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该书将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分析,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关公文化是一种传统民间信仰。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很多;而在海外,武圣关公庙的数量和规模远超过文庙。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神奇的文化景观。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容。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关公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关羽由人变神,可以说既顺应民心民意,又符合历史潮流。因此,关羽才会变为关帝,享配“儒佛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
❀精彩试读:
关羽由人变神,是一个多元共构的历史文化进程。先是晋朝史学家陈寿将关羽作为一名“威震华夏”的三国战将载入《三国志》,使其名垂青史;接着,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使关羽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并迅速流播世间,因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将争相追慕的心中楷模。
隋代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顗大师是将关羽请上祭坛的第一推手,而唐德宗李适则是把关羽图形于武庙,届时进行祭祀的第一位帝王;前者是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的一种成功尝试,而后者则是出于巩固李唐江山的政治需求。
与唐德宗李适一样,从北宋末年起,历代封建帝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相继敕封关羽,从“公”到“王”到“帝”,遂使关羽在中国神灵谱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逮至清末,关羽封号竟长达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这场从荆州民间兴起、由封建帝王引领的造神运动中,儒、释、道三教的推波助澜,民间宗教的渲染造势,碑记、楹联、史学传记与文学艺术的演绎铺陈,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到明末清初,终于使关羽从“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名将成为“万古祠堂遍九州”的中华第一大神。
❀首部讲述关羽“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神化轨迹的著述
❀明末清初以来,关羽崇拜犹如一场无声的信仰风暴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并随着华人不断移居海外,流播世界各地。
但是,从事关羽研究,特别是从事从人到神的关公、关王、关帝研究,前人留下的史籍较少。作者濮文起先生常年研究关公文化,濮先生发现,解析历史流传下来的从关羽到关公到关王再到关帝的各种传说和灵验记录,就会眼界洞开,迷雾廓清。在检视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和参阅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学科视域,经过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由人变神:关羽的神化进程;下篇,护国佑民:关羽的诸种“神职”。
上篇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缕述了关羽的英雄事迹及其对后世战将的深远影响,二是梳理了关羽的神化轨迹,三是阐释了关羽走上祭坛的诸种表征。下篇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前八个部分,解读与阐述了关羽作为战神、财神、科举神、治水神、司法神、送子神、移民神、会党神的诸种社会功能;第九部分向世人推荐作为关羽崇拜“与时俱进”产物的“关帝文化节”,在当今华人世界所发挥的凝聚人心、团结奋进、振兴中华的重要作用,最后则是通过研究关羽从人到神的历史文化进程所获得的认知与启示。
0 有用 中士 2025-03-23 09:05:44 福建
我看你长得像一本社科好书才买的……可你不能这么水吧,就像花钱买了一本在知网免费查阅下载的论文……
0 有用 晓木曰兮历史系 2024-05-20 10:48:42 福建
毫无新意
1 有用 哈德良 2021-07-10 16:48:34
杂芜
1 有用 劳尔冈萨雷斯 2020-11-29 12:01:44
无甚新意,注水颇多。不如渡边义浩《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
0 有用 上善若水 2022-04-17 22:45:22
引用过多,行文啰嗦,分析浅显,几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