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石与火舌 短评

热门 最新
  • 83 伊夏 2020-10-07 13:15:40

    “没有雪的冬天,海是披着灰色羽毛/蹲着的山的亲戚,/短瞬间变蓝,长时间和山猫一样灰暗的波浪/在沙滩上枉然地找寻栖处。”(呜呜呜可太喜欢了……

  • 37 珍妮的肖像🦄 2020-10-20 15:28:45

    超现实绘画画面的诗歌。果然后来看他在回忆录里写道自己小时候画画“想象需要更快速的表达。我创造出一种速写式方法,快速运动的人物,风驰电掣的剧情,但没有细节。”他拿起写诗的笔也是,一些深度意象以各自速率从他面前流变对峙,知觉迷宫暗光冥冥。也是这样捕获现实之秘,梦之碎片,“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大地的穹窿 常常,那是生活的一半。”“沿着阳光的陡坡而上——山羊正 咀嚼着火焰。”“我被影子提着 像提琴 被放入黑盒。”一遍能读懂的局部,也精巧璀璨。

  • 51 Alain 2020-11-14 23:10:24

    重读,尽管现在已经不再有把诗歌读出来的习惯,但特朗斯特罗姆仍然会让我想起最初那些阴郁的日子里,诗行在声带和空气的震动中流淌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觉,是的,我也蜷缩成一团,“偷挤着宇宙的奶而活着”。

  • 27 ly的读享生活 2020-11-01 10:13:27

    最早是在北岛的《时间的玫瑰》里知道特朗斯特罗姆,那篇文章虽是翻译比较,所举的例子,名诗《果戈理》足以展现诗才,从阅读进入果戈理的私人生活进而展示人类的普遍困境,写这首诗时,诗人只有18岁,惊讶!然后,读到河教社董继平的译作,选诗侧重于意象,特朗斯特罗姆是心理学家,善于用隐喻和无意识的象征手法来表现心灵对于周围世界的观察。《沉石与火舌》的译者李笠,在瑞典客居多年,与诗人是朋友,经常上门拜访,常有细节磋商,是最了解诗人的译者。李笠的译作是瑞典文直译。北岛曾批评:“李笠的译文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力度。”未必准确。这部诗集给人的感觉,有铿锵,有幽谧,层次丰富,北欧特色浓郁。特朗斯特罗姆是中国80年代诗人经常学习的对象,凝练的创作手法,稳重质朴的语言,对社会政治的关心,对自然环境的描摹,都接近我们的审美。

  • 13 malingcat 2020-10-21 16:58:46

    诺奖获得者的十三部诗集,加上自传性作品,加上授奖辞,合为一部,真是良心编辑。相形之下,我更喜欢他的短诗,以意象胜,话说他真的适合俳句,他也写了65首。

  • 7 韧勉 2020-12-06 20:42:19

    这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挪威文学巨擘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集,你可以在这里读到的重点,不是这些单个意象,而是诗句中所呈现的整体视野。这个很容易被淹没的“我”,代表了手无寸铁、毫无防范的中心。在这里,所有时间、所有地点都统统被编织在了一起。那个拴着巨大陌生物的铁也同样属于这一谦卑的“自我”。

  • 7 雅众文化 2020-10-14 11:41:29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作品全集,收录他创作生涯中发表过的所有诗歌作品,代表着特朗斯特罗姆一生的诗歌成就。

  • 3 2020-10-29 13:26:24

    【2020175】4.5 七年后重读,形体与精神是如此紧密,被群脸围观是这般窒息。用凝练的词语将死者、自然意象、城市生活、记忆书写,跟随诗句慢慢走入自相矛盾的自己,随笔里诗人幼时对外部欺压采用的“无生命的抹布”方法还是难逃侮辱。“每一个梦里都挤满了身体和脸——梦中的人比我们要多。”、“我熟悉我早年所有的脸。”是读到的最好的关于脸的表述了。

  • 4 Yobeo 2020-11-26 23:07:34

    特朗斯特罗姆挺无聊的……

  • 4 波德莱尼禄 2020-12-11 12:24:46

    每一首诗都是精致圣品

  • 3 崇光 2020-11-04 19:12:33

    “醒来是一场梦中跳伞。” 特朗斯特罗姆的意象是在小幅的画布上白描,小片的碎金叠着孔雀蓝一笔笔紧凑堆砌出重峦叠嶂。常常读着读着就迷了路,可迷路不是走神,恍惚在丰盛的雪景里也是滋味无穷。

  • 3 danyboy 2021-03-29 14:44:22

    去年开始读,每天几页,读到大半的时候,又收到一个台湾译者的译本,于是来了兴致,把两本里重叠的作品的译文对着读。当然不是比较哪个更准确(我没有这个能力),甚至也不是对比哪个更“好”,而是揣摩不同的译者所感知的是怎样的诗意,有哪些微妙的区别。没想到,对读的过程中,这个译本比前面读的更细致,体会到了更多的意蕴。总体来说,这本全集很全,译者为一人,所以风格是统一的,词语更跳跃,有闪回感,像看艺术电影。

  • 7 欢乐分裂 2023-03-01 15:33:28 上海

    “我所有的感官与另一个生命联结”——这句深深触动了我,读特朗斯特罗姆仿佛能感知到意识的触角正全力向外舒展,神经的纤维正染到太阳的热力、风暴的冷肃、死亡的夹绕,他爱写树木的散步,湖泊如窗打开,麋鹿的踪迹是语言,落日如狐狸点燃荒草,树脂把思想运往星辰,夏天向着巴赫小号奔跑,宇宙在树根中拧成苍翠,一个月静星疏的梦,一匹吞吃荒寂的马,一首生长的诗歌,路上躺着无人敢捡的真理…… 各种奇崛意象联结,创造一个精微且宏广的天地,往往是并无关联甚至对立明显的组合,却能酿造出深层意义,如“醒,是梦中往外跳伞。”通读整篇,如人在(超现实意味的)画中游;如将白色灯罩在灯灭时的溶解感比喻成药溶于杯;多次提及音乐,短诗的节奏真好。 很喜欢自传篇名《记忆看见我》,可惜没写完。

  • 2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0-11-03 23:39:55

    特兰斯特罗姆被誉为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斯堪的纳维亚作家之一。评论家们称赞他的诗容易理解,甚至在翻译中也是如此。他的诗捕捉到了瑞典漫长的冬天、季节的节奏和大自然明显的大气之美。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有一种神秘和惊奇的感觉,这种品质常常赋予他的诗歌一种宗教色彩。

  • 2 碎藓 2024-03-11 14:02:32 上海

    通感,陌生化,反写。克制而明亮的惊讶。高中时写作最爱引用的诗人之一,尤其是“梦”、“门”及“墙”三个意象:“醒,是梦中往外跳伞”、“每个人都是一扇半开的门”、“我不是空虛,我是开放”,能延伸出太多不容沉默的事物,如今再读似故人重逢,心颤不已。“脆弱的平庸与坚韧的崇高的转换,是诗的前提,也是生活的前提。某个东西通过形式上升。毛毛虫的脚消失,翅膀打开。”

  • 1 歌無 2021-10-07 17:09:06

    太喜欢了,极佳的阅读体验。凝炼、纯粹、通透而浩渺。轻盈与丰盈并存的氛围感;内部张力极强的意象传达与衔接;以小见大的结构脉络呈现,细部铺陈与整体覆盖同时进行,二者再交互延展表达的视听场景……特朗斯特罗姆在他“意象王国”与生命经验的深处自如地耕耘,点缀诗艺、信手留白。

  • 1 小盛 2024-03-30 22:36:21 四川

    2024036 人们孤独得在拥挤中出生 活着 死去

  • 4 smile 2020-11-09 22:16:55

    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我来这里,是为了和打着灯笼,在我身上看见自己的人相遇。我们必须相信很多东西,才不致突然坠入深渊。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而不是语言。我走向白雪覆盖的岛屿,荒野没有词,空白之页向四方展开!我触到雪地里鹿蹄的痕迹,是语言而不是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