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见证者 短评

热门
  • 11 亭西 2022-04-01 19:01:07

    战火再起。这些人不再是“最后的”见证者。

  • 7 湛泊 2021-09-09 23:41:10

    五星,诺奖战争伤痕纪实。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真实,每一个真实的生活都是如此惊心动魄,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都氤氲着死亡的气息,实在太过沉重,让人心恸不已。每一个当局者(昔日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们)的述说都是如此简单、直接、质朴、点到为止,可在战争面前,正是这样原滋原味、平易近人的文字最为力透纸背,也最为触动人心。而且,战争中每个个体的遭遇都是如此与众不同,无不具有特殊x和个人经验。本书又译为《我还是想你,妈妈》,是的,即便每一个孩子都期待着和平的到来,但现实却跟他们开了个无比残.忍的玩笑,抑或下了个恐.怖的诅.咒:在和平到来之前,每一个梦想都将以失去自己的亲人甚或母亲作为代价!因此,即便是极其注重文学x的我,也不忍给这样忽闪着人x光辉与人间温度的纪实佳作扣个一星半点——我仍会重读这本疼痛而疗愈之书

  • 5 今天也要开心鸭 2021-09-30 11:11:20

    “先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去世了,然后是我们的爸爸。我们感到,立刻感到,我们是最后的证人。在天之涯,在海之角……我们是最后的见证者。我们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我们应该说出这些……”

  • 4 2021要更好 2023-12-19 19:37:35 陕西

    普通人亲口说出的历史最是直击人心,能看到人的残酷,人的温情。我也经常会被互联网短视频各种奇特的观点迷惑,怀疑自己的记忆,每当这时就需要阅读这样的书来清醒清醒。 这就是🇩🇪有历史原罪的原因。

  • 2 途活 2023-11-05 17:20:35 新疆

    5%弃读。很奇怪,读《战争中没有女性》时我很有耐心地花了很长时间读完它,并做了很多笔记,但读这本我却很快失去了耐心。问题出在哪里? 或许是口述史方式,当时本不觉得厌烦,现在读这本时,厌烦却被激发了; 又或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为了和平、我们的幸福、永恒的和谐,为了它们基础的牢固,需要无辜的孩子流下哪怕仅仅一滴泪水,我们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 他自己回答道:这一滴泪水不能宣告任何进步、任何一场革命,甚至于一次战争的无罪。它们永远都抵不上一滴泪水。”这段卷首语在文学意义上似乎重要,用在这里却总觉得逻辑不通畅。 甚至有些怀疑作者的能力了。

  • 3 蓝蓝和月月 2022-05-03 16:24:08

    都是比较肤浅的见证,读多了没啥意思

  • 1 最爱新疆炒米粉 2023-07-31 22:06:12 贵州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着很久之前看到的一段话,在战争或者时代动荡不安时,我们不会是高高在上掌握一切众生走向的上位者,也不是抬手间风起云涌的将军、将士。需要往下看,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平民才是我们大多数人。历史的滚轮走过去,在历史上只会是短短几字,但是被滚轮压住的是被迫生离死别的家庭,是被失去不再回来的童年和会议。小孩总是容易被忽略,彷佛小朋友是记不住痛苦的,但是正因为小,所以对于痛苦才会更加铭记于心。拿着同一把枪的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敌人,这种事情要怎么让小朋友明白呢。

  • 0 啊呜 2022-03-20 10:32:02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战争摧毁了,好难过。

  • 0 iedithlove 2022-03-18 09:09:57

    第一手口述资料,最难以讲述亦是最真实的故事。孩子的记忆真实吗?但是那些创伤是绝对真实的。过早失去童年,过早认识死亡,甚至失去爱的能力。战争屠杀生命,还持续地伤害着幸存者。

  • 2 喂你走错纤维了 2022-03-21 22:25:25

    二战时期乌克兰姑娘说:“我得活下去,就我妈妈一个人留在家里了。” 她在田间唱优美动听的乌克兰歌曲,非常好听。 2022年又战争了。

  • 0 卡拉马佑夫 2022-03-11 15:13:07

    用最粗粝的写作手法,包裹住最柔软的感情,有些作者无需浩浩荡荡的叙述,她在筛选故事时,已经表明了态度。“是战争在疼吗?”“是战争!这个该死的家伙。”

  • 0 奥夏Ohia 2022-02-15 22:47:57

    读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这些记录,会触动自己,这些已经老去的人把童年时遭遇的残酷经历一一讲出来,这些文字是他们内心的斗争,他们都讲出来了。

  • 0 佛不跳墙我跳 2022-02-18 02:11:2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1 秦小瑾 2022-02-18 09:14:47

    触目惊心。两个印象最深刻的点:一,试图记住叙述里最震颤的事例,但我的记忆实在想排斥那些惨绝人寰,而只让我有了德国士兵“毫无人道”的笼统印象;二,“战争游戏”在战争前后面临着迥异的境遇,有些东西,恐怕是未经战争的我们所永远无法切身感受到的。

  • 0 补丁 2022-03-15 21:24:43

    战争出现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童年没了,这辈子都倒霉极了

  • 1 AS精神领地 2022-02-03 11:52:30

    每个故事,讲述得都是如此真实

  • 0 茶察查理 2021-12-05 19:13:46

    悲伤到麻木,又有温暖和善良。不会再有童年的孩子们,希望不会再有了。(第一次在理发店看完的书……)

  • 2 尼加拉瓜兔子 2021-12-12 00:45:46

    为什么我要一直看跟战争有关的访谈录呢?我真心希望这个世界上不要再发生任何战争,或者,至少在我们的国家不要发生任何战争。无论出于任何理由,战争带来的痛苦太深了。我无法想象我满失去我的样子,也不能想象和她分开。我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挨饿,玩具坏掉了总会有新的补上,希望他们的幸福童年能够持续下去。

  • 0 泽卡赖亚 2021-12-06 00:58:02

    这是一场关于二战中最弱势群体的独白记录,我们看见了,幻想到了这些,但是,哪些未开口的人呢?正面战争的残忍,才会避免战争的再次出现

  • 2 月瓦戈医生 2021-11-07 02:26:00

    读完更加厌恶战争,珍视亲情。另一版叫《我还是想你,妈妈》,源自书中季娜·科夏克“我已经五十一岁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还是想妈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