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人 短评

热门
  • 26 砺剑阁主 2020-07-21 21:35:28

    我曾和朋友笑称,对于爱尔兰,我最喜欢的是乔伊斯和黑啤。那种黑色的浓郁芳香,打破了孤独与湿冷,仿佛让纷飞的大雪也有了纯真的诗意。

  • 26 又至惊蛰 2020-07-24 08:43:58

    翻译已经很漂亮了,可对于乔伊斯的作品而言,难免有点“翻译者,叛徒也”的惆怅。读这十五篇故事时,就像跋涉在都柏林的街道上,又流连在酒馆和聚会间,宗教和政治的狂热无处不在,失望、抗衡与痛楚充斥字里行间。评论最爱用“顿悟”一词,但人物领略绝妙的一瞬间,对我来说像停电…乔伊斯的剧幕甚至没有「The End.」的字样,是直接跳闸。多么天才!他二十三岁就写完了这些故事,而后几十年里,“他的思念和关注都没有离开家乡”。

  • 13 忘词 2022-12-11 19:18:37 四川

    最后一篇《死者》简直就是精简版的爱尔兰红楼梦,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 11 直到不能 2020-10-10 22:59:32

    没能欣赏的高分书

  • 5 边缘漫游 2023-12-30 07:20:50 云南

    众多译本中还是喜欢这一个译本,重读《死者》,可以推为2023年度最佳。小说名为“死者”,却花大量篇幅描写热闹、欢乐的宴会。当宴会结束,众人离去,却写到加布里埃尔看到阴影里的妻子格丽塔沉浸于屋里的音乐。回到旅馆,格丽塔告诉加布里埃尔,曾经有个爱着自己的男孩迈克尔•弗瑞唱过那首歌,一晚他为了见自己而淋了雨,不到一周就去世了。加布里埃尔听着妻子的讲述,由生气发怒到终于释怀,他想到这个爱着自己妻子的男孩的死亡,又想到了将不久于人世的玛丽娅姨妈,过去的死亡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无不提醒他人世间的死亡一直都在。不过,乔伊斯描写的死亡不像托尔斯泰笔下伊凡•伊里奇之死那样孤独、恐惧、绝望,而总是与爱联系在一起,迈克尔•弗瑞的死联系着爱情,玛丽娅姨妈之将死联系着亲情,或许因此,这篇《死者》有了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 2 棲霞主人 2023-09-17 20:44:53 浙江

    说实话,与其说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集,不如说是一部政治寓言,所以建议如果要读它时,请先跳过导读部分,否则似乎有带着谜底去猜谜之嫌——毕竟,对于一个小民族——如果允许我用大民族主义视角去观察——的民族肌理、民族痼疾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民族英雄”去解剖,同样也会陷入“西不列颠人”的情感迷思。我始终认为,一个民族有勇气面对自己文化中的“灰坑、枯草和腐肉的气味”时,那么距离“开启民智、锻造民族道德良知、培养崭新的、积极的、毫无恐惧并且问心无愧的人性”的“青青草原”就不远了。

  • 2 头盖骨 2022-01-06 21:43:42

    短篇都看得一头雾水更不敢挑战尤利西斯了,但是很嫉妒他们下午四点下班

  • 2 第二星 2020-07-20 00:18:22

    乔伊斯的作品,只有这一本可以让我理解。想到他23岁完成这本书,就觉得很恐怖。我对爱尔兰的印象很不错。能感觉到乔伊斯对爱尔兰的感情是复杂的,是爱与恨、批判与留恋的交织。“他的忿怒也仍然只是对她表示爱慕的一种形式”

  • 1 陸沉林皋 2021-03-31 16:46:20

    乌合之众中间那些索然无味的脸庞。他们活着也像雪夜中寂寂站立的幽灵,撑着病体,一本正经地仰望。

  • 1 sherry 2022-02-10 21:18:00

    文化隔阂太大了,读起来费劲。对《母亲》这篇小说印象深刻。乔伊斯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才刚过20岁,就能敏锐地感觉到爱尔兰民族面临的困境,信仰,习俗,民族认同都面临着挑战,乔伊斯通过描写一个个普通人,展示出一幅幅时代时代速写

  • 1 海上 2024-12-29 13:36:37 江苏

    乔伊斯太擅长留白和突然结尾了,同时他对人物的静态描摹也入木三分,我们不得不被引到他笔下这个生动也静谧的都柏林城市里去。《死者》写得真好,生命和死亡如影随形,灿烂的高朋满座之后是普降大雪;阿拉比、伊芙琳和一桩惨案也写得很妙,这些故事的底色总是悲伤的,正如故事里写的那样——人与人的结合最终都以悲伤收场。

  • 1 小宝 2023-08-27 12:29:00 上海

    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有着一种大雪过后融雪的潮湿晦暗与寂静,每个人被卑琐的生活囚禁,小城畸人。他的文字似磨光的透镜反射人性,充斥着省略悬置与意味深长的沉默。都柏林在乔伊斯笔下是一座原型城市,“我永远写都柏林的,如果我可以抵达都柏林的核心,那么我就可以抵达世界上所有城市的核心。在特殊中蕴含着普遍。”身体流亡离开爱尔兰,可精神从未离开过爱尔兰。最爱两篇《一桩惨案》与《死者》。乔伊斯写寂静写得太好了,波光粼粼的暗河,火车的呜咽低鸣,夜幕之下一片寂静,一个被放逐在生活筵席之外的伤心人。以及雪花在天地间窸窸窣窣地飘落,就像最后的时刻来临那样,落到了每一个生者和死者身上。

  • 1 sleepless 2022-03-19 14:41:41

    互相独立的15个短篇,分成五个篇章——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在成长和衰老中有了串联的关系。第一篇章的少年最喜欢,有鲜活、新奇、探索的活力。但到中年的篇章就很明显,成年人的那种世俗、欲望、暴力、困窘和压力展露无遗。

  • 3 怡晨 2020-07-23 23:33:07

    爱尔兰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乔伊斯的爱与恨、情与思、随着文字缓缓藏进书页,一切喧嚣寂寞终将归于尘土,唯有永恒的“文学魅力”宛如璀璨星光,辉映着世人前行之路。

  • 2 染川休憩中 2021-09-19 22:34:27

    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灰败阴暗的都柏林,好像只有雪是干净的,不是一个让读者欣喜振奋的去处。乔伊斯的写作充满了讽刺和讥诮,背景色又是极庄严、肃穆的,让你觉得他是要严肃、郑重地讲一件无法逃避的事情。我很爱《死者》,特别是后半段,回忆、爱情和盛宴都是真的,死亡也是。它好在那个瞬间——生者突然发现自己与死者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中,并回想起了“死亡”这回事,区别仅仅在于生者暂且还活着——恰好此时整个爱尔兰漫天飞雪。另外,很推荐这个版本,感受到了译者所付出的心力。

  • 1 AlexInPain 2024-09-02 19:14:33 英国

    for FDC/乔伊斯 I can’t 和印象裡一樣平淡無聊 所有事情不管放在100年前還是100後都完全沒有變化

  • 1 王迪 2024-12-14 19:37:39 河南

    听了小说家的解读懂了一些,时代性也太强了,不懂那段历史的人很多篇完全不明所以。

  • 1 觅觅无期 2024-06-08 12:12:11 北京

    比较喜欢《泥土》一篇。有好几篇读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圣恩》

  • 1 月亮水母 2024-05-17 19:05:24 吉林

    接触到了许多

  • 8 江介 2020-07-21 16:09:21

    乔伊斯早年的经典之作。对于爱尔兰民族精神群像的精细描摹,颇见几分契诃夫的神韵。翻译者的语言极具诗意感,用词考究、传神。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