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阴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昆德拉密度美学 2020-06-10 20:13:23

    受到各类敌托邦美剧的影响,《反美阴谋》让我止不住怀疑,PR写这个干什么呢?除了一个二流的剧本,一个《1984》的美国翻版,这还能是什么呢?离开了自我分析、自我厌恶、解剖性瘾和前列腺失灵,离开了离婚、犹太族裔背叛、家庭撕裂的PR又变成了谁呢?即便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在今日美国熊熊燃烧,也不会让我感觉PR有先见之明,毕竟谁会没有预见到呢?他还是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作家比较好,还是玩堕落作家的叙述诡计比较好,他作为“主业”写的东西扎实但笨重,缺乏想象力,且廉价味很重。甚至不客气的说,当欧洲犹太人的苦难真实发生,奥斯维辛的真实,让一个架空历史中美国犹太家庭虚构出来的苦难,更加劣质涩口。

  • 7 荷尔德森 2020-06-17 06:01:41

    我也不会说,贴一段库切的话吧:随着罗斯年纪迈进,他的作家地位亦日益增长。在最好的时候,他现在已是一位真正具有悲剧深度的小说家;在他绝好的时候他可以达到莎士比亚的高度。按《萨巴斯剧院》的标准来衡量,《反美阴谋》不是一部重要作品。它提供的不是悲剧,而是一种揪心的感染力,以尖刻的幽默来避免陷入滥情,这是极具风险、走刀锋似的表演,而罗斯完成得无可挑剔。

  • 2 查微迩 2020-07-05 13:07:06

    本年度读过最好的历史小说。

  • 2 邓安庆 2021-10-09 16:57:50

    真好看!这几天一口气看完了。写得滴水不漏,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情节的铺排,都有着缜密的布局,且写得毫不滞涩,引人入胜。作为半虚构小说,小说基于1942年前后这个历史截口,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真实人物、真实事情等)进行虚构,作者前期消化了大量的史料,然后予以融入到小说的叙述中,这相当于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他做得漂亮。本书写于21世纪初,呈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场景,结果到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发生的种种与之何其相似。历史总是一再重复。

  • 2 阿巴厮 2020-07-12 08:22:46

    换十年前,也许罗斯的这种美国犹太人假想被迫害的构思还有看头。现在当下美国这个社会这个现状,真的不行。以及,加拿大人怎么可能跟美国人打仗,就是美国的DOG。不过,罗斯写家庭,就是好。

  • 1 L1ize 2020-09-26 03:48:48

    这个想法很厉害,架空历史读着有意思。跟今天美国是个参照,用时髦的话说,这是一个counterfactual。 书里家庭比历史写得要好,纸面都透着情欲。跟9岁小孩的视角有张力。很难评论到底合不合适。 在美华人值得读一读研究一下。

  • 1 猫饭 2020-07-29 23:08:07

    以假和平真纳粹展开的美国政局平行宇宙,写得最好的是家庭的内部撕裂和堂兄的境遇,冰岛协议和反犹阴谋等事件勾勒就太过书卷气了,看起来新颖的设定又落入了老生常谈。

  • 1 多福 2020-10-23 17:41:48

    某些情节设定的说服力不夠,扣一星。

  • 1 苏颜 2020-12-23 10:41:18

    是幻想也是预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历史的进程又决定于那么多的巧合。写家庭的部分相当好看,在移民融合国家,少数裔的困惑与恐惧是永恒的主题。

  • 2 AL288-1 2020-12-06 00:49:34

    罗斯标志性的虚构融合现实此次披上政治与历史的外衣,营造了一个“美国加入轴心国,美国反犹主义泛滥”的可怖世界。这世界让人警醒。抛开这些,2004年的《反美阴谋》与罗斯之前创作的作品相似,主题依旧是犹太个体与集体的冲突,罗斯依旧是那个“永远的美国犹太人”。

  • 2 Vijolnieks 2020-06-20 11:03:33

    最令人动容的场面:赛尔登与罗斯太太之间的通话。

  • 0 思郁 2022-06-04 16:25:52

    在罗斯的书中算不上最好,但是绝对不可或缺,尤其对照历史你会不由得惊叹作家强大的虚构能力足够以假乱真。这个设定之所以让人信服是建立在真实的人物和存在的事件之上,历史与文学唯一的不同在于,前者无法假设发生,而后者可以完全按照历史的逻辑推演出不同的发展路径的最大可能性,历史的偶然性为文学的写作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

  • 0 YOU EAT PHONE 2020-11-13 13:04:04

    厉害,炸了,无敌,伟大美国小说,虽然罗斯还另写了一本小说就叫伟大美国小说

  • 1 olive@回归物理 2020-09-04 22:35:55

    听说要关停书的评分评论一个月,这本书真是太应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权力,分不清虚构还是现实。加一星。

  • 0 Lee *N 2020-09-03 15:07:57

    弱势群体的一个家庭,面对突如其来的国家变革,每个人都在表现出不同,个人或者个体家庭面对国家带来的压力的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历史不容假设,是因为人性的真实和软弱,历史也可以假设,同样因为人性的真实和软弱

  • 0 吴慢慢 2020-06-28 23:18:27

    几乎以假乱真的平行历史,细想现实只觉得心有戚戚。Roth不是预言家, 只是看清了历史规律和人之本性。政见冲突出现在同一个家庭里,是好故事的开端。

  • 1 孤独美食佳 2021-04-02 18:41:02

    叙事老练 故事乏味 想法挺有意思 但放到罗斯习惯的犹太家庭里意思不大 倒是第八章后半挺有意思 人物的议论和塞尔顿远程电话那段悲喜剧依然很漂亮。罗斯很喜欢解释自己 在写完人物的言行或故事后咏叹几句 很多作家认为这是赘余 但用好了会好极了又漂亮又复杂

  • 0 一瓢之饮 2022-04-03 17:57:42

    刚读完第三帝国的兴亡来读的这个,历史背景没毛病,很严谨。另外,读起来很像在读严肃文学……

  • 1 庄蝶庵 2022-02-28 22:19:23

    罗斯居然重建了一个时代的美国史!关键他有本事让你怀疑本来的历史——我忍不住查了下百度,确定林德伯格并没有真的担任过美利坚的总统。叙事者作为一个小孩,他以独特的角度“回忆”了“林德伯格总统任期内”纳粹思想对美国的精神毒害。犹太社区的分裂、美国社会的撕扯、暴力的阴影,逼真地笼罩于小说的文字之上。读者难免相信,罗斯对美国社会本质上的多元和分化作出了做透彻的剖析,如柳叶刀般锋利,虽然一切都只是想象。小说的开始和结束,都以林德伯格失踪的孩子作为合理性的借口,这为一切虚构建立了人性的基础。罗斯几乎可以算是独创了一种虚构方式!这种虚构,是对真实的重新剪辑。

  • 0 Printemps 2021-12-30 20:11:26

    阿尔文重新恢复生机 和母亲在混乱中有条不紊的整顿家庭细枝末节 以及鼓励引导塞尔顿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