了罪,绝不是因为,这样说吧,欺诈或性骚扰是他所在群体的通病(咳咳),而是因为他个人品行不端。如果标准男性表现得情绪化,是因为他是个“感情充沛的人”,而一旦这个人是女人,人们往往将这种表现归咎于性别。 引自 第一章 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 回应 2022-04-24 15:57:19
-
1.表面看来,审视男子气概是有钱人的游戏,供生活在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安定富裕的社会中的人士打发时间用。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放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2.人们会惊恐地发现,男性与男子气概问题,其实...
2022-05-17 14:52:02
1.表面看来,审视男子气概是有钱人的游戏,供生活在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安定富裕的社会中的人士打发时间用。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放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2.人们会惊恐地发现,男性与男子气概问题,其实与我们面临的很多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息息相关。一场有关时尚潮流或谁负责洗碗的对话,可以迅速升级为关乎强奸、战争、恐怖主义、宗教压迫甚至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等的各式各样的辩论。有时,我看电视上的晚间新闻时会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病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拥有权力、金钱、枪支和犯罪记录的似乎都是男人。我认为,流氓型男子气概引发的不良后果,即使排不上第一,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有些男子气概,对于男女平等和自由包容的社会氛围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那些暴虐无恐或极力掩藏其霸道本质的男子气概。
3.身份认同是进行时,而不是静止状态。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写道:“‘我’是一个动词,却伪装成名词。”
4.即使生理真的对性别差异有影响,性别平等的诉求也不会改变。只是说,我们要注意那些细微的固有偏见,防止谁将它们当成不公平行事的借口。同时,还要保证人人机会均等,哪怕某些群体总想要比其他人做更多事。我们要允许男性进入育儿和护理行业,正如允许女性以西方民主的名义上战场厮杀,如果她们乐意这么做的话。
5.男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位官员,那是潜意识里的一个声音,通过对讲机发送指令。这位官员统领男子气概部的个人分部。该部门希望维持男子气概的标准。男人的这位官员从父母、老师、朋友、电影、书籍等地方接受指令,理解男子气概是什么模样。他从上述来源中吸收理念和形象,将它们融为一个标准男人的模型。然后官员坐在那里,持续检查他的男人是否符合这一理想形象。如果不符合,他就会自轻自恨,在别人身上发泄情绪。男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位官员的存在,觉得自己才是这位官员,或者认为自己的行动不会受限制。但男人其实一直处在男子气概部的控制之下,除非他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并试着去理解它。
6.约翰•斯凯尔兹在自己的博客“管他呢”上写道,做一个白人直男,就像在玩“人生”这款电脑游戏时,将难度调到了 “简单”。标准男性就是权力的化身。
7.标准男性的身份认同无孔不入的原因,也在于它巧妙地将自己伪装成了 “正常”,而“正常”和“自然” 一样,都是危险的词汇,常常是仇恨和偏见的根源。少数群体受到压迫,就经常被“你这样子不正常”的句子公然指责。此类攻击背后的思维方式,也在塑造我们最传统的日常生活模式。
8.现代男性永远处在危机之中,是不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想高人一等,而背离了现代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核心理念:人生而平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9.所有标志某个明确社会性别的道具、姿势和剧本都非一成不变,而是暂时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10.所有身份认同都是合成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把你当有权势的男人看,就穿成那副模样,转眼之间,人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你当有权势的男人看。如果我们想改变男人的形象,或许核心在服装的改变。
11.女人最怕被束缚在过去,束缚在颇具性别歧视意味的传统角色和刻板印象里,而男人似乎总想保留东西,保留男子气概某种老旧的核心理念,意识不到它基本已无用武之地。女人希望改变。她们甚至开始在自己身上培养一些传统中被视为男性化的品质。而男人权利运动似乎不鼓励男人反过来,在自己身上培养传统中被视为女性化的品质。
12.男人需要这样一种男子气概:不局限在过时浪漫叙事里的迷人聚光灯下,而要从稳定的亲密关系和当下的社会地位中,寻找、赞美日常的幸福。
13.作家洛莉·哥特莱伯(Lori Gottlieb)在《卫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性别平等会谋杀性爱吗"( Does Equality Kill Sex)的文章,文章引用发表于《美国社会学评论》的一项叫作“婚姻中的平等主义、家务和性爱频率”(Egalitarianism,Housework and Sexual Frequency in Marriage)的研究。该研究震惊了不少人。研究结果显示,一对夫妻中,若男性包揽被主流视为女性化的家务(如熨衣、做饭或吸尘),这对夫妻性生活的频率和满意度都会较低。家务不会让男人更性感。婚姻治疗师艾斯特·佩雷尔( Esther Perel)坦率指出:“晚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对白天反对的东西‘兴趣盎然’。”
14.我越来越怀疑,对改变男子气概的讨论无法实现,是因为男性执念于确定性。男人大概想要一份未来理想男子气概的总结和配方表,但男人的未来只能在前进过程中确立。
15.男人不能再因为其他男人或自己达不到男子气概标准而百般刁难自己。这里有一个棘手的问题:男人喜欢清晰的指令,但未来的男子气概还没有明确的要求。老式男子气概历史悠久,规矩明晰。未来的男子气概是模糊的,更加随机;这就像一场探险,我们也不太清楚自己将去往何方,既无榜样可循,也无法对其加以描述。新型的灵活男人不仅要适应新的社会性别角色,还要能在不同文化、阶级、种族和宗教间游刃有余。
回应 2022-05-17 14:52:02 -
虽然世界在变化,很多男人仍不屑于打理自己的外表,认为这无关紧要。对传统男士来说,扮演还意味着做作,做作转而意味着娘娘腔,娘娘腔则意味着同性恋。真男人认为自己是真实的,无须扮演,换句话说,他无须在某种东西之上铺设另一种行为。这里的某种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个性,我们的人性。如果社会性别是一种扮演的结果,这等于意味着我们有选择,还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说不定,我们能选择在某方面改变,让自己更幸福...
2022-05-16 21:58:47
-
-
Leo_Bolt (双子座)
单个标准男性永远不会承认,也无法完全意识到,对他所在的群体来说,这一身份带来了多少益处。当然了,标准男性身为这伟大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缔造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对个体身份的坚持正是问题的核心。身为“个体”意味着他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身努力。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都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2022-04-24 15:57:19
单个标准男性永远不会承认,也无法完全意识到,对他所在的群体来说,这一身份带来了多少益处。当然了,标准男性身为这伟大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缔造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对个体身份的坚持正是问题的核心。身为“个体”意味着他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身努力。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都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到有些界限会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他们认为,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够出色,而不是因为自己是标准男性,因此在其他标准男性眼里更出色。如果他们做了坏事,那也是个人责任,和他们的性别、种族或阶级无关。如果标准男性犯了罪,绝不是因为,这样说吧,欺诈或性骚扰是他所在群体的通病(咳咳),而是因为他个人品行不端。如果标准男性表现得情绪化,是因为他是个“感情充沛的人”,而一旦这个人是女人,人们往往将这种表现归咎于性别。 引自 第一章 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 回应 2022-04-24 15:57:19
论坛 · · · · · ·
书里提到的 “客观的视角是男人的主观视角”原文应... | 来自🌟 | 5 回应 | 2021-07-17 15:32:24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交际花盛衰记 (刘小黛)
- 购书单 (波豆豆)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男性的衰落的评论:
feed: rss 2.0
131 有用 祝羽捷 2020-04-09 16:02:34
男子气概就像一张顽固的贴纸,而我们需要用哲学武装指甲,然后将指甲伸到贴纸下,把贴纸彻底撕掉。贴纸之下,男人们赤身裸体,脆弱无助——其实他们不过是凡人。
29 有用 小波福娃 2020-07-27 14:43:46
这本书的标题是身为真·女装大佬的直男作者取的,不知道强调这一点能不能为这本书增加一个亮点:)他同时还是个校长、拿各种大奖和被bbc请去做讲座的名人,原版封面用自己照片亲自上场(相比之下中文版处理得太卡通和无害了,也没作者介绍之类,一开始差点当青少年读物了),拆台和吐槽传统男性时简直金句迭出,我在地铁上边读边哈哈笑直接坐过站(里面吐槽直男买衣服的装逼套路正好刀刀插中我家属本人了),女装大佬打拳就是风... 这本书的标题是身为真·女装大佬的直男作者取的,不知道强调这一点能不能为这本书增加一个亮点:)他同时还是个校长、拿各种大奖和被bbc请去做讲座的名人,原版封面用自己照片亲自上场(相比之下中文版处理得太卡通和无害了,也没作者介绍之类,一开始差点当青少年读物了),拆台和吐槽传统男性时简直金句迭出,我在地铁上边读边哈哈笑直接坐过站(里面吐槽直男买衣服的装逼套路正好刀刀插中我家属本人了),女装大佬打拳就是风味独特,而且明明是直男,讨论男性焦虑时竟然依稀有种讨人喜欢的gay式毒舌和揶揄。 (展开)
11 有用 Prunus d 2020-06-29 13:18:09
读过英文版,既然中文版出了那么就推荐一下。虽然有不少是 first world problem,但其实值得在座的男同学们都了解一下,这不是一本批判男性的书,而是用性别视角为男性解绑的书
78 有用 原醉 2020-04-10 19:04:04
什么样的男性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呢。
10 有用 李小丢 2020-08-18 20:53:43
哈哈哈哈,过于好笑,作者怼自己的同性真是犀利极了。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标准男性”,就是白人中产阶级中年直男,他们以自己为参照点,制定了所谓成功男性和正常人类的标准,和他们不一样的,通通被视为异类,一个黑人穆斯林残疾女同,对他们来说恐怕就是地狱里来的撒旦。标准男性垄断了审美,地位高的人的形象等等,在人们脑海中,教授长什么样?法官长什么样?领导长什么样?你一想就懂了。
0 有用 输入昵称 2022-05-21 13:40:02
哈哈哈 男性真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表现自己的“男子气概”
0 有用 徐小卷 2022-05-19 16:05:43
翻译不太行
0 有用 APART 2022-05-18 22:41:49
男性也有脆弱的权利
0 有用 翼犀稀 2022-05-18 11:33:58
比较通俗的一本关于男子气概的书,不得不说男子气概荼毒已久,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今消极面已经超过积极面。不过,这本书把基本的内容都讲的差不多了,如果要进一步学习的话还是读一下康奈尔的《男性气质》比较好。
0 有用 曷不委心任去留 2022-05-17 16:28:40
7分。“我越来越怀疑,对改变男子气概的讨论无法实现,是因为男性执念于确定性。男人大概想要一份未来理想男子气概的总结和配方表,但男人的未来只能在前进过程中确立。 我们讨论男子气概的方式和讨论的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我们不能再认为男子气概有一系列详细的准则。男子气概的未来将是百花齐放。” 这样的观点带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