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本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和产业升级的时事教科书!
产业强则国强,历经40余年的高速赶路,“世界工厂”到了必须升级的节点,升级方式和路径牵动世界产业格局,攸关国民福祉。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给人以“组装货”“档次低”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已然为国民经济夯实了基础,在很多领域具备了进军高端的潜力,甚至已经领先世界。本书以宏观视角和充分客观的数据,带领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如今,中国制造面临着东南亚多国在低端制造领域的追击以及欧美和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阻击,升级之路必然惊心动魄。作者深入产业竞争前线,带回一手观察记录,提升你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前景的信心。
站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做到心中有数,以获取应对变局的力量。本书以扎实的分析和客观的描述带给你这种力量。
作者简介 · · · · · ·
宁南山
公众号“宁南山”,微博“深圳宁南山”,知乎“宁南山”等账号主理人。其中公众号粉丝过百万,推送文章平均10万+阅读量;微博粉丝超过40万,发送的文章每篇阅读量普遍过百万,不乏千万级阅读量;知乎粉丝超过20万,文章点赞数均过千。金灿荣、袁岚峰、但斌等众多大V纷纷转发赞赏。其擅长以扎实的数据对中国产业进行深度理性地分析,在这一领域是公认的国内第一人。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国家的崛起——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变化趋势 / 003
新增财富四巨头 / 004
“印度制造”计划瞄准中国 / 006
中国与韩国的竞争 / 013
中美竞争才是未来主旋律 / 016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国家的崛起——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变化趋势 / 003
新增财富四巨头 / 004
“印度制造”计划瞄准中国 / 006
中国与韩国的竞争 / 013
中美竞争才是未来主旋律 / 016
第二章 打破西方霸权的中国制造 / 019
军事工业俱乐部开门迎新 / 020
闯入石油禁区的“野蛮人” / 022
农业民族的新姿态 / 027
进军高端制造 / 031
传统产业也赚钱 / 034
第三章 大国重器——千亿美元公司的世界竞争 / 035
只有9个国家的牌桌 / 035
美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千亿美元级公司 / 037
牌桌上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 / 039
来自中国的超级基建公司 / 049
第四章 看得见的差距——亟待升级的中国产业 / 051
大是强的基石,先有大,而后强 / 051
差距最大的行业 / 053
追赶的脚步 / 059
PART 2 进军高端—产业升级正面战场
第五章 中国产业升级路线图:从系统设计到零部件国产化 / 065
唯一横跨高中低端制造的大国 / 066
“组装货”的战略意义 / 068
从系统集成到掌控产业链 / 076
第六章 大飞机是中国人开辟的新战场 / 080
典型的西方霸权工业 / 080
有钱才能造大飞机 / 081
国产化率与核心自研技术 / 084
不要低估对手压制我们的决心 / 089
第七章 半导体——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 091
世界级的门槛 / 091
国产“十大金刚” / 093
隐约可见的光明 / 108
第八章 汽车工业——产值最大的工业 / 110
自主品牌之殇 / 110
消费升级是把双刃剑 / 114
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第二次机遇 / 120
PART 3 看得见的战争—危机四伏的升级之路
第九章 贸易之争:九只拦路虎 / 131
知识产权诉讼精准狙击 / 132
市场禁入与投资设限 / 137
高科技产品对华禁售 / 138
不合理专利费用和不合理权益 / 139
合资的B面 / 141
高价设备和原材料销售 / 142
生态的控制封锁 / 143
贸易战关税打压 / 145
直接精确制裁 / 145
第十章 收购与反收购 / 148
中国制造业巨头为什么会被卖掉 / 149
国资与洋资——中国啤酒产业 / 154
对中国进行全行业并购 / 156
中国日化产业——失去的20年 / 157
第十一章 后有追兵——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 / 165
虎视眈眈的追兵 / 166
中国的优势——低端里的中高端 / 169
高端化和品牌化刻不容缓 / 173
PART 4 中国创造——产业跃升时代的来临
第十二章 全球进入中美科技时代 / 179
来自日本官方的全球科技实力报告 / 180
中国科技的真实水平 / 181
创新力的来源 / 184
第十三章 中美新兴产业竞争态势 / 186
BAT+华为VS美国科技公司 / 187
工业机器人初露头角 / 19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阅兵 / 199
距离美国还差几步 / 207
第十四章 目标只有美国——崛起的中国人工智能 / 213
美国领跑,中国追赶,其他国家重在参与 / 214
中国人工智能的机遇与问题 / 221
前途无量的产业 / 228
第十五章 从研发投入看各国未来 / 230
自主科研,一个超级烧钱的游戏 / 232
亚洲的基础科研看中国 / 238
从研发投入看国内各省潜力 / 240
第十六章 从研发投入看中国各主要产业的未来 / 242
中国制造的稳定器 / 243
汽车产业的两个利好 / 247
其他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 250
下一个职业“风口” / 262
· · · · · · (收起)
喜欢读"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人也喜欢 · · · · · ·
-
-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7.1
-
- 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6.2
-
- 经济动力学 8.9
-
- 商业性质概论 8.0
-
- 新结构经济学(典藏版) 9.0
-
- 中国出口之谜 7.6
-
- 战略的悖论 6.9
-
- 反主流经济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 6.6
-
- 拓宽经济思维 6.8
-
- 自由市场的坠落 7.4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产业升级引领未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是一本深入剖析中国制造业和产业升级的著作。作者宁南山通过宏观视角和客观数据,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制造,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指出,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世界工厂”的组装角色,转变为具备完整... (展开)
我们的国产替代走到哪儿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梳理了中国目前的科技在国际上的位置,以及未来的展望。作者研究了几大竞争性比较强的行业,也是我们被卡脖子的领域包括大飞机,半导体芯片,新能源,医药等行业。目前来说我们在新能源车和光伏,以及我们大一统的制造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优势,这让我们在对印度和越南的追... (展开)
中国一定能解决掐脖子的问题

有理有据的告诉你为什么要自信自强

治愈民族自卑感的数据呈现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律师函警告 (溪奔)
- 捞过界的知乎大V们 (祥瑞御兔)
- kindle 2 (甜賽)
- [得到] 第二届‘破万卷节’年度书单TOP52 (吉吉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朱红的布兰奇 2020-06-18 20:33:04
这本书其实真的挺不错,对于中国目前各个产业发展进行了梳理,也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对比,找准了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的位置,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对我而言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国内拥有了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二是我国高端产业竞争力不断凸现,估计中美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会持续很久,三是高研发费用会带来创新,很多国家会陆续掉队,四是也让我了解了日本、印度、越南、韩国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 这本书其实真的挺不错,对于中国目前各个产业发展进行了梳理,也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对比,找准了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的位置,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对我而言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国内拥有了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二是我国高端产业竞争力不断凸现,估计中美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会持续很久,三是高研发费用会带来创新,很多国家会陆续掉队,四是也让我了解了日本、印度、越南、韩国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 诚然,因为作者个人原因,有些东西介绍只是单纯的罗列数据,而没有更多深入的阐述,介绍相对简单,书名有些小粉红,但是翔实的数据资料,七八分还是值得的 (展开)
0 有用 远逝自疏夏目 2020-06-08 09:58:14
6 有用 鳌岛孤客 2020-06-07 21:35:42
数据算翔实
6 有用 W.T 2020-07-11 12:18:00
1、2020年5月出版,但大量数据是16和17年的数据,不走心; 2、对产业理解很浅,比如对互联网产业的解读,高度赞扬阿里贬低腾讯,非常不客观,也没有谈到美团拼多多头条等后起之秀,认知停留在17年; 3、分析的比较浅,比如半导体和汽车行业,没有去分析行业的产业链,中国本质的优势和不足,而是很浅层的聊一些销售数据,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国产燃油车打不过日本德国美国汽车品牌,为什么发展电动车是中国汽车行业... 1、2020年5月出版,但大量数据是16和17年的数据,不走心; 2、对产业理解很浅,比如对互联网产业的解读,高度赞扬阿里贬低腾讯,非常不客观,也没有谈到美团拼多多头条等后起之秀,认知停留在17年; 3、分析的比较浅,比如半导体和汽车行业,没有去分析行业的产业链,中国本质的优势和不足,而是很浅层的聊一些销售数据,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国产燃油车打不过日本德国美国汽车品牌,为什么发展电动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希望等问题; (展开)
39 有用 十三月 2020-07-06 00:11:03
作者:主要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国国家统计局、美联储…… 前排评论:作者使用一大堆无法证伪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