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020.127】读到“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果实像棕榈,蒂像丁香,根像胡桃。”一类的句子觉得心好静,陶弘景说的“苦茶轻身换骨”,总要少抽两根烟,那不如去喝茶,让我找回一种儿时读诗感到的的天地旷然。《七诲》说的蒲地的桃子,古大宛国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我全想尝一遍,可我贪婪的感官逸乐竟用一杯苦茶化解了,到底什么样的人能静静地观察一颗茶的形态和器皿,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青而茶色绿,我离群索居的美梦全浮现在杯底。
很详细,还附带了人物传记
版本轻,好看好读。 书后附陆羽自传和新唐书的陆羽传。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陆羽对自己的认知,和后人对陆羽的盖棺定论,差别还是挺大的。 《陆文学自传》中,对“茶”只字未提。 ———————————— 好些年前,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中国的茶文化未能发展成日本的“茶道”? 为何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没有做得像日本那么好? 现在看来,当时无论是提出问题的自己,还是试图解答问题的自己,都相当之无知、幼稚。
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由盛转衰,而茶叶经过千年回到盛世,不再以庙堂之上的二十四具来展露身份,脚夫水壶的浓茶、路边摊档供人牛饮的茶、广东人用一上午细品的早茶…可高端可亲民的茶,降低喝茶门槛,才是东方树叶与炎黄子孙的血脉联系。在静谧的午后,一人慢慢烧水、沏茶、品茶,看楼下铁骑穿梭钢筋丛林,时间不过如此。
外行人看热闹,唐代的喝茶方法、观念与现在差别很大。注释、赏评都很简洁。随便看看的话,看这个版本就够了。此版本在手机上排版是弹注,读起来很方便。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虽然很多方法现人已不再采用,但喝茶的时候翻阅,别有一番风味。中对青瓷的肯定,更戳我心。
能忙世人所闲者,方能闲世人所忙。
书后附陆羽自传,“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大约如此之人方有此静此慧。
唐朝时便能对茶叶知识有如此透彻的了解并能写成书,传于后世,实属伟大!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注释太水。
启蒙 2023.06记录
装帧和策划都很棒。《茶经》算是茶文化的早年文献了,唐代制茶工艺和文化跟现在还是有很大区别。陆羽经历了安史之乱盛唐的衰落,人在某些时代内,当不了***家,当一位“生活家”也不错。
这个版本排版好舒服,插画也恰到好处,编辑用心了!
文字和插图优美,不过逐字逐句的翻译确实没必要。
插画和文字搭配的不错
古代的文人雅士喝茶真的很讲究,希望我们的茶文化可以发扬光大。
印象深刻的细节是煮茶除去水膜后舀起的第一瓢叫做隽永,群饮时碗数要少于茶客人数,用隽永去补那一碗。铃木大拙说日本的茶是贫,是侘,是空性,是绝对主义。只一人于茶室内才叫侘。而陆羽的茶,没有茶室更好,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或松间石上,瞰泉临涧,则采制煮饮之器多可以省去,可若真在室内,二十四器阙一不可。二者相通之处大概只在那一句茶性俭吧。
有人追求流程,有人随性而为,境由心生也
白话文茶经 早采称茶 晚采称茗
> 茶经
6 有用 蔻芙拉 2020-07-23 01:06:31
【2020.127】读到“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果实像棕榈,蒂像丁香,根像胡桃。”一类的句子觉得心好静,陶弘景说的“苦茶轻身换骨”,总要少抽两根烟,那不如去喝茶,让我找回一种儿时读诗感到的的天地旷然。《七诲》说的蒲地的桃子,古大宛国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我全想尝一遍,可我贪婪的感官逸乐竟用一杯苦茶化解了,到底什么样的人能静静地观察一颗茶的形态和器皿,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青而茶色绿,我离群索居的美梦全浮现在杯底。
1 有用 时宜 2022-04-03 10:01:46
很详细,还附带了人物传记
2 有用 12348bdhhdgsv 2020-08-01 21:57:11
版本轻,好看好读。 书后附陆羽自传和新唐书的陆羽传。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陆羽对自己的认知,和后人对陆羽的盖棺定论,差别还是挺大的。 《陆文学自传》中,对“茶”只字未提。 ———————————— 好些年前,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何中国的茶文化未能发展成日本的“茶道”? 为何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没有做得像日本那么好? 现在看来,当时无论是提出问题的自己,还是试图解答问题的自己,都相当之无知、幼稚。
1 有用 愚蠢的土拨鼠 2020-09-09 10:00:23
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由盛转衰,而茶叶经过千年回到盛世,不再以庙堂之上的二十四具来展露身份,脚夫水壶的浓茶、路边摊档供人牛饮的茶、广东人用一上午细品的早茶…可高端可亲民的茶,降低喝茶门槛,才是东方树叶与炎黄子孙的血脉联系。在静谧的午后,一人慢慢烧水、沏茶、品茶,看楼下铁骑穿梭钢筋丛林,时间不过如此。
1 有用 三周華不注 2022-03-23 14:08:27
外行人看热闹,唐代的喝茶方法、观念与现在差别很大。注释、赏评都很简洁。随便看看的话,看这个版本就够了。此版本在手机上排版是弹注,读起来很方便。
0 有用 Bohème 2022-03-31 14:58:09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0 有用 蒋小熊 2022-02-14 15:53:48
虽然很多方法现人已不再采用,但喝茶的时候翻阅,别有一番风味。中对青瓷的肯定,更戳我心。
3 有用 momo 2022-02-06 13:14:56
能忙世人所闲者,方能闲世人所忙。
0 有用 姜小白☁️ 2021-10-26 07:16:38
书后附陆羽自传,“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大约如此之人方有此静此慧。
0 有用 紫曦同学 2023-06-09 22:30:09 浙江
唐朝时便能对茶叶知识有如此透彻的了解并能写成书,传于后世,实属伟大!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0 有用 两小儿辩日 2023-05-28 23:55:09 江苏
注释太水。
0 有用 滴哩哩 2023-10-21 22:15:04 福建
启蒙 2023.06记录
0 有用 逐日 2022-05-18 00:03:19
装帧和策划都很棒。《茶经》算是茶文化的早年文献了,唐代制茶工艺和文化跟现在还是有很大区别。陆羽经历了安史之乱盛唐的衰落,人在某些时代内,当不了***家,当一位“生活家”也不错。
0 有用 格鲁 2022-11-29 23:37:27 北京
这个版本排版好舒服,插画也恰到好处,编辑用心了!
0 有用 莱茵河的晚风 2022-11-06 21:40:03 广东
文字和插图优美,不过逐字逐句的翻译确实没必要。
0 有用 120% 2022-12-14 10:35:26 北京
插画和文字搭配的不错
0 有用 Beyourself2234 2023-01-25 22:25:07 湖南
古代的文人雅士喝茶真的很讲究,希望我们的茶文化可以发扬光大。
1 有用 byebyedevonian 2023-01-25 11:58:17 河北
印象深刻的细节是煮茶除去水膜后舀起的第一瓢叫做隽永,群饮时碗数要少于茶客人数,用隽永去补那一碗。铃木大拙说日本的茶是贫,是侘,是空性,是绝对主义。只一人于茶室内才叫侘。而陆羽的茶,没有茶室更好,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或松间石上,瞰泉临涧,则采制煮饮之器多可以省去,可若真在室内,二十四器阙一不可。二者相通之处大概只在那一句茶性俭吧。
0 有用 聊斋 2023-04-03 08:09:57 福建
有人追求流程,有人随性而为,境由心生也
1 有用 Catter 2023-03-01 20:24:24 上海
白话文茶经 早采称茶 晚采称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