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饮食文化:『吃』的学问 (南池子)
- 新文化史(社会史)相关 (Tyger Tyger)
- 美食收集地 (庞胖~)
- 中国近代经济史 (战斗时代)
-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 (马上到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Rainbowww 2020-11-25 19:11:26
0 有用 Flint 2021-11-22 10:02:03
认真写的博士论文
49 有用 子烈 2020-10-13 11:39:52
给四颗星,然后因为是老婆大人,所以再加一颗星。从史料的运用来说,老婆大人是很用功的,挖掘阅读了大量的史料,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价值。论证分析方面则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0 有用 泥塘潜水 2022-11-01 19:59:38 福建
主要是供应端的卫生措施、准入制度、外资与华人厂商情况、行业公会发展历程等,有点制度史的感觉,对消费端的着墨不多。书名叫《塑造近代中国牛奶供给》也许更合适。对当时的报刊新闻和租借文件的考据很详细。
0 有用 越过光年的星 2022-12-22 22:22:32 福建
比较清晰
0 有用 越过光年的星 2022-12-22 22:22:32 福建
比较清晰
0 有用 泥塘潜水 2022-11-01 19:59:38 福建
主要是供应端的卫生措施、准入制度、外资与华人厂商情况、行业公会发展历程等,有点制度史的感觉,对消费端的着墨不多。书名叫《塑造近代中国牛奶供给》也许更合适。对当时的报刊新闻和租借文件的考据很详细。
0 有用 倚云 2022-09-19 06:07:41 法国
虽说设计做得很像卖牛奶的广告册,仅从内容上说,这本小书还真不错。牛奶及代乳品市场如何从洋人扩展到中国百姓之间?卫生规范和经济利益如何影响了牛奶消毒、分级制度的变迁?战时的上海乳业受到怎样的冲击?解放初期同行两大公会有怎样的争执?主要运用上海市政档案及申报探讨了这些问题。视野可以更开阔些,同时代西方的牛奶市场也面临了一些相似的问题(如杀菌、代替母乳、战时救济),也许可以从雀巢公司下手?(ps:终于懂... 虽说设计做得很像卖牛奶的广告册,仅从内容上说,这本小书还真不错。牛奶及代乳品市场如何从洋人扩展到中国百姓之间?卫生规范和经济利益如何影响了牛奶消毒、分级制度的变迁?战时的上海乳业受到怎样的冲击?解放初期同行两大公会有怎样的争执?主要运用上海市政档案及申报探讨了这些问题。视野可以更开阔些,同时代西方的牛奶市场也面临了一些相似的问题(如杀菌、代替母乳、战时救济),也许可以从雀巢公司下手?(ps:终于懂了生奶/巴氏奶/常温奶的区别,还学到了一道乡村菜:奶粉炒辣椒 (展开)
2 有用 不知用何名🍊 2022-07-24 21:44:51
中規中矩的博士論文。材料整合多餘論證。由於材料堆疊造成了問題意識的薄弱。主要談的是近代中國,尤其是上海的牛奶消費過程。從牛奶進入中國,到牛奶的製造,到牛奶販售的政府管理,到牛乳與替代乳製品的競爭,到戰時牛奶作為保供產品的角色,到華洋企業的競爭,再到行業協會之間的鬥爭等等,作者試圖還原圍繞牛奶問題的方方面面內容。諸如食品現代性問題、官商關係問題、民族主義問題等等均有涉獵。如果有機會修改此本論文,可能... 中規中矩的博士論文。材料整合多餘論證。由於材料堆疊造成了問題意識的薄弱。主要談的是近代中國,尤其是上海的牛奶消費過程。從牛奶進入中國,到牛奶的製造,到牛奶販售的政府管理,到牛乳與替代乳製品的競爭,到戰時牛奶作為保供產品的角色,到華洋企業的競爭,再到行業協會之間的鬥爭等等,作者試圖還原圍繞牛奶問題的方方面面內容。諸如食品現代性問題、官商關係問題、民族主義問題等等均有涉獵。如果有機會修改此本論文,可能可以加入更多未展開問題的討論:現代牛乳如何成為營養消費品?牛乳在戰時充當了何種角色?牛乳與乳製品怎樣競爭並且進入上海市民家庭?牛乳作為媒介是如何調和公會之間的關係?華洋之爭,國貨與外貨之爭是怎樣被納入到國貨運動之中的?上海家庭日常消費乳品是如何與衛生、健康、母職、消費主義有關?#學而愛#111 (展开)
1 有用 猪猪看房团 2022-05-23 14:47:04
看到了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后我和作者共感学术新人在国内学术圈沉浮的困与惑。一般都看所谓学术大佬的书籍,而读这本可以算作“同龄人”的学术著作不由得感到亲切。粗看了几章,确实如作者所说,有一些作者在序章的设问其实并没有能够回答,但是我想,仅仅把上世纪前半叶的“牛奶消费”问题拿出来单独论述,已经很具有开创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